0 I2 \& M% \ C1 Q: J9 k& I 元上都遗址 p7 j* m4 N5 \* h
元上都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元代都城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旗政府所在地东北约20公里处、闪电河北岸。由我国北方骑马民族创建的这座草原都城,被认定是中原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奇妙结合的产物,史学家称誉它可与意大利古城庞贝媲美。 % @! O) T" M) C; P9 o
据记载,元上都曾拥有11万人口,城垣周长8公里多。城内有官署约60所,各种寺庙堂观160余处,驿道四通八达,为漠北与中原的交通枢纽。全城由宫城、皇城、外城三重城墙和关厢组成。城墙用黄土夯筑,宫城、皇城城墙还用砖、石包砌。外城方形,每面长2200米,开4门,有瓮城。城内用土墙隔为两部分,北面是御园,南面是官署和作坊区。皇城在外城东南角,方形,城内街道整齐对称,多官署和寺庙建筑。长方形,城内建筑错落分布,带有离宫色彩。宫城在皇城的中部偏北,长方形。宫城是全城的核心,有东华、西华、御天三门,城墙用砖包镶,其中南边的御天门最为重要,它与皇城南门明德门在一条中轴线上,是出入的主道.皇帝所下达的诏旨,都要在御天门上发布,再送住大都,然后转发全国各行省。主要宫殿楼阁和官署、宫学建在宫城内。宫城建有水晶、大明、鸿禧等殿,大安、延春等阁,华严、乾元等寺庙。宫城内还有泉池穿涌其间,园林特色十分明显。大安阁是宫城内最主要的建筑,也是上都城的象征。它是元世祖移取汴梁(开封)的金朝南京熙春阁的材料所筑成,建于1266年。皇城在全城的东南角,城墙外砌砖石,寺庙、国学和部分大型建筑在皇城内。外城北部是皇家苑囿和金顶大帐“棕毛殿”的建筑所在。城外东、南、西有关厢,其范围很大,建筑遗迹甚多,百姓民居和商肆店铺工匠仓库主要集中在关厢地带。每年春夏秋三季,上都城的城外比城内更繁华,流动人口数十万,乃至上百万之多,城区方圆数十公里。城西还有离宫西内,周围十里,建筑以行宫和营帐为主。还有一处方圆25公里的大御花园,北郊则有很多寺庙、宫观等建筑。
+ O# y T# F8 d i& @2 x 元上都按离宫设计,有很强的园囿性,并极注意防御和对宫城的防护。把居民区设在城外,突出了此城整体的宫殿性质。 9 I; a) m" e% l$ M
公元1251年,成吉思汗之孙蒙哥登上蒙古大汗国宝座。随后,蒙哥命令其弟忽必烈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忽必烈于是立足金莲川,广招天下名士俊杰,建立了蒙元史上著名的“金莲川幕府”。凡战功卓著、满腹经纶、精通治国之术者,纷纷集于帐下。从此形成了忽必烈总理汉地军国事务兼有文韬武略的人才库、智囊团,为忽必烈迈向帝位、治国安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 {/ A1 w5 P6 m 1256年忽必烈奉蒙哥汗旨意,命刘秉忠“于岭北滦水之阳,筑城堡,营宫室”。刘秉忠勘址金莲川大城背靠山峦,南临滦河,历时三年建成,初名“开平”,是座具有游牧文化特色的草原都城,也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于一身。 & P% O' l/ |$ M+ p
1259年,蒙哥汗率军伐宋,卒于四川钓鱼山,忽必烈果断地与南宋议和,从鄂州前线北撤。次年三月,忽必烈以开平为根据地,联络蒙古各宗王。十月,忽必烈于开平即汗位,建元中统。随即,率军北上,夺取都城和林,迫使阿里不哥下野西退。开平自此升为府,一跃为首都,置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开平奠定了忽必烈取得汗位、建立元朝大帝国的宏伟基业,名垂青史。蒙元史的发展,从此步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 L% e% G% g# O8 |; v
1263年,经扩建改造的开平正式加号为上都,设上都总管府。次年,改燕京为中都。1267年,又在中都东北建新城。1272年,改中都为大都。自此,元朝实行两都制,大都为首都,上都为夏都。又名上京,滦京,滦都。每年夏历二、三月至八、九月,皇帝及随行大臣、官员等有半年时间在这里避暑理政。元朝的主要机构在上都均有分衙或下属官署,上都仍是全国重要的政治中心。
9 l: Q! I- n6 ]" N' e 上都地理位置特殊,“控引西北,东际辽海,南面而临制天下,形势尤重于大都”。上都距原蒙古汗国的政治、军事中心和林较近,是沟通南北东西的重要枢纽。对联络、控制拥有强大势力的漠北蒙古宗亲贵族,在政治、军事上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对付蒙古宗王反叛势力的前沿阵地,也是便于运筹帷幄的最高决策场所。因而元朝前几位皇帝,如忽必烈、铁穆耳、海山等即位的忽里台都在上都举行。元中期以来发生的“南坡之变”、“两都之战”、“上都兵变”等宫廷斗争、流血冲突,都证明了上都极重要的政治、军事地位。
7 i$ s# a& W4 W5 ~( M- i: Q, U 上都在中外外交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元代中外交往频繁,上都常有阿拉失、波斯、突厥等商人往来,被称作“色目商贾”或“回回商人”。意大利威尼斯商人尼古剌兄弟带着马可·波罗到中国,在上都受到忽必烈极高的待遇。从此,马可·波罗在中国居住生活了17年,深得忽必烈赏识器重。著名的《马可·波罗行记》详细记述了上都的宫殿、寺院、宫廷礼仪、民情风俗,第一次向世界介绍了上都,让世界了解中国。
5 K1 P! I9 w+ h% w0 N 上都在元代科技史上的地位更不容忽视。早在蒙哥汗时期,开平就设有天文观测所——承应阙。波斯科学家札马鲁丁曾受蒙哥汗委托筹建天文台。1271年,上都回回天文台正式成立(也称北司天文台)。忽必烈令札马鲁丁为提点,为元朝国家任命的第一任天文台台长。札马鲁丁研制了许多大型天文仪器并制定了“万年历”,为上都天文台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公元1262年,忽必烈在上都召见了著名科学家郭守敬,并采纳了他对北方水利资源和华北平原水利灌溉建设的六条建议。为保障上都城的安全,1298年,郭守敬在上都亲自勘查、测量、设计,并组织施工完成铁幡竿渠,将山洪导入滦河。现在在上都城西北3公里处,有一个宽约1公里的山口,两山之间有一个古拦洪坝遗址;坝身是用褐色粘土夯筑的,外用石块砌成;坝北迎水,南侧则又附土堤用以加固;坝西头留有溢洪口,下接溢洪渠,向南流入闪电河。这一工程是中国北方塞外草原较为成功的大型泄洪水利工程,至今保存完整,成为郭守敬留给草原人民的一件永久纪念品。
/ {# {) G- t" h 上都城有众多佛寺、道观、清真寺等宗教建筑,宗教活动十分兴盛。1260年,忽必烈就封八思巴为帝师,在上都城西南建有八思巴帝师寺。道教在上都也有很大势力,各宗派都建有道宫。上都常有色目商贾往来,很早就建有回回寺。上都居民中也有信仰伊斯兰教、景教等的。上都作为元夏都,是北方宗教兴盛的中心,同时也是多元文化交流的中心。
; d, k1 r, S$ U' K) S 元上都遗址1964年确定为内蒙古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确定为国家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元上都遗址列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清单。排位序列2006年列为第五位。 - \" _* U# L" ?5 P' w$ f
元王朝曾是横跨欧亚的强大帝国,征服四十国,拥有三千万平方公里的疆域,在人类历史上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作为元王朝的都城理所当然成为当时世界的政治文化中心。这份厚重的文化遗产不仅属于中华民族的,也是属于世界的。 * |& U C' A% J5 N5 h
见证了蒙元盛况的上都城历经风雨洗礼,仍较完整地保留了原貌,是目前保留最完整的草原都城。它是一个朝代的记忆载体,同时也记录了生活在金莲川草原上的察哈尔蒙古族的历史变容。在这里,我们可以与历史对话。 ) I9 U; \0 W) ~ ?( B
门票:2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