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106|回复: 24

[公告]9月20日[周日]钟、鼓楼拍记+讲座活动公告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9-14 14: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9月20日[周日]钟鼓楼拍记+讲座活动公告

- p3 `: X& P( i% k6 X

老北京网活动为开放性活动,任何人均可自由参加

) w* z0 w0 u* D/ t/ l

 

+ p# |8 C: U; U9 }2 l+ s- r" B

拍记时间:9月20日上午10:00-11:30
集合地点:鼓楼下(北门售票处)
拍摄区域:钟、鼓楼(门票自理),将由陆元老师为大家讲解钟鼓楼的故事
 

% V V2 Z& B) f4 w& r; M

中午AA制午餐,参考馄炖侯或遥记炒肝

5 |$ x3 g. ]: U% v: g

 

+ g" w! E0 J; y6 J* i9 H9 V8 u

讲座时间:9月20日下午14:00-16:30
讲座地点:恭俭胡同五巷5号,冰窖私房菜(看见大红色有门钉大门即到)
活动费用:场地费20元/人,场地提供茶水及水果

3 P" f) |' K# [! j6 b

讲座主题:百姓讲坛之《北京演义》(北京通史)
主讲人:陆元(网名:食烟火斋)

# m) q1 L5 v/ O

本期讲座内容请陆老师在下面跟贴

* a4 L9 k; D* ~: h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9-14 16: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9月20日(周日)钟鼓楼拍记背景故事

  1 Y2 K: u2 I4 J/ O/ U9 G. B

《北京古今报时和钟表》

4 |) T3 e# M$ x: M- `7 E

在北京的街头,有不少老式和现代的楼房上都建有高大的钟塔,钟塔上安装着巨大的时钟。这些钟塔上的时钟,不仅美化了建筑物自身,也向过往行人提供了便利。北京这些带有钟塔的建筑样式起源于何时?在钟表普及之前,北京人又是如何掌握时间呢?

z/ K/ S- H4 T& A4 ?$ H! d

看太阳、观星星,

, l% ^6 c# [# L" T

古人都是天文学家

! }% S* P6 a1 Z. c- m5 Y- Q

秦汉之际,人们曾将一昼夜划分为16个时段,并依据自然现象和起居活动为每个时段制定了“鸡鸣、日出、食时、日入、人定、夜半”等名称。人们将太阳当作一个天然大钟表,参照太阳的运动来区分白天的时段。在象形文字里,“旦”字意为早晨,象形为“日出地平线”。“暮”字意为黄昏,象形为“日落于草丛中”。在老北京,“日落西山”这句话可不是泛泛而谈,因为在未建楼房以前,城里确能望见西山的落日。

. f, a* Q F' B' l) A( _7 X

到了夜晚,南方的夜空有三颗排成一线的星星,俗称三星。老北京人说“三星正南”,是表示半夜;说“三星偏西”,是表示后半夜。

3 h" @% g5 k, }' I/ B7 F

古人还依据太阳、月亮、星座的运动规律判断年月,编制历法,因此有学者形容说,古代的居民个个都是天文学家。

" h8 e8 [* L/ P; j6 T. [2 Q! p

立日晷、设铜壶,

. r& k+ u) d8 e7 ?9 t; n$ A- q# ]& F; {

掌控时间象征皇权

: u9 h. ?+ E1 w( U4 @" {

古人又将一昼夜划分为12个时辰,使用“子丑寅卯”等12地支的名称命名。一个时辰合两小时,又分成四刻,一刻合半小时,所以时间又称“时刻”。例如“午时”,是11时至13时,戏文里常说的“午时三刻,开刀问斩”,就是指12时整,亦即正午。

7 ^1 a7 `, y2 X- O/ G& z8 L9 y

在北京故宫的太和殿前方,立着一座石雕的日晷,圆形的晷盘上刻有12个时辰的刻度,晷盘中心指针的投影指向的位置,就是当前的时刻。

% o' }% s' Q1 N6 |! A! a

在故宫贮存皇帝玉玺的交泰殿里,还陈设有一座立式大自鸣钟和一座“刻漏”,即铜壶滴漏。铜壶滴漏的计时方法,是让高处铜壶里的水,缓慢地滴落到低处的箭壶里去,刻有时辰刻度的箭杆漂浮在箭壶里,随着水位上升而依次显露,供人们观察时刻。

+ P2 A% ?( M5 j

但是,皇宫里配置的这些计时器具,并不是专供皇帝使用的实用器具,而是皇权的象征。在古代,每次改朝换代,都要颁布新的历法,强制性地向全国推行。每一年都要由皇家钦天监编制下年的历书,在十月初一那天举办隆重的颁历大典,由皇帝亲自宣布启用,因此历书又叫“皇历”。所以乾隆皇帝为交泰殿铜壶滴漏题写的铭文说,设置它的用意是“分司天地、明时敬授、齐政协纪、勤民礼贤”。

; c6 y' u$ }" C7 @/ u$ g m

铸钟厂、娘娘庙,

7 z- B& R6 G) J0 c

鼓楼西边铸大钟

9 D( ]# i) O' ]

古人又将夜晚划分为“五更”。其中一更为戌时,即19时至21时。三更为子时,即23时至次晨1时,因此这个时段又叫“子夜”,也叫“三更半夜”。五更为寅时,即3时至5时。五更之后是卯时,官员衙役们此时就要去官署报到点名,所以报到又叫“点卯”。

8 p; |( e$ u3 F; A4 Y) k6 L

在老北京城,发布五更时间的权威机构就是钟楼和鼓楼。元大都建成时期,就已有了钟楼、鼓楼,但不在现今的位置,而是在西边的旧鼓楼大街。“旧鼓楼”一名,即指元代鼓楼旧址。元代的钟楼和鼓楼,因靠近积水潭码头,是个热闹去处,周围设有许多市场。

) U" z' p# s U/ S: e$ m

明代永乐皇帝兴建北京城时,于现在位置另建了新的钟楼和鼓楼。就在旧鼓楼大街西侧的铸钟胡同和小黒虎胡同,还留有明代铸钟的故事。

4 w8 u- N9 X* X2 {5 b' c+ f/ c

铸钟胡同,因是明代皇家铸钟厂旧址而得名。现在钟楼上悬挂的大铜钟及大钟寺里的永乐大钟均出自此处。清初学者孙承泽所著《春明梦余录》说,在他那个时代,铸钟厂尚有明代遗留的十几口大钟,高度达二丈余,横七竖八的倒在院子里。

- H x" `( Q; f. _5 J u

明代钟楼最初悬挂的是一口大铁钟,因音色不好,被替换下来,一直闲置在鼓楼后边,1960年,笔者幼时去鼓楼游览,还曾亲眼见到过。这口大铁钟现存于大钟寺。

3 t. Z) |2 Z3 q/ s

相传,为钟楼铸造现在悬挂的这口大铜钟时,屡次未能成功,工匠们都面临杀头危险。工匠领班的女儿情急之下,投身融炉,化入铜液,这才将钟铸成。铸钟厂为纪念这位女子,建造了“金炉圣母铸钟娘娘庙”。传说虽然离奇,但娘娘庙确实存在过。住在铸钟胡同旁边的小黑虎胡同24号院的柯先生向笔者证实,娘娘庙就在此院,但残存的大殿已于2000年前后拆除,拆下的木料有将近1米粗。柯先生还存有20年前在鼓楼后边大铁钟下照的照片。

% E# |1 a) o- Z1 H

敲大鼓、撞铜钟,

# e$ X7 v1 @ U5 M* |9 [

钟鼓楼上报五更

v5 }0 d2 O* @* q) c) E1 X

鼓楼上原有1个直径1.4米的报时主鼓,还有24个直径较小的群鼓,这些大鼓均于1900年被八国联军毁坏,现仅存破损的主鼓是原物。现在陈列的25个新鼓,是2001年仿制的。

' _: ~, f0 U8 y; ~5 {7 Q) d% u, N

在清代,钟鼓楼上击鼓撞钟的工作是由銮仪卫皇家仪仗队的旗鼓手负责的。每晚的一更和五更,都要先击鼓108响,再撞钟108响,每组的108响还要分为两节,每节54响,击、撞的节奏是“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二更至四更,则是只撞钟,不击鼓。为了协调击鼓撞钟的时间,旗鼓手们在相距上百米的钟鼓楼上,彼此之间用灯光发信号,称作“对灯”。

: d u' B( N! |: ^

1924年,末代皇帝溥仪被逐出皇宫之后,仪仗队随之解散,钟鼓楼上不再用钟鼓报时。此后,北京市政当局改为每天中午在宣武门城墙上鸣放大炮报时,称为“午炮”。

( t( k* q2 z4 J) P4 Q+ q5 r- h: _

利玛窦成为钟表祖师

8 D9 K3 E+ o& a1 u

乾清宫设有自鸣钟处

- v, ], T) g7 O* o! T1 Q! D

1601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到北京,他向明朝万历皇帝赠送了一大一小两座自鸣钟,大钟每小时自鸣1次,小钟每小时自鸣4次。首次进入中国宫廷的西洋自鸣钟令万历皇帝爱不释手,他担心洋钟一旦损坏无人能修,遂挽留利玛窦定居京城,并赐给宣武门内住宅一所,即天主教南堂的前身。有趣的是,后来北京的钟表修理业竟将利玛窦尊为行业祖师爷。

( F* T& E9 ]3 T8 ?& f

清朝与西洋人的交往更加频繁,西洋自鸣钟也源源不断地进入宫廷。这些自鸣钟均用黄金、宝石等名贵材料装饰,设有发条驱动的人物、鸟兽、花卉,不仅能自动报时,还能奏乐。清帝非常喜爱精美奇妙的自鸣钟,不但命令海关官员大量向外国采购,还让内务府成立了做钟处,进行仿制。

! f, @) r) F/ V2 n& t& u

在皇宫乾清宫的东庑房内,还设有自鸣钟处,派专人负责钟表的收藏、保管和上弦。自鸣钟处挂着乾隆皇帝题写的对联:“帘萦香篆斋心久,座殷钟声问夜遥”。乾隆说过,天朝什么都不缺,只有洋钟和洋枪还是西洋人造得最好。乾隆在《咏自鸣钟》诗中写道:“天工诚巧夺,时次以音传。针指弗差舛,轮推互转旋……钟鸣别体备,乐律异方宣。欲得寂无事,须教莫上弦”。

@1 {) P& ^( O1 C) k! E; n

洋楼钟塔有来历

0 j* w, X2 ?. B' p- _* g7 Z$ ]2 d! p

道旁曾经设路钟

( k2 Y; t. C6 w( p: t& ^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之后,列强将东交民巷地区强行划为使馆区,兴建了大量洋式楼房。楼顶上建钟塔,设钟表的建筑样式也在这时传入北京。钟塔,原是西方教堂常见的设施,为的是敲击铜钟召唤教徒来做礼拜。大型机械时钟问世以后,钟塔也被广泛用于商业和公务建筑。现在,东交民巷西口的银行老楼,及车公庄大街市委党校的法国修道院老楼等处,还保留有近百年前的钟塔和大钟。

" F; i0 ?: K6 Z* N7 y

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北京兴起建洋楼风,许多由中国人建造的洋楼上也设置了钟塔和时钟。如张自忠路执政府旧址院内的清代陆军部大楼、西交民巷东口的大陆银行、虎坊桥路口西北角的京华印书馆等处。

! ]. R2 v5 r% l8 B* W

民国时期,北京市政当局陆续将一些土路改建为沥青马路,还在主要路段的路旁安装了一些公用路钟。那种路钟的样式就像一支大棒棒糖,直径约半米的圆形钟体顶在两米高的铁柱上,双面都有表盘,很是醒目。笔者在1961年前后,还在鼓楼前的马路西侧见过这种路钟,当然已经损坏,不再走时了。1922年,先农坛北部围墙被拆除,建成了北纬路、南纬路等街区,那时在北纬路街头,还建造了一座四面都有时钟的钟塔,俗称“四面钟”,是当时南城的一处著名景观。近年,在北纬路东口的天桥剧场前,“四面钟”又参照原样重建。

; G8 v1 T0 y4 J% H% M0 L7 ]

缘钟声胡同改名

' w' }$ x6 s% X$ Y& f

火车站偏爱大钟

( m$ v( \' H/ R. F% p* I

西长安街路北,旧有一条大栅栏胡同,胡同南口是金代古庙庆寿寺。1956年,在庆寿寺基址上兴建了电报大楼,大楼的钟塔上安装了四面时钟。曾在电报大楼工作过的高先生回忆说,大楼运营初期,报时音乐采用古代编钟演奏《东方红》,录音后使用64个高音喇叭播放。过了一段时间,因声音太大,附近居民有意见,又关闭了半数喇叭。1965年,北京整顿地名,电报大楼西侧的大栅栏胡同因与前门的大栅栏重名,需要改名。工作人员在胡同里听到了电报大楼悠扬的钟声,遂将大栅栏胡同改名为“钟声胡同”,此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 }/ K. H+ }/ D$ ^

上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北京先后兴建了北京站和西客站。火车站尤其是一个重视时间的地方,因此这两座车站的候车大楼上都建造了钟塔,安装了大钟。

4 P0 E; C5 H) H8 }$ M" G+ q& ?

现在的北京人,每家都有各种式样的手表、电子表、座钟、挂钟、人们还可从电脑、手机、电话、电视机、收音机上获取时间信息,应该说,街头楼顶上的老钟、新钟,记录的只是一种历史,一种心情。

6 b& J. V, ~5 }/ S0 ~+ i* p

欢迎网友补充北京街头各处楼房上的时钟照片。

发表于 2009-9-14 16: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9月20日(周日)钟鼓楼拍记背景故事图片









发表于 2009-9-14 16: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9月20日(周日)钟鼓楼拍记相关背景图片



发表于 2009-9-14 16: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9月20日(周日)钟鼓楼拍记相关背景图片




发表于 2009-9-14 16: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钟楼替换下来的铁钟


发表于 2009-9-14 17: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鼓楼和钟楼之间以前还有一座教堂,现在教堂建筑还在,有时间大家可以去看看。
发表于 2009-9-14 19: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半句话先生再现人间。

+ A& U" Y' }8 b% F0 J) R

这里还有人关心鬼子的教堂吗,奇怪奇怪。反正我是不感兴趣。谁爱去谁去。阿门。

发表于 2009-9-16 09: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食烟火斋在2009-9-14 16:11:00的发言:
  / t& P/ B" s& s8 w3 |. K

《北京古今报时和钟表》

0 ^: m$ R( e7 a) C

在北京的街头,有不少老式和现代的楼房上都建有高大的钟塔,钟塔上安装着巨大的时钟。这些钟塔上的时钟,不仅美化了建筑物自身,也向过往行人提供了便利。北京这些带有钟塔的建筑样式起源于何时?在钟表普及之前,北京人又是如何掌握时间呢?

+ L% b. M2 r' k+ K8 f' G+ R+ J

看太阳、观星星,

z' m. _- c" s4 E* E$ }

古人都是天文学家

" P( {# ]! K0 y! C" J4 Z

秦汉之际,人们曾将一昼夜划分为16个时段,并依据自然现象和起居活动为每个时段制定了“鸡鸣、日出、食时、日入、人定、夜半”等名称。人们将太阳当作一个天然大钟表,参照太阳的运动来区分白天的时段。在象形文字里,“旦”字意为早晨,象形为“日出地平线”。“暮”字意为黄昏,象形为“日落于草丛中”。在老北京,“日落西山”这句话可不是泛泛而谈,因为在未建楼房以前,城里确能望见西山的落日。

a4 A% E" V8 u/ ]; q; `% D

到了夜晚,南方的夜空有三颗排成一线的星星,俗称三星。老北京人说“三星正南”,是表示半夜;说“三星偏西”,是表示后半夜。

+ E* T8 Z/ b8 u* P

古人还依据太阳、月亮、星座的运动规律判断年月,编制历法,因此有学者形容说,古代的居民个个都是天文学家。

3 B2 ?. f6 e$ V ]2 e

立日晷、设铜壶,

; W- m. B3 x+ b6 I2 v) y4 b

掌控时间象征皇权

3 R4 |0 M! ^; e" n- X

古人又将一昼夜划分为12个时辰,使用“子丑寅卯”等12地支的名称命名。一个时辰合两小时,又分成四刻,一刻合半小时,所以时间又称“时刻”。例如“午时”,是11时至13时,戏文里常说的“午时三刻,开刀问斩”,就是指12时整,亦即正午。

0 u o! |! i# {& S7 X, }' o

在北京故宫的太和殿前方,立着一座石雕的日晷,圆形的晷盘上刻有12个时辰的刻度,晷盘中心指针的投影指向的位置,就是当前的时刻。

0 ]5 r$ m- F4 S. L5 [6 I! T

在故宫贮存皇帝玉玺的交泰殿里,还陈设有一座立式大自鸣钟和一座“刻漏”,即铜壶滴漏。铜壶滴漏的计时方法,是让高处铜壶里的水,缓慢地滴落到低处的箭壶里去,刻有时辰刻度的箭杆漂浮在箭壶里,随着水位上升而依次显露,供人们观察时刻。

1 ^) i/ w [; k! z

但是,皇宫里配置的这些计时器具,并不是专供皇帝使用的实用器具,而是皇权的象征。在古代,每次改朝换代,都要颁布新的历法,强制性地向全国推行。每一年都要由皇家钦天监编制下年的历书,在十月初一那天举办隆重的颁历大典,由皇帝亲自宣布启用,因此历书又叫“皇历”。所以乾隆皇帝为交泰殿铜壶滴漏题写的铭文说,设置它的用意是“分司天地、明时敬授、齐政协纪、勤民礼贤”。

6 ? _+ ?/ _" @1 t- i3 `

铸钟厂、娘娘庙,

7 ~4 P4 o; @9 C+ k& ?6 X. u

鼓楼西边铸大钟

5 p) Z4 X( i1 {- O0 ~3 O0 O' c

古人又将夜晚划分为“五更”。其中一更为戌时,即19时至21时。三更为子时,即23时至次晨1时,因此这个时段又叫“子夜”,也叫“三更半夜”。五更为寅时,即3时至5时。五更之后是卯时,官员衙役们此时就要去官署报到点名,所以报到又叫“点卯”。

' Z8 a. F I1 \% T2 ?( E k

在老北京城,发布五更时间的权威机构就是钟楼和鼓楼。元大都建成时期,就已有了钟楼、鼓楼,但不在现今的位置,而是在西边的旧鼓楼大街。“旧鼓楼”一名,即指元代鼓楼旧址。元代的钟楼和鼓楼,因靠近积水潭码头,是个热闹去处,周围设有许多市场。

+ V0 P4 l' O4 t4 y

明代永乐皇帝兴建北京城时,于现在位置另建了新的钟楼和鼓楼。就在旧鼓楼大街西侧的铸钟胡同和小黒虎胡同,还留有明代铸钟的故事。

1 `0 X0 [$ m* I9 k( y) Q

铸钟胡同,因是明代皇家铸钟厂旧址而得名。现在钟楼上悬挂的大铜钟及大钟寺里的永乐大钟均出自此处。清初学者孙承泽所著《春明梦余录》说,在他那个时代,铸钟厂尚有明代遗留的十几口大钟,高度达二丈余,横七竖八的倒在院子里。

2 {" V" D8 l4 |

明代钟楼最初悬挂的是一口大铁钟,因音色不好,被替换下来,一直闲置在鼓楼后边,1960年,笔者幼时去鼓楼游览,还曾亲眼见到过。这口大铁钟现存于大钟寺。

; A% f B0 D0 ~( _" X

相传,为钟楼铸造现在悬挂的这口大铜钟时,屡次未能成功,工匠们都面临杀头危险。工匠领班的女儿情急之下,投身融炉,化入铜液,这才将钟铸成。铸钟厂为纪念这位女子,建造了“金炉圣母铸钟娘娘庙”。传说虽然离奇,但娘娘庙确实存在过。住在铸钟胡同旁边的小黑虎胡同24号院的柯先生向笔者证实,娘娘庙就在此院,但残存的大殿已于2000年前后拆除,拆下的木料有将近1米粗。柯先生还存有20年前在鼓楼后边大铁钟下照的照片。

' n' D, }+ G" n

敲大鼓、撞铜钟,

: a- o* F( s, ?$ N) P( P3 {6 [

钟鼓楼上报五更

+ {: ~7 f5 L8 P3 Y/ f/ a) O

鼓楼上原有1个直径1.4米的报时主鼓,还有24个直径较小的群鼓,这些大鼓均于1900年被八国联军毁坏,现仅存破损的主鼓是原物。现在陈列的25个新鼓,是2001年仿制的。

/ ^9 G' J/ R/ p1 F: y

在清代,钟鼓楼上击鼓撞钟的工作是由銮仪卫皇家仪仗队的旗鼓手负责的。每晚的一更和五更,都要先击鼓108响,再撞钟108响,每组的108响还要分为两节,每节54响,击、撞的节奏是“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二更至四更,则是只撞钟,不击鼓。为了协调击鼓撞钟的时间,旗鼓手们在相距上百米的钟鼓楼上,彼此之间用灯光发信号,称作“对灯”。

$ e! e9 N( z9 H: l

1924年,末代皇帝溥仪被逐出皇宫之后,仪仗队随之解散,钟鼓楼上不再用钟鼓报时。此后,北京市政当局改为每天中午在宣武门城墙上鸣放大炮报时,称为“午炮”。

7 I9 I9 T; H! A' W: L

利玛窦成为钟表祖师

3 H( t$ U7 E8 [2 s/ V

乾清宫设有自鸣钟处

! @: ~3 ?2 Y9 f% }0 V9 d

1601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到北京,他向明朝万历皇帝赠送了一大一小两座自鸣钟,大钟每小时自鸣1次,小钟每小时自鸣4次。首次进入中国宫廷的西洋自鸣钟令万历皇帝爱不释手,他担心洋钟一旦损坏无人能修,遂挽留利玛窦定居京城,并赐给宣武门内住宅一所,即天主教南堂的前身。有趣的是,后来北京的钟表修理业竟将利玛窦尊为行业祖师爷。

% z7 `6 j* E4 g* x

清朝与西洋人的交往更加频繁,西洋自鸣钟也源源不断地进入宫廷。这些自鸣钟均用黄金、宝石等名贵材料装饰,设有发条驱动的人物、鸟兽、花卉,不仅能自动报时,还能奏乐。清帝非常喜爱精美奇妙的自鸣钟,不但命令海关官员大量向外国采购,还让内务府成立了做钟处,进行仿制。

! ^( f- p. F% V. W' i

在皇宫乾清宫的东庑房内,还设有自鸣钟处,派专人负责钟表的收藏、保管和上弦。自鸣钟处挂着乾隆皇帝题写的对联:“帘萦香篆斋心久,座殷钟声问夜遥”。乾隆说过,天朝什么都不缺,只有洋钟和洋枪还是西洋人造得最好。乾隆在《咏自鸣钟》诗中写道:“天工诚巧夺,时次以音传。针指弗差舛,轮推互转旋……钟鸣别体备,乐律异方宣。欲得寂无事,须教莫上弦”。

$ x. O7 M- K- t

洋楼钟塔有来历

* D: }( o" k8 | d0 L1 g# a( n

道旁曾经设路钟

; N% ^, P& k' Q: a' r: m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之后,列强将东交民巷地区强行划为使馆区,兴建了大量洋式楼房。楼顶上建钟塔,设钟表的建筑样式也在这时传入北京。钟塔,原是西方教堂常见的设施,为的是敲击铜钟召唤教徒来做礼拜。大型机械时钟问世以后,钟塔也被广泛用于商业和公务建筑。现在,东交民巷西口的银行老楼,及车公庄大街市委党校的法国修道院老楼等处,还保留有近百年前的钟塔和大钟。

& o% v/ b1 u6 P* f r

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北京兴起建洋楼风,许多由中国人建造的洋楼上也设置了钟塔和时钟。如张自忠路执政府旧址院内的清代陆军部大楼、西交民巷东口的大陆银行、虎坊桥路口西北角的京华印书馆等处。

& b# ]: ?) i# K+ v8 J% J+ u5 Y- ^

民国时期,北京市政当局陆续将一些土路改建为沥青马路,还在主要路段的路旁安装了一些公用路钟。那种路钟的样式就像一支大棒棒糖,直径约半米的圆形钟体顶在两米高的铁柱上,双面都有表盘,很是醒目。笔者在1961年前后,还在鼓楼前的马路西侧见过这种路钟,当然已经损坏,不再走时了。1922年,先农坛北部围墙被拆除,建成了北纬路、南纬路等街区,那时在北纬路街头,还建造了一座四面都有时钟的钟塔,俗称“四面钟”,是当时南城的一处著名景观。近年,在北纬路东口的天桥剧场前,“四面钟”又参照原样重建。

# H) M2 T) c. O3 U* }2 C

缘钟声胡同改名

$ [; h& i+ |8 g( i/ z9 T$ z

火车站偏爱大钟

$ a# b: ]8 C: `4 G

西长安街路北,旧有一条大栅栏胡同,胡同南口是金代古庙庆寿寺。1956年,在庆寿寺基址上兴建了电报大楼,大楼的钟塔上安装了四面时钟。曾在电报大楼工作过的高先生回忆说,大楼运营初期,报时音乐采用古代编钟演奏《东方红》,录音后使用64个高音喇叭播放。过了一段时间,因声音太大,附近居民有意见,又关闭了半数喇叭。1965年,北京整顿地名,电报大楼西侧的大栅栏胡同因与前门的大栅栏重名,需要改名。工作人员在胡同里听到了电报大楼悠扬的钟声,遂将大栅栏胡同改名为“钟声胡同”,此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3 b" G! d" s! i6 X1 ?

上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北京先后兴建了北京站和西客站。火车站尤其是一个重视时间的地方,因此这两座车站的候车大楼上都建造了钟塔,安装了大钟。

+ D5 i8 M3 B8 |/ ~0 b6 |/ Q( U

现在的北京人,每家都有各种式样的手表、电子表、座钟、挂钟、人们还可从电脑、手机、电话、电视机、收音机上获取时间信息,应该说,街头楼顶上的老钟、新钟,记录的只是一种历史,一种心情。

* a$ k1 c8 ~, F4 p+ p4 t+ C

欢迎网友补充北京街头各处楼房上的时钟照片。

. e; E( B. [; d

喜欢陆老师这样不紧不慢的述说,既增长见识也不觉着枯燥!!

" W4 l8 `$ V9 I$ c6 t. R" z" Y) u7 B

真好!

发表于 2009-9-16 11: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据说,有的时候,钟鼓楼的保安人员会干涉拍摄。
发表于 2009-9-15 12: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对对,教堂好,我去过,在哪里我也知道,反正我不说。
发表于 2009-9-15 13: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钟楼的钟
发表于 2009-9-15 13: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钟楼模型
发表于 2009-9-15 13: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是呀,这大铁钟哪儿去了?
发表于 2009-9-15 13: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北京微缩景观中的钟楼
发表于 2009-9-15 13: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习惯成自然在2009-9-15 13:10:00的发言:
说的是呀,这大铁钟哪儿去了?
- x8 T% }* V3 {6 v

在大钟寺.

发表于 2009-9-14 23: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大下巴在2009-9-14 19:31:00的发言:
Q2 m/ y3 F- M2 O2 M1 h

半句话先生再现人间。

7 q7 F% C4 _2 a7 K

这里还有人关心鬼子的教堂吗,奇怪奇怪。反正我是不感兴趣。谁爱去谁去。阿门。

# @9 x$ h' ]! u1 d4 ~3 q

 

6 p/ U0 ^ V) R. f+ G% O

教堂就不是北京文化的组成部分了吗?你以为教堂就一定是洋人修的?我说的这个就是一个中国人自己办的独立教会!只可惜网络上搜不到这些信息,就凑合看半句吧。

发表于 2009-9-17 01: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演义》元大都故事片段,续

  0 W7 S8 Y2 O) ]# s. r

2003年,元大都土城遗址被建成了狭长的遗址公园,除了供群众休闲、娱乐、体育锻炼之外,遗址公园还有一个功能,就是紧急情况时供群众疏散避险,因为城市里边到处都是高大的楼房,遇到地震,不易躲避,相对空旷的、没有高大楼房的遗址公园,被建成北京第一个“防震减灾应急避难所”。还有占地广阔的海淀公园,也是一个“防震减灾应急避难所”。


- g8 u' q, F: D/ v# a1 L3 s

4,元朝的第一个国都在哪里?

, w; j ~* t5 i8 q

成吉思汗虽然后来被追尊为元太祖,但是他并不是元朝的第一个皇帝。

^$ {6 W: l) \

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之源,成立蒙古国,成为蒙古国大汗(“汗毛”的“汗”,读“寒”,不读“汉”)。部下给铁木真上尊号“成吉思汗”,“汗”是国王,“成吉思”是“强大”,就是“强大的国王”。《木兰辞》:昨夜传军书,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 R, M' F3 {9 d* f0 r3 D4 g

成吉思汗的孙子蒙哥做了第四任蒙古国大汗:蒙哥(1208至1251至1259),是元太祖的幼子拖雷的长子。

) x, }1 h( _# W

蒙哥元年(1251年),蒙哥任命同母弟、老四忽必烈“总领漠南汉地军国事”,开府于金莲川。当时的“汉地”,就是以前金国的地盘。当时的“汉人”,包括汉族、契丹、渤海,这些人,因为受蒙古统治较早,后来被列为第三等级的“汉人”:一蒙古,二色目,三汉人,四南人,就是最后被征服的南宋人。

4 G: [! n% d" e+ j7 e. _& `

金莲川,现在是内蒙古正蓝旗的闪电河畔的上都镇,距离北京400多公里,忽必烈为了便于就近管理漠南汉地,也就是大致的华北地区,于1256年,由忽必烈手下的谋士刘秉忠主持规划,在金莲川筑城,三年而成,后来称为上都开平府。刘秉忠在这次规划营建上都工程中,展示了才华,后来,忽必烈又派遣他主持规划营建了元大都。

发表于 2009-9-17 01: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演义》元大都故事片段

  5 s1 q& @- M( s# N* T

    1,导语:在北京的北三环路和北四环路之间,有“北土城东路”和“北土城西路”,与这两条道路平行的地铁10号线,车站名称有“北土城”、“西土城”、“健德门”,东边还有地铁13号线的“光熙门”车站,西边还有“学知桥”以南的“土城路”。

$ y! E H0 E! z, p& O% E, e

    这一带,有这么多以“土城”和城门命名的地名,还有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因为这里就是元朝国都“大都城”的北部城墙遗址,在遗址公园里,还残留着绵延数里的土坡,那就是元大都城墙的遗迹。


$ b' J) P# @# U" ]& l2 Z

2,为什么元大都的城墙被称为“土城”呢?

1 A# h% t8 G8 C& ^

因为古代筑城,使用“版筑法”,两边使用木版和立柱搭建成外壳,中间填入黄土,夯实,然后再将木版抬升,继续填入黄土,夯实,直至达到所需的城墙高度。因为木版的长度有限,墙是分段夯筑的,一丈长的土墙,称为“一堵”。古代的夯土城墙,外边没有包裹城砖,就是“土城”。现在我们去甘肃省的嘉峪关旅游,看见嘉峪关附近的汉代长城,也是土城,没有城砖。八达岭长城的城砖,是明朝砌筑的。


0 m: }4 Y9 }+ U7 E

3,为什么元大都的土城遗迹都在北边?

. K; }2 V3 d7 v5 P

元大都的城墙,周长60里,南北方向要比东西方向长一些,是一个长方形。元大都有11个城门,东、西、南,三面各有3个城门,北面有2个城门。

4 L1 u! m1 j1 [; q& E ~6 d

1368年,明朝灭亡元朝,将元大都降格为“北平府”,传说是拆除了元朝的皇宫、天文台,以灭其风水王气。明军攻占大都城,标志着元朝灭亡,但是元朝末代皇帝逃到北方草原以后,仍有反攻实力,战争并没有结束,大将军徐达为了缩短防线,节省兵力,有利于防守,放弃了大都城的北部,另外在距离大都城北城墙以南五里的地方重新构筑了北城墙。重新构筑的北城墙,也是两个城门,就是德胜门、安定门。“德胜”、“安定”,都是当时在战争背景下,希望对元朝残余势力作战胜利,达到安定的吉祥话。

: p5 {0 n& {9 x) g- r

我们看看元大都的地图,元大都这个长方形的城市,中心点是鼓楼东边的“中心台”,元朝的鼓楼在中轴线偏西一点,就是现在的“旧鼓楼大街”。中心台位于现在的鼓楼,就是明朝修建的鼓楼。由于明朝把元大都北部舍去了5里,所以鼓楼不再是中心了,而是变得偏北了。明朝北京城的中心点是“万岁山”,就是清朝改名的“景山”。

( |( A$ b$ c7 D5 D0 c/ I

从此以后,元大都的城市北部变成了郊区,直到1985年,北土城遗址附近的“结核病医院”,就是现在的“安贞医院”一带,都是生产队的菜地,农民在那里种植蔬菜。北部的4个城门,也被放弃,就是北边的健德门、安贞门,还有东城墙3个城门最北边的“光熙门”,西城墙3个城门最北边的“肃清门”,这些城门现在多数都成了地名和立交桥的名称。但是北土城,西土城,反而因为长期属于农村的缘故,被保留下来了。

发表于 2009-9-17 20: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陆老师辛苦,上下午各讲一堂,该吃点儿什么补补呢?
发表于 2009-9-17 22: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哟,家门口。我家就在铃铛互通对面的小黑虎胡同。。。
发表于 2009-9-18 02: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至善在2009-9-17 20:02:00的发言:
陆老师辛苦,上下午各讲一堂,该吃点儿什么补补呢?
" s& F. s8 S; P/ f

巧克力大厦美式西餐吧。七分的牛排就可以啦。

发表于 2009-9-18 12: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食烟火斋在2009-9-18 2:45:00的发言:
0 ?. F, C3 p0 V2 w& J( T/ K, c# q

巧克力大厦美式西餐吧。七分的牛排就可以啦。

0 i: U" Q X3 B% a

巧克力大厦美式西餐。吃新西兰小牛五分的牛排就好啦!

0 n: k& e9 m% ]

 


发表于 2009-9-18 16: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食烟火斋在2009-9-18 2:45:00的发言:

巧克力大厦美式西餐吧。七分的牛排就可以啦。

{! W# _0 o; o/ s% f- g& _0 A( b4 k' ]' [: f5 [( q7 V. p 您哪天还去广播电台?就那天傍晚好了!
发表于 2009-9-20 07: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油油在2009-9-17 22:11:00的发言:
哟,家门口。我家就在铃铛互通对面的小黑虎胡同。。。
+ y) ?! r5 ^0 s# Z5 U2 @- f

这个不是你小时候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15 11:46 , Processed in 1.187777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