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关闭提示
因会员注册模块问题,想注册(老北京网)论坛的网友,请拨打电话18510256323,论坛将手工注册,谢谢合作。
查看: 4588|回复: 3

[原创]校场口的名人故居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9-11 09: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7 D3 F l+ [$ u$ o) i$ W

头条北口接达智桥胡同。该胡同中段路南即是著名的松筠庵所在。庵的前身为杨椒山(继盛)故居。杨为明嘉靖朝兵部员外郎,因弹劾权相严嵩而被害死。清乾隆朝将其故居改为祠堂以示纪念。康有为为推动变法,曾在此邀集一千三百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史称“公车上书”。从外面看,庵的深度可有百余米。后面还有八角攒尖亭子(可能被改成住房了)。大殿还是卷棚和勾连搭,复以筒瓦,可以想象当年的气派。门口有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铭牌和说明牌。惜此文物长期被居民所占,腾退不出。现山门居然是一个蔬菜小店。可惜、可惜。

  $ n9 @1 x; V% A7 p! V- s9 d

达智桥胡同西口北折即金井胡同,因胡同1号门前原有一口井而得名。1号是清末著名法学家沈家本故居。沈在清末曾任刑部侍郎、修订法律大臣,在百日维新运动中主持修订清代法律。沈在此会见过梁启超、沈钧儒等。院内“枕碧楼”是沈生活与工作的地方。故居大门实际开在储库营胡同东口路北第一家,符合四合院门须在院东南角巽位的风水要求。整个东墙延伸到金井胡同北口与上斜街连接处,气派不凡。照片所示的二层楼疑即“枕碧楼”。

# S: e+ i: o( F) q* ?/ u+ E# J7 r

[原创]校场口的名人故居

[原创]校场口的名人故居

[原创]校场口的名人故居

[原创]校场口的名人故居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9-11 12: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地可不能拆.
发表于 2009-9-11 14: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挂着文物的牌儿却成了卖菜的了~~~
发表于 2009-9-14 12: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很多地方都是这样的

# _( m& ^' Y- W" O& Q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8960 | 老北京网

GMT+8, 2025-5-14 09:34 , Processed in 1.167844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