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865|回复: 9

圆明园复建古桥惹争议 专家称损坏废墟之美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9-10 10: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圆明园复建古桥惹争议 专家称损坏废墟之美

) R& i& l( @: ^9 W

圆明园九州景区内的复建古桥———棕亭桥。本报记者 赵亢 摄

0 ?+ [; T" o( l0 k9 N( f& f

  圆明园复建古桥惹争议

0 h: S5 E2 L+ q0 j3 s

  圆明园九州景区2008年底整修开放,景区内三座古桥的复建备受学术界关注。目前棕亭桥基本完工,在遗址废墟上,这座崭新的桥格外显眼。同时,这也引来著名专家、中国社科院教授叶廷芳的质疑,他向本报表示,九州景区复建的古桥应该拆除,因为其破坏了圆明园本身的“废墟之美”。圆明园管理处表示,复建工程得到了文物部门的批准,修缮过程中也严格遵照了历史资料。

7 Y% C- s0 L% k! k5 k; d' I" |8 U

 

* s+ b" n& U N* f

现场

$ @+ D; y8 \2 I) `" h$ n

  复建三座古桥尚未完工

9 o; J8 o% \- ?: ~1 r7 Z3 u

  九州景区位于圆明园西部,整个景区依照天下分九州的含义,由9个岛组成,分别代表九州,总面积约70万平米。2008年7月底,经过4年整修的九州景区对公众开放。

3 w! T) x+ H( e' g9 m ?* u

  开放之前,在九州清晏岛东南、西南残存遗址上,圆明园按原貌开始复建造型古朴的如意桥、南大桥、棕亭桥。

" Z+ s4 s! c; x7 N* f$ ~6 z

  与其他景点相比,九州景区游客较少,各个岛屿之间通过棕色的木质便桥相连,部分便桥桥面已经出现裂痕,有木头也已经糟朽。据介绍,景区共12座便桥。

1 M! g+ F6 D5 ~- c$ j

  和便桥相比,复建的三座古桥要显眼一些。棕亭桥刚完工,新刷的油漆闪闪发亮,这也是该区域内唯一的一座有亭子的桥梁。另外两座复建的古桥如意桥、南大桥则是石桥,目前尚未完全完工。

. ~) T" g. o% C( B# Q( j

  专家

; y/ _4 o5 i; ^& x

  复建损坏圆明园废墟之美

7 a% b2 f% {5 y& G

  中国社科院教授叶廷芳就对这些古桥的复建提出了质疑。在他看来,圆明园这样的遗迹,承载更多的应该是历史警醒,而新复建的工程正在破坏这样的废墟感。

+ y4 Z, z+ P6 ?2 |2 f3 W

  “圆明园一旦提出申遗,这些复建工程必然成为障碍。”叶廷芳说,圆明园是否应该复建的问题已争论多年。而他坚持认为这个昔日的皇家园林,其本身的价值已经死亡,而重新获得了另一种新的价值,比如警示后人。如果对其复建,则是对圆明园遗址的重新破坏。

9 n& u: V" d& J) T9 p; M

  说起九州景区的3座复建桥梁,叶廷芳表示反对,他认为这是另一种破坏,复建本身并不可取,加上目前并没有三座桥的照片,复建更不可能恢复原貌。

3 Q9 N$ f; c9 W% _2 C

  他举例说,在复建过程中,曾经几次出现问题,比如碧澜桥,建了又拆、拆了又建,最后不得不放弃。

" x/ q( B6 Q# Q8 ~9 L# S

  据资料记载此桥为三孔桥或二孔桥,但修复者却按照单孔桥来修,因此半径不对,所以修不成。“这说明复建者们缺乏最起码的准备,连原桥是什么样都没搞清楚,就匆匆动工了。既破坏了文物,又浪费资金。”同时,在棕亭桥复建过程中,也曾出现修修改改的情况。

1 K$ ~. l$ D+ k0 P6 s$ [; C

  为此他表示,目前,圆明园应该先清理废墟,在具备条件的前提下,科学发掘一些遗址的价值,而不是复建建筑。

1 w' n# e* u- `6 C$ x% _# r

  圆明园

3 N/ h! f7 T. C5 ~

  复建工程得到批准

5 Z( M/ @1 l8 C7 T& o

  圆明园管理处有关负责人表示,复建工程得到了文物部门批准,复建过程中严格按照史料等历史资料进行,每一步都需要审批。

2 U) E# G- [9 U" F* u, T) H4 x

  据介绍,复建的3座桥梁,圆明园管理处在2004年已经向国家、北京市文物局汇报思路,在得到可行的批准之后,委托清华大学等做了相关的方案。前期进行了大量考察工作。2007年,修复的方案得到了批复。

; \ m* D" `" q5 \, B- J

  目前,棕亭桥已基本完工。圆明园管理处表示,虽然复建桥梁与原有桥梁不可能达到100%完全一致,但已经达到了最接近原貌的效果。同时,复建的古桥不但重现当年格局,也和其他便桥一样,承载了交通功能,方便游客游览。

6 P; v8 ]* O) |: N9 y) r

  据介绍,之前,文物部门审批了共有6座古桥可以复建。除了现有的三座之外,还有鸣玉桥、碧澜桥、一孔桥。考虑到实际情况和复建工程的谨慎性,目前圆明园尚无复建另外三座桥的打算。

3 ?/ H" q/ A7 d* q6 c

  对于桥建了又拆、拆了又建的质疑,圆明园管理处表示,由于没有史料详细记载各桥的情况,因此在建设过程中会有逐步修正的过程,这也是为了最大可能地恢复桥的原貌,本身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 |9 d* k$ S$ [

  文物局

2 h2 J% B9 b$ u

  修复并非圆明园整体重建

$ x) Z5 \( ?5 w; |' n2 o! \$ W, O

  市文物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几年圆明园的主要工作是对环境进行整治,比如清理遗址内垃圾渣土等。修复局部临时道路及个别桥梁,主要是为遗址展示提供必要的条件。

% E% C! I/ T3 x" F* \

  该负责人称,圆明园所修复的路、桥是在对遗址进行保护的前提下,为了保证游客的安全而设立的,具有可逆性,且方案实施前已经专家论证并报国家文物局批准。

: z; r0 c; N8 ?* A8 g

  “对于圆明园局部复建项目,包括复原已经被毁的景观,必须是十分慎重,须广泛征求社会各方的意见和履行严格的批准程序。”该负责人解释称,目前进行的整治和必要的修复工作是实现圆明园总体规划中当前保护和展示亟需解决的一些项目,不是在进行圆明园的整体重建。(记者王荟)

& `, O& c2 z7 i: P

  - 相关新闻

, J2 b! d6 T! D/ D( K B& R

  圆明园规划送批后搁浅

$ M6 H) V! x; d1 O/ n* u( q5 A

  2000年曾公布专项规划恢复古建比例10%

/ U1 M" v+ E6 T" S- ~# r+ v

  (记者王荟)早在2000年,北京文物部门就公布了《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明确要恢复部分古建,恢复比例为10%。然而专项规划到现在仍未得到批准。

. k& X4 ] I" J. y, H

  圆明园管理处有关负责人表示,此前,圆明园管理处委托相关部门分别拟定了包括圆明园的考古发掘、山形水系修复和古建筑修复等三个专项规划。但专项规划送往国家文物局后,未被批准。

: Y! @2 I+ t; W, T- X( `

  对于未被批准的原因,该负责人表示,国家文物局并未说明。为此,圆明园目前在实际操作中,则按照条件具备一项就申报、审批一项的原则进行。

. U2 i, ?, Y& u- z9 i1 H4 X: H* M) j

  北京市文物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圆明园遗址公园保护规划》中提出的10%以内复建是控制性指标,要求越少越好,具体实施中会制定具体项目方案,并履行专家论证、方案审批等程序。所规划的复建,目的是实现圆明园遗址公园的定位,严格控制为满足遗址公园展示功能而增加新建筑所采取的措施之一。(新京报) . l- p7 C6 a! E- n) V; K, j ~% ^5 I: V6 e% S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9-10 13: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倒是觉得如果真的能最大限度的尊重历史原貌,复建一些是完全可以的。
发表于 2009-9-10 13: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复建一些建筑
发表于 2009-9-10 17: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又一浪费国家钱财的例子,好好的遗址,凭空多出个新玩意儿。

$ X0 P$ ]) Y6 D

 

: G _# \" [; D+ P

 

发表于 2009-9-10 18: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九州要联接。建一些挢未尝不可。复建。也不排斥新建筑。什么事情不能绝对。
发表于 2009-9-10 23: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郭黛姮教授曾让一座不合格的桥拆了重建.
发表于 2009-9-12 02: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不了解圆明园不了解中国文化的研究德语文学的专家,到了媒体嘴里就成了权威专家。虽然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但忽略了自己的身份,虽然情绪出自真诚,但真诚的情感应该仅仅属于个人,而不是把自己的舶来情绪化作话语权,中国被这样的专家害的够惨了。

* D' E; X S8 [: A0 o

 

# m- h5 [. h5 a$ J% ^

中国园林没有建筑就谈不上园林,圆明园不复建部分经典的中式建筑就不是圆明园,就是一块被后人反复践踏的空地而已,西洋楼才具有废墟美,但只是对于整体的圆明园而言没有代表性的的极小部分。主体部分没有建筑的山形水系的再整理也仅仅具有英国自然园林的味道,这个很讽刺,英国人烧了圆明园,当代中国人却能欣然接受英国自然园林美学来欣赏圆明园的“废墟”,找的理由竟然是与圆明园无关的“废墟美”,爱国主义也一不小心被利用了。圆明园要有灵魂也会抓块云来撞死。

3 k" c$ F" b% E

 

4 U5 z6 _9 O& `" `7 h

如果德语文学的专家说的话具有权威性与科学性的话,换个角度,美学家可以因为真诚的美学需求而反对火箭升空,因为火箭不美却上了天;现代主义的设计师因为自己的价值观而呼吁不要保护故宫一类的古迹而建造新建筑,因为不现代,不符合现代主义的审美,这些假设很荒诞,但思路逻辑上与叶老先生是一样的。媒体传播时如果也忽略去言说者的实际身份而统统冠以专家的话,那中国残留的文化就完了,天下也就乱了。

1 _# m: R$ u+ }6 A" X+ }( w, Y

 

- B3 G m, ~ j& f3 j

文学的归于文学,美学的归于美学,中国园林的归于中国园林,欧洲审美的对于欧洲审美,在文化面前这些都是小领域,小领域的个体膨胀会伤害文化,而最终受伤害的还是文化的享有者。有的时候,叶老之类热血愤老还是闭嘴的好。

发表于 2009-9-11 23: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simwong在2009-9-11 17:50:00的发言:
: y9 }1 N& m4 t& x8 Z" ^% g) I

为何会出现拆了重建?

{9 H5 p+ r% e8 Y% A

桥的设计不是得通过审核才能开建的吗?难道以前没走流程?

; [: k& F! S S1 B/ p/ D

没有按原样所修.

发表于 2009-9-11 17: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何会出现拆了重建?

+ ^ J) U- ~, l+ p, z

桥的设计不是得通过审核才能开建的吗?难道以前没走流程?

发表于 2013-5-1 09:2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屁都没有,还没破坏废墟之美,就一块地在哪里美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14 15:46 , Processed in 1.168137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