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到的 e- y+ ~! e$ h y2 ?
. _ I. V9 J7 u $ W% B, s' r% B9 C4 p/ n
在当今张扬个性的社会中,人们更多的是追求个体价值的实现、个体利益和欲望的满足,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某些人惟利是图,只为金钱和利润服务,不讲诚信、不讲道德,极大地败坏了社会风气、破坏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6 t+ }1 _# a8 o; L例如:城中村中大量 黑心棉、黑心药、黑心米、黑心油、黑心酒等等泛滥。
3 G' s, c- S3 v6 {; I7 V G为此需要我们倡导传统伦理道德,鼓励向善的个人美德,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就含有大量的传统伦理道德资源。 / a* u" p Y, t7 ?
传统手工艺品。精工细作的特点,景泰蓝,制成要经过六七道工序;雕漆制品要在胚胎表层上刷上百道漆;即使是民间妇女的剪纸、假花,街头卖的捏面人,扎的风筝,也都非常精致精巧。
: P* M" J& L3 Z/ m O京商中的儒商深具儒家文化理念。京商的不少经营者本身就具有文化人的身份,王致和、一得阁的创始人都是会试落第的举人。许多官员也经商,如内联的开店资金就来自一位姓丁的京官;在明代,据传连严嵩家里都开设店铺。文人经商,很自然地将所信奉的仁、义、礼、智、信的儒家文化理念应用于商业经营,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京商的价值取向。 + e4 j! X7 z( |6 c
京商坚持仁德、诚信,深蕴儒家文化精神。京商在经营中深受儒家文化影响,能自觉将儒家文化与诚信的商业文化结合。同仁堂抱定“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的经营宗旨,制定了“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堂训,深刻反映了儒家伦理和文化对京商的影响。在京商字号中,如今尚存的以“仁”、“德”命名的字号众多,如“全聚德”、“南庆仁堂”、“仁和”等。周恩来总理生前27次到全聚德,他对全聚德字号的解释:“全而无缺、聚而不散、仁德至上”,本身就蕴含了深刻的儒家文化精神。 + Z+ s! H5 k6 m3 Z4 j4 s0 a
正因为融合了深厚的儒家文化底蕴,京商在经营中更讲究真材实料、精工细作、童叟无欺、和气生财,以德经商,用仁心换人心。京商的经营文化特质与醇朴、厚重的老北京文化相交融,最终形成了具有独特内涵的京商文化。
% i _* I9 K6 l& ^. E: K% ]. S
4 V" b k& [, U6 ^1 G8 p世俗化的大众导向,服务行业态度蛮横,缺少礼仪礼貌。
! U7 P7 J& S# }. b老北京的商人最大的特点是十分周到的礼仪和十足的人情味,和气,耐心是经营的艺术。颇有儒商风范。以优质的产品、周到的服务,诚信博得人们的信任。 1 P- Q5 k+ _3 t# L
5 s, E- d/ m- l6 J) o5 |
消费社会,商业化的利益驱动 商家不讲道德,强买强卖。
- |8 j3 X3 g. E' |: y) o在郁达夫的《北平的四季》里,
8 X( W$ N/ Q `北平的车夫识礼是有名的。北平的车夫,最多时多达十万人。生活之间苦,难以形容,无论怎样的汗流浃背,筋疲力尽,绝不会态度失和和向你强索一个铜板。你若是情愿多给他两枚,他会由丹田里发出声音来,向你诚挚的致谢。 - M5 {# ^$ q+ O3 n9 W4 z
! g( L2 k/ d/ V- m: {- B不止是车夫, 大众社会,警打人、骂人、滥用械具、刑讯逼供等违法违纪行为和对告状求助采取冷漠、生硬、蛮横、等缺少公德行为。
$ \4 i/ a4 X% a/ m0 M+ ]北平的警察也文明的多,“上海街上有人打架,巡捕走过来不由分说,一顿拳打脚踢。北平的街上,巡警走过来。两面做和事佬,总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和平了结”这写该归因于中国千年的科举制度,曾有五朝在这里定都,各种宫廷礼仪,官场士大夫礼仪相互渗透,老北京人谦逊好礼,温良恭俭的品性。
2 S- U' @. T. |北京人的见面问候语十分有趣,像“回头见,您呐!”、“吃了吗?您呐!”、“劳您驾!”、“跟您打听个道儿。”总会在您的耳边。而对于不伦不类的“拜拜!”、“嘿!你吃了没有?”、“老头儿,你知道前门怎么走?”之类是很反感的。因为这些语言离文明礼貌有距离。
2 a: ~& O* O" Y5 g8 H- B9 F2 F) ~# g! i $ G. Q/ X, v. o/ I& O* |% a
! x9 F0 W T# S, l: F 1 A7 H1 P4 z: m1 H% G* K8 P
“京骂”,一直是人们议论的话题,但老北京人从不承认这种“京骂”是北京人发明的,因为老北京人是不骂人的。
3 R" }" W0 p' V0 N" G) ~
: A" s) ~0 I8 y8 A# d0 }) N老北京人是具有文化和教养的市民。在待人接物上,十分注重礼仪。北京人见人说话都讲究语言美,句句话都有浓厚的人情味,对人关心、体贴。就是挖苦、讽刺人,也讲究含蓄、委婉,不能带脏字。社会上的礼仪文明影响很深,就如老舍先生所说的,即使"走卒小贩亦另有风度"。北京人待人接物的圆熟老到,以及语态的优美、举止的大方是世界闻名的。一位英国哲学家在北京住了些日子后说:"连北京的车夫也具有绅士的风度!" 8 u! B1 Y7 U" k% o. N
+ ^/ M2 b2 V, d7 B1 s. q8 U
$ f; `! x) m, M1 |/ N. O
传统文化,是规范人们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的一种基本力量;最重要的是社会和谐。孔子提出大同社会的和谐美好的理想。如果有一天, 大家在交往中都和颜悦色、谈吐文明,行为举止讲礼貌、讲文明、讲道理,那将是一个美好、和谐的社会。
& p. Q. j! V7 n( D& Q* k
1 y+ x) a; Q' f8 E6 v2 [ 0 S) M* \( U! v8 X
# [# Z. H. p6 H1 E 在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撷取、展示、宣扬其中的美好向善的伦理道德资源和内容,将会极大地助益于我们当今的合谐社会的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