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大家看到静态的图片,我把在视频里面引用的照片贴在这里,同时我也想把最近总结过去拍的照片的一些感受写成的《胡同细节之美》和大家分享。(这篇文章是把以前写的黄米胡同和大吉片的文字柔在一起写的,看过以前文章的网友就可以不必看了,呵呵。) # _& M8 v* Q; O2 l- e1 f; k
! H+ ?8 u5 c( Y0 n0 G# t" ?探求胡同细节之美 * n6 \- ^! x7 L9 k( h g: a: x
% p8 E# Y% n/ W: T, r X一直对老北京和胡同有说不清的好感,我时常在胡同里晃来晃去,在一条条小巷中穿梭,看古旧的门虚掩着,窥视的目光却被影壁隔断。心里一直放不下的是藏在胡同院墙里的那些精彩和那些平实 。几乎每一个院门中都有生动的画面、精致的雕刻、鲜活的植物。所触摸到的一砖一瓦都讲述着几百年的历史,蕴含着悠远的文化。最重要的是美得让人不忍心想到即将慢慢消失的胡同建筑……。 - s1 `6 I' l1 u/ B
我习惯性地爱注意细节,建筑的细节、生活的细节,都能打动我,吸引我。每每拍摄胡同回来,最先整理的也是那些反映细部的照片。就是工作中做建筑设计也爱从一个建筑局部开始构思,从小到大改不了的毛病,呵呵,这也许是另一种优势:能把一些平常人忽略的东西、从这些看似杂乱的胡同中、院落中摄入我的镜头,细细咀嚼了,慢慢呈现给大家,“一斑”已经如此,更何况那“豹”呢! 5 x) p" U+ t" h' a6 n S
我最喜欢门墩、门钹之类的小构件,一个是因为在胡同的门楼上,容易拍到,并且各式各样,雕刻内容丰富,寓意吉祥,拍摄它们给我带来无穷乐趣。记得一开始拍胡同时就无意中经过黄米胡同,在路口能隐约望见二层小楼,颇觉新奇,就拐进去一探究竟,走到胡同尽头右拐弯,豁然开阔,一处如意大门,左右有八字影壁,门口写着“旧宅院”的标牌,正是黄米胡同9号。细观察可以看出,门楼原来是广亮大门,规格很高,后来改造成现在的如意大门的式样(图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