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西水车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1》

 关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12-17 15: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zhangmen4014在2009-12-17 14:51:00的发言:
2 p+ ^5 H0 C2 k3 B; \# D; l" k

空调机只是一次性投资,关键在以后的用电上,你既然是集中供电可是不用白不用,嗳!我这个同学太老实了!

, i3 B$ W8 P: W8 J7 |# N9 c

我是自己买电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7 15: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dakebubi在2009-12-17 15:01:00的发言:
: Z1 p. o6 e) e

我是自己买电呀

1 d" j2 v# S2 N& r$ m7 {( _

误会!误会!我以为集中供电是不要钱白用呐.

发表于 2009-12-17 15: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袁在2009-12-17 15:01:00的发言: ) ~: i$ s, ?/ u, s7 y9 C9 H v2 C

......我认为,论坛开辟的栏目应以养生保健,锻炼身体,学校时的乐趣事,旅游的趣事,当地的风土人情,秀丽风光等做一些交流和介绍,使得大家同学能够延年益寿,那有多好。不知对否?.....

9 y3 F m" J9 @0 E7 v& G+ D

老袁:你好!

$ {7 J& u- n1 a2 p( @' n) C4 t

你的这些建议很好,这个网上的论坛,大家随便聊天,无所谓开辟栏目。

& k5 ~! v2 R& t0 ^* B1 X1 c

你喜欢的议题,可以提出后,让大家跟着讨论,就行了。

# n3 n8 l5 _' \3 M

另外,你是否可把字体放大点,编辑的方法前边大家都说过,你可以看看。

7 |" L0 n) r, J; e

“秋后算账”,人家只是开玩笑,别当真!

发表于 2009-12-17 17: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普通话:不懂了吧?
北京话: 怯勺了吧!
上海话:伐来三了伐?
这句三种话对照最地道这三种语言的对照挺有意思。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7 18: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tongying在2009-12-17 17:25:00的发言:
普通话:不懂了吧?
北京话: 怯勺了吧!
上海话:伐来三了伐?
这句三种话最贴切这三种语言的对照挺有意思。
C! [+ L7 z! x& M- @. |

我认为,目前普通话和北京话的区别已经不是太大了,而普通话和上海话倒是仍然可以VS一下。

发表于 2009-12-17 18: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zhangmen4014在2009-12-17 10:46:00的发言:
) n4 J% [; H2 ~5 b

棒!看了这北京话仿佛又回到北京了。

) j/ ?& |/ }) H3 `1 D/ D& |

又:这些上海话如果是你听了以后根据发音写出来的就说明你的水平已经相当高了,但如果叫一个不懂上海话的人照着念,则北京人上海人都有可能一道听不懂.

7 Y6 Z0 R2 V: N; l

  哈哈,我可没那水平,看来邮件的作者肯定不是上海人,整个一怯勺。

发表于 2009-12-17 18: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924_3346_3在2009-12-17 12:16:00的发言:
- p; U# |& [% b2 A! b8 R

北京话“听说他特事儿”在这儿不太确切,应为“听说他特各”。“各”的读音:“ge”的第二声,即“葛”的音。我这种感觉不知对不对。

, z1 ? s! k+ f+ K; m& t

  这样好想更贴切。(“他”是我改过的,这样文明一点儿。那个人称代词男生常用,不过我们航校的男生不用,不文明。)

发表于 2009-12-17 19: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道为什么总是《运行代码》了,因为我把后面加了一个QQ笑脸,直接用鼠标拉过去的。

发表于 2009-12-17 19: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为何总是《代码模式》?

发表于 2009-12-17 19: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tongying在2009-12-17 17:25:00的发言:
普通话:不懂了吧?
北京话: 怯勺了吧!
上海话:伐来三了伐?
这句三种话最贴切这三种语言的对照挺有意思。
. V/ C4 u6 F" ?, s- K. }

看来其他的“上海话”连您这上海人也不知所云,见笑了。

发表于 2009-12-17 21: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完全可以看懂。但是要叫一个不懂上海话的人去读就很难听懂,因为字和话的发音有出入。
发表于 2009-12-17 21: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duyan在2009-12-17 18:50:00的发言:
4 E: m0 V0 Q B2 |: [3 K! y

  哈哈,我可没那水平,看来邮件的作者肯定不是上海人,整个一怯勺。

: ~- K" \+ {" y3 `2 ~

绝不是怯勺,主要是话译成字时,个别的字用的不大恰当。如果他自己读,肯定是上海话。

0 B3 q4 j. K# M

2462一只帖子,点‘单帖管理’删掉,只妳自己好删。

8 `: Y# ^4 h9 I

我们学校在57年由上海航校过来好几个班级,他们很快就毕业走了。当时是因为上海航校被龙卷风吹了。

发表于 2009-12-17 21: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wzyldk在2009-12-17 9:21:00的发言:
8 f" y1 j" L0 h; A. ^6 w3 a4 h

怎么讨论起方言了?

' p% b$ {; ^9 \9 ?- V3 G! W

说起上海话,那099理应是绝对权威了,可是人家也没有发表什么看法。阿拉上海爱吾岗吾来,侬晓得哇。

& c8 i& S7 H) d8 d

不是不发表,是没有看见。大部分可以看懂,但一些不贴切,因为有一些北京方言中,上海没有相应的语言,如:普通话:不懂了吧?
北京话: 怯勺了吧!
上海话:伐来三了伐?这里上海话翻译过来是:“不行了吧!”当然在此也可引申为“不懂了吧?”但“来三”是“行”的意思。比如:“鹅来三各!”是“我行的”意思。

/ U0 i4 I/ m) G

这些句子里唯一不雅的是:普通话:这里没有人关心我。
北京话:我整个儿 一后娘养的,姥姥不疼舅舅不爱。
上海话:个的么宁乱我额。上海话中这个“乱”相当与普通话中“卵”,而这个字在我童年的时候用的是很频繁的,有藐视的意思。但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已很少有人用这个字了。去年“十一”回家,在街上居然听到有两个女孩用这个字说我才5岁的小外孙,意思是他装得和大人似的。当时真有些惊讶,因为我真是有几十年没有听到了。总之基本是准的,只是有些用字还可以更准确些。如用“汰”字代替“打”字的发音。一家之见,不必认真的。

发表于 2009-12-17 21: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zhangmen4014在2009-12-17 21:14:00的发言:
+ c! k0 p7 u% r( e9 n" `

一只帖子,....

1 D0 G, L0 y6 }. _

我觉得,如果你现在和北京人在一起说话,也能听出你是“上海人”!在你的帖子中有很多上海话的字。

发表于 2009-12-17 21: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山东人099在2009-12-17 21:35:00的发言:
1 O g' z( w O8 U+ G

我觉得,如果你现在和北京人在一起说话,也能听出你是“上海人”!在你的帖子中有很多上海话的字。

* }9 k, l! F& [1 \) a: S

我南腔北调什么地方话都讲不好。

发表于 2009-12-18 07: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话很丰富,同是一句话,如果写在纸上,不带语气,声调,表情,可能会有些小误解,别当真。我们都是老同学,大家在网上每天聊聊开开心,挺好。
发表于 2009-12-18 07: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zhangmen4014在2009-12-17 21:14:00的发言:
9 n% Z$ o* i9 R, ^ \8 B8 ^1 [

我们学校在57年由上海航校过来好几个班级,他们很快就毕业走了。当时是因为上海航校被龙卷风吹了。

% z, d' [/ J2 |& U

上海来的这几个班算不算北京航校毕业呢?也就是说北京航校的7403名毕业生含不含他们呢?这件事我还是第一次听说,看来北京航校的历史上又多了一页。

发表于 2009-12-18 07: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趣闻趣事--26

                      节约办婚礼 , A8 S3 j' H) Z/ d8 l& R9 L

王处理抠门的很,纯粹是个瓷公鸡,玉仙鹤(北京人念hao的第二声),玻璃耗子,琉璃猫。为什么不说铁公鸡呢?因为铁公鸡长的锈还能掉下来呢。

, s# ~* q/ [& N& }. m0 z

一年春节前,王处理要结婚了。他一通知我们,我们就说,那你得请客。第二天王处理找我们说,婚不结了。

! B6 N1 ~2 m" z, u. `0 k# {0 @

春节过后,听说他婚真的结了。但是我们怎么问他死活不承认,到了我们连一块糖也没吃着。

发表于 2009-12-18 08: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duyan在2009-12-18 7:10:00的发言:
  中国话很丰富,同是一句话,如果写在纸上,不带语气,声调,表情,可能会有些小误解,别当真。我们都是老同学,大家在网上每天聊聊开开心,挺好。
! e! _0 R. ?4 u2 e n' _

我就是这个意思,可是费了很大的劲也说不清表达不好,叫你一说感觉就清楚了。看来学工的学好语文也是很必要的。

发表于 2009-12-18 08: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924_3346_3在2009-12-18 7:52:00的发言:
; j. v$ O) S- {- p8 i4 [4 P8 f+ {1 z

上海来的这几个班算不算北京航校毕业呢?也就是说北京航校的7403名毕业生含不含他们呢?这件事我还是第一次听说,看来北京航校的历史上又多了一页。

* N* `3 m# n7 C! u; h/ p

估计毕业证书是由北京航校发的,因为他们在咱们学校上课和进行了考试,大概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吧。他们另有一部分班级去了株洲航校。不过当时我们还小更近一步的情况就不清楚了。

发表于 2009-12-18 09: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zhangmen4014在2009-12-13 15:50:00的发言:
  " v$ p& B; E! p; b+ l$ s

记得60年寒假由于没有路费回家,寒假便只好留校了。...学校在南京御道街,出门往北再左转弯是新街口,出门往南再右转弯是夫子庙,两面距离差不多都有3-4公里远,我们奔了夫子庙。fficeffice" /> 

; h! U) u( v# r

学长,不好意思,我总爱刨根问底。你说60年寒假没回家,怎么会在南京?我没看懂。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8 09: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记得学校的学生证等证件上有“北京航空工业专科学校”的字样。

4 i; A9 _4 q9 B


发表于 2009-12-18 09: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924_3346_3在2009-12-18 9:09:00的发言:
' ?# B; p2 i& `# v% [& d" \* U

学长,不好意思,我总爱刨根问底。你说60年寒假没回家,怎么会在南京?我没看懂。

3 S2 |$ F0 S9 G

60年毕业后分配到南京航院继续读书,但离校时并没有对我们讲(共2人),到了南京才知道.

发表于 2009-12-18 09: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zhangmen4014在2009-12-17 14:51:00的发言:
' O& Z9 @- G( U# ^2 }4 f

空调机只是一次性投资,关键在以后的用电上,你既然是集中供电可是不用白不用,嗳!我这个同学太老实了!

- N& T0 L9 {7 Z: j* W

你口气好大哟!90平米还小房子.

B$ L) t( V, j+ ^: ]# z

4014说“大可不必”的口气好大哟。这句话相对于我们北京的普通工薪族来讲,是有点大。我现在的房子是单位97年调房时分的,82平米,我觉得也就不错了,到现在看来还是有点小,但至今也没能力卖大房子。今年去了趟滨州,我才知道,那里的工薪阶层最小的都是8、90平米的。一般职工都是百平米以上,企业的一般干部基本是200平米上下。我原来活塞厂同班组同事爱人是滨州XX局中层干部,住房面积300平米,我一听--晕倒。所以90平米在那里来说当然是小房子了

发表于 2009-12-18 09: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的坛子已经100页了,可喜可贺!

# c1 }( \ C6 o6 T' r. q# n7 a. W

从2009.8.21-2009.12.18,历经118天 。

8 p3 L ?* W1 m( A9 i0 N7 Y2 `

西水,你真行,第一页的第一人是你,第100页的第一人还是你,你是有意的?还是巧合?还是....? 。。牛!

发表于 2009-12-18 09: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wzyldk在2009-12-18 9:28:00的发言:
) R. f6 D; a. B+ I' D/ x

4014说“大可不必”的口气好大哟。这句话相对于我们北京的普通工薪族来讲,是有点大。......

% n( ?6 M0 ?7 w' y7 y4 r

说起住房,是我们这些“流放”到小县城人的唯一好处。

" @( S' k9 S5 P3 _. q/ N4 |

在平阴,一般工人的住房都在60-80平米,好一点的单位(像我们电业局)都在100平米以上,当然,现在的房价也上去了,到了每平米3000多元了。

/ i+ @! ? }6 k" \+ }

今天早上看新闻,美国新闻单位把“中国房地产”列为世界七大经济泡沫,不知这个泡沫什么时候能消除。

发表于 2009-12-18 10: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pd在2009-12-18 9:52:00的发言:
( l) M# W* ~4 h' ?! {5 m

 

$ l% l( K* x/ C, S# X/ A* F/ M; k

今天早上看新闻,美国新闻单位把“中国房地产”列为世界七大经济泡沫,不知这个泡沫什么时候能消除。

* u. o t* i8 U2 s

普通工薪层买不起房子,结不了婚,只好看着权贵和房地产商吹泡泡玩儿了。

发表于 2009-12-18 10: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wzyldk在2009-12-18 9:28:00的发言:
% O( }" i$ N/ {* T# v( U- L+ E$ V

 

- ~3 E: C/ A3 U9 D5 d4 G! J3 \

你不了解情况,就别乱发言

5 E: V+ X) E* _2 g

 

& I$ p/ G9 A) r/ j7 J' e

。就我所知:以企业而言,我们这儿我厂算是好的,高级的才200多平米,(事业单位不好说,要有也是现在建的)我厂这200米的房也是前几年建的。

( Z, m' M* D3 V" ~1 o4 A2 W& }

 

& R& O) H4 `' o6 c/ n

不好意思,俺那房也是调房时分的,(90年住进来的吧?记不大清了,只记得是93年办的证)。孩子结婚时令给他买了一套。这就是大地方和小地方的区别之一吧。。我住这小房我很知足,常言道:知足者常乐。

, I/ _, t1 _; x) p

 

! ], [6 @+ G% ^, e

又:我们之间并不了解,我的好歹观也和别人不一样,请恕我不知”好歹“(别人的)

* r t. O# n) C! K/ \( v9 e- d

 

- K6 R0 d* r6 ?; ^% L( I0 |

 

发表于 2009-12-18 10: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wzyldk在2009-12-18 9:28:00的发言:
, f0 l- Y) I% z3 w* F* t

单位97年调房时分的,82平米,我觉得也就不错了

. @" i+ p# n( {, s' ^2 J

                                                        

! y8 ], g5 ?! d, v

               本人住房的变迁

( B& a0 s+ ?# ^% A: C! S# ?

我上学时和刚调回北京时,我们母子仅租住一间7.5平方米的小

9 f) R+ L [" E

房。调回北京和要结婚,跑房管所186趟,又给了我一间5.5平

2 U! O1 Z5 s( w# Y0 i

方米的房。当时我心里那叫一个烦,不要吧,好不容易给的,

' b& z H5 I* v! k

要吧,是一间恐怕能获吉尼斯世界纪录那么小的房。考虑了两

" B1 ]0 l2 K- W0 f' \

天,决定先去看看。我没进屋看,只看外面。这房四不靠。我

4 C, U3 y$ I: i- M2 u! A3 o

围着转了三圈,四面墙全是核桃大的碎砖头垒的,有的地方出

3 M3 u' x# `8 l! K6 w+ b, w

现挺深的坑,抬脚一揣就往下掉土。再踹一脚仔细一听,不光

* x9 u2 E0 D4 C3 G, c2 t

是外面掉土,屋里面房顶往下掉东西更厉害。一琢磨有戏,跑

- L/ m3 x H! l

到房管所办了手续。我确实没敢住,而按时交房租,房租不多,

) X$ Y- c2 P3 J R! D$ E

每月5.5毛。7.5那间是每月7.5毛。三个月过后,正是雨季,小

( r$ J6 `0 } ?0 e7 ]

房漏雨严重的没法形容。我就去找房管所,所里派人来修。两个

4 l2 W, B: N; U& m

工人一上房顶,不留神一条大腿掉进房里去了,好不容易才被

3 c, N( ?; p1 h' {# h T0 k) U8 B8 t

一人拉上来。房管所没办法,三个月后重新给了我一间新房是

, Y2 P2 X) ~( }2 ^" g8 G1 g# U9 E

11.7平方米。文革结束后,落实房屋政策,我那两处房属私房,

$ h6 U+ q+ g O# K6 Q% U

房东玩儿了命找首钢。1986年5月首钢分给我一套62.6平方米的

1 a; M$ n) B+ r! `& S

16层楼的一层首钢叫一间半的房。一住就是19年,现在用自己

2 I" C" M- J: k

的奋斗住上了大一些的房。没有改革开放,我也就在离八宝山

0 f' w* d2 C* T* ?4 N0 O* p% \

很近的地方,住在那62.6平方米的房子里了此残生了。

发表于 2009-12-18 10: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zhangmen4014在2009-12-18 9:20:00的发言:
) e. _& R4 Z1 \4 B5 d" ~

60年毕业后分配到南京航院继续读书,但离校时并没有对我们讲(共2人),到了南京才知道.

( x5 N7 k$ `& [4 B0 C

你够牛的,是”辛丑牛“吧?。。。哈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8-23 15:27 , Processed in 1.269121 second(s), 4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