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09-11-26 18:37:00的发言:
O0 h$ |- o6 e7 _. h6 t' t6 T( _2 l& @“明”字好像有讲,不是日+月,而是田+月、目+月等。到底是什么,还是你们比我明白。
2 Z% N) U6 B D* d& e/ K& Y4 l* t0 I Z7 q4 ]
济南《大明湖》有一石碑,碑刻“大明湖”三字,但其中“明”字不是 “日”+“月”而是“目”+“月”,济南《趵突泉》也有一石碑,碑刻“趵突泉”三字,但其中“突”字宝盖上少了一点,现将照片传上,供一阅;ffice ffice" /> 8 [) D0 u3 C+ @! d: Y. N7 g* f0 a* I
G. b8 x x8 [6 S1 _1 x" T1 T有关传说是这样的:
! L5 {) C4 U2 }# b: t$ x. a & O/ c8 `: a2 _7 d
趵突泉,三窟并发,声如隐雷,“泉源上奋”,“水涌若轮”称“趵突腾空“。“云雾润蒸”是趵突泉一景。泉水一年四季恒定在摄氏18度左右,到了严冬早晨,水面上水气袅袅上升,象一层薄烟,一边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一边是楼阁彩绘,雕梁画栋,这一切与淡淡的薄雾,构成一幅奇妙的人间仙境.奇特景观为济南八景之一,历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诗人多有赞美。诸如宋代曾巩、苏轼、金代元好问,元代赵孟府、张养浩,明代王守仁,清代王士祯、蒲松龄、何绍基等都有吟泉佳作。康熙、乾隆皇帝都曾在趵突泉边写诗刻石,颂扬名泉,当代文豪郭沫若等也都有赞颂的美文。 v* Z# F$ s8 n2 }. y8 N, h
0 L/ r" e$ O9 \' n; U1 H$ B 趵突泉东西之间的这座南北向的小桥,名曰来鹤桥,原为木桥,明代万历初所建,天启末年重修,济南解放后扩建公园时将其改建为石桥。桥南首的彩绘木牌坊是原来的样子,牌坊匾额朝南的一面上刻“洞天福地”;朝北的一面是“蓬山旧迹”,“蓬山”指传说中东海神山的蓬莱、方丈、瀛州三座神山,趵突泉为何称“蓬山旧迹”?意为东海神山不过传说而已,谁也没有见过,但趵突泉的三股水其状如山,但不可攀,好象神话中的蓬莱仙山一般,所以称其为“蓬山旧迹”。泉池西侧伸入水中的小亭叫观澜亭,此亭建于明朝天顺五年(1461),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亭西墙壁上嵌刻的两块石碑,一块“观澜”两个大字,取自<<孟子.尽心>>“观水有术,必观其澜”,为明代书法家张钦的墨迹。另一“第一泉”的石刻,是清朝同治年间王钟霖的手笔。亭东泉池中这块半浸水中的石碑,上镌三个雄健大字:趵突泉,为明代山东巡抚胡缵宗所写,细心的游客有的可能会发现突变成了“突”,缺了两点,传说劲挺柱涌的三股水把“盖子”顶掉了,才使“突”字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当然这只是形容泉水势强,人们的一种遐想。而趵突泉的泉水流到了大明湖,因而大明湖的“明”多了一点,而成“目”+“月”。 0 e+ f% O+ j8 w( j
& J# G% T, S$ O) O( F/ L1 t) k5 @5 x*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