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西水车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1》

 关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10-26 10: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924_3346_3在2009-10-24 21:07:00的发言:
, Y( @" j2 ^# Q G% B

为了让它早一些绽开,从中午就把它关在卫生间里,结果是比正常早开了近两个小时。满房间一股沁人心脾的幽香,惬意、爽!

" n& i' g8 ^: P) W; K3 S% a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4102009346.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4102009344.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4102009343.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410200934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410200934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1 M3 D" _1 |9 u- L

  贺昙花一现:金秋十月昙花现,美丽动人仙女般,精心培育结硕果,人生闪耀一瞬间。可惜未曾亲眼见,后悔莫及已狂然,

2 T r/ \4 ~% _

 

) a6 ]# {" ^- _3 |

                   待到来年花开时,一睹芳姿乐无边。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6 11: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tongying在2009-10-25 16:55:00的发言:
( c9 l8 ~; }; z6 Y! N: z9 [% h

北京机械学院子弟小学在什么地方?我知道北京机械学院在小庄朝阳北路朝阳路之间,原来大门是现在人民日报社西门,那站也叫水碓子

) v6 x0 x7 ?( P4 o. S- O# R

说对了.可惜这所学校早已成为了历史.当时学校的软硬件设施是一般学校无法比的,在这里读书的孩子们是幸运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6 15: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化17504在2009-10-26 11:37:00的发言:
; C3 ^) M0 z( \1 n/ I2 m$ Y/ }5 k

说对了.可惜这所学校早已成为了历史.当时学校的软硬件设施是一般学校无法比的,在这里读书的孩子们是幸运的.

8 x1 r7 C# R* n- v

1965年入学的校友,你怎么了解这所学校?你也在那里读过书?

发表于 2009-10-26 17: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tongying在2009-10-18 19:02: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n3345.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8 Z: |+ U% u+ W) I: d

  有感同学欢聚塘沽:金秋十月赴塘沽,  同学欢聚观航母,  北塘渔歌品海鲜,  东方之珠展歌舞。

d4 \8 a: E( B

 

; Z; d7 Z+ ? h. G. T

                          洋货市场闲逛游,塘沽特产尽光顾,学友情谊深似海,共祝晚年乐悠悠。

发表于 2009-10-26 17: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09-10-26 0:50:00的发言:
你对我们小学感兴趣?它也在原来北京机械学院内。
9 ^( u' S# b3 N1 ~

我住水碓子,小时候经常去机械学院玩,记得大概五几年,北京下一场特大雨,马路上水积到膝盖,无轨电车停在水中在马路中央无法行驶,很多住危房的人家被转移到学校住,我到那里找同学玩,好像说是到101找他们,不知这所学校是不是就是你们小学。因为看到大门的照片感觉很亲切很熟悉,便有了好奇心。可惜以后再回家发现换了牌子。以后再也没进过大门里面。

发表于 2009-10-26 17: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托马斯在2009-10-26 17:18:00的发言:
0 X8 G1 P. A" T7 w

  有感同学欢聚塘沽:金秋十月赴塘沽,  同学欢聚观航母,  北塘渔歌品海鲜,  东方之珠展歌舞。

) {2 J3 Q/ a. p

 

3 B5 C. Q& i, l. H$ f+ f

                          洋货市场闲逛游,塘沽特产尽光顾,学友情谊深似海,共祝晚年乐悠悠。

( Y7 z& b6 D6 T6 a- k. ^3 z

这次聚会同学们更加团结友好,亲密无间。尤其看到沈阳同学又要回去心中无限感慨—无怨无悔献身祖国的航空事业,多么好的子民。多么好的我的同学。

发表于 2009-10-26 18: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祝校友们老人节快乐!

巧遇航校体育老师的同学

+ f5 ?7 F% S1 i- \8 \* E4 E9 K0 M) |/ P

今天是九九重阳节--老人节。祝大家节日快乐!

, X& {- _2 F- y

今天一位多年朋友邀我到汇晨老年公寓玩儿,我到后见他身边坐着一位像是他的朋友。他刚要给我们介绍一下,哪知我和那位已经非常热情地打起招呼,因为我和那位就住在一个小区的前后楼,早已是朋友。等我们寒暄完了,他们俩几乎同时说,他们是北京体育师范学校和首都体育学院的同学。当我一说起北京航校,他们却又说,陈永来、吴绥熙二位老师也是他们同班同学,陈占魁是比他们高一级的校友。另外还见到了他们的一位女同学,50年代末曾经到航校教过体操。

$ b0 ] b; F6 Q/ h+ r8 D$ i# \

无巧不成书,世界之小可见一斑。

! _7 G0 G- \4 U! v, s4 { G& j" T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7 03: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tongying在2009-10-26 17:43:00的发言:
1 Q% C) L6 W# K) g

我住水碓子,小时候经常去机械学院玩,记得大概五几年,北京下一场特大雨,马路上水积到膝盖,无轨电车停在水中在马路中央无法行驶,很多住危房的人家被转移到学校住,我到那里找同学玩,好像说是到101找他们,不知这所学校是不是就是你们小学。因为看到大门的照片感觉很亲切很熟悉,便有了好奇心。可惜以后再回家发现换了牌子。以后再也没进过大门里面。

' F2 k- O8 m) P; I" I

北京机械学院文革期间,1970年迁到了西安。之后又成了机械部设计研究总院的地方,最后成了《人民日报》报社,直到现在。小学也同样遭遇,弄到最后就取消了,我是1960年毕业的。1970年最后一批毕业生走后,可能过了一段就成了针织路小学了。你如果对该小学感兴趣,欢迎进入“机院附小”的大楼,该楼是“寻找老街坊”中最热门话题。也是“老北京论坛”的热门话题,已经有10180层高。咱们的楼才1240层。不过也挺热。

发表于 2009-10-27 06: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09-10-27 3:44:00的发言:
5 Y' }! X. ]# A0 {6 q

北京机械学院文革期间,1970年迁到了西安。之后又成了机械部设计研究总院的地方,最后成了《人民日报》报社,直到现在。小学也同样遭遇,弄到最后就取消了......

: ? ]- q) R9 L" ^. n' l

说起小学,我上的小学因为城市改造被拆了。初中是50年代建的象火柴盒一样的楼房,也同样被拆改建成大楼。中专又因为......改成工厂,又改成居民生活区。幸亏又上了大学,大学挺幸运的,正好在四环路边上,倘若是再往北一点也就完了。

发表于 2009-10-27 15: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起小学,我上的小学因为建设中关村西区被拆了。我的小学叫海淀镇第一中心小学。原是海淀古镇有名的老宅院,据说是给慈禧养鸭子的官员的宅子,我把网上的手绘图贴上,大家可见一斑,如今我心中怀念的小学已荡然无存,我不知道当时中关村西区建设的决策者是如何考虑的.....

发表于 2009-10-27 16: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6207

怎么没有6207班的消息呢,谁知道赵淑华的消息请联系0416-2546696.谢谢啦!
发表于 2009-10-27 17: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wzyldk在2009-10-27 15:54:00的发言:
说起小学,我上的小学因为建设中关村西区被拆了。我的小学叫海淀镇第一中心小学。原是海淀古镇有名的老宅院,据说是给慈禧养鸭子的官员的宅子,我把网上的手绘图贴上,大家可见一斑,如今我心中怀念的小学已荡然无存,我不知道当时中关村西区建设的决策者是如何考虑的.....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海淀一中心.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海淀一中心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B5 ~2 R: W1 k, Y2 B. i1 Q4 `$ ~

老北京风味极浓的学校,而且规模不算小。当年革命者为了保护北京古建筑,和平解放北平何等艰难,又牺牲了多少革命先烈。现在自己就都给拆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8 01: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36位上网人

西水车、过客shu、924_3346_3、33号楼、托马斯、wzyldk、oldyan、tongying、宫门口、6310_su、xrbjyl、成府路

1 y ~- m, k" ?6 c( r

ht11lq、小月亮、liu19480630、zly、3347de、lanjinguo、

; }* ~3 q* _. ~ K

bjdzhh、old81、zhangmen4014、洪都人、顶秀苑士、

5 }& `$ E" G8 B+ I4 X* j

六午依吧、bjlc、化17504、yhy6207bhdongsi、马尾沟

) H* z* ?# M" p( {

7、8383新生红塔山、jingdongren、duyan、

9 h+ Y; }9 X* G9 s

qijili、531129laowu。

发表于 2009-10-28 09: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 a, U% n# k* c8 d

      观莱比锡照片有感:

" c5 N. t8 L1 K; P' [! W

 

; ]6 S( Q( b( D) [0 L

     才饮日清酒,又品德国啤,万里跨越中欧,极目莱比锡。何惧公务繁忙,胜似旅游观光。

7 c. W- l9 w" C$ |) H: [. @

 

5 j( y: _: B# \* B! \- ]

     今日多惬意,吾在京城曰:西水车悠哉!

: V" X; x5 V k! p8 e

 

P! `* B# B7 s: y

     风未动,人不静,起灵感。论坛传遍神州,航校重有名。金秋师生欢聚,期待齐鲁之行。

+ }6 n5 D& L8 n) ?

 

( k/ K# F; a$ h6 c4 X& z- y. g

     校友应无恙,谢忱一老翁。

发表于 2009-10-28 10: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tongying在2009-10-23 19:35:00的发言:
, v7 }# Y' u: F7 {$ s' G/ x; R

什麽样的诗作可称为打油诗,要求押韵吗?问过别人没得到答案,可以请教吗?

' V: X/ J' A3 [" W

      

3 {; ^" ^# b! {: k

出差龙口,未带电脑,不能上网,郁闷非常,迟复为歉!

2 F& [4 N5 ~4 f: u/ ]

  打油诗是一种古诗体,不拘格律,不拘平仄,流行民间,俚语俗语,恢谐活泼,相传为唐代张打油所创。怕说不清楚,现将查得的资料录于下,供参考:fficeffice" />

1 D( J7 C5 @' x8 x! l3 d

打油诗最早起源于唐代民间,以后瓜瓞绵绵,不断发展,表现出活跃的生命力。这类诗一般通俗易懂,诙谐幽默,有时暗含讥讽,风趣逗人。

6 R/ L; P; v8 i4 H+ D
3 [0 o! C. V: `/ f& O& R

  唐人张打油不过是一般的读书人,有人说他是个农民,总之是个无名小卒。但他的《咏雪》“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一鸣惊人,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打油诗体,名垂千古。此诗描写雪景,由全貌而及特写,由颜色而及神态。通篇写雪,不着一“雪”字,而雪的形神跃然。遣词用字,十分贴切、生动、传神。用语俚俗,本色拙朴,风致别然。格调诙谐幽默,轻松悦人,广为传播,无不叫绝。

1 {% O+ ~) l6 Y1 w6 m, r9 Z
% q: n4 _1 Y4 q

  宋代广东有一为夫送饭的老妇,是个地道的乡巴佬。但她面对苏东坡逃逗性的诗句戏弄,应对自如,反唇相讥,出口成诗,尤为得体。诗云:“蓬发星星两乳乌,朝朝送饭去寻夫。”“是非只为多开口,记否朝廷贬汝无?”这首打油诗前两句出自苏东坡之口,后两句为老妇人所言。当时大名鼎鼎的苏东坡谪贬广东后,几乎家喻户晓,无人不知。显然,老妇人这两句打油诗是针对苏东坡的人生坎坷的,它揭了苏东坡的老底、疮疤,戳到了他的痛处。

. a) }: P6 l; H/ n5 w3 ~
2 K' L! i1 G7 v/ x$ _) i

  清代有个新嫁娘,众宾客酒足饭饱之后,开始大闹新房,欢声笑语,热浪阵阵,直至深夜,还逼新娘吟诗一首,表达新婚之夜的感受。这真是强人所难。新娘无奈,终于口占一首:“谢天谢地谢诸君,我本无才哪会吟?曾记唐人诗一句,‘春宵一刻值千金’。”可是这一吟,非同小可,立刻产生轰动效应。众宾客哗然大笑,乐不可支,都说“好,好!”有的说:“新娘急了,时间宝贵!”说着乘欢而散。此诗妙在末句,虽为引语,但此时此地,别有新意,个中奥妙,当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当可神通而不可语达。

0 I6 L3 O! c) S# I: i) l8 w4 [8 f" g
1 S3 [/ R6 A3 w8 N8 M( D: z

  打油诗到了现代,更成为许多人的拿手好戏和取乐讽刺的工具,而且在内容和题材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反映现实生活,表现人民的思想、要求和愿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但打油诗的艺术风格没有改变。如1927年以后,蒋介石建立了蒋家王朝,收罗了各路诸侯,他们表面上道貌岸然,但实际上争权夺利,勾心斗角,各怀鬼胎。于是鲁迅先生写了四句《南京民谣》打油诗:“大家去谒陵,强盗装正经;静默十分钟,各自想拳经。”揭露国民党的内部摩擦,对他们伪装正经的行为进行辛辣的讽刺。格调幽默风趣,语言通俗如话,生动形象。解放战争后期,著名诗人袁水拍有一首《咏国民党纸币》的打油诗,也很有意思。诗云:“跑上茅屋去拉屎,忽然忘记带草纸,袋里掏出百万钞,擦擦屁股满合适。”这是对国统区通货膨胀的幽默讽刺,反映国民党的经济危机和政治黑暗。语言风趣逗人,俚俗可笑。

" G$ u/ m/ k& K7 I. k6 _
4 A. i- i6 N) Z7 u! Z% P+ K% Z

  鲁迅还写过一首白话版的打油诗,模仿汉朝张衡的名作《四愁诗》,讽刺当时白话诗歌泛滥一时的失恋诗。

7 `2 S. {4 r: r- S& o3 d' p
7 J& u* I: n) ?( Z' C! T& Y8 O

  我的失恋——拟古的新打油诗

* \+ h2 ?, `5 F+ C( j
9 Z7 J" s! P, h3 Y& T

  我的所爱在山腰,想去寻她山太高,低头无法泪沾袍。

# `- o; i7 b# F0 H3 h
9 A, k5 l7 C4 {/ F# c; E! D9 A

  爱人赠我百蝶巾,回她什么:猫头鹰。

& q9 u8 H; q) J6 d$ @$ Y7 z! n
4 m* x) l1 t# F3 c+ V, d6 D

  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心惊。

1 ^2 Z6 Y* r4 L3 R5 \( z+ O
1 v/ g4 j+ C; I6 M: B& m

  我的所爱在闹市,想去寻她人拥挤,仰头无法泪沾耳。

# W% V0 _, B; F& z
w8 A* _0 I9 P% m

  爱人赠我双燕图,回她什么:冰糖壶卢。爱爱爱

* H6 O; m& \2 R5 v1 b. \6 G5 m9 Z
* s5 z9 }( U' r8 Y, f

  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糊涂。

' D" o( n( U' I6 X6 q( Y `# ?7 `
7 \) `# Y* d2 T4 |. F

  我的所爱在河滨,想去寻她河水深,歪头无法泪沾襟。

1 \. K- g- I8 g+ T8 ?! d( u# B
- @5 z' K5 ^) x# Q+ b

  爱人赠我金表索,回她什么:发汗药。

. p; H4 Z* t- v4 l' O
1 M- B6 }; _/ C9 ?& j

  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神经衰弱。

2 x) {( U2 @- M" H, b5 c* ]
6 a# U# U$ M8 K, x F$ n" }

  我的所爱在豪家,想去寻她兮没有汽车,摇头无法泪如麻。

5 _9 P& @/ X/ ^ i$ W2 h' u
( _ s d Z* {

  爱人赠我玫瑰花,回她什么:赤练蛇。

; }) I+ |5 d6 _$ `4 Z
3 O) _- d& {5 R4 i4 |# [

  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由她去罢。

0 M' l6 i7 m m
9 Q: K% Z6 m3 R) \. I4 M

  新中国成立后,反映各个年代现实的打油诗,如五十年代,有一首《干部下乡》的民谣打油诗:“下乡背干粮,干活光脊梁。早上挑满缸,晚睡硬板床。”反映的是解放初期干部清正廉洁、以身作则、吃苦耐劳的精神。陈毅外长写了《咏原子弹》的打油诗:“你有原子弹,我有原子弹,大家都有弹,协议不放弹。”这是针对美帝的核垄断、核讹诈和核威胁的,表明中国政府的态度和立场。七十年代,“文革”动乱中,许世友将军写了《莫猖狂》打油诗:“娘们秀才莫猖狂,三落三起理应当。谁敢杀我诸葛亮,老子还他三百枪。”矛头直指江青反党集团,表示坚决要保护邓小平同志的决心。1974年,文化名人夏衍在狱中,模仿清代《剃头》诗写了《整人》诗:“闻道人须整,而今尽整人。有人皆可整,不整不成人。整自由他整,人还是我人。试看整人者,人亦整其人。”揭示了“文革”中林彪、“四人帮”整人的社会现实,反映了作者处逆境而达观、洒脱的心态;同时说明这些蓄意“整人者”绝没有好下场,觉醒了的人们也将“整其人”,叫他们永世不得翻身。“文革”之后,大文豪郭沫若在悼念被迫害致死的阿英同志时,写了《咏臭老九》的打油诗:“你是‘臭老九’,我是‘臭老九’。两个‘臭老九’,天长又地久。”发泄了对“四人帮”残害知识分子的愤懑之情。

9 q% K" M' J$ ^& ^& C
4 C$ r/ z$ o! O6 h9 N$ r8 x

# `1 B3 u) F9 f7 F8 F6 R: t7 N8 Y文学价值

( w' [4 O8 }' U- i, P

  打油诗是作者对现实社会、现实生活假丑恶的感应,当然也有对真善美的感应,但主要的是前者而不是后者。任何社会、任何时代,只要有可笑可恨之事,就会有幽默风趣、冷嘲热讽的打油诗应运而生。龙成的《新好了歌》云:“本人也盼党风好,惟有官位忘不了!只要职务升三级,权术自然不搞了。本人也盼党风好,只有车子忘不了!且等‘上海’换‘奔驰’,特权即刻取消了。……”反映了党内一种奇特现象,对那些口是心非、两面派干部进行了幽默的讽刺和调侃,读来可笑而又可恶。党风有问题,社会风气也有不正的地方。在改革开放中,曾经一度有些人借考察学习之名,行公款旅游玩乐之实,于是有人仿效南宋林升传世之作《题临安邸》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写了一首“公款歌舞”的剥皮打油诗云:“山外青山楼外楼,公款歌舞几时休?香风薰得“诸公”醉,九州处处作杭州。”讽刺那些肆意挥霍人民财富的所谓公仆们。

* n% a/ f8 F+ X& c
1 }" L7 v, `1 I) V$ G

  打油诗是典型的俗文学。也许正因为这“俗”,一些“正统”文人才把它视为旁门。但文化名人周作人说:“思想文艺上的旁门往往比正统更有意思,因为更有勇气和生命。”周作人对旁门文艺的高度评价,也适用于对众多名人打油诗的评价。许多精彩的打油诗确实比好多正统的诗歌更有意思。打油诗的魅力在于它的趣味性、知识性和故事性,还有就是通俗性。不但诗本身有趣、幽默、俚俗,暗含讥讽,包容文史知识,体现名人的个性、爱好、轶事和思想,而且很多与诗有关的故事也很生动有趣。

发表于 2009-10-28 10: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tongying在2009-10-23 19:35:00的发言:
5 Q, B9 [- N% L& y4 d0 u

什麽样的诗作可称为打油诗,要求押韵吗?问过别人没得到答案,可以请教吗?

+ _( R. z1 v- @7 k

   

0 ^- a; C; R. a5 N( `4 `

出差龙口,未带电脑,不能上网,郁闷非常,迟复为歉!fficeffice" />

[/ ^- U" ^( s# v) K! ], R& n+ |

  打油诗是一种古诗体,不拘格律,不拘平仄,流行民间,俚语俗语,恢谐活泼,相传为唐代张打油所创。怕说不清楚,现将查得的资料录于下,供参考:

. h) U* B9 s5 ~! x( \. ]1 l! M, x

   打油诗最早起源于唐代民间,以后瓜瓞绵绵,不断发展,表现出活跃的生命力。这类诗一般通俗易懂,诙谐幽默,有时暗含讥讽,风趣逗人。

* W& H( q9 }, H M

  唐人张打油不过是一般的读书人,有人说他是个农民,总之是个无名小卒。但他的《咏雪》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一鸣惊人,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打油诗体,名垂千古。此诗描写雪景,由全貌而及特写,由颜色而及神态。通篇写雪,不着一字,而雪的形神跃然。遣词用字,十分贴切、生动、传神。用语俚俗,本色拙朴,风致别然。格调诙谐幽默,轻松悦人,广为传播,无不叫绝。

9 K' l) q: ^2 j) ?4 E

  宋代广东有一为夫送饭的老妇,是个地道的乡巴佬。但她面对苏东坡逃逗性的诗句戏弄,应对自如,反唇相讥,出口成诗,尤为得体。诗云:蓬发星星两乳乌,朝朝送饭去寻夫。”“是非只为多开口,记否朝廷贬汝无?这首打油诗前两句出自苏东坡之口,后两句为老妇人所言。当时大名鼎鼎的苏东坡谪贬广东后,几乎家喻户晓,无人不知。显然,老妇人这两句打油诗是针对苏东坡的人生坎坷的,它揭了苏东坡的老底、疮疤,戳到了他的痛处。

7 `) i: m/ s" X8 }0 G

  清代有个新嫁娘,众宾客酒足饭饱之后,开始大闹新房,欢声笑语,热浪阵阵,直至深夜,还逼新娘吟诗一首,表达新婚之夜的感受。这真是强人所难。新娘无奈,终于口占一首:谢天谢地ffice:smarttags" />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谢诸">谢诸ersonName>君,我本无才哪会吟?曾记唐人诗一句,春宵一刻值千金可是这一吟,非同小可,立刻产生轰动效应。众宾客哗然大笑,乐不可支,都说好,好!有的说:新娘急了,时间宝贵!说着乘欢而散。此诗妙在末句,虽为引语,但此时此地,别有新意,个中奥妙,当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当可神通而不可语达。

' h! `3 W6 g- B( W# ?

  打油诗到了现代,更成为许多人的拿手好戏和取乐讽刺的工具,而且在内容和题材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反映现实生活,表现人民的思想、要求和愿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但打油诗的艺术风格没有改变。如1927年以后,蒋介石建立了蒋家王朝,收罗了各路诸侯,他们表面上道貌岸然,但实际上争权夺利,勾心斗角,各怀鬼胎。于是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鲁迅">鲁迅ersonName>先生写了四句《南京民谣》打油诗:大家去谒陵,强盗装正经;静默十分钟,各自想拳经。揭露国民党的内部摩擦,对他们伪装正经的行为进行辛辣的讽刺。格调幽默风趣,语言通俗如话,生动形象。解放战争后期,著名诗人袁水拍有一首《咏国民党纸币》的打油诗,也很有意思。诗云:跑上茅屋去拉屎,忽然忘记带草纸,袋里掏出百万钞,擦擦屁股满合适。这是对国统区通货膨胀的幽默讽刺,反映国民党的经济危机和政治黑暗。语言风趣逗人,俚俗可笑。

/ F9 T. y" h7 ]

  鲁迅还写过一首白话版的打油诗,模仿汉朝张衡的名作《四愁诗》,讽刺当时白话诗歌泛滥一时的失恋诗。

% F ]9 q3 }3 @2 d! Y4 q7 \0 P ?$ p

  我的失恋——拟古的新打油诗

# L+ M6 p$ u/ X6 P

  我的所爱在山腰,想去寻她山太高,低头无法泪沾袍。

" ?( m9 ~& U* W8 C% e/ i' [

  爱人赠我百蝶巾,回她什么:猫头鹰。

" S0 V2 O: f7 o" A/ T

  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心惊。

0 a7 s7 A. S: S+ |6 Y3 y

  我的所爱在闹市,想去寻她人拥挤,仰头无法泪沾耳。

2 k$ I4 u- l0 Z, o, x0 P: e3 `9 m8 { t

  爱人赠我双燕图,回她什么:冰糖壶卢。爱爱爱

: F1 y( p3 Y% E: e2 `; r! k

  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糊涂。

( X% r# B8 R. S

  我的所爱在河滨,想去寻她河水深,歪头无法泪沾襟。

! g% e/ s( T5 g r) b: t+ y

  爱人赠我金表索,回她什么:发汗药。

2 O9 R" i1 b, w, U( V# |# V* o

  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神经衰弱。

' d& m5 {* b" W

  我的所爱在豪家,想去寻她兮没有汽车,摇头无法泪如麻。

( j' P/ v7 t' d! {; H+ R4 B, N. a

  爱人赠我玫瑰花,回她什么:赤练蛇。

1 K% Q7 U7 W* `. a# R; \. K) \

  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由她去罢。

. K- C1 ]8 j- X! t. Y8 A1 i

  新中国成立后,反映各个年代现实的打油诗,如五十年代,有一首《干部下乡》的民谣打油诗:下乡背干粮,干活光脊梁。早上挑满缸,晚睡硬板床。反映的是解放初期干部清正廉洁、以身作则、吃苦耐劳的精神。陈毅外长写了《咏原子弹》的打油诗:你有原子弹,我有原子弹,大家都有弹,协议不放弹。这是针对美帝的核垄断、核讹诈和核威胁的,表明中国政府的态度和立场。七十年代,文革动乱中,许世友将军写了《莫猖狂》打油诗:娘们秀才莫猖狂,三落三起理应当。谁敢杀我诸葛亮,老子还他三百枪。矛头直指江青反党集团,表示坚决要保护邓小平同志的决心。1974年,文化名人夏衍在狱中,模仿清代《剃头》诗写了《整人》诗:闻道人须整,而今尽整人。有人皆可整,不整不成人。整自由他整,人还是我人。试看整人者,人亦整其人。揭示了文革中林彪、四人帮整人的社会现实,反映了作者处逆境而达观、洒脱的心态;同时说明这些蓄意整人者绝没有好下场,觉醒了的人们也将整其人,叫他们永世不得翻身。文革之后,大文豪郭沫若在悼念被迫害致死的阿英同志时,写了《咏臭老九》的打油诗:你是臭老九,我是臭老九。两个臭老九,天长又地久。发泄了对四人帮残害知识分子的愤懑之情。

+ D# O1 i6 t9 e/ r; D% I
2 Y: J. E7 B; Q2 Y8 ^

[编辑本段]

$ z+ Q i) E& s1 U" s0 q1 K

文学价值

) N# o3 p' q' e' C6 G* ]

  打油诗是作者对现实社会、现实生活假丑恶的感应,当然也有对真善美的感应,但主要的是前者而不是后者。任何社会、任何时代,只要有可笑可恨之事,就会有幽默风趣、冷嘲热讽的打油诗应运而生。龙成的《新好了歌》云:本人也盼党风好,惟有官位忘不了!只要职务升三级,权术自然不搞了。本人也盼党风好,只有车子忘不了!且等上海奔驰,特权即刻取消了。……”反映了党内一种奇特现象,对那些口是心非、两面派干部进行了幽默的讽刺和调侃,读来可笑而又可恶。党风有问题,社会风气也有不正的地方。在改革开放中,曾经一度有些人借考察学习之名,行公款旅游玩乐之实,于是有人仿效南宋林升传世之作《题临安邸》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写了一首公款歌舞的剥皮打油诗云:山外青山楼外楼,公款歌舞几时休?香风薰得诸公醉,九州处处作杭州。讽刺那些肆意挥霍人民财富的所谓公仆们。

+ w% [' P! d) |# i, F

  打油诗是典型的俗文学。也许正因为这,一些正统文人才把它视为旁门。但文化名人周作人说:思想文艺上的旁门往往比正统更有意思,因为更有勇气和生命。周作人对旁门文艺的高度评价,也适用于对众多名人打油诗的评价。许多精彩的打油诗确实比好多正统的诗歌更有意思。打油诗的魅力在于它的趣味性、知识性和故事性,还有就是通俗性。不但诗本身有趣、幽默、俚俗,暗含讥讽,包容文史知识,体现名人的个性、爱好、轶事和思想,而且很多与诗有关的故事也很生动有趣

发表于 2009-10-28 11: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09-10-28 1:54:00的发言:
2 E h" T" l* k: ? S

西水车、过客shu、924_3346_3、33号楼、托马斯、wzyidk、oldyan、tongying、宫门口、6310_su、xrbjyl、成府路

' K) L/ P% X0 l& b }

ht11lq、小月亮、liu19480630、zly、3347de、lanjinguo、

4 s: K l& C0 Q6 Y1 i! T& a

bjdzhh、old81、zhangmen4014、洪都人、顶秀苑士、

1 \ X3 j' g0 P+ V) A" k

六午依吧、bjlc、化17504、yhy6207bhdongsi、马尾沟

1 ?' V: J# b! H6 P

7、8383新生红塔山、jingdongren、duyan、

u! M- ^# ?& w5 p5 e

qijili、531129laowu。

6 D: I3 T: n5 ~7 G1 v4 i+ V, j

西水车并924-3346-3:

8 H) q, k9 W4 @; I0 j

wzyidk说起二位,心仪已久。这个网站,首创者,功德无量!但激动之余,思考一些问题:上这里来的人不多,其原因是宣传力度不够,知道航校有这么一个说话的地方人还真不多(包括在北京的同学),故要大力宣传,据我所知,各班都有通信录,可短信群发,把网页名称、登录方法,甚至注册方法等上网应知一一列清,象我们这些地处僻壤的人消息是闭塞的,宣传推介很是必要,能笑纳否?念念!

发表于 2009-10-28 11: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531129laowu在2009-10-28 11:11:00的发言:
7 \- n3 Y/ A& `( Y# g. m

西水车并924-3346-3:

6 F# S$ P6 r: @

......上这里来的人不多,其原因是宣传力度不够,知道航校有这么一个说话的地方人还真不多(包括在北京的同学),故要大力宣传,据我所知,各班都有通信录,可短信群发,把网页名称、登录方法,甚至注册方法等上网应知一一列清......

- ?9 z( I- `1 S, V5 g- N. T s) @

羽佳先生说的对,各班已上网的校友竭尽全力向本班同学推荐本论坛是责无旁贷之举。敬请各位费心!

& h9 C: Z9 q$ v8 g: R0 u4 Q& p

最好把论坛网址通过E_mail发给同学,收到者打开邮件后只要点击文中网址即可轻松来到航校论坛,而后再把论坛添加到收藏夹,以后就极为便利了。为大家方便特将网址录后,发E_mail时拷过去就行了。

S5 r4 R! K7 q6 v

还有个问题存在,目前是浏览者多,发言者少。请大家不要怕,不会发或是拼音不好也就是慢一点而已,练练就好了。入门既不难,深造也是办得到的。

! j) b4 c( b8 k ]2 Y3 D

http://bbs.oldbeijing.org/dispbbs.asp?BoardID=21&replyID=168083&ID=49535&skin=1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8 13: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瑜伽(531129laowu)3346的建议和评论,你们说的很对,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宣传。一开始我就是这样打开局面的。但是我感觉有一个问题:就是3346说的,浏览者多,发言者少,还可能有“知网者不发言,不知道网者想发言”的情况。比如从创立《北京航空工业学校》起,就有我的小学校友善若水告诉我有个伞兵队的校友,我至今没有见到她的发言。还是各随其便吧,不过话又说回来,还是通过各种渠道大力宣传“老北京网论坛”中的《北京航空工业学校》话题吧!
发表于 2009-10-28 14: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网的出现是一件大好事,通过网上交流使我们能回亿起学生时代很多往事及年青的面容很想念。再看一看老年的近照,有的变化很大一定不敢认了,通过网上照片的辩认一但有机会在什吗地方相见那可是一件大喜事。老年退休在家上网聊天回亿往事也是一种享受有条件的同学及校友行动起吧。

发表于 2009-10-28 14: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 o8 H; A3 q2 F! M0 N

                                 <<又过重阳节>>

8 V% E2 s8 x0 E' h

 

6 W7 n1 i) T1 E, i# P" b

     又重阳,  登高望,  尝年糕,  品酒香,  赏菊花,  赋诗章,  虽夕阳, 也闪光。

+ r1 ?. _: U+ }$ o# b i C9 f

 

; g; g( p8 J* R/ g

     心开阔,精神爽,多保重,当益壮,祝校友,更安康,待来日,再欢畅

发表于 2009-10-28 15: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托马斯在2009-10-28 9:49:00的发言:
6 D/ {5 U% m8 P- ~

 

. X9 }* [3 n6 e: d5 J1 ?/ x( A

      观莱比锡照片有感:

* b2 X& _4 G) K, ?; d

 

& ^: j4 `5 Q- V0 a& z

     才饮日清酒,又品德国啤,万里跨越中欧,极目莱比锡。何惧公务繁忙,胜似旅游观光。

! x, _+ i& b, h/ e

 

9 P, `! y c G2 j' ?0 \

     今日多惬意,吾在京城曰:西水车悠哉!

6 ^& U! u- c% s. K! j! F k

 

4 g+ m3 u) `. S; C+ H" r$ N$ B, X

     风未动,人不静,起灵感。论坛传遍神州,航校重有名。金秋师生欢聚,期待齐鲁之行。

v, [6 u: }8 r. o

 

4 {$ O- o# ?! ?) W3 F: W! h( T6 T. o

     校友应无恙,谢忱一老翁。

2 d+ y$ r! m( r T
QUOTE:
 
; \7 d5 t" A5 M; @! W; [
QUOTE:
托马斯:拜读大作“观莱比锡照片有感”,吾亦有感,之一:尔等虽工科学子,然文辞亦甚佳;之二:读词下阙敢问学兄亦是齐鲁难兄难弟?
发表于 2009-10-28 16: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531129laowu在2009-10-28 10:29:00的发言:
% t1 D2 I/ v+ d- R X7 W" N

   

. d# a2 V/ I% Y) c( b# J

出差龙口,未带电脑,不能上网,郁闷非常,迟复为歉!fficeffice" />

0 P# `/ r" G- r, G) `

  打油诗是一种古诗体,不拘格律,不拘平仄,流行民间,俚语俗语,恢谐活泼,相传为唐代张打油所创。怕说不清楚,现将查得的资料录于下,供参考:

4 s3 }$ C% Z, z4 x$ P* G5 ~. ~3 H* Y

   打油诗最早起源于唐代民间,以后瓜瓞绵绵,不断发展,表现出活跃的生命力。这类诗一般通俗易懂,诙谐幽默,有时暗含讥讽,风趣逗人。

+ @8 @- M H4 R2 y" A: E: H& _) {

  唐人张打油不过是一般的读书人,有人说他是个农民,总之是个无名小卒。但他的《咏雪》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一鸣惊人,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打油诗体,名垂千古。此诗描写雪景,由全貌而及特写,由颜色而及神态。通篇写雪,不着一字,而雪的形神跃然。遣词用字,十分贴切、生动、传神。用语俚俗,本色拙朴,风致别然。格调诙谐幽默,轻松悦人,广为传播,无不叫绝。

' n$ n. ~! G8 s

  宋代广东有一为夫送饭的老妇,是个地道的乡巴佬。但她面对苏东坡逃逗性的诗句戏弄,应对自如,反唇相讥,出口成诗,尤为得体。诗云:蓬发星星两乳乌,朝朝送饭去寻夫。”“是非只为多开口,记否朝廷贬汝无?这首打油诗前两句出自苏东坡之口,后两句为老妇人所言。当时大名鼎鼎的苏东坡谪贬广东后,几乎家喻户晓,无人不知。显然,老妇人这两句打油诗是针对苏东坡的人生坎坷的,它揭了苏东坡的老底、疮疤,戳到了他的痛处。

8 ?& D. M' Q+ Q+ a

  清代有个新嫁娘,众宾客酒足饭饱之后,开始大闹新房,欢声笑语,热浪阵阵,直至深夜,还逼新娘吟诗一首,表达新婚之夜的感受。这真是强人所难。新娘无奈,终于口占一首:谢天谢地ffice:smarttags" />ersonName productid="谢诸" w:st="on">谢诸ersonName>君,我本无才哪会吟?曾记唐人诗一句,春宵一刻值千金可是这一吟,非同小可,立刻产生轰动效应。众宾客哗然大笑,乐不可支,都说好,好!有的说:新娘急了,时间宝贵!说着乘欢而散。此诗妙在末句,虽为引语,但此时此地,别有新意,个中奥妙,当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当可神通而不可语达。

" {5 T( W& B7 ]+ f2 g9 K5 Z2 o7 d6 y

  打油诗到了现代,更成为许多人的拿手好戏和取乐讽刺的工具,而且在内容和题材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反映现实生活,表现人民的思想、要求和愿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但打油诗的艺术风格没有改变。如1927年以后,蒋介石建立了蒋家王朝,收罗了各路诸侯,他们表面上道貌岸然,但实际上争权夺利,勾心斗角,各怀鬼胎。于是ersonName productid="鲁迅" w:st="on">鲁迅ersonName>先生写了四句《南京民谣》打油诗:大家去谒陵,强盗装正经;静默十分钟,各自想拳经。揭露国民党的内部摩擦,对他们伪装正经的行为进行辛辣的讽刺。格调幽默风趣,语言通俗如话,生动形象。解放战争后期,著名诗人袁水拍有一首《咏国民党纸币》的打油诗,也很有意思。诗云:跑上茅屋去拉屎,忽然忘记带草纸,袋里掏出百万钞,擦擦屁股满合适。这是对国统区通货膨胀的幽默讽刺,反映国民党的经济危机和政治黑暗。语言风趣逗人,俚俗可笑。

c* |- Y/ Y# [5 D0 v8 J# A2 G5 G

  鲁迅还写过一首白话版的打油诗,模仿汉朝张衡的名作《四愁诗》,讽刺当时白话诗歌泛滥一时的失恋诗。

L$ z2 c Z+ J, j0 x! _( C* F

  我的失恋——拟古的新打油诗

) Q1 e+ m# F. ?) C, {$ |

  我的所爱在山腰,想去寻她山太高,低头无法泪沾袍。

% b3 v% q! Q1 y- v T; s

  爱人赠我百蝶巾,回她什么:猫头鹰。

7 E9 Y1 O8 ]6 ]) K

  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心惊。

* t3 {! X- Q& W" F1 K1 M4 T9 f6 v

  我的所爱在闹市,想去寻她人拥挤,仰头无法泪沾耳。

+ u# c' d8 T" J7 s; R( {

  爱人赠我双燕图,回她什么:冰糖壶卢。爱爱爱

+ i6 u. e! c% Y' ^! L

  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糊涂。

" X2 L$ Q0 f( w! x6 @

  我的所爱在河滨,想去寻她河水深,歪头无法泪沾襟。

3 I2 C9 s2 h% p8 Q8 t* ?

  爱人赠我金表索,回她什么:发汗药。

! X* U4 }( R& _' I/ i N

  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神经衰弱。

2 F4 [, m2 W6 F

  我的所爱在豪家,想去寻她兮没有汽车,摇头无法泪如麻。

& }8 t; A! p2 E, Q9 s* w# u

  爱人赠我玫瑰花,回她什么:赤练蛇。

) g+ |0 R4 m: v& Z# M

  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由她去罢。

4 _$ k8 @ r. i) F! l, T4 {8 T

  新中国成立后,反映各个年代现实的打油诗,如五十年代,有一首《干部下乡》的民谣打油诗:下乡背干粮,干活光脊梁。早上挑满缸,晚睡硬板床。反映的是解放初期干部清正廉洁、以身作则、吃苦耐劳的精神。陈毅外长写了《咏原子弹》的打油诗:你有原子弹,我有原子弹,大家都有弹,协议不放弹。这是针对美帝的核垄断、核讹诈和核威胁的,表明中国政府的态度和立场。七十年代,文革动乱中,许世友将军写了《莫猖狂》打油诗:娘们秀才莫猖狂,三落三起理应当。谁敢杀我诸葛亮,老子还他三百枪。矛头直指江青反党集团,表示坚决要保护邓小平同志的决心。1974年,文化名人夏衍在狱中,模仿清代《剃头》诗写了《整人》诗:闻道人须整,而今尽整人。有人皆可整,不整不成人。整自由他整,人还是我人。试看整人者,人亦整其人。揭示了文革中林彪、四人帮整人的社会现实,反映了作者处逆境而达观、洒脱的心态;同时说明这些蓄意整人者绝没有好下场,觉醒了的人们也将整其人,叫他们永世不得翻身。文革之后,大文豪郭沫若在悼念被迫害致死的阿英同志时,写了《咏臭老九》的打油诗:你是臭老九,我是臭老九。两个臭老九,天长又地久。发泄了对四人帮残害知识分子的愤懑之情。

6 s6 V0 i! K; S( \6 H/ G
4 `- j. U/ z! E7 ^: u

[编辑本段]

, @$ K0 p2 q1 p2 s o4 y( u1 |

文学价值

7 s6 y0 ^- N9 H' M

  打油诗是作者对现实社会、现实生活假丑恶的感应,当然也有对真善美的感应,但主要的是前者而不是后者。任何社会、任何时代,只要有可笑可恨之事,就会有幽默风趣、冷嘲热讽的打油诗应运而生。龙成的《新好了歌》云:本人也盼党风好,惟有官位忘不了!只要职务升三级,权术自然不搞了。本人也盼党风好,只有车子忘不了!且等上海奔驰,特权即刻取消了。……”反映了党内一种奇特现象,对那些口是心非、两面派干部进行了幽默的讽刺和调侃,读来可笑而又可恶。党风有问题,社会风气也有不正的地方。在改革开放中,曾经一度有些人借考察学习之名,行公款旅游玩乐之实,于是有人仿效南宋林升传世之作《题临安邸》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写了一首公款歌舞的剥皮打油诗云:山外青山楼外楼,公款歌舞几时休?香风薰得诸公醉,九州处处作杭州。讽刺那些肆意挥霍人民财富的所谓公仆们。

7 Y+ R# I' j$ t9 R4 b8 I

  打油诗是典型的俗文学。也许正因为这,一些正统文人才把它视为旁门。但文化名人周作人说:思想文艺上的旁门往往比正统更有意思,因为更有勇气和生命。周作人对旁门文艺的高度评价,也适用于对众多名人打油诗的评价。许多精彩的打油诗确实比好多正统的诗歌更有意思。打油诗的魅力在于它的趣味性、知识性和故事性,还有就是通俗性。不但诗本身有趣、幽默、俚俗,暗含讥讽,包容文史知识,体现名人的个性、爱好、轶事和思想,而且很多与诗有关的故事也很生动有趣

/ _$ k5 m& p4 n& w

谢谢学长,仔细阅读后略有开窍,看到所列举的诗作感觉还是都押韵的,只是平仄没那么严格,我把班级同学的名字串成句子,想叫它打油诗,看来还不够格,只能叫顺口溜了。再次感谢。

发表于 2009-10-28 16: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531129laowu在2009-10-28 11:11:00的发言:
2 o5 x8 D" k$ Q6 o

西水车并924-3346-3:

& C0 k. Q$ n4 \# `- S8 ?

wzyidk说起二位,心仪已久。这个网站,首创者,功德无量!但激动之余,思考一些问题:上这里来的人不多,其原因是宣传力度不够,知道航校有这么一个说话的地方人还真不多(包括在北京的同学),故要大力宣传,据我所知,各班都有通信录,可短信群发,把网页名称、登录方法,甚至注册方法等上网应知一一列清,象我们这些地处僻壤的人消息是闭塞的,宣传推介很是必要,能笑纳否?念念!

) ?% W3 `6 T+ B! O& L

其实都已经通知过,我感觉还是上网有困难,建议有困难者可以先问问自己的孩子,然后多上自然就会了,就是一个熟练过程

发表于 2009-10-28 16: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wzyldk在2009-10-28 15:47:00的发言:
5 u- n- s" @- y8 s8 d7 Y* p6 M

 

* d; ~) i: f* t Z) [! T

      观莱比锡照片有感:

3 ^; e E2 N. ?, P

 

5 ?1 Z" j% L7 m: V5 w* A# a2 x. b

     ......期待齐鲁之行......

1 S$ v( Z5 E! V# l: ?6 @# A9 |8 p

你猜错了,他不是参加两次作文中考的学生。他只是对我们齐鲁行的良好祝愿和企盼。(《春雨》--《我的志愿》,没忘吧?!)

发表于 2009-10-28 16: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tongying在2009-10-28 16:16:00的发言:
0 r: {- A& G" f

谢谢学长,仔细阅读后略有开窍,看到所列举的诗作感觉还是都押韵的,只是平仄没那么严格,我把班级同学的名字串成句子,想叫它打油诗,看来还不够格,只能叫顺口溜了。再次感谢。

6 Q* D2 h/ N3 u. g& u" u0 v' L2 F

献丑了。在引用帖子时,为了减小篇幅,可以在发表后马上进入编辑。这时便可以把被引用帖子进行必要的部分删除。这样可减小被引用的篇幅,又使得你的帖子是针对哪一点的更加突出,也减少了大家的阅读时间。

发表于 2009-10-28 16: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作用很大

本帖子是校友相互联系的一个平台,比举行一次聚会的作用,更广泛、更持久!

6 m& [- G( Y8 y* ?

 

! r9 T4 y3 a( p0 X. c

 


发表于 2009-10-28 21: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网络高手出招

打开互联网输入上海航空工业学校便可看到该校简介。却找不到北京航空工业学校。本人在此呼吁,请网络高手设法把北京航空工业学校简介发到互联网上去。有关资料可以找知情网友索取。
发表于 2009-10-28 22: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致WXYLDK:

" Y# S$ c9 G7 S) P0 u

长征日记——读罢伏案,良久无语,老泪纵横,心潮不已!感谢段永玲!感谢WXYLDK!你们记录了一个时代,记录我们的青春!赵文林地下有知,也会仰天长啸!

发表于 2009-10-29 08: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531129laowu在2009-10-28 22:34:00的发言:
( T6 G# t: p3 }4 `- K2 W

致WXYLDK:

: K$ N$ S9 s. a

长征日记——读罢伏案,良久无语,老泪纵横,心潮不已!感谢段永玲!感谢WXYLDK!你们记录了一个时代,记录我们的青春!赵文林地下有知,也会仰天长啸!

/ A0 U: [: A5 ^( y$ Y3 j7 U

谢瑜珈(网上其他学兄给你的网上昵称)兄,每读此事,亦有同感。每思此事,心潮不已,每议此事,自豪自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虽则吾等已过花甲,然前面仍有许多事要做,许多路要走,亦应精神振作,精诚团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4-20 16:32 , Processed in 1.245437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