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924_3346_3在2009-12-31 21:20:00的发言: 忆北京航空工业学校
7 k: z$ c1 V. W( r5 l: v------他们都成为单位里的骨干力量,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尤其是在“文革”中毕业的几届,被分配到距离遥远、条件艰苦、相对贫穷的贵州三线企业占相当比例,尽管要离开北京,离别亲人到山沟扎根,但没有人退缩,没有人不服从分配。他们在那里“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青春献子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着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历史。那时的我们真的是“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有一股革命激情,有为祖国效力的抱负。至于这会给家庭带来什么困难,对个人的一生会有什么影响,那是连想也没想的。--- 7 ?, i5 g7 b) N
记得当年在大食堂召开的全校师生大会上,即将毕业的学兄学姐们争先恐后上台
3 Q) `# k9 A6 Q) {2 L发言,表达自己献身国防工业,到祖国最需要,最艰苦的地方去的决心,激情洋溢,热 , T, F4 O. ?; B+ D( E* i U8 Y+ Y
火朝天的场面深深感染了我们。印象很深的一句是贵州“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 & Z! ]5 t1 @9 z& e
学长们不畏艰苦,奔赴三线建设,为祖国的航空事业做出了贡献,是值得钦佩和尊重的。 8 f& z+ c: |& l! L) y) k+ V. N
/ _/ r8 w0 A+ K( n: X( b 我们最后一届毕业生大都分配在了北京。
' d$ a- \# l1 \2 m 希望学长们能发一些当年在贵州的照片,或现在的照片。让我们这些没到过贵 4 [- K; x1 ?! v3 U7 ~3 f
州的同学也体会一下。 , e8 W- q& Z" d5 V: o7 ^: b' F
祝学长们身体健康,生活愉快!常回北京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