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发现一个值得关注的网站:
台山同学网
不是一个班,不是一个学校,而是台山所有学校,非常丰富。台山,“全国第一侨乡”。
(之前发的链接有误,过了24小时不能编辑,已经删除)
举报
哥哥;你的照片像素压的不够小,网页打开很慢影响观看。
宽度400-600合适
好的,以后注意照片压缩到宽度400---600,提高观赏速度。
北海白塔东北角的古树,原来机院卫生所外也有一棵。四季常绿,不多见的。
这回压缩的可以吧?
老北京网站一位资深网友谈摄影:
请看门墩在央视网站的访谈
这个地方有人小时候去过吗?
原来是叫中国儿童剧场吗?小时候在那里看过马兰花、张高谦等儿童剧、木偶戏。
有意思的是成年后居然在那里看过高调剧“杜鹃山 ”。
儿艺,青艺,人艺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06887a.jpg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06885a.jpg
这三个剧院我都去过,在儿艺看过“以革命的名义”、“青年近卫军”“画中人”(名字可能不对)等。在青艺看过“无名岛”、“上海屋檐下”等。在人艺看过“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茶馆”、“智取威虎山”、“王昭君”“红大院”等。现在恐怕只有人艺剧场了吧?青艺剧场肯定是没有了,还有原来的儿童电影院,都成了东方广场了。可惜!
文革前只在首都剧场看过“芦荡火种”和“革命自有后来人”,当年芦荡火种(后来的沙家浜)每张票9毛钱,还是每排座椅最边缘的那个折叠加座。
自有后来人(后改为红灯记)剧情与后来的样板戏变化不大。
粉碎“四人帮”后在首都剧场看的王景愚老师演的话剧“枫叶红了的时候”,他是最出彩的演员。后来春晚他演的“吃鸡”生动地展现了其艺术的深厚功底。
原机院工程处职工,建设了北京机械学院,又转战西北建设了陕西机械学院(现西安理工大学)。
这是66届4班刘富贵的父母大人,我专门看望他们并拍照纪念。
革命后代抓拍的好!羽毛云,形象得很。
跟张怀柔黄花城长城的蓝天,心旷神怡。
到了这地方啥烦心事都没了!
吴大爷的全家福我早已做了收藏,放大了让我老爸看了。老爸说:“你吴大妈这么老了?”我说:“您都这么老了,你们这一代人还不老啊?”三个孩子个个聪明可爱,一看就知道比我们这一代强!
刘叔、刘婶都胖了,善良、亲切、朴实,好多年没见到他们了,逢年过节在电话中听声音一点没变,多谢善水哥让我们看到了刘叔、刘婶的近照,家具一点没变,看了即熟悉又亲切。
王永和叔叔和我老爸是总务科的老同事,现在看照片已经认不出来了,在西安时常看到。
在此,祝福西安各家的老人家们健康长寿!
玉龙雪山老弟:
你给我提了个醒,下次再去西安,把院里的老人们都采访一下,多拍些照片。他们为两地的建设贡献了一生,值得纪念与留恋(包括机院附小的建设)!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微信扫描关注我们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5-2-21 20:36 , Processed in 1.206382 second(s), 4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