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008|回复: 19

090805探访孔庙国子监[含10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8-6 00: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90805探访孔庙国子监

090805探访孔庙国子监

090805探访孔庙国子监

090805探访孔庙国子监

090805探访孔庙国子监

090805探访孔庙国子监

090805探访孔庙国子监

090805探访孔庙国子监

090805探访孔庙国子监

090805探访孔庙国子监

090805探访孔庙国子监

090805探访孔庙国子监

090805探访孔庙国子监

090805探访孔庙国子监

090805探访孔庙国子监

090805探访孔庙国子监

090805探访孔庙国子监

090805探访孔庙国子监

090805探访孔庙国子监

090805探访孔庙国子监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6 20: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梅纯《损斋录》讲述波斯人憋宝发墓的故事

  《潜溪文集》内一事,昔波斯人来闽,相古墓有宝气,乃谒墓邻,以钱数万市之。墓邻靳不与,波斯曰:“汝无庸尔也,此墓已无主五百年矣”。墓邻始受钱。波斯发之,见棺衾肌肉溃尽,心坚如石,锯开视之,见佳山水青碧如画,旁有一女靓妆凭栏凝睇,盖此女有爱山癖,朝夕吐吞清气,故能融结至于如此。此志一动气也。
 楼主| 发表于 2009-8-6 23: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考前饮得砚湖水,长安左门中黄榜











发表于 2009-8-6 23: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几张

P8 Z1 V" w! b6 K! t

 

0 x5 U* I- m7 D! N, E" R L


4 Y4 s, N# M9 w5 u2 J4 O





 楼主| 发表于 2009-8-6 22: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正义原来出此处,绳之以法笋肉尝











发表于 2009-8-6 07: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8-6 07: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又见陆老师的考察贴!详细,精彩!
发表于 2009-8-6 01: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  陆老师今天和我都有收获
 楼主| 发表于 2009-8-6 01: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官书院胡同原来是官猪圈











发表于 2009-8-6 02: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趣!开眼!又学习了,谢谢陆老!
发表于 2009-8-6 10: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探访

/ B' f: z( n9 p+ _. X. u' k

有几张是估计我们去了也拍不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8-6 09: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巍巍飞檐龙凤走,疙疙瘩瘩不平有



! A. r ]+ A2 R

 

6 K+ _4 I0 S* o7 _' a2 g6 W& d0 I2 m: l

王维《使至塞上》:

% l# F4 G0 k/ r# m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落胡天。

; S- b. [+ R2 V' R2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焉然。

3 ~: w2 s: L: Q3 l0 Q5 Q. F

老北京称为“扫帚苗”,枯黄以后,压成扁片,可以扫地。

: M; Y. y5 f1 G4 i- K

此物枯黄以后,成圆球状,随风滚动,流落四方,古人称为蓬草之“征蓬”、“转蓬”,比喻人生身不由己,随风流落到天涯。如李商隐:

D" o9 }" d' E! a: \. D( H3 _; D5 v; q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 D- F8 b+ R5 w! I

 

5 b9 {( g6 S6 p$ K) p

十三部石刻的书籍。

3 F3 o1 D/ R Q% G

 

4 G8 b% d5 n' y" i* ]+ Q

文天祥:

# v$ _4 a o. S. A9 v7 h" W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6 P" v. Z- l# z {" |! \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 O) i! q- X# s4 o) m

惶恐滩头说惶恐,伶仃洋里叹伶仃。

- e( P2 c7 o* o' T- q: B9 J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 Q' e3 Z! g- u f; K

古者,通一经可为博士。文天祥是状元,他自然通经。





 楼主| 发表于 2009-8-6 09: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虐待乌龟专集











发表于 2009-8-6 11: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扫帚苗现代的名子叫地肤

* K% q3 r; I1 j4 v

地肤

; ^% x s/ v8 D, _8 W( |
; B! k8 T5 M5 M3 I7 C
S: _# Q j" b, v: s9 F
  学名:Kochia scoparia (linn.) Schrad.
! F* {" r8 r% c" f( Z
$ s' ] k b4 m8 v8 e& j/ r( n' V
  英文名:Broomsedge,Belvedere, burningbush
6 S6 k( |: E9 o6 J
. ^" {6 o+ |, W- C" o6 M' i3 s2 X! j: z
  科名:藜科 Chenopodiaceae
& W. |: ~" O0 N- V! g B
0 B, F% B8 I$ M8 w# i" S
  别名:地麦、落帚、扫帚苗、扫帚菜、孔雀松
# h* X0 F/ r: @7 O
: G* g0 ~3 k; I
  分类特征:石竹亚纲 石竹目 藜科 地肤属
# |, P6 ^0 F0 n7 p3 ?
6 [7 V$ {# T2 _; m2 w
  园林用途:花坛,花境,花丛,花群
( ^/ d. d U* X
& @+ G! H. m6 F5 I6 W4 e
  一年生草本,高50厘米一1.5米。茎直立,多分枝;分枝与小枝散射或斜升,淡绿色或浅红色,幼时有软毛,后变光滑。叶片线形或披针形,长3—8厘米,宽4—12毫米,两端均渐狭细,全缘,无毛或有短柔毛;无柄。花无梗, 1—2朵生于叶腋;花被5裂,下部联合,结果后,背部各生一横翅。胞果扁球形,包在草质花被内。花期7—9月,果期8—10月。 李时珍说:"地肤嫩苗,可作菜茹,田野甚多,枝叶繁多,其子微细,如初氓的蚕砂,作药用,名益明,功能明目,子落则老,茎可作扫帚,故名落帚"。
; H/ i5 \. L( K4 t
9 _- T* V2 p; L" o
  分布地区: 各地普遍分布,生于荒野、宅边、路旁,也有栽培;分布遍及全国。 原产于欧洲及亚洲中部和南部地区。同属约40种。
" p$ [/ V" ?8 e2 p% ?
+ W* J; _% I4 |( y
  性味 苦、寒,无毒。
) X+ c |3 m' f" v+ B
4 X' s; N( K5 ]/ H
  成分 主要含皂甙,并含维生素A原。
3 a7 s! f g C/ z7 d- V, X: l' R, i
* b& O1 d9 Y+ I) K. K
  药理 : 地肤子水浸剂(1:3)在试管内对许兰氏黄癣菌、数种小芽胞癣菌和星形奴卡氏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 _1 C$ e) W' [5 }6 d
/ S% \! C! I) y% H; ?
  功用 : 强壮,利尿,明目,有溶解尿酸作用,适用于尿酸过多的疾病,如尿路结石,疸后皮肤瘙痒症,尿酸性痛风等并可用于夜盲症。其嫩苗亦有利尿消炎,清热明目作用。嫩苗和叶做菜蔬;种子药用,称“地肤子”,能利水、通淋,除湿热;外用治皮癣及阴囊湿疹。种子含油约15%,供食用和工业用。 种子含三萜皂甙。 本种有一变型,扫帚菜f.trichophila Schinz.et Thell.,分枝极多,紧密向上,植株全形为卵状圆形或倒卵形;叶狭线形,常见栽培。 植株做扫帚用;嫩叶可食;种子药用,强壮、利尿,治皮肤病。 用种子繁殖。性耐碱,抗干旱,喜向阳地势和有丰富腐殖质的疏松土壤,在一般土壤中也生长良好。
& a5 a9 e0 Y/ k. j4 s
' c" q& g. u# ]& s m
  [皮肤掻痒症,黄疽]
: X1 U3 G6 x Z1 i* x
# |( Z6 y3 D" ?7 z9 K7 Y4 n
  地肤子30克,红枣4个,水煎,一日2次分服。
% ?( F4 H$ ^; g& G% U) h
1 v3 H; j1 @/ r0 J5 g3 s! U* G
  [砂淋,血淋,热淋,尿涩刺痛]
, [, H" N8 M8 A( Q1 a2 }, s) a/ e% T3 }
) q, ]2 ~+ C7 r+ s) c- f e" g9 T, H
  地肤子30克,海金砂9克,服。或用鲜地肤全草一把,
0 L$ W ~# W9 I/ k
0 w4 R) G( p. j3 h* T _/ x
  [雀目夜盲]
; k$ y, u. ^ j' D% b
) f3 z5 M3 \, I2 i6 ]$ j( `3 Z, B
  地肤子15克,车前子9克,青葙子9克,水煎,一日分2-3次服。
& k) j+ j5 [9 ^' V2 l+ b
4 Q7 N, a' P! k0 [2 `
  [泄泻不止,肠炎审疾]
# D6 j* _$ z* o2 Y) ?& g
4 M+ {/ {; W/ f9 p- n
  地肤子18~30克,地榆15克,石榴皮6克,水煎,一日2~3次分服。
8 Y$ r9 Z8 ]) {* f& @/ c/ ?3 O& J$ }
我儿时喜欢用手摸它枝子的软滑感觉,
 楼主| 发表于 2009-8-6 17: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短暂六年风雨侵,于谦英名化石灰

我在2003年看见“于谦浙江杭州府钱塘县”10个字,到了2009年8月5日,就只余下“于谦”二字了。

6 G& t) c& }7 J" l4 t& {, Y

于谦是为了保卫北京城拼了性命的。今天中午,《百家讲坛》袁老师讲到岳飞在杭州风波亭被害。于谦是在北京西四牌楼被害的。死后至今在孔庙进士题名碑上只留下两个字,岂不哀哉?

: s1 U. r6 z4 A% m2 g2 c

 

( J; H ?' O+ B( \; L& Z3 A




' k* P( x. X* I+ x8 Z4 H9 _

. A4 n ^- B( w% K/ o/ H

 

8 `3 Y5 b& y2 N) c

$ x% z) l1 b: q& w7 U4 g

        (摘录)孔庙碑林名人多    陆元

: _2 p2 x- h- c) v4 K/ Z7 d5 L$ t6 }

今年是中国废止科举制度100周年(指2005年)

% i/ o; Q: b! I0 i5 c

1905年9月2日(清光绪三十一年八月初四日),大权独揽的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发布了废止科举制度的上谕:“袁世凯等奏请立停科举一折……方今时局多艰,储才为急。朝廷以近日科举每习空文,屡降明诏,饬令各省督抚广设学堂,将俾全国之人咸趋实学,以备任使。兹据该督等(直隶总督袁世凯、湖广总督张之洞等官员)奏称,科举不停,民间相率观望。欲推广学堂,必先停科举等语,所陈不为无见。著即自丙午科(1906年原定的科举考试)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这道上谕的颁布,标志着自隋朝开始,在中国沿用了1300余年的科举制度的寿终正寝。

1 B8 k9 d' {% |; M; |

但在北京有一处地方,至今仍矗立着198块石碑,题刻着曾在北京建都的元、明、清三个朝代600年来51624名进士的姓名、籍贯和录取名次,这就是孔庙碑林。

5 `4 p2 _6 A, ]

 

) ?) S7 f( i! E! f3 ^- n' q, N; R

在京城建立孔庙,并由皇帝亲临祭祀的先例,始自元代

# E* C* f6 |2 y2 o7 b% f

在封建时代,凡读书人必拜孔子。全国各地虽小至县城,均建有孔庙。但由皇家在京城建立国家级的孔庙,并由皇帝亲临祭祀的先例,则始自元代。

0 m: [3 x. g+ w7 y" W3 _' e" r

1287年,元世祖忽必烈在大都城设立国家最高学府国子监。国子监又称“太学”,在里边读书的学生称为“太学生”。

" }: ^" s4 \% d5 g Y/ P

1306年,忽必烈的孙子元成宗在国子监的东侧建成了国家级的孔庙,孔庙和国子监被称为“左庙右学”,并肩坐落在今北京雍和宫西边的国子监街上。

9 o* P- \# u% R

 

. k3 m( E" Z3 h, [* @

孔庙碑林的第一块进士题名碑,始于元代1315年,最末一块进士题名碑,迄于1904年。

Q2 b- d, E$ ^$ l, c8 N Y

1315年,元仁宗首次开科取士,将取中进士56人的姓名、籍贯、名次题刻于石碑上,立在孔庙院中,此后的明朝、清朝都沿用了这一做法。

- \- R' I# f8 {' [" U/ ]

元代共在孔庙立过9块进士题名碑,其中6块在明朝被磨去字迹,改刻为明朝的题名碑,所以现在孔庙只有3块元代的题名碑。孔庙现有明代进士题名碑77块,清代进士题名碑118块,总共是198块,题刻着自1315年至1904年各科进士共51624人的名字。

6 x$ U' k) ]8 l2 y5 B, v2 u

 

& w. ~9 a. v; A. X- c7 t; u

& Y" T$ A. s% @7 H! C

笔者的长辈梅祖武先生离休前,在北京市建委与末代状元的孙子刘大中先生是同事。他听刘大中先生说,由于1905年清廷宣布废止科举,1904年最后一科考试的进士题名碑也遭搁置,无人问津,还是由末代状元刘春霖与末代进士们自行凑钱刻制后,才树立在孔庙中的。

( w/ j1 F9 @& Q* a2 Y

当年刘春霖得中状元之后,凭着记忆将在皇宫保和殿上殿试的考卷重写出来,刊印发行。刘大中先生将这份考卷写本的复印件送给了梅祖武先生。

% _6 S2 A, N% C; Y


 

7 a( q s) S; B0 }# D1 l

最后,让我们看看孔庙进士碑林中都有哪些历史名人

3 @/ h C7 ? j( e- E

于谦,杭州钱塘人,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辛丑科第三甲第92名。他会试时已考中第一名,因殿试策论指斥时弊,触怒皇帝,被降至榜末。1449年“土木之变”,明英宗兵败被俘,蒙古大军直抵北京城下,国家危亡之际,于谦挺身而出,率军民在德胜门外恶战一场,击退敌军,保住了北京城,后来反被昏庸误国的明英宗杀害。其故居在东单西裱褙胡同,后辟为纪念馆。于谦是我们北京人应特别记住的一位大英雄。

6 j, Y* A8 s% e: V; {

商辂,浙江淳安人,明正统十年(1445年)乙丑科状元,是明朝89科会试唯一连中三元者,曾协助于谦主战抗敌,反对迁都南逃。

" \( \( H# ^& x' d/ P

严嵩,江西分宜人,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乙丑科第二甲第2名,曾把持朝政21年,是明朝著名的大奸臣。孔庙中的“触奸柏”,即因柏枝曾刮掉了严嵩的乌纱帽而著称。

6 _- t0 j$ F' q

麻勒吉,正黄旗满族人,清顺治九年(1652年)壬辰科状元,是清朝第一位满人状元。西城区平安里旧曾有麻状元胡同,即因麻勒吉居所而得名。

4 _3 W& ]0 x) r( |9 [

邓延桢,江苏江宁(今南京)人,清嘉庆六年(1801年)辛酉科第二甲第9名,曾协助林则徐查禁鸦片,抗击英军,后与林则徐同被革职充军伊犁。

% _+ H4 _* m9 I: g. g. ^

李鸿章,安徽合肥人,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丁未科第二甲第26名,淮军首领,镇压太平天国起家,北洋水师的创建者,《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谈判和签订人。

; `% a4 O( ]1 P, r- W

张謇,江苏南通人,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科状元,以兴办实业和教育著称,曾任袁世凯政府农林部、工商部总长。

! }# L' g0 \/ d% C4 F7 H' r" s

钱能训,浙江嘉善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科第二甲第18名,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王的后代,曾于1918年任北洋政府代国务总理。

7 @0 p: _" h, N1 r* G& F& Z

谭延闿,湖南茶陵人,1904年末代进士,第二甲第34名,辛亥革命时任湖南军政府都督,国民党元老,曾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出任过国民党政府主席和行政院院长等要职。

8 O) r. W7 f0 j' Y% S4 j

沈钧儒,浙江嘉兴人,1904年末代进士,第二甲第75名,参加过辛亥革命,1935年因主张抗日被国民党逮捕的“七君子”之一,曾任新中国第一任最高法院院长。

! j" s& v. [& T" V

此外还有郑板桥、纪晓岚、龚自珍、翁同和、徐世昌等诸多名人皆在孔庙碑林留名。

4 j. k" T4 \) f3 e# S0 o( S* F

 

, S2 D6 T+ N6 K8 N8 i* z

44图那个绿色石碑,就有徐世昌的题名。

 楼主| 发表于 2009-8-6 16: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成门西第五碑,于谦英名化石灰











发表于 2009-8-6 17: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洋洋大观   好文

' O, j1 D/ z7 P' ]7 c

我关心的是

7 b# Z% w" @6 m% ]# {

陆老师找到您家亲戚的名字了吗本 哈哈

 楼主| 发表于 2009-8-6 18: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回复(闲云野鹤) 4 \, m/ |8 s0 [ s

“我关心的是陆老师找到您家亲戚的名字了吗?”在140号进士题名碑上找到了。

: W3 v" l: ^- h% i L3 ]: X% l) }4 j2 z

找到了,现代编号140号碑,明朝成化十七年,1481年,辛丑科,赐进士题名碑,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2 a6 D5 w) \- a( B' j9 A- O

“梅纯,南京、京卫籍,河南夏邑县人”。

; X6 c% |% y; d. W

 

+ H# |1 g' r- S3 M

梅家祖籍是河南夏邑县,因为梅纯的父亲是正三品旗手卫指挥使,旗手卫驻在南京,属于京卫,所以梅纯是南京京卫籍。当然迁都以后,还有北京京卫籍了。

, A$ s+ n. G: E- p% b

 

- T1 v% f) |& r2 F$ f

梅纯是朱元璋二驸马梅殷的孙子,他自己有世袭正三品武职,但是还要参加科举考试,以证明自己不是靠祖宗做官。考中进士之后,授职明中都凤阳府定远县知县。后来因为讨厌上级,辞官仍然按照世袭正三品的特权,去明中都留守司做了正三品副留守的武职。《明史》里有这段记载。

0 j. m- T& c& Q- ]* n& }

 

6 d/ r4 K: y1 o

梅纯有一部著作《损斋录》收入《四库全书》。

0 ~( C2 v% i: x. t! \+ [

 


发表于 2009-8-6 13: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这贴子,我就像进去转了一圈子.
发表于 2009-8-6 12: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首都图书馆的时候去过若干次,改成国子监还没去过。哪天去之前,先看看这个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8 14:26 , Processed in 1.344382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