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740|回复: 6

北京市文物局会同市规划委共同研究东城区北总布胡同24号院建筑遗存保护问题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7-30 08: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7月28日市文物局会同市规划委专题研究了北总布胡同24号院的保护问题,已责成建设单位调整建设方案,在建设规划上确保院落得以保留。

    2.邀请专家参与指导院落的保护方式、方法,制定具体保护措施,处理好建设与保护的关系,尽快落实北总布胡同24号院的保护问题。

    3. 梁思成1946年到1954年的居所位于清华大学内(新林院8号),不仅见证了清华大学建筑系创建的历史、新中国文物保护事业的起步,而且从这里诞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方案。市文物局将与规划、校方等共同研究,做好相关建筑的保护工作。

    4. 已要求各区县文委的普查队伍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继续深入调查,统筹做好四合院等传统建筑的调查保护工作,尤其是对列入建设区域的要采取保护措施。严格按照文物法和文物普查认定的相关标准做好相关建筑保护的同时,深入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同时欢迎社会各方对发现具有保护价值的文化遗产提供线索并共同参与文物保护工作。

    5.继续坚持旧城整体保护的原则,对于旧城胡同四合院提出严格要求,严格按照有关规划及修缮、改善、疏散的原则进行保护修缮。 7 s9 v" Z+ j" k! e

2009年7月28日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7-30 12: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能保护下来就是进步!
 楼主| 发表于 2009-7-30 12: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梁思成故居被部分拆毁 市文物局昨日表态——— ) O# p6 X$ q& f1 L) ~; \# G( S

  昨日,东城区北总布胡同24号院梁思成故居的保护问题终有定论。市文物局表态称,将在建设规划上确保院落得以保留。同时,市文物局首次明确位于清华大学的另一处梁思成故居也应得以保护。 1 A1 f, d+ w3 b" y3 ~3 M$ e

  北总布胡同24号院原是一座普通的小四合院。1931年至1937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在此租住。近期小院被部分拆毁的事经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关注,24号院的工程暂被叫停。昨日,市文物局会同市规划委专题研究了北总布胡同24号院的保护问题,双方已责成建设单位调整建设方案,在建设规划上确保院落得以保留。为处理好建设与保护的关系,市文物局邀请专家参与指导院落的保护方式、方法,制定具体保护措施,尽快落实北总布胡同24号院的保护问题。 2 Y* F: ^, E A/ M# b

  昨日,市文物局还首次对梁思成夫妇1946年至1954年在清华大学的居所——新林院8号提出保护建议。据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方案就是梁思成夫妇在这里完成的。市文物局表示将与规划、清华校方等单位共同研究,做好相关建筑的保护工作。 8 `% |# \) e0 D% K) \; I

  针对北总布胡同24号院被部分拆毁一事,市文物局有关负责人强调继续坚持旧城整体保护的原则,对于旧城胡同四合院提出严格要求,严格按照有关规划及修缮、改善、疏散的原则进行保护修缮。特别是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统筹做好四合院等传统建筑的调查保护工作,尤其是对列入建设区域的要采取保护措施。市文物局希望社会各方对发现具有保护价值的文化遗产提供线索并共同参与文物保护工作。 & ~0 k5 w, B. F# [5 L- n( ]8 ?

  现场探访 8 a' P. Q! x" M

  梁思成清华故居已成大杂院 * U5 G: |& _' g* y; V

  “以前房子外面是小砖垛,后来居民砌起围墙,房子的大部分看不到了。”昨天傍晚,清华大学新林院8号附近的居民告诉记者。透过一人高的围墙,梁思成故居的三角形屋顶清晰可见。 " z+ U5 w% _) l7 \# l4 f: W, h% @

  故居所在的新林院是清华园最早的家属区,整个故居占地较大,其主体建筑是一栋单体的灰色平房,从墙外只能看到它的三角形屋顶。据附近的居民介绍,梁思成故居现有3户人家居住,成为一个大杂院,早已没有当年的样子。位于故居西面的一户人家正在盖新房。盖房的户主说他从小在这里长大,当初新林院8号是清华大学分给其父母的房子,如今故居里大的格局都没有改变,地板还是木头的。 8 Y! C7 t8 w" M: F3 g+ ~4 c+ c' y

  生活在梁思成故居,这户户主也有一肚子苦水,“一大早就有游客敲门要进来参观,这里现在可是民宅啊。”户主说,他知道梁思成曾在此住过,但房子是不是文物没有一个官方说法。他还表示,目前清华校方没有就故居的未来保护问题与3户居民进行沟通。

 楼主| 发表于 2009-7-30 12: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梁思成林徽因故居应受保护 5 }, a$ K I$ E8 r' d/ R: R

  北京市北总布胡同24号院是建筑大师梁思成、林徽因曾经居住过6年的院落。2007年9月30日某公司取得了对包括故居在内的部分院落进行拆迁的资格。近期,24号院拆迁行动加剧。 2 m. X2 l/ y9 P' h; i

  日前,以《城记》一书记录北京城变迁和古建筑命运的新华社记者王军,在其博客中大声疾呼:“请留下梁思成、林徽因故居!”7月10日,得知北总布胡同24号为梁思成林徽因故居后,北京市规划委员会有关负责人专程赴现场察看,叫停了对故居建筑物的继续拆除,决定进一步研究其是否需要保护。规划委员会和开发商均表示,事先并不知道24号院是梁思成林徽因故居。此时,媒体也开始关注此事,网络上来自民间保护组织和网民的意见呈“一边倒”要求保护的态势。 & w. H1 Z5 y8 W9 m: k+ G

  这处故居迄今未被列入任何一级文物保护单位。按照以往的做法,拆除这样的房子不需要经过文物部门审批,即所谓“不违反文物保护法”。在这样的情况下,规划委员会对拆迁梁林故居的行为坚决叫停,开发商也明确表示“听政府”的,实属难得。而北京市文物局却表示,该院落不是文物保护单位,建筑残破,其建筑保护价值尚需评估。 4 O& Z9 y' K, r& {$ w- G( U( M5 q, @

  国家文物局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明确表示:梁思成林徽因故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完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对文物的界定,应该由地方文物部门向同级政府申报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依法严格保护。这位负责人同时也对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的负责精神表示赞赏,对来自民间的呼吁给予了充分肯定。 . |& R/ A. F4 |' A- w

  名人故居的价值重在“人”而非“物” 2 p4 ~/ j# \ ~% p

  梁思成、林徽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者、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者,中国建筑设计的国家奖就叫“梁思成奖”。 6 H4 d) h% x3 i! i* U1 e# A

  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于1931—1937年居住于北京北总布胡同的这处院落。在此居住的6年时间里,夫妇二人发现了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好的石拱桥——河北赵县的隋代赵州桥、世界上现存最高的木构建筑——山西应县的辽代佛宫寺木塔、中国现存最伟大的唐代建筑——山西五台的佛光寺…… * {. v5 X5 {# l: ^% J

  也是在这6年里,他们与刘敦桢等中国营造学社的同仁们,马不停蹄地踏访15个省、200多个县,测量、摄影、分析、研究了2000多个建筑文物,终于在1943年写出中国人自己的建筑史。在抗日战争时期的1945年5月、解放战争时期的1949年3月,他们给作战方开出两份沉甸甸的中国文化遗产保存名录。就像王军所说,这两份由梁思成执笔的名录,“给枪炮安上了眼睛,否则,中国的文化遗产不知会是何等惨况”。据了解,那份在解放战争时期提交的中国文化遗产保存名录,也是我国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主要依据。 8 E0 z% A& x0 [) g' J

  名人故居是否具有文物保护价值,在与其他建筑的评判标准上最根本的区别是:名人故居重在“人”,建筑重在“物”。名人故居可以是豪宅大院,也可以是普通建筑。只要这个普通建筑的住户曾经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这个普通建筑就是名人故居,就具有文物价值。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对此强调说:“要着重看故居的精神、文化、社会价值,而绝不能单纯考虑建筑质量和艺术价值。” , e9 {( @( _4 g" S4 o6 j

  名人故居的界定早有共识 + \. Y/ J; v W: m

  北京市作为多朝古都、文化政治中心,历朝历代汇聚精英无数,名人浩若繁星,几乎每座老宅院都有故事可说,把这些房子都保存下来,很不现实。如何界定北京地区的“名人”呢?针对记者的提问,单霁翔作了如下回答: % y- s3 Z4 D7 Q& B4 O- `5 v

  文物部门对名人故居的保护是有选择原则的,早在上世纪90年代,文物部门就北京地区的名人故居保护就曾有过共识,主要包括以下三类: * I& S& F' ^' i1 m( w5 K, U

  第一类,是对民族、对国家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人物,例如孙中山、李大钊、毛泽东、宋庆龄等,以及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为国家做出重要贡献的杰出人物。 6 U0 y5 S+ y0 ~! N

  第二类,是在北京历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在研究北京历史时不可缺少的人物,例如文天祥、于谦、袁崇焕、杨椒山、朱彝尊等。 9 \( o' ^3 O A) {/ X# M( e

  第三类,是“京文化”的杰出代表,与北京百姓文化生活密切相关的人物,例如作家中的鲁迅、老舍、茅盾等;画家中的徐悲鸿、齐白石等;表演艺术家中的梅兰芳、程砚秋等。 4 g2 \+ c% B. Z/ ^+ ]

  单霁翔还特别指出,名人的事迹往往十分感人,而作为承载这些名人事迹的故居,教育效果更为直观、更为生动,更为鲜活。同时,对于名人故居的价值鉴别标准也不应“一刀切”,可以有不同区域、层次的标准,对民族、对国家具有重要影响的应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对于各个地区、各个城市具有重要影响的可以公布为省级或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予以保护。 . q3 j. q/ j& |

  单霁翔认为,像梁思成、林徽因这样做出过重大贡献的文化名人,其故居应该作为文物保护单位加以原址保护。 + w% F+ R3 |, e2 J Y, U" p% U- j

  保护故居与建纪念设施是两个概念 & v0 T& I* q W" n

  在“保”与“拆”的争议中,有一种说法被频繁提及——有关规定“已故近代名人的故居,除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的以外,一律坚持正常使用,不得专门腾出作纪念馆”。这似乎也成为主张“拆”的一方的盾牌。 8 t) H! d) q4 o9 k

  据介绍,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少宣传个人”和“严格控制纪念设施建设”,以防止在党内不适当地“突出个人”并由此造成铺张浪费、脱离群众。 g- |1 l! k+ ^) W- K' o! b* Q# V- q

  国家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认为,开辟名人纪念馆等纪念设施与保护名人故居是两个概念,属于不同范畴。他说,中央关于名人故居的有关规定无疑是十分正确的,应当坚决执行。同时,从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出发,将名人故居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保护范畴,是文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物保护的应有之意。把名人故居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并非必须“专门腾出作纪念馆”,完全可以不影响故居的“正常使用”。 ; ~& D" p; Y4 \3 q$ U) K- B- E) c

  2005年北京市政协曾调研4个旧城区的308处名人故居,并通过了《北京名人故居保护与利用工作的建议案》。该建议案提出,应当“正确理解和贯彻中央有关文件精神”,“保护名人故居可以采取多种类型、多种形式的措施,并不一定都修建成纪念设施,总之不应将中央强调的‘少宣传个人’与我们做好名人故居工作对立起来”。 $ l. E0 T; `4 H( A# M1 `

  事实上,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为保护“名人故居”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该法第二条规定:“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属于文物,受国家保护。据不完全统计,在第一至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属于名人故居的有100余处。许多省、市也将当地的不少名人故居公布为省级或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予以保护。国家文物局有关负责人强调,类似于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这样的名人故居,北京以外的许多地区大多会及时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予以严格保护。这些被保护的名人故居,有些辟为纪念馆、展览馆,有些仍然在“正常使用”。 8 P# ~" v7 ?. S s6 C8 b1 G

  王军向记者出示了一页信的复印件,那是林徽因当年写给朋友的,信中有一张24号院的平面图,十分精细地标出了院落格局。他指着图很痛心地说,上世纪80年代把垂花门、东厢房拆除盖了一座三层小楼,这次拆迁又拆掉了门楼和西厢房。但是,目前三进院的格局还在,倒座房和正房都还在。王军说:“鉴于梁思成对北京的巨大贡献,哪怕是保留下一片倒座房,门口挂上一个‘名人故居’的牌子,也算是表明了我们对他的敬意呀。”

 楼主| 发表于 2009-7-30 08: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总布胡同12、24、26号院将得到妥善保护
7 d" W @4 A3 Q# _8 M5 H" e

 

5 I B1 P# Y6 m4 }# {& m3 Y

近日,梁思成故居保护问题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有关专家认为梁思成故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应予保护。

    北总布胡同12、24、26号院为建筑大师梁思成、林徽因和金岳霖曾经居住多年的院落。该院落位于弘通科技大楼建设范围内,由建设单位实施拆迁过程中。

    根据《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第三十二条的有关规定,经北京市文物局会同有关单位核实,初步确认北总布胡同12、24、26号院具有保护价值,应当采取临时保护措施。为此,北京市文物局已书面通知区文物主管部门和该项目建设单位,要求对北总布胡同12、24、26号及周边四合院建筑采取“迁人不拆房”等措施,对现存传统建筑给予妥善保护。在现阶段采取切实措施消除火险隐患,保障安全,对院内环境进行适当整治,改善使用状况。

    北京市文物局会同市规划委已专题研究了北总布胡同12、24、26号院的保护问题,准备邀请专家参与指导院落的保护方式、方法,制定具体保护措施,处理好建设与保护的关系,尽快落实保护问题。

/ j" l5 D1 h; u2 t- W& F, |; ~

                                   北京市文物局
                                   2009-7-29  

发表于 2009-7-30 17: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小小的我在2009-7-30 17:03:00的发言:
北京市文物局局长孔繁峙昨日表示,只要是旧城范围内的平房、四合院等传统建筑,即便不是挂牌保护院落,也绝不能拆。对于名人故居的保护,不能首先界定为“名人”之后才进行保护,而是必须首先做到保留和保护,之后再进行认定。 1 c) Z2 m0 Y3 g5 s( _3 \8 N i

  名人故居认定每年进行

! b* p- }! U: o1 m! `7 Q

  孔繁峙说,今后,凡是能够确定“有名的人物居住过的地方”,都会进行标注、挂牌,对名人居住情况进行介绍,每年研究、认定一批名人故居,逐步开展全方位的名人故居保护工作。

) [! ~2 u; L( G( e3 P) S

 有点雨后送伞的感觉,剩下的就保护一下吧。

发表于 2009-7-30 17: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市文物局局长孔繁峙昨日表示,只要是旧城范围内的平房、四合院等传统建筑,即便不是挂牌保护院落,也绝不能拆。对于名人故居的保护,不能首先界定为“名人”之后才进行保护,而是必须首先做到保留和保护,之后再进行认定。 ) N; U5 k0 t5 P2 m+ W1 x

  名人故居认定每年进行

- B; g) L% i* o% u1 u% j

  孔繁峙说,今后,凡是能够确定“有名的人物居住过的地方”,都会进行标注、挂牌,对名人居住情况进行介绍,每年研究、认定一批名人故居,逐步开展全方位的名人故居保护工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13 18:22 , Processed in 1.134766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