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 i- H5 ^7 s& F" A$ B
% ]- V8 c- o, ]" t+ V 西 瓜 最 仁 义
7 `$ P) K5 p0 F) h$ j$ I. k# t7 L( _* x
$ c3 f5 X7 m6 |9 E4 S6 x 9 \9 O1 a0 J; u r/ w
; N; D8 ^) j' @* D 西瓜是长相很“仁义”的水果,把饱满的身形,深绿夹杂墨绿色条纹的外衣,让人只看看就有清凉之感,偏又生产在炎炎夏日,恰有生逢其时的味道。
# J, W8 Z* K5 ]0 m 老北京讲究买了西瓜放井水里拔凉,晚上一家子人坐在院里,孩子们满眼兴奋又期待的看着瓜被“咔嚓”一声切开,那声音脆得像从头顶浇了瓢凉水,激灵一下子,大家在树下乘凉,摇着蒲扇,聊着闲天儿,大口咬着鲜红多汁的瓜瓤,瓜瓤入口一嚼就立刻成了凉丝丝的甜水,打开嗓子眼咕咚咕咚往下咽吧,消暑啊! - Y$ m/ K+ p) F
自从冰箱普及进老百姓的家里,想让西瓜冰凉一点已不再是什么难事。大暑天,蝉赖在树上不知疲倦的叫着,地上晒得滚烫,整个人像在热水里汆了一遍,此时若取冰镇的西瓜大块朵颐,无疑是再爽快不过的事了;尤其是放假在家中避暑,将整瓜劈做两半,瓜瓤用调羹取食,方能吃得酣畅淋漓,食毕,瓜皮空空若小盆,肚皮却已圆如半球。屋里还依稀留着西瓜清新而略带腥的气味,瓜皮也被物尽其用——西瓜盅,凉拌翠衣,家中的巧妇总能想出些法子让大家吃个新鲜。
/ B* t) G! f( P/ r 此情此景总让我想起许地山的《落花生》,还有鲁迅《社戏》中偷豆、煮豆、吃豆的片段,美味倒在其次,情趣才让人感怀,个中滋味恐怕只有当事人自己能真正细嚼慢品。
6 p+ i% g* B% S如今西瓜又出了不少新奇的品种——小薄皮瓜,黄皮瓜,甚至有方形瓜,看上去不免怪异,然趣味犹在。曾经看过一档西方美食节目,年轻的外国厨师边制作一道开胃小菜边解释道:“这是用西瓜切成小丁制成,它们是垃圾,只是比较爽口而已。”我听完颇有些惊异,可见中西方饮食观念悬殊之大,他们完全不知西瓜可清热解暑,而国人多年一直以其为消夏佳品。两者对食物的认知差异如耸云之巅和深海鸿沟,所以西方人不会将鸡肉切丁,佐以花生、葱段、辣椒及各种配料烹调而成宫保鸡丁,他们只是将整片鸡肉用油煎之,拌上盐与胡椒、顶多加些柠檬汁或香料,上桌即食。亦如二者对于饮品的偏好,国人喜爱茶的清香而略带苦味,香气悠远而不浓重,飘摇而不空洞,所以中国的水墨丹青最讲究意境,要观者自己体味;而西方的咖啡虽然也香中带苦,却更厚重,提神醒脑也能立时起效,常饮而上瘾,更是欲罢不能。 ) y& ?. }3 _/ B: @1 F
国人自古就讲究养生,追求不同节气时令取应时应景的菜肉瓜果食用,北方四季分明,好容易熬过冰冷凄怆的寒冬,干燥多风的暖春,终于来到旺盛而热烈的仲夏。在这样艳阳高照的夏天,如果说绿豆汤是饮之上品,凉面是食之佳选,那西瓜无疑就是果中必备了,虽然红色让人觉得有难消的暑热,但瓜瓤的红却脆而清凉,咬上一大口,甜啊!爽口!痛快!
. L5 j3 K2 Y- i[em26] + e% y. K2 m$ b9 I' a% \
(晓祁)
\ b, ~. @- N1 `7 H6 v. [) F) o4 a
好文共赏11----西瓜最仁义
6 v9 _. o* k2 D/ E
好文共赏11----西瓜最仁义
0 _7 D: `( l% {8 s& |
日本香县出品的方西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