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8时许,发生日食,但是北京地区未必能够见到。 + S; E! u8 A) V# G
《明史》第五册1441页《礼志》记述,发生日食时,朝廷组织抢救,名为“救日伐鼓”。“伐鼓”就是击鼓。
# ^& a8 T- {! G) v- ~; N日食那天,明朝皇帝穿常服,不坐正殿。礼部在露台设香案,设乐队于露台下,设金鼓于仪门内。
# B* P4 `0 i) |1 k3 ?2 ` C$ X日食开始时,百官穿朝服,排班列队,奏乐,四拜(给太阳磕头四次),班首官员击鼓三声,众鼓齐鸣,直至太阳复圆,再次四拜,抢救成功。
. M% q* o. {4 v( L1 D/ I隆庆六年,皇帝死去,正在举行成服礼仪,发生日食,百官先哭临皇帝,然后穿着素服,去礼部抢救太阳,还是磕头四次,但是不动鼓乐。
6 g' \- g. {* r6 v# z3 d . {$ h; S5 K, h- u
《清史稿》第十册2671页《礼志》记述,遇到日食,满洲、蒙古、汉军八旗的都统、副都统率部在各自防区警备,百官穿着素服到礼部,銮仪卫预备金鼓,乐部预备乐队,面对太阳排班列队。 * A" d4 W2 X5 f, L, E
钦天监官员宣布太阳“初亏”,奏乐,百官三跪九叩大礼拜日,上香,伐鼓,跪着等候太阳复圆。 8 L' G8 D( h8 n1 Y8 I- M" s3 m
复圆以后,停止伐鼓,百官更换吉服,再次三跪九叩,抢救太阳成功。解散。
. C* H* W$ s s: }/ r
! k7 U, x1 P. N2 B/ b这一套仪式制度,好玩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