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25|回复: 3

少年曾在北京住 金色华年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7-20 16: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少年曾在北京住 金色华年
@5 ~7 E! F a8 c3 z+ }8 r+ @' ?: i4 D. l
% v4 v9 H1 k4 L( D( X) J8 O: D
8 g" j* I% F6 t

 

# A$ v- [- z5 M J
9 P1 ?% ]/ D" C! g2 M
0 C- B( u. b' J6 j

少年曾在北京住,每当回想那一段日子,总有一连串金色的光亮在心头闪起。那些个光亮既清澈又清晰,穿越了沧桑流年,留驻了日月精华,使我们在生命的旅途上一路走来之时,能够透过岁月的烟尘,看到已经遗失了的曾经的童趣和纯粹,从而每每体味到那金色华年的甘甜,一直伴随在我们的身旁,并且汇成了涓涓小溪融入在我们的成长之路上。

- w& J# I6 r! \8 E) ]2 S2 r
. Q! X" y c/ w) s# J& ^
* n U, x% W8 _& f$ g) l" N

 

% _. e$ q: d6 X8 x" Q4 ^5 s. M

      少年曾住赵府街,每天要来回走走的赵府街,往南走越走越繁华,往北行越行越乡浓!而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街北头大石桥胡同口,一大块空地上有七八棵高耸入云的古树,树干估计五六人难以合抱,枝叶茂盛,夏天是极佳的纳凉圣地。可是秋冬之际,树叶落尽时,露出不少鸟巢来,大量的乌鸦盘旋鸣叫,场面很壮观,有许多时候很怕那些乌鸦冲下来啄你一口。

K9 m- F+ X" e* I2 [
& f: c2 [- B* c+ T0 v+ g
+ s1 h7 @! n- J5 q6 Q8 a

 

% ?7 D$ F# I1 Q- g. N# m) c, b O

      少年曾住“上海大楼”,大楼后面的胡同里,有一个“北京男一中”的大操场,那时候没有围墙,任何人都可以在里面进行体育活动。我们大楼里组织集体活动时,篮球、足球以及奔跑类体育比赛就在那里,全大楼的青少年都就聚集在操场上,可想而知有多热闹。我们一帮少儿郎当然不会错过,经常性的小足球比赛、放风筝,还有单杠、沙坑方面的“争强斗狠”是难免的。

" s4 v1 n) r3 A, H' k
5 V! @, s9 ?" \! w
: ?7 `3 n/ ?; Y+ o; Z+ k& U ~

 

% @+ Q- L4 f- a6 N

     少年曾读“大石桥小学”,但低年级是在碧云寺胡同临近德胜门内大街的“分校”上课,一个类似四合院民居的地方,只不过是由两三个四合院连起来的大四合院而已。因此每当排好队到“总校”去上体育课、开联欢会的时候,真是像要过节一样的开心。后来到了五年级正式到总校上课,每天在大操场上升国旗、上早操,感觉有好一阵非同一般的激动与兴奋。

5 Y6 J; J* `; ?. H+ [
7 s5 Y8 V; J6 w1 n+ {# P
' M) T4 s9 b+ m; ?1 F7 i7 `

 

- [" ]/ B' p' c( ^) P

     少年曾有“同学姐姐”,五年级时班上转来一位女同学马玉芳,看上去比同学们都大一些,后来知道其父母都不在了,和在“中央民族歌舞团”工作的姐姐姐夫一起生活。歌舞团家属院“半壁街7号”,是我执意挑选的“新的作业小组”,基本上只有我们两个,在我眼里,大我一两岁的姐姐真是“非同凡响”,懂得许多道理、会做很多事情,可惜六年级上还没读完,姐姐又转学走了……。面对学校门口的“中央民族歌舞团”,每天下课经过那里,里面咿咿呀呀的乐器声飘来,当初很是好奇也很享受,但其门禁很严,莫想混入,连姐姐自己轻易也不进去,可是它能够让我记住“姐姐”。

1 p" H' X8 _6 g+ k$ D* g
$ u6 s+ o1 j6 y9 O; ~
_" q' |; T& q- w% S

 

, g) N9 O1 e1 B+ I1 ?

     少年曾经考上“分司厅中学”,虽然只读了一年就转学上海,但没有忘记和同学们聚在作为活动据点的地坛公园,那里公园里荒无人迹、古树参天、墓碑碎地、古殿败坏,我们翻墙,我们踢球,我们喧哗,我们捉虫……。也没有忘记和“分司厅胡同”相邻的“成贤胡同”,即国子监一条街,那时孔庙改作了“首都图书馆”。那条胡同上,牌坊连立、古壁辉煌、石人石马、古树巨壮,我们漫步,我们闲坐,我们争辩,我们歌唱……。

l+ L8 X1 B- ?+ O2 b
5 D3 p3 U" O3 P/ ?
; p9 a8 j1 p- x5 X& \! j& i; O5 @

 

( d8 `1 F) o/ w1 F" J

     少年曾是优等生,六四年国庆节轮到我们学校有二百名“少年队员”参加国庆游行,——“可以看见毛主席!”那是多么巨大的荣光!记得每班选十名,由全班同学无记名投票的,余生有幸入选啦!经过一段时间的排队演练、辅导学习……,最后合练的时候厄运降临——说身高很矮的同学可能经不起大部队涌向天安门时的推搡,所以被调整到了“国庆天安门广场篝火晚会”,记得围在篝火旁,唱唱雄壮抒情的歌曲,跳跳热情奔放的集体舞。哦,郁闷好久,也心痛好久——少年虽在北京住,没有见到毛主席。

. u- \1 @1 T& J5 I0 l
8 P4 e) g& @4 Q) E3 r/ G
0 H, Y0 ?' O& ~* k( g% m @' W7 V

 

' w* [/ u+ k! p% e

     是的,对于少年往事的依恋和怀念,总似一阵又一阵的潮水翻滚在胸,继而就有一种彻悟在脑海之中忽然显现起来。原来,深藏在自己心灵深处的,并不是张扬炽热的青春、肝胆相照的情义、马不停蹄的奔波、春风得意的事业,而是少年时代的金色华年!哦,那些“不知愁滋味”的少年时光、那些透明无邪的懵懂岁月!在那时候啊,和邻居、同学、朋友、教师们的接触大多是那么可亲可爱,点缀了课堂和课余最多最多的欢乐。那时候的把一次游戏当做严肃的任务,把一次远足当做超级的享受,把一次胜负当做巨大的理想,把一次争辩当做认真的战斗……,如今都是无比珍贵的回忆了。

. G: ~8 h H+ ?* W1 O
: ~& Q4 y4 H9 t' M3 P8 n
2 X% }" P: m2 T

 

* j# n* e- Z# {

      无可置疑,少年的金色华年就是我们心中的一片天真无暇的圣地,在我们的情感深处圈出了一块四季常青的绿洲,而这块绿洲肯定帮助我们抵御了很多琐碎堆积而成的麻木与冷淡(有人会反对吗?)。那个时侯,我们虽然什么都不曾多想、也什么都不曾求全,但却是一寸一寸地把生命的根认认真真地扎进时代的土壤。有一首歌叫做《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相形之下,“少年少年人生的春天”更是恰如其分的歌颂。阳光雨露、芽生枝桠、根深叶茂、花繁果大……,少年时代的其乐融融、其触深深的经历,真的在支撑着我们去经受后来蹉跎岁月的磨练,去面对不时袭来的一场又一场的风尘洗礼。

0 z' r5 b2 \* w8 `
* l: B7 W$ \, z' [ k' v
5 O1 r( D- k7 l8 P6 O! ]- r

 

9 W( z/ M( |6 C# _

     很显然,人的一生之中,大多数的光阴是不能拿来和少年时光相提并论的。如果你能安静下来,前思后想一下,总会发现人生的一个真相,那就是世界因为有了少年而会宛如乐园,人心因为永葆了纯真而会迸射光亮。所以,我们在心情灰暗的时候,我们在面临坎坷的时候,回头找一找少年时光,脑海中闪现一下少年时代的金色,会得到抚慰会得到力量!因为,“少年不知愁滋味”,记忆中那些灿烂无尘的景象,就像穿透了苍茫夜色的金色的星光,辉照漫漫长路,指引前行方向。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7-21 10: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读来亲切。熟地儿,熟悉的事儿。好。

发表于 2009-7-22 15: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完这组小说,仿佛回到了从前............
发表于 2009-8-2 11: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云飞风散:看得出您很怀念少年时光,大家都是一样的感情,尤其当俺们已经步入中老年的时候,更会时不时地回忆孩提时期的美好生活,还会留恋自己童年时期的朋友,祝您永葆青春年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20 17:01 , Processed in 1.224326 second(s), 4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