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761|回复: 5

从家里翻出一箱子《北京城图史探》[含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6-19 09: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很多本。。放在家里实在占地方,想换点其他的书籍。或者有集邮的么,换些信销票也可以,有需要的站内短信联系我。

( V* T1 w, c; a6 w' A U

书里边都是黑白的图,无彩页。

' h8 g, O" w3 Q- S" G

作  者: 朱竞梅 著

: ? X% C' o; U# Z" k0 w" `% e 5 ~* @: l% O. A4 T) V( T5 H
y R8 H( Y6 f( h
    2 C+ ~7 t2 f1 z) [1 @* X
  • 出版时间: 2008-6-1
  • * F6 E, f2 q3 _3 n5 L$ u& V
  • 字  数:
  • ' L" j' V8 {8 b2 X2 _8 B
  • 版  次: 1
  • # @2 r g" D4 ?" e8 F
  • 页  数: 214
  • . K4 _; q! J& v
  • 印刷时间:
  • 5 e" o m& v/ w5 c1 N
  • 开  本: 大32开
  • ; A) R \+ B" C
  • 印  次:
  • 8 \" ]% X: r2 b. U, H( y6 w7 b
  • 纸  张:
  • " H; C$ L5 n: q: |& ~
  • I S B N : 9787509701812
  • $ Q/ w' z9 L+ X' U
  • 包  装: 平装
  • ) x+ H4 H" W( x% ~( Y
  • 定价:¥29.00
* [1 E9 i. V7 y% T+ y5 x5 W& E

从家里翻出一箱子《北京城图史探》

从家里翻出一箱子《北京城图史探》

- x; f! j j' ?4 U

内容简介

: i* o7 u4 X5 |. i; g! _" k
对古代地图的研究,以往多侧重于在绘制技术和版本考订方面做工作。把地图与它所描述的对象结合起来,探讨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对地图作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深入解读,并以历史的眼光来追溯地图成长的历程,一直是古地图研究领域的缺项。本书以1911年以前绘制的北京城市地图作为研究对象,从时间(纵向)和类型(横向)的不同角度来赏析和诠释它们,考察其个体以至整体与北京城市发展演变的内在联系,力图复原地图绘制的“历史原境”;研究与地图绘制、使用、收藏和流布有关的一系列社会活动,发现并阐释了隐藏在历史深处不曾被关注的、带有浓郁地域文化特征的京师地图文化现象,构建了北京地区特有的古代城市地图发展史,在学术上具有开创意义。书中有插图41幅,并附现存北京古地图图目,内收保存至今的古代北京各种专题地图近200种,标明每种地图的外观、尺寸、内容和收藏单位,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I, \6 S# Y9 ~
. a- \: n( U, q! v' P U! r

作者简介

0 ?9 h4 u5 W+ \) W: n- U6 i% z7 l
朱竞梅,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理系,1995年获北大城市与环境学院历史地理研究所硕士学位,2001年获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历史地理。参与过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发表有关环境变迁、古旧地图、城市文化和旅游开发研究论文及学术随笔近20篇。现为三联书店副编审。1995年至1998年间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舆图组工作,其间考察、整理和研究了大量古地图实物资料,后一直对国内外古地图收藏和研究动态保持关注。
& u7 Q/ H* J# A7 R$ Z0 O
: y% X& R5 t! i8 z( L

目录

; Z4 e. _# t, h) v( P
自序
第一章 导论
 一 透过地图看城市
 二 研究现状和困难所在
 三 研究的角度和视野
第二章 北京城市地图的早期形态
 一 地图实物的散佚缺失
 二 “宋人行记”与《金中都皇城图》
 三 明代的北京城市地图
第三章 盛清时期的北京城图
 一 官修志书地图
 二 坊刻私绘地图
 三 皇权与地图绘制
 四 盛世修图的背景浅析
第四章 清中期的地图嬗变
 一 不同地图系统的形成
 二 地图社会文化功能的拓展
第五章 北京城市地图的近代化演进
 一 传统的演绎和近代特征的引进
 二 近现代实测起步
 三 官修志书地图的革新
 四 背景浅析——近代地图出版事业的崛起
第六章 结论
 一 一部自成体系的地图史
 二 被地图所概念化的城市
参考文献
附录 现存北京古地图图目
后记
: j5 u8 M; h7 J$ M [# u$ H
5 f. f+ B e) o+ s

书摘插图

1 _4 q( ] e" w7 W
第一章 导论
  一 透过地图看城市
 地图,作为一种出版物,在今天已广为人们所熟知并加以利用。它是一种信息载体,不论色彩如何艳丽,符号如何生动,最终仍将被归为一种抽象模型——用图形和线划符号再现地表自然和人文现象空间分布规律——或者说符号化模型。但是,地图这样的信息载体与通常的摄影图片、航空遥感图片又不同,它不可能无一缺漏、绝对真实地再现地表事物,而是会反映出绘图者对这些地表现象的主观认知;它必然要表现甚至夸大绘图者有意或潜意识强调的事物,同时掩饰或弱化他所排斥或忽视的事物。也就是说,绘图者在绘制地图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信息的过滤和重组。这样,地图就难以避免地将被打上绘图者主观意识的烙印。反过来,绘图者又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行事,地图的绘制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如果说绘图者的主观性决定了地图的内容取舍和表现力度,那么那些客观因素就很有可能作用于地图的表现形式。一方面,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拥有不同的绘制技术;另一方面,不同政治和文化背景之下,人们对自己生存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会有不同的心理认识和空间感知。因此,地图就成为一种主观性很强的信息载体;对地图的关注和研究,不仅涉及自然科学和测绘技术的问题,还必须联系相关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背景。
  古代地图也一样,它记录了古代山川地貌等自然景观,也描绘出城市村落等社会景观。一幅古代地图的绘制方法、图形符号、内容取舍等,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揭示出其绘制时代的技术发展和社会文化特征。因此,读图的过程,不仅是认识古代地物空间分布的过程,而且还可以是一个研读绘图时代的人类思想和社会制度的过程。不妨把每幅地图想象和假设为一个社会断面,如果连续阅读大量的“断面”,并把它们排列关联起来,想必是可以总结出一些规律和特征,钩沉出隐藏在“历史深处”、尚未浮出人们普遍认知表层的东西的。
  ……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30 18: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售出2本,继续。。。。希望能物尽其用。

5 Z$ F9 ^3 ]! i% Q5 X3 a

15元包快递。

$ X9 W' ? Z; r/ n4 E: f( }4 x

自己取10元。

6 e8 b* b. M1 h) D/ W

或者用价值相等的邮票换也行。

发表于 2009-7-4 10: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已经发短信,我要两本
 楼主| 发表于 2009-7-6 11: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恢复您啦

 楼主| 发表于 2009-7-16 20: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换出售出10来本啦
 楼主| 发表于 2009-8-6 15: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8-25 04:07 , Processed in 1.154064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