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大漠孤狼在2009-6-15 6:00:00的发言:
9 K' F2 B2 b- z7 h
8 h9 E& h* A! l7 b+ U2 {大有天拍片,小有天记录,夫妻二人配合默契!狂赞! ; N' a W v& @- D( t
信口开河,都被录音啦。摘录一段以前的稿件,详情是这样的: 3 c9 n. ?3 N+ {
$ s: d" k+ Y4 d+ _- x" r) U7 [
0 a: Y: _; w( o3 S
河间府肃宁县的刘春霖成为末代状元
( h$ z- i# J$ ]/ @; D科举考试,原则上是三年一次,每逢干支纪年的子、午、卯、酉年份,秋季在各省举办乡试,考中者授为“举人”。举人于次年春季在北京参加会试,会试的考场称为“贡院”,原址即今建国门内大街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在地,考中者称为“贡士”,再进皇宫参加名义上由皇帝主考的殿试,考中者即为“进士”。 . a; Z& k: } |& G# c* d) p
朝廷若遇有喜庆事宜,亦可在三年一次的科考之外,再加一次考试,称为“恩科”,意为开恩多给文人们一次机会。 - ~3 B7 e2 k0 V; |, m& u9 |
1904年清朝最后一次科举考试,就是因逢慈禧太后70岁生日而举办的一次“恩科”。这次恩科考试的状元是刘春霖。
: S1 I6 `* O3 r- t% C在孔庙文管处工作的首都博物馆研究员袁世贵先生,为笔者讲述了末代状元产生经过的趣事。原来,这次考试的初试阶段,共产生贡士273名,其中湖南人谭延闿名列第一。贡士们在复试阶段,通过殿试,如无意外,均能获得进士,但名次上要分列三甲。其中第一甲只取三名,第一名即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进士名单呈报之后,慈禧太后见第一名谭延闿是湖南人,顿时联想起“戊戌变法”中的湖南人谭嗣同,于是将谭延闿降为第二甲第三十四名进士。第二名朱汝珍,既与明朝皇帝同姓,又沾了被慈禧害死的珍妃的“珍”字,籍贯还是出产“长毛粤匪”的广东,于是也不准他当状元,只让他当了“榜眼”。慈禧太后认为刘春霖的“霖”字有雨水之意,当时正逢春旱,又值甲辰龙年,渴龙得雨水,属于大吉大利,所以慈禧决定由刘春霖当了状元。 ) ^; c9 C( n- W) v5 S
笔者的长辈梅祖武先生离休前,在北京市建委与末代状元的孙子刘大中先生是同事。他听刘大中先生说,由于1905年清廷宣布废止科举,1904年最后一科考试的进士题名碑也遭搁置,无人问津,还是由末代状元刘春霖与末代进士们自行凑钱刻制后,才树立在孔庙中的。
) S9 h) b i6 R5 Z当年刘春霖得中状元之后,凭着记忆将在皇宫保和殿上殿试的考卷重写出来,刊印发行。刘大中先生将这份考卷写本的复印件送给了梅祖武先生。
; s) o- [ L8 d! L1 a+ e
" ]" s2 ?& e9 H8 A O @1 R1 O9 l' P7 F“天下贡士谭延闓等二百七十三名”,证明谭已在第一阶段考试中获得第一名,故而领衔。 % b8 X) v6 l9 V& l0 g) |$ L; S
. g, D. y# t' r _3 g7 b
8 Z! S8 G4 H& g7 \3 O
8 l, d% Q) A3 h+ u4 \" {3 _8 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