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老先生我很尊重,老人家的《古代汉语》到现在都是经典之作。
* O0 G! V5 U7 p! O 但是,有时候儿,口语化的东西是很自如、很个性的东西,没必要按照什么《现代汉语词典》来解释、参照。照那么着,这日子没法儿过了。
/ K q- ]" Y* U; f2 q5 y) k 我觉得,只要是北京人说的,大部分人能明白怎么回事儿的,都可以算是北京话。我打小儿土生土长跟北京,也是学中文毕业的,咬文嚼字儿的东西略知一二,也对北京方言有着浓厚的兴趣。
# H, }8 I3 Q. q- a) I3 t1 R就北京城而言,四九城的口头儿禅、俚语还不尽相同呢,这片儿和那片儿的土话还有区分呢,还有创新和加工呢,难不成都不算北京话了? ; d, ^5 v# D/ f
; L$ A& j+ {3 i ]* {) g' C+ U* b2 W 您们,我一直这么用。
; n" O2 r+ P) W: N 怹们,我也一直这么用,只不过用在骂人,后面跟个“丫”字儿,比如:“搭理怹们丫的呢!一帮冒儿逼!” ' W% `( ?! m1 q6 ?; g
7 A( J' Y# ~# t3 @/ C9 o
咱们只说口语,文不文明的,您甭跟我嚼情!
/ m( S$ V" b" D2 W& s 6 S- u# }$ R) F G3 C
非常支持楼主老哥,一个您字儿,体现的不单单是文明礼貌,更透着一种神韵,淋漓尽致的展现了京味儿文化的大气————“忠厚留有余地步,和平养无限生机”。 7 f- x" M8 t) t6 ?6 L; S
& t- c! a" d/ o i+ p2 P
97年跟深圳直住到现在,从不曾改变的就是这一口京腔儿,一声“您”字儿,一份骨子里对北京迷恋的情怀!
: Q( E3 N' D6 L. h6 i$ L" y ' J5 H3 ~& M* m. ^3 c
公交司机老哥,您,绝对地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