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66|回复: 2

好文共赏8——故都的秋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5-20 16: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故都的秋

( U1 S4 \1 d4 T: K- j: w

                                                                                         

! F. F, m. t8 w( }, }$ [

 

7 k+ G: H" B8 d+ {2 Z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 R: J4 R$ n9 F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雕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是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 a5 m- z/ |7 A: F9 T. M* j9 x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训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象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道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c, ?* y2 v& ^" Q/ D$ ^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 }: q9 R V' q7 h0 v( N; D1 z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象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5 R0 X+ e2 j7 z5 G+ g5 P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象样。

4 Q+ u; J4 |7 Y( w( d U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青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著者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

; @8 r! z% R. N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5 ^0 S3 X1 N% `# L1 V/ ~

     “可不是么?一层秋雨一层凉了!”

( ?+ q: P# g& S$ L0 R

     北方人念字,总老象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岐韵,倒来得正好。

- @! z! }, E( t$ Y

     北方人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象橄榄又象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来了。北方便是尘沙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 Days。

) ^) g; K3 f/ C3 M; I

     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得不多,也不想开出帐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Anthology来,总能够看到许多关于秋的歌颂与悲啼。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己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之分呢?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底。

9 x) j- |1 W6 r: f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象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1 A9 E2 z# T7 r( m) d" W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者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 X7 Y& l% C# S3 ?2 o7 ]: h: U

 

& _3 ^, B L( o# H& Q

 

; b1 S# j3 b* E3 x7 s) T1 u

 

8 p' O$ r* b2 X) o* [

 

. {6 x( K' j o% y/ k% A

 

6 W( S# M/ b- w5 p

(文--- 郁达夫)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5-20 20: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家愿将生命三分之二换得北国秋,

( z) G/ y4 V( w f

我们身在燕蓟可曾留意这般苍凉秋?

# u0 ?* j) S. A+ f

古人说过见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7 e5 S2 G- N2 G& N: d

也曾说过红藕香残玉簟秋,

$ c1 o4 R& ~1 X) \5 o, A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 j! q0 L) b2 o, u

云中谁寄锦书来,

; d D4 e, d, W4 W8 H6 v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2 p9 {4 Q9 d" F9 ?) ?, [

还说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 [) r' M5 \( ^0 `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5 w* p. `$ V' ~( Y) N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4 J) p' G9 ]$ B! o* K- N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 o' `8 H8 L: S" _; v1 m) p

长风万里送归雁,

& U1 a8 P- E+ t

对此可以酣高楼。

4 P2 |- u1 ]$ L9 [% d! `7 F" ~

俱怀逸兴壮思飞,

9 H; u( K* h" X+ X! U, }) T/ |

可上青天揽明月。

9 i& q7 W$ \6 }" X0 q0 ]: P2 g. n

举杯消愁愁更愁,

5 N0 w$ k9 t! E: @: ]& v! ?

抽刀断水水更流。

. V! ~+ b2 C* ~7 m0 k2 ?/ f

人生在世不称意,

, Z4 \) m5 [- I$ ^. ^0 Z: }) ?( C

明朝散发弄扁舟。

: N$ T; N9 A, G/ [" a5 ~, x5 c

此情无计可消除,

6 V$ K/ e" {3 A3 s

才下眉头,

, m/ c" t6 W; |2 _/ a

又上心头。

y4 e% {7 ]4 L. h

 

/ q! O0 k, S* a+ m

 

发表于 2009-5-20 23: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郁达夫这篇的确写的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2-23 18:56 , Processed in 1.165486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