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839|回复: 1

对生平模糊、资料矛盾的曹雪芹的系统认识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5-17 08: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3 p2 V. T* W5 M# t4 V$ z, U; C% U# n3 n' F) L4 k) u# h5 [5 N$ E- S% Y9 S8 i3 H/ J1 \: d$ x; g- I( U! E6 c' K- N4 b0 s- d4 M- E) S' w$ S9 Z: H% B% D8 e' b' f* }8 @( S5 o) E0 h& N5 z: @+ X9 n& X) X5 A* L& R! t( p; h' D1 Q8 Z# d5 N4 @- m R$ f% |- }: T O' v2 M8 ~9 o
对生平模糊、资料矛盾的曹雪芹的系统认识
0 g6 S& s' Y- q
9 ?$ M: E9 { d3 G/ s2 \# f+ ^
【作者】刘同顺

* h @* Z, b5 \3 `

* N, d3 A% @0 s) ~0 a

曹雪芹前半生的模糊经历的确让人费解。作为曹家的其他人后来成为平民,毫无建树也就罢了,而雪芹交往圈里有一些知名文人,却仍然说不清他前半生的经历就有些不正常。后半生清楚、前半生模糊也有违常理。一般来说,一个人都是因后来的影响彰显他的前半生。雪芹的情况说明了他的前半生是不便于透露的。从资料来看,一方面"随寅在任",一方面"四十年华"年龄就混乱不清,真如"模糊云烟"。我们应该认识到,雪芹著书都采用了"真事隐"的手法,是他不便于直接讲出自己的真实情况,说明他的经历是复杂的。他的朋友自然也就不便明讲他的情况了。

根据前面的分析,红楼背景是在曹寅时代。作者和批者又一再提到曾亲自经历过。那作者雪芹就应该是曹寅的儿子而不是孙子。再者,曹寅的孙子只记载有一个曹天佑官州同。抄家后的曹家不能再直接继任官位,当官应是自己争取的。这样曹天佑不可能是书中宝玉的那种讨厌仕途的形象;他当官应该是在二十左右,象书中二十多岁就出家还怎能当官?所以曹天佑绝不是曹雪芹!另外,因前车之鉴,在抄家后的曹家后代中,不可能再有象贾宝玉一样坐享安逸、不思进取的情况。

雪芹的朋友说他是:"扬州旧梦久已觉(雪芹曾随其先祖寅织造之任)";作者的自述提到:"欲将已往所赖上赖天恩、下承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美之日,背父母教育之恩、负师兄规训之德,已至今日一事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记,以告普天下人"。对曹家来说,沐皇恩,承祖业的大好阶段是康熙年间。"上赖天恩"是上托皇帝洪福的意思。这句话定位了作者的生活时间。从这里看出作者是经历了红楼梦中所描述的那段历史背景。

我们权且转移一下思路,抛弃雪芹是寅孙的这一前提,不受这个框框的制约,再对资料进行一下分析。

人们目前对雪芹的认识主要是受敦诚留下诗句资料的影响,因为他与雪芹交往甚厚,对雪芹的情况应该知底。他讲的话表面理解有矛盾,他不该犯常识性的错误,极大的可能就是:他没有说错,而是人们理解错了!

敦诚挽雪芹的诗原来一句是"四十萧然太瘦生"。太瘦生是指杜甫,他因安史之乱过着清苦飘零的生活。这句话是用杜甫的这种生活形象来比喻雪芹在西山的著书生活。雪芹在西山过得的确清苦,经常到酒钱常赊的地步。诗中的"四十"究竟是指什么呢?如果将"四十"理解为雪芹的全部生活时间显然是不合适的。雪芹小时候的生活是安逸的,怎能与杜甫的这种生活相提并论?即使雪芹小时候的生活不好,小时候的样子也不能与杜甫这种形象相对比。我们抛开雪芹的年龄问题来理解,"四十"应是他的一个生活阶段。"四十萧然太瘦生"就是说雪芹一生中过了四十年清苦的生活。后来敦诚将诗改为"四十年华"。人们正是以此为基础来研究雪芹年龄问题的。但不管怎样改变,"四十"这个概念出自同一个人之口,不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四十年华"并没有明确就是四十岁的年龄,它同样可以理解为四十年的时光。确定了"四十"的含义,我们接下来分析下面的字面意义。"四十年华付杳冥"对应起来"四十年时光死去了"根本就说不通,字面上应是"四十年的时间付于冥冥之中"。好象是说过了四十年隐居的清苦生活,"杳冥"两字用得就有些奇怪,因为两字是与死亡有关系的。后面接着是"阿谁铭",难道雪芹还有另外的名字?最后是"旧垌",也就是旧坟,他怎么会有旧坟?难道他是一个"死"而复生的人?说到这里我们好象有了一个模糊的概念,就是曹雪芹象是一个表面死亡而隐居过了"四十年"清苦生活的人。带着这种概念,我们整篇看一下这首诗就不再是混乱难懂了。"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锸葬刘伶。"是拿这两个人的形象来比喻雪芹的一生,前半生象年轻有才的李贺一样,李贺在年轻的时候就去世了,他也是在年轻才盛的时候隐居了。后半生象随死随葬的刘伶一样,放荡不羁,死后埋在那里也不清楚了,与挽诗中讲凭吊无处只能上"旧垌"相一致。这两个人的情况从某种侧面反映了曹雪芹生活的两个阶段。

曹雪芹在红楼梦的前面有一段自述:"虽我之罪固不能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不肖,则一并使其泯灭也"。"一并泯灭"就是随着他而"泯灭"。这说明什么问题?说明他是一个曾经消失了的人!红楼梦中还有一首诗: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其中的"身前身后"很难理解。

周汝昌在新证中讲:这是暗用甘泽谣中的一则典故,惠林寺僧圆观转生为牧童,唱给故交李源两首绝句,其二云:"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情缘恐断肠。"雪芹用此,是"前生""转生"之义,非指"生前""亡后"。意即前度是无材补天,今番是枉在人世。

他前面点出了"生前"、"亡后",后面转到"今番是枉在人世"就太勉强了。结合上面对曹雪芹挽诗的分析,我们感到两处是一致的。作者的自述提到的这些内容,有力地证明了我们对挽雪芹诗理解的正确!

从曹雪芹的这种情况看,他的前半生确实有一段不平常的经历,这段"梦幻"经历就是"死"而出家。这样在年龄上就会大大地超过四十多岁的年龄。这样他的年龄就又与诗中的"新妇"有些抵触。有人也进行过考证:"按"新妇"一词,用法颇为复杂。通常习知者,即新婚不久的"新娘子"义。但在古书,"新妇"又多用于妇人自称,不系婚嫁之新旧,虽至年老,对人亦自称"新妇",其语气殆如后世俗文学中常用的"妾身",再则,封建社会中严正妻庶妻之别,其作妾者例称"新娘",至老亦不改称,盖即"姨娘"之同义语,此在《儒林外史》中犹有显例。"

关于"孤儿"的问题,有人也有疑问。诗中的"孤儿"不应是通常理解的无父母的小孩子。我们分析一下为何不能这样理解"孤儿":诗中讲"伊子殇",是说他的儿子死在雪芹之前,怎能是"孤儿"?也不应该是"新妇"的孩子,"新妇"还在,"孤儿"也说不通。所以"孤儿"的"孤"应是"唯一"的意思,"孤儿"是他"唯一"的儿子。

雪芹是寅子,那他的年龄就不是人们以前理解的样子,对此很多人产生质疑。但质疑归质疑,现实的推理就是如此。既然雪芹写红楼,红楼梦中的人物年龄到底多大呢?我们看一段书中的描述:"士隐听得明白,心下犹豫,意欲问他们来历。只听道人说道:"你我不必同行,就此分手,各干营生去罢。三劫后,【甲戌眉批:佛以世谓"劫",凡三十年为一世。三劫者,想以九十春光寓言也。】我在北邙山等你,会齐了同往太虚幻境销号。"那僧道:"最妙,最妙!"这里有一个时间概念,就是书中的人物,从下世到全部去世回归太虚幻境大约是九十年的时间。这样说来书中的主人公在世的时间也应该是这段时间。从这里判断作者曹雪芹的年龄就应该是寅子活到乾隆二十八年的年龄。

我们回过头来再看一下"雪芹曾随其先祖寅织造之任"这句话。这里"任"字实际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担任某项职务",一种是"在某项职务上"。既然曹寅的孙子不能与曹寅在任,这话就不能理解为"同时在职务上"而应该理解为"曾担任这职务"。如果我们抛开雪芹为寅孙的前提,这句话就好理解了。它可以理解为:曹雪芹曾经紧随他的祖父以及曹寅担任过织造这一职务。这种理解恰恰符合曹家的实际情况。有一位网友四暗刻也曾说"先祖"与"寅"应该分开来读。单独的辩论这个问题,可能有人不接受,不过顺着上面的分析下来,你就好接受多了。到这里我们感到,敦诚留下关于曹雪芹的资料不仅没有矛盾,而且也体现了曹雪芹应是曹寅的儿子。

我们知道,曹寅名义上一共有两个儿子,一个是曹顒;另一个是曹頫。实际上曹寅在生前只有一个儿子就是曹顒。查一下资料,曹顒在康熙五十四年,也就是继任父职后的两年,年龄轻轻在没有一点征兆的情况下突然死去。曹顒在康熙五十四年突然消失;而雪芹的前半生含糊不清,是在北京的西山突然出现的人物。根据资料分析他也是曹寅的儿子。"曹寅的儿子"这个概念将两个人联系在一起。根据前面的分析:红楼梦中的主人公就是曹顒,而雪芹也是红楼梦中的主人公,两个人在这方面重叠在一起。既然两个人联系又重叠在一起,我们看他们的经历能否组成一个完整的人生。

作者自云中还讲到:"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上赖天恩、下承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美之日......至今日一事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记......我之罪固不能免......因我不肖,则一并使其泯灭也。虽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风晨月夕,阶柳庭花,亦未有伤于我之襟怀笔墨者。"

分析这段自述,得出几个结论:

1、"虽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与西山的曹雪芹的困境相同。作者的自述就是曹雪芹的自述。脂批就说:"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然则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足见作者之式 猾之甚。后文如此者不少。这正是作者用画 烟云模糊处,观者万不可被作者瞒蔽了去,方是巨眼。"书中的人物经历就是雪芹的经历,"茅椽蓬牖,瓦灶绳床"是贾宝玉后来"雪夜围破毡寒冬噎酸齑"的阶段。

2、"上赖天恩、下承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美之日"是雪芹小时候的情况。这正象书中贾宝玉小时的情况一样,也就是现实中曹顒小时候的情况。

根据以上二点得出:现实中曹顒的生活+现实中西山著书的雪芹生活=书中贾宝玉的生活。

3、"虽我之罪固不能免"雪芹何罪之有?他的前半生"锦衣纨绔、饫甘餍美","泯灭"后隐居西山,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使他有如此负罪感?红楼梦书中描写宝玉是"撒手悬崖"、毅然出走;现实中记载曹顒突然"死"去,既然宝玉是曹顒的写照,曹顒也应是离家出走,他离家出走对家庭造成的危机是巨大的,这举动就是罪孽深重。雪芹的"泯灭"就是曹顒的突然死去,所以他才有负罪感。

因此说,后半生的雪芹与前半生的曹顒能组成一个完整的人生,在结合点上也是非常吻合恰当的。所以敦诚挽雪芹诗才有:"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锸葬刘伶";所以雪芹才自题:"此系身前身后事"。"身前"是象李贺一样年轻有才的曹顒;"身后"是隐居出家的雪芹,他没有了身份,死了也葬无定所。

事实上雪芹与曹顒还有着各种的联系,我们不妨列举如下进行分析:

1、袁牧说:"雪芹者,曹练亭织造之嗣君也。"曹寅的嗣君就是曹顒,也就说雪芹就是曹顒。

2、"雪芹曾随其先祖寅织造之任",其中的一个"曾"字更能说明问题,曾经担任某职就是没有干到底,与曹顒的情况何其相似!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是撒手悬崖,说明作者雪芹也有这样一个毅然的举动,最终导致雪芹成为一个丧失身份隐居的人。

3、北大学生第一卷第四期页八五至九三奉宽著《兰墅文存与石头记》页九十一注十三引英浩《长白艺文志初稿》云:"《红楼梦》,曹霑,曹字雪亭(sic),内务府汉军正白旗人,官掌主事";页八十六亦云:"或云曹雪芹官内务府堂主事"。未详所本,姑存其说。

任内务府主事应该是曹家人在抄家之前的任职。一个被抄家的后代是不能再到内务府任职的。史料记的很清楚。在康熙五十二年正月初五日内务府奏中有:"其子连生,虽补父缺,但可否即任父职,抑给主事之职?。。。。。请放连生为主事,掌织造关防。"曹顒继任父职后任命的就是内务府主事头衔。两人的职务相同说明了他们之间的联系。

4、在康熙五十四年康熙的批文中有:"曹(顒)......看起来生长的也魁梧,拿起笔来也能写作,是个文武全才之人。他在织造上很谨慎。朕对他曾寄予很大的希望"。在这一段中透露出曹顒长的比较魁梧。裕瑞在《枣窗闲笔》中就记载:"闻前辈姻戚有与之交好者。(雪芹)其人身胖头广而色黑,善谈吐,风雅游戏,触境生春"。我们再看一下曹顒的名字,"顒"的本意就是头大,引申为大的样子,出生时可能就头大,故取名为颙。

曹雪芹的资料含糊不清,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明白了雪芹就是曹顒,但我们更明白了一个道理:自传性的红楼梦中讲主人公的身世含含糊糊,又是"真事隐"又是"假语存",其实定位着主人公就是曹顒,暗示了他真实的后半生;敦诚诗中含糊的说法也隐藏着一个唯一的正确解释。两者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回过头来分析一下红楼梦的内容、脂批的内容、曹雪芹的资料、以及曹顒的实际情况,你就会惊讶地发现是何等的相符和统一。后面我们以曹顒就是雪芹的眼光作进一步的解读。

【原载】 《谁是红楼梦中人》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5-17 16: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觉得,《红楼梦新证》当时情况下在展示证据与论证分析上都做到了最大化,是比较好的。这得力于之前历代研究者和收集者留下的资料。此书算红学研究领域精品之一。后世在没有发现新资料证据的基础上搞出的五花八门的研究成果。大多是无本之木,有的甚至是胡说八道。 如欧阳建的脂系伪造说,甚至后来连新证作者周汝昌也不免胡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2-19 22:59 , Processed in 1.307548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