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 Q9 l$ F1 G7 ] 《明月清风无尽藏,长楸古柏是佳朋》
3 ]9 X) y! V( V! @6 n; d* j8 v陆原 撰文并摄影
+ h$ c( t0 o2 O/ c# b; Z原载2009年5月14日《北京晚报,44版,城记栏目》 ; N4 J! v6 e- D7 |
7 L/ |6 v: Q2 v7 I/ ~( l7 }
北京市宣武区白纸坊小学的校园,是元代古刹崇效寺旧址。崇效寺曾以藏经阁、青松红杏图画卷和二株古楸树闻名京城,寺址前后的崇效胡同和枣林前街亦因崇效寺而得名。2009年4月24日,是白纸坊小学建校80周年的日子,学校在繁花似锦的古楸树下举行了庆祝典礼,并将校庆日命名为“楸树节”。 ( \7 G$ J' `# e1 ]( K
一,学校前身是财政部印刷局员工子弟小学
- ~9 A& X* }/ o$ _; N4 o# O F白纸坊小学始建于1929年,前身是位于白纸坊街的原民国政府财政部印刷局(今北京印钞厂)员工子弟小学。白纸坊地名始见于元代,因有造纸作坊而得名。编纂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的《京师坊巷志稿》在提到白纸坊时说道“今居民尚以造纸为业”。 W( r& d0 ]# M" [% ^
《清史稿·职官志》记述,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掌管财政的户部改为度支部。度支部派员赴日本考察了纸币印刷技术以后,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筹建造币总厂,准备用新式纸币取代银两和银元。造币总厂兴建于白纸坊街废弃已久的火药局场地上,到了宣统三年(1911年),设计出清朝第一套纸币,即印有溥仪的父亲摄政王载沣头像的“大清银行兑换券”。然而由于辛亥革命爆发,这套纸币未及发行,清朝统治就已结束。 2 G! u6 i6 ]$ U$ t( O& o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出任民国临时大总统,造币总厂改为民国政府财政部印刷局。这年11月25日,印刷局职工在附近的崇效寺里成立了工会性质的“全局联合大会”,曾遭到财政部的阻挠和压制。1929年,经工会争取,在当年建厂筹备处使用过的四合院里,成立了员工子弟小学,办学规模只有学生200余人。 8 u) V7 b1 [1 o; t! t$ ^
二,崇效寺藏经阁周边曾有枣树千株
) H$ |. h. X" L! q) G e1949年,印刷局改为中国人民印刷厂,承接了印制人民币的任务。为了容纳更多的学生入学,子弟小学迁入北面白广路西侧的崇效寺旧址,办学规模逐渐扩大至容纳学生1200余人。 8 o+ n, ^8 O4 Z: Z7 ^/ d M
清代《日下旧闻考》记述,元末至正初年,皇家在始建于唐朝贞观元年(627年)的古庙旧址上营建了寺庙,并由元顺帝命名为“崇效寺”。雕刻着“敕赐崇效寺”的山门石匾,如今就保存于藏经阁下。 ; D5 Z& ^% g" G- m8 V& }
明代天顺年间重修了崇效寺,嘉靖三十年(1551年),在寺院中心增建了藏经阁。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因藏经阁损坏,又于寺院后方重建。重建之后的藏经阁至今仍在白纸坊小学校园里,1990年被列为北京市宣武区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是校史陈列馆。 0 R# G2 t: X, x8 j P
藏经阁东侧有5间办公室,是民国时期寺院方丈募款营建的东花厅,室内墙壁上镶嵌着《营建东花厅题记》碑和民国时期著名书法家陈尔锡的草书墨迹碑。 ) N$ B0 D* C& ]* l) B4 B- P2 p
陈尔锡,字壬林,湖南湘乡人,生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考中举人以后被保送至日本留学,1910年毕业于日本帝国大学法律系,曾任湖南省高等审判厅厅长、大理院民庭庭长等职,创办过当时颇具影响的“国学扶危社”及《国学》杂志。陈尔锡精于草书,在北京的崇效寺、法源寺、文天祥丞相祠、国子监、孔庙、东岳庙、陶然亭等多处名胜都留有诗文碑刻。 ( i- W7 H# ?- `
清代《光绪顺天府志》记述,崇效寺藏经阁周边曾经环植枣树千株,清初学者王士禛由此为崇效寺另取别名“枣花寺”。千株枣树至光绪年间仅余少量遗存,但是因枣树得名的“枣林前街”地名则被沿用至今。现在寺院旧址前方的“崇效胡同”,也是因崇效寺而得名。
5 }5 G$ g6 V! v/ X0 [" Y三,粗如“牛腰”的青松红杏图画卷
6 ~6 P( t; p2 [' P《天咫偶闻》等书籍记述,明末洪承畴兵败于关外的松山和杏山,被俘之后投降清朝。洪承畴手下有一名扬州人姓张的副将不愿投降,隐居在京东的盘山出家为僧,取法名“智朴”。智朴画了《青松红杏图》,用以影射松山和杏山战役,寄托着兵败流亡有家难回的痛苦。智朴后来将画卷携入了京城崇效寺。 @7 @4 B; i! f5 h! T$ }9 d9 E1 `
清初著名诗人王士禛游览崇效寺时发现了《青松红杏图》,感叹之余在画卷上题字赋诗,此后300年间又有朱彝尊、翁方纲、纪晓岚、林则徐、康有为、梁启超、鲁迅等上千位名人相继留名题诗,画卷被陆续接裱为长达三十余丈的长卷,卷起后的直径“粗如牛腰”。还有不少附庸风雅的无聊之徒,在画卷上狗尾续貂,乱题歪诗,有人甚至还将名字并列在古代名人题咏之旁,借以提高自己的身价。1903年张之洞曾经来到崇效寺,“求观《青松红杏图》不得”,因为1900年“庚子之乱”期间,崇效寺惨遭兵灾,《青松红杏图》一度流落民间。虽然10年以后画卷回归寺院,但是名人题咏很多的清代雍正、乾隆时期的部分片段已经不幸缺失。 - x# E) h( h- V
四,楸树古称“美木”和“木王”
( f) e% u* Z0 C, g9 u4 `白纸坊小学校园里那两株高大的楸树,都是崇效寺遗留的古树。楸树是紫葳科梓树属的乔木,每逢暮春时节,那两株楸树都会盛开上万朵淡紫色的小花,映衬得校园里繁花似锦,灿若云霞,因此学校将恰逢花季的校庆日命名为“楸树节”。
: |! w4 I5 S9 b, |园林局派人来为楸树设置古树名木保护标志时曾说,楸树在北京存量稀少,仅有33株,仅见于故宫、皇家园林、王府、古庙等处。楸树自古享有“美木”、“木王”的佳名,常入文人诗词吟咏。唐代李远有诗句“谢公何岁掩松楸,双鹤依然傍玉楼”,宋代苏东坡有诗句“倾盖相逢胜白头,故山空复梦松楸”,明代米万钟有诗句“高亭梵阁杂松楸,云尽烟沉翠欲流”。 ) R$ P3 Q0 W+ q# s' e
在北京故宫的宁寿宫花园里,有一座依傍着一株古楸树兴建的古华轩,是乾隆皇帝观赏楸树开花的地方。乾隆皇帝为古华轩所作的对联写道“明月清风无尽藏,长楸古柏是佳朋”。在故宫御花园的坤宁门前,也有两株楸树,在清朝被称为“神树”,每年都要从关外的奉天(沈阳)运来黄土培放在树根下,以示不忘故乡,因为古人将楸树与桑树、梓树和松树并列,称之“桑梓松楸”,视为故乡的代称。
. ^% X- l0 K# q) e& b, Z! t崇效寺旧日曾有清初名士王士禛、朱彝尊等人种植的梅树、丁香,海棠,还有引自山东曹州的名贵的绿牡丹和墨牡丹,朱德和徐特立、黄炎培等曾经前来校园赏花。后因学校扩建教室,牡丹被移植到北京中山公园。
2 C7 |, \8 \8 F$ B4 ~0 m" p# { ; ?7 E1 u ^ O, c
《明月清风无尽藏,长楸古柏是佳朋》今日《北京晚报》44版
* x7 v5 K! v7 s! g1 F2 R" T
《明月清风无尽藏,长楸古柏是佳朋》今日《北京晚报》44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