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28|回复: 9

求教虫大人以及各位行家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5-13 21: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想向虫大人以及各位行家,关于战国水晶环的信息。我也不知确切能问什么,因为对这东西了解的实在不多,也搞不清该从哪问。如果大家有了解的话,还是请解答:

6 H/ }( S: H5 w5 ?) c3 ^9 d

1.水晶环的用法,是单独佩戴在手上,还是与其它玉器一起成组佩戴。

+ }$ J/ I- a2 A6 e. s- N

2.这东西在战国的时候等级都多高?是稀世宝贝,还是在贵族中已经普及

" s$ i# C; H7 a9 F% A

3.当今世面上仿制的水晶环多否?与真物的大致区别在哪里?

) X9 U- `& l3 P& |8 U! {" a

  水晶环大致形态如此:

+ Y; G* X* c' n) ^! o- N* H1 q' x



 

/ p! b8 p. O# ?1 z8 V8 w, ?) t2 ^

  末学拜谢各位了!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5-14 21: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水晶了解不是很多,隐约记得不是单独配在手上,有单独的水晶组配或和玛瑙龙想组合,混合玉器的情况少,北方坑口出的较多,集中于战国至汉,一般在贵族以上的墓室里都有发现,目前水晶也是重灾区,仿制很到位。但接触多后再看新的总会有不同,师友传的图较小,也无细部图片,但基本器行对,新老需要大图,粗看不老.

8 u' W. K { m6 y2 j

 

' @2 L! f: z6 F. m. N6 t

个人了解不多,只是浅见,说错勿怪还请高人补充斧正!

发表于 2009-5-15 07: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战国水晶杯


发表于 2009-5-15 11: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马未都的节目时见过这个杯子的照片,意识真超前,似乎和那个朝代的风格很不搭调,会被ufo学者们作为外星人来过地球的有力证据,啊哈哈
发表于 2009-5-19 15: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水晶组配有些地域性的特点,一般山东,山西出的多些,此类水晶组配和玉器结合的情况少见,与玛瑙觽、行(还有个王字旁)组合多见,楼主可参见“曲阜-鲁国故城墓”“山西赵卿墓”的相关出土资料。不过兄既然提到有和玉器混合使用的情况,很想一起学习一下图片资料。谢谢~~

8 \0 l8 `4 ~1 G% d ~# @

 

* d6 n! J% N6 J4 u8 q

上传一个图片与师友分享

 楼主| 发表于 2009-5-18 23: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瞌睡虫在2009-5-16 8:53:00的发言:
" j& {; L6 v. W* M+ j& Q; x4 \1 u' l

你问这个还真成难题.....

* g6 O4 S h, T2 o, P

先说见闻:那个时代的水晶环挺多的,大小、工艺精美程度差别很大。而且具有一个特征就是磨出两道楞,不止是水晶环,同时代玛瑙和软玉件也有相同的工艺。所以根据出土数量和这个流行且简单的工艺可以初步推测,这些水晶环是当时常见且流行的配饰,不是礼器,不要见到上古文物就联想到礼。

% E2 e' C3 w- @" M* _9 F

但是如果详细考察水晶环的出土情况,你还是找发掘报告看看的好,不统计、梳理出土记录,一切只能推测;我没有现成相关的印象,只是恍惚记得安徽某地申字型楚墓--都说是楚幽王墓,扰土中出有一个水晶环。但是这不能就说明那是出于王墓,也可能是更早的战国墓遭破坏的结果。也不能说明水晶环流行到战国晚期。

S" _- B/ p, D8 f6 T e

另两个问题就是起源时代和地域问题。时间不能臆测,不过起源时间一定至少到战国早期,因为工艺水平是需要时间完善的;而且数量很多,不可能是短时间流行的结果。至于流行的地域,没查看发掘报告,但是战国时代东西差别很大,边土与中原又不同;比照其它推测这些东西是除秦以外的中原国家之物似乎应没有疑问。

, F* D& Q5 K- A6 j# T5 m

关于作用。那不是直接佩带在手上的:大小差异很大,而且形制属于结绳佩带的物品。

7 s, T+ D$ I( _

谢谢虫大人。初步查找了下相关资料。这玩意儿经常和其他玉器配套出土,在组佩里有,在缨络首饰里也有。而且在诸侯 大夫和士的墓里都有出土。似乎是不受限制的玉器的配件。

$ P9 I" b8 i' G, f3 y3 g4 R% [

至于虫大人说的两道棱,我不知道说的是在什么地方的棱,具体还请指教。

发表于 2009-5-16 08: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问这个还真成难题.....

* J$ p/ U' a1 Q7 w$ O2 Y7 t

先说见闻:那个时代的水晶环挺多的,大小、工艺精美程度差别很大。而且具有一个特征就是磨出两道楞,不止是水晶环,同时代玛瑙和软玉件也有相同的工艺。所以根据出土数量和这个流行且简单的工艺可以初步推测,这些水晶环是当时常见且流行的配饰,不是礼器,不要见到上古文物就联想到礼。

$ h1 b! o( J# c% C; B

但是如果详细考察水晶环的出土情况,你还是找发掘报告看看的好,不统计、梳理出土记录,一切只能推测;我没有现成相关的印象,只是恍惚记得安徽某地申字型楚墓--都说是楚幽王墓,扰土中出有一个水晶环。但是这不能就说明那是出于王墓,也可能是更早的战国墓遭破坏的结果。也不能说明水晶环流行到战国晚期。

2 |7 q( S, Y8 g6 M/ f

另两个问题就是起源时代和地域问题。时间不能臆测,不过起源时间一定至少到战国早期,因为工艺水平是需要时间完善的;而且数量很多,不可能是短时间流行的结果。至于流行的地域,没查看发掘报告,但是战国时代东西差别很大,边土与中原又不同;比照其它推测这些东西是除秦以外的中原国家之物似乎应没有疑问。

2 H9 z. s8 u! R$ H2 b( G$ ]

关于作用。那不是直接佩带在手上的:大小差异很大,而且形制属于结绳佩带的物品。

 楼主| 发表于 2009-5-23 11: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瞌睡虫在2009-5-23 11:50:00的发言:
6 Q' P7 v3 O: n! g: _( N. j

 

% P c2 T) n. u* R: u

楞,有的有,有的没有。

/ \9 K' m! _' ~" e

战国水晶环数量很多的,不能认为都是大墓所出。因为工艺水平差别很大、形制差异也不小,大多数显然是日常佩带的装饰物。

) `) W& [1 v4 l2 [! H

一定要有所区分:区分哪些是墓葬随葬饰物、哪些是日常佩带的.......这个区别是一定存在的

6 u% S6 ^. X5 N# G- A X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留心各种水晶环的联系:它们从哪里来,到了哪里去,流行在世上之时有何作为.......

, n5 z' ~' ^1 w+ S: N& Y

慢慢研究.....

" T I" r7 V: R- v8 K3 w# s

论文有的写了。。。

发表于 2009-5-23 11: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Tyger在2009-5-18 23:28:00的发言:
) J e: m8 O7 [) ?2 W2 ]

我不知道说的是在什么地方的棱。。。

8 {, d% M$ G% G2 S5 ^: X

 

) r! [9 ?' f* ?9 h# c

楞,有的有,有的没有。

& h; k: q( t! i+ B1 F

战国水晶环数量很多的,不能认为都是大墓所出。因为工艺水平差别很大、形制差异也不小,大多数显然是日常佩带的装饰物。

) \! h# Q+ K0 E" |9 A/ {. [

一定要有所区分:区分哪些是墓葬随葬饰物、哪些是日常佩带的.......这个区别是一定存在的

8 [9 H7 ]* k/ ~6 M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留心各种水晶环的联系:它们从哪里来,到了哪里去,流行在世上之时有何作为.......

: b6 ^, s( e8 e+ u

慢慢研究.....

 楼主| 发表于 2009-5-29 21: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韩雪晨在2009-5-19 15:21:00的发言:
2 [8 @# J# a- L" K( X

水晶组配有些地域性的特点,一般山东,山西出的多些,此类水晶组配和玉器结合的情况少见,与玛瑙觽、行(还有个王字旁)组合多见,楼主可参见“曲阜-鲁国故城墓”“山西赵卿墓”的相关出土资料。不过兄既然提到有和玉器混合使用的情况,很想一起学习一下图片资料。谢谢~~

D: w2 e1 P6 V+ V# p

 

7 y1 j) x/ K3 ^9 R" v7 `

上传一个图片与师友分享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战国水晶玉髓组配.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8 J5 p# ]$ g& p6 ]) O! o6 K

谢谢了,兄台提供的图片应该是鲁国故城甲M10里出土的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2-25 14:00 , Processed in 1.165223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