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606|回复: 2

唐木:我所生活过的成都(转)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6-3-3 00: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照片来自网站:http://www.sotrip.com/theme_main/chengdou/index.htm

这个是我以前写的一些回忆文字,在心灵史贴过一次。
关于成都,有很多龙门阵可以摆。
前段时间跟 隐 通过短消息聊了些关于成都的话题。本贴作为对 隐 的帖子的一个回应。


水东门和附近 

   以前桥下有搬罾的,还有淘金沙的,我经常去玩水。去老家算命,说我命上犯水,奶奶比较信,绝对不要我去玩。我就跟几个街上比我大一点的哥们偷着去,一次水都漫过了腰才往上走。又不敢回去,就只有等着水干……结果还是决定回去挨骂好点,这样至少可以不通报给老妈,要是感冒就一定动上了,小时候就是这样的了。 
   在水少的季节,顺着岸边走可以一直走到东风路大桥,从那边上岸。但是岸上的污水比较烦。经常谣传在这一截能捉到鲶鱼,所以就经常去稍微有点回水的地方看,泥鳅倒是有,只是不容易捉。在岸边的泥石堆里有时能翻出来,知道泥鳅的皮肤还可以呼吸,但是还是觉得跟死的一样……之后这只泥鳅的命运多半是以流血事件结束。再早点,搬罾的是能收获很多的,夏天雨过之后水就把这些人涨起来了,我也是要来看的,小学,有自己的自行车了,就停在石桥墩上看,背后是行汽车的拱桥,汽车过的时候声音很嘈,但是与我无关,我靠在附属的慢车道的铁栏杆上,看得很痴,在渔人把网放下去之后,就去盯着水面黄兮兮的旋涡,没有重复的形状,一个接着一个,像现在的波谱艺术里的重复让人眼花,我却不,眼睛是肯定不花的。偶尔也会注意一团一团往上冒的水,不知道是什么,就给他取名为翻砂,想河一定就这样把沙运起走的,至今别人有人问我还是一本正经得说是翻砂。 
   其实翻砂是上游一点,东风大桥那边,交子街一截几条纤船干的事情,那边的河岸宽,岸边的挖沙工印象特别深,住在窝棚里,半夜了就上灯喝酒,吵闹的声音特别地响,岸那一边的房子就显得安静了很多。一次工人还给了我一个陶俑的头,当做宝一样带到班上去显,之后,好象是下落不明了。再上去点应该就是赫赫有名的渡口了吧,门泊东吴万里船。当然这个是我看不到的,我看到的只是印染厂的排放口,花花绿绿的颜色,臭烘烘的,不爱多呆。不过这边的一片草丛差不多是最后的处女地了,我们喜欢过来来捉青竹彪,夏天吃了午饭就溜出来,顶着太阳守上半天,肯定是能有斩获的。这一截,有点像夏天的下午,记忆里是安静的外表,按奈不住的活跃。 
   往水东门下边走是二号桥,这边的记忆想是集体主义的,和红领巾少先队这些词有关。集体去游泳,去助人为乐,包括结伴回家。有一个垃圾场,感觉有很多老鼠和希奇的植物,老爹说他们以前就站在二号桥的桥墩上往下跳入水,我知道那个年代的野,我只能是听着玩。在河边有一条小路,通到中道街的,旁边有个厂,经常熬沥青。路就在厂旁边,一个小坡,以前城墙的一截,老爸说他的同学就是除这些四旧给压死了个把。走惯了平路,上上坡是件惬意的事情。 
   走之前,修东沿线,把武城大街拆了一半,很变态的拆法,剩下的那一半,怎么看都像双流或者啤县的场,老得不能再老的楼阁,不是一个残忍了得,中道街交叉的口子上的那间最是文物像,以前早上就在那里吃的包子油条……照片都不敢拍。 

天涯石北街 

   那间停尸房在天涯石北街,以前对面就是教堂,经常跑里面去冒险的,说是地下室里面有鬼的,呵呵 
   那间房子旁边是个小院坝,里面有棵树,每到端午就没有好日子过。我都拿那些叶子洗澡,以前爷爷还要给我点雄黄酒,额头上写王字。还有就是胡豆豌豆上市了,梧桐的嫩叶子也有了,就拿来做金鱼,两粒豌豆一粒胡豆加片叶子就是了,只是奶奶的刷把不经掰,三下两下就成了杵杵。再早点是槐花,能吸到丁点花蜜的。季节一到,落得满大街都是。还经常站在四和院里面望天,打转,快活得很。以前忧虑的时候,就到深一点的巷子里打转,有井,里面有鱼,趴着看上半天。现在觉得巷子里的房子很简陋,但是不丑,一点都不。可惜再也看不到了,特别是在里面慢慢迂回的感觉,高高的晒衣杆,淡蓝的床单,遮去了一半的天,有燕子出入。夏天了,出大太阳要晒棉袄皮套什么的,大大小小的竹椅子就出来了,扑扑扑的,以前的小板凳是满院子里跑的。没有人管。街坊拿破脸盆烂罐子做的花盆,养些杂花,在门口摆成了气候,还有其他杂物,杂而不乱,爱打整得很。房顶上也经常放上几盆,不过以仙人掌为主,其次就是秋天晒的豇豆、厚皮菜和做豆瓣的海椒。到冬天了,大太阳,街坊也要出来晒太阳,眯着眼睛,要么就摆龙门阵、打毛线,大爷些反正一年四季就都在街边、茶铺打拷拷儿。儿女长大了就分出去住了,就要经常回来,招呼要从门口一路打进来的,我放寒暑假之后就有这种礼遇。在大门上或者巷巷入口贴“小商小贩严禁入内”都是后来的事情了,记得当时的茶铺还有唱戏的,最早在水东门那边的茶铺,那个比较大,太师椅也最结实,可能是以后有劲些了的缘故。后来是在天涯石北街靠派出所那边有个,请过一段时间的戏班子和讲评书的说书人,后来才是录象厅的出现,之后的麻将馆,不过那边房子后来住的外来人口比较多,录象厅的生意没有被麻将馆取代,主要是靠放了些带颜色的片子。在有唱戏的茶铺时代,天北派出所门口还是一排石料,上学放学就在上面走,摔了,还是走。菜市也在那里。以前的菜市过了中午就没有了。这些都是在几年之内消失了,自己也不觉得有什么。只是现在觉得有些快了,经年了。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6-3-3 00: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像我上幼儿园那会儿的北京 虽然黑白的 看着觉得很温暖4 @6 n' A- `- _, N+ D# }7 B% b3 J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3 0:49:17编辑过]
发表于 2006-3-8 20: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个,我家也差不多是刚上小学那会儿拆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15 12:27 , Processed in 1.126768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