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新乡市文物保护者协会 说起新乡市文物保护者协会,不能不提到协会的创始人——史继祖。 , T$ I- V8 \; r. h, B
史继祖,男,62岁,河南新乡人,新乡市文物保护者协会会长。1985年被河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聘为文物保护员以来,自费万余元宣传文物保护法,在文物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005年至2008年连续四年被河南省文物管理局评为“优秀业余文保员”。 : ?5 V- r. @* H2 j+ M! o/ l) `
史继祖与文物保护的渊源得从1983年说起。那时史继祖在供销社工作,看到废旧回收公司的很多门市部收购民间出土的古铜钱、旧铜器作为废钢交冶炼厂,史继祖发现这一情况后,感到这些古铜币不会再生,有些更有较大的考古价值,冶炼十分可惜,就主动向新乡市博物馆反映,同时他奔跑在各门市部,向大家介绍这些旧器的来历、年代及历史价值,让大家从本市的历史文物贮存、保护国家的利益出发,积极配合文物部门的工作。1983年至1985年有数百斤铜币转交博物馆,受到了文化局、文管会的表彰。 ! d- |! [ h* X& P- m/ M) ^& y) Q
1985年7月,新乡市文管会向他颁发了河南省文物保护员证书。从此,凡是他认为有价值的东西都向有关部门反映。他还参加了1984年~1985年度的文物普查工作,积极提供线索,协助征集文物。就是在乘车途中,一听到别人议论文物的事情,他就会中途下车,奔赴现场。 # f. ?+ G; G& ?
有一次,史继祖路过火电厂某工地,细心的他从挖掘的土中发现异常,根据相关的文物知识,他想此处可能存在大量文物,就连忙向文管所反映。在电话不通的情况下,徒步数公里向领导汇报,事后在土层下果然发现了一座汉土墓,其中的陪葬物品,令文物专家惊叹不已。此后他向政府建议,每月的城市规划旧城拆迁定点会议应当让文物部门参加,以减少文物的流失。 $ b) Z3 G: H M, J. ?
新乡城乡遍布着许多旧时的豪宅。这些布局合理、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式建筑,其一砖一瓦无不凝结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随着时代的变革,它们中的一少部分变成了博物馆、政府机关和学校,更多的成为普通百姓居住的大杂院。如今的大杂院越来越热闹,越来越拥挤了。在大院里每一个可利用的角落,居民们见缝插针盖起了厨房、杂物间和小车棚,堆满了陈年旧物。民居群落和古建筑的消失引起了史继祖深深的忧虑。北关街当年是车水马龙、商贾云集的地方,北关街62号院系清朝一品大员卫荣光的南院,是楼楼相通的三进院,故名转楼,始建于清光绪12年。它的历史价值足与山西乔家大院相媲美,而且卫家祖代在清朝先后出任五省巡府、一品大员,卫家的大门楼是新乡市乃至全国都少有的古建筑。但是具有这样历史价值的建筑已被拆除,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令人痛心疾首。史继祖撰文向市人大、市政协、市政府、拆迁办、博物馆、省文管局等单位呼吁,保护新乡市的清代建筑刻不容缓。每天的他忙着奔波于各个旧城拆迁改造工地,在断垣残壁之间搜寻、抢救那些有文史价值的建筑部件。在他的呼吁动员下,新乡市市区内最后一座规模较大的民居建筑得以保存下来,这就是劳动路140号的清末建筑李家大院。这是一套典型的中式四合院,在建筑风格上,既保留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又吸取了一些西方建筑的手法,庄重和谐,实为民居艺术中难得的精品,其工艺风格都显示出当年卫河之滨的李家盛世。
6 F' E9 h5 Q1 w' G1 `7 L Q& U强烈的责任心促使史继祖多次到群众中宣传文物保护法,并几次建议市博物馆举办社会各界人士的座谈会。在他的奔走下,民间性的文物保护网也已逐渐成型。他出国考察时,还多方了解学习俄罗斯与越南博物馆的管理经验与民间文物保护网络。为了加强百姓自觉保护文物的意识,他还成立了“3391378民间爱我文物”电话热线,宣传文物的重要性及相关知识和法规,与民众沟通,这对新乡市历史文物修复、重建、保护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5 Y h. @- v. Y% I: Z近20年来,史继祖将大量时间、精力全部投入到了文物保护工作中,他走遍新乡市区的大街小巷,宣传文物法,普查百年建筑的历史渊源,他写材料彻夜不眠、拍照一天跑三四个街道、复印文件自费达数千元。
0 P# G7 L6 W; r! ~ & t+ X/ z3 u7 g1 L6 H% i
新乡市文物保护者协会简介 . ?$ h3 H2 ~8 r% I7 ]4 t
新乡市文物保护者协会是由热爱文物保护事业的各界人士为主体,以保护国家批准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田野文物为目的,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
6 f& T% p4 H. K% n) B# W协会于2007年1月28日正式成立,现有会员400多人,经常组织开展文物巡护工作,受到省、市文物管理局的高度评价。
3 H& z4 H; d) \7 A( i. h$ o文物巡护取得的主要成绩:
5 S3 V3 o- D# e, G L( |( E新乡市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00多处,其中世界遗产预备项目1项,国家级的9处,省级的52处,市县级的470处,具有厚重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都是极其珍贵的。协会成立以来,对全市四区八县(市)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多次组织带领会员开展文物巡视保护活动,取得了突出成绩。
. g `+ e$ }! P% r; |' t1、为保文物安全不惜与城乡规划局对簿公堂
- r9 M- b _9 q: n. d位于新乡市饮马口的“七世同居坊”,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而市规划局无视文物保护法规,违规立项竟在距石牌坊13米的位置新建大楼,协会发现后,多次劝阻施工无效,遂将市规划局告上法庭,积极保护文物的安全,并在报纸上发表了“城市要发展、文物要保护”的文章,协会的工作受到省文物管理局的高度赞扬。
6 d5 e$ E' g: R2、积极开展巡视活动,努力保护文物安全。 " f- f: y8 w- @* T% N* ~
协会有计划、有组织的多次开展对全市的500多处文物有重点地进行巡视保护。先后12次分别赴四区八县(市〉开展文保活动,现己对100多处各级文保单位进行了巡保,并对某些文保单位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受到了各地文保部门的支持和好评。参加文保巡视活动的人数达到100多人次,其中年龄最大的76岁,系省20多年的业余文物保护员、协会的常务副会长张建华,由于他的带领和参加活动,极大地鼓舞了会员们的文保热情。
+ W. `* j1 x7 f! i3、协会成立以来,己出版六期《新乡文物保护》报纸。利用报纸作载体,大力宣传文物保护法规和市文物局组织开展的重大庆祝纪念宣传活动以及协会开展的主要工作与活动。文保报纸出版后,除向会员和当地有关部门分发外,还向本省和全国各省市文物部门及国家有关部门邮寄总计达数万份,由于我们这个协会是在全国民间组织的第一家,加之协会的报纸宣传、正在社会上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5 {0 E; e5 }( P5 D$ |* z# \
4、积极参与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 6 J! d6 \( n4 e8 s( i u9 [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启动后,协会积极参与,协会领导和会员们主动协助政府,搞好文物普查工作,现已发现明一清时期的寺庙碑,墓志碑、墓碑、石雕等文物20多处40多件,并初步整理了材料,这些实物资料,具有一定的历史和考古价值。此项工作仍在继续中,通过普查进一步提高了会员们保护文物的自觉性。
7 H. a% e n5 s0 _7 @. B, C' l 2 p5 K: i, P+ Z+ S& E" }
独家责任:民间文物保护组织困境中的执著 ! |' W' ~2 V+ `8 r2 N) d. B
在义务保护文物24年后,新乡市文物保护者协会的成立使史继祖告别了单枪匹马战斗的历史,而起诉新乡市规划局也是协会成立半年来在无奈中的一次积极尝试。 $ j* m, K9 p% I
史继祖说,无奈是因为民间文物保护组织面临资金不足、政府支持不够和群众不理解等几大难题,同时作为民间组织的协会只有建议权,并无处罚权和执法权,即便发现有人在破坏文物,但对方不听劝阻,协会也毫无办法。但协会在如此困境中仍坚持着自己的追求,此次诉讼即是一例。
7 ]& `- ?0 p9 ]史继祖告诉记者,可以肯定的是,民间组织在保护文物尤其是田野文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民间文物保护组织的发展势必推动整个文物保护工作的大力发展。目前他正在筹建河南省文物保护者协会,同时他也期待着省内各地能成立更多这样的民间组织。 ! Z5 F- f& C9 Q! @( |
7月26日上午,史继祖邀请记者到协会看一看,不过他又接着说:“办公室设在我的家里,在外面租房子我们出不起租金。”
' V& g; A7 ^( X4 y) g% V7 M史继祖家大门口的墙壁很有特色,水泥墙面上刻着他家的详细地址——新乡市牧野区小朱庄西街和邮政编码,二楼的围墙也被其砌成“长城城墙”状。 6 C# s8 w' s* k% w0 f) Z) i
上一段楼梯,在原来的平房上加盖了一间面积不大的房子,房门上方悬挂着一个很简单的牌子,上面写着“新乡市文物保护者协会”。屋子内有些拥挤,中间两张并放的桌子占去了大部分空间,靠门一侧的墙壁上方张贴着用毛笔写的会员誓言:爱我中华、传承文明、保护文物、我们有责。“这个屋子是我们协会的办公室,也是我们协会开会的地方。”史继祖说。
" [% y+ A5 z2 r, }8 h8 d
5 U3 ^0 K& Z9 R: \% B从单枪匹马到建立组织
9 ^) m. H9 ?$ G9 h) y$ I" \- c1 A史继祖是新乡市的名人,今年60岁的他从事义务文物保护已有24年。他曾筹资成立文物保护热线电话,只要有人反映文物方面的情况,史继祖便像警察办案一样很快赶到现场。
' e! r; t |8 V在这24年间,他义务保护文物,在为文物东奔西走的过程中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人,但史继祖还是感觉到孤军奋战的困难:“一个人太难了,就算把我累死,能做的事情还是很少,只有动员社会力量,才是唯一的出路。”于是筹建一个民间文物保护者协会成了他的梦想。 2 l( G) |4 [/ O; k. @, n J
从2005年3月到2006年12月26日,史继祖一直在为协会的成立而奔走:准备资料,筹集资金,和会员们一起讨论。
& R% N8 h: E( Q# G史继祖说,2006年底协会准备成立时,需要注册资金3万元,但他根本没有那么多钱,多年从事义务保护文物已经让他几乎用光了积蓄,只好四处奔走借钱,借的钱利息很高,协会成立4个月后,他取出了注册资金准备还钱,此时仅利息就4000多元。“到现在还有1500多元利息没还呢!” ) x+ I0 ]( i0 n0 h; {/ h, I
2006年12月26日新乡市文物保护者协会终于被批准,12月27日获得发文,2007年1月27日举行了协会成立大会,史继祖任会长。“虽然是新乡市的协会,但省文物局的领导都来了,因为我们也是全国第一家这样的民间文物保护者协会,大家都很重视。”
v, t$ K, z" ^& I8 v $ n: T6 h+ b. K, i
民间文物保护组织的发展瓶颈 . C$ ^2 Y. y. v! _; A* D4 w3 M4 l, L
史继祖说,作为民间组织,文物保护者协会在保护文物的过程中困难重重。一方面是官方支持不够,一方面是资金奇缺,同时群众也不理解。 9 ~# y& |. P3 |( a; L1 Y
协会每位会员一年只交10元会费,目前协会有300名左右会员,远远不够协会正常运作所需。
! D; {: D4 O/ C7 U) e协会会员外出勘察文物时基本都是骑自行车,“有时候要骑一百七八十公里,自行车都记不清骑坏多少辆了”。而通讯费、印刷费等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史继祖每月400多元的退休金基本上全用到了文物保护上。 ( P! [7 |9 |) U Q$ c$ B3 d
除缺乏资金外,政府相关部门支持不足甚至不理解也让协会会员感到非常“委屈”。
; I6 t9 }' u8 u协会常务副会长张建华告诉记者,民间组织在文物保护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文物保护部门对他们的工作却并不重视。“文物部门认为我们这些人都是普通老百姓,缺乏专业知识,让我们来保护文物,那还要文物局干啥。”
2 r' t# h2 r s* B“经济上的困难我们可以想办法解决,政府不理解我们也习惯了,最难过的是群众也不理解。”史继祖说,他们下去做文物调查或者寻访文物时,常有村民问他们是干什么的,他说是文物保护者协会的,是义务文物保护员,不少人对此很不屑,问一个月能赚多少钱,他说不仅不从政府拿钱还要自己贴钱,结果没人相信。 ! v4 c0 m; g D4 h& ] v
% V' B0 K7 l8 n/ M
困境中的执著追求
# f7 y" i, x) `' n! H张建华告诉记者,协会成立半年来还是取得了一定成绩的。比如,就在协会刚成立不久,他和几位会员骑自行车在北二环巡视,发现一辆推土车正把一块刻有文字的石块往大坑里推,他们立即上前查看,发现石块是一古代碑座,其中一面有很清楚的浮雕图,后经研究,石碑上的图案是“麒麟望月”,是一种很珍贵的石碑。
& e; ~' u/ V- H0 { ^2 N74岁的张建华身体不错,每天仍保持着骑自行车到各个文物保护点看看的习惯,他说目前最期待的是,新乡市文物局能下个文件,“让下面县、区的文物保护单位知道我们是干什么的,这样我们的工作会好开展一点”。 * E: P" u. ]3 o: r* J$ h6 c! r" e
史继祖举例,比如在各地的文物手册中,什么地方有一个牌坊,什么地方有一个古宅,但实际上这个古宅、牌坊可能在几年前早被拆除了,文物保护单位的工作人员很有限,平时不可能经常到文物所在地查看。“但我们协会就不一样,我们的会员分散居住在各个村子里,一有什么动静,可以很快向协会汇报,协会会尽快采取保护措施。所以,成立协会太有必要了,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保护文物仅靠政府是不够的,一定要发挥民间力量。”史继祖说。
5 H. z/ h9 J! K! Y3 p8 D6 J% ` , B; |) ^- E8 A3 d9 }6 ?4 ~
期待民间组织发挥更多作用
: c4 g! I4 ~8 \' S. M2 M1 _“今年协会要做的主要任务是协助政府做好文物普查工作,盘清新乡市内的文物家底,而这项工作国家计划在3到5年内完成,这也是最近几年的工作任务。”史继祖告诉记者。
4 o; X/ \6 a+ d2 a除做好现在新乡市文物保护者协会的日常工作外,史继祖和同事们正在谋划更大的行动——筹建河南省文物保护者协会。
! `4 Z2 C& C# z) a! |- z; ~在文物保护工作中,各级政府无疑是保护文物的主导力量。但正如有人指出,公众才是文物保护的基本力量。而民间文物保护组织则是二者之间的一个中介,是不可或缺的组织和协调力量。 ; _; d/ F7 S+ B+ H' K3 y8 _
史继祖说,以前有村民在田野里干农活或施工时进场发现一些古文物,明显值钱的多被拿走,而一些石碑、石刻多无人理睬,但这几年随着公众文物保护意识的提高和协会的努力,再有村民发现类似文物时会经常给他们会员打电话,喊他们过去看看,而文物在第一时间就得到了保护。
8 |$ J. K6 N* Y' E: o( p0 L2 E“我们应该相信,各地的文物保护者协会、民间文物保护组织会逐步成立起来。试想如果河南省每个地市都有这样一个组织,那必将带动我省的民间文物保护工作发展。”史继祖说。
. y; V2 c# m1 A+ W# N2 E(《郑州晚报》,记者 宋振科、袁帅,2007-7-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