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颐和吴老

[原创]北法海寺曾经的繁荣[含2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楼主| 发表于 2009-5-11 07: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题者是否是否和这个寿藏有关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1 07: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刻石一处:吾谷 潜拙主人憨翁氏书:



 楼主| 发表于 2009-5-11 07: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敬佛”阳面碑上局部再拍。顺治御章:体元斋
 楼主| 发表于 2009-5-11 07: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顺治御书和御章:太和主人

 楼主| 发表于 2009-5-11 08: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陛屃应是寺内之物?
 楼主| 发表于 2009-5-11 07: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潜福地书于万安山”的“片石孤云”石刻,是否和顺治准备出家有关呢,他把京西第一大寺选为了准备出家的潜在福地?


 楼主| 发表于 2009-5-11 08: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隐约可见:为万安山法海慧枢和尚书(慧枢为法海寺第一代主持)。



 楼主| 发表于 2009-5-11 08: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惜年款只依稀可见:XX庚子三月
 楼主| 发表于 2009-5-11 08: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敬佛”碑碑阴额篆:法海源流
 楼主| 发表于 2009-5-11 08: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碑阴是西天东土历代佛祖:
 楼主| 发表于 2009-5-11 08: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林薇音拍的山门塔确是法海寺之山门,依据是四至界碑明确说明:东至山门塔
发表于 2009-5-11 09: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吴老观察的真细.值得学习!
 楼主| 发表于 2009-5-11 09: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寺庙曾经遭过大难,清代重修时一些构件砌进了墙壁:
 楼主| 发表于 2009-5-11 09: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真不知道是啥兽:
 楼主| 发表于 2009-5-11 14: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敬佛”碑如果证实写于顺治庚子年(1660年)三月,正是福临丧子、丧妃大悲准备出家之时。题写:敬佛、片石孤云、吾谷以及潜福地、潜拙主人是否会是福临心态的反映或者暗示?这都令人猜想。无奈福临于第二年(辛丑年1661)过渡悲伤染上天花英年早逝了。

" u: [- x8 T. ]3 `( M8 x

  瞎猜而已,不要当真。 




发表于 2009-5-11 17: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颐和吴老在2009-5-11 7:18:00的发言:
& m; B- u- K3 z' J' H4 }( I

不客气!

# q3 F- U& ^% |1 t

那个貌似灵塔的地方曾经有人居住,现紧挨着灵塔的地方残存古建筑遗迹,还有摩崖石刻:像是一个带着帽子的太监刻像,是否是太监灵塔也未可知。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867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z/ \( E+ j# q8 U1 W, k# u

我则怀疑是近年游人所留!

发表于 2009-5-11 17: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颐和吴老在2009-5-11 14:34:00的发言:
4 w5 b( P; C8 V+ ~

  “敬佛”碑如果证实写于顺治庚子年(1660年)三月,正是福临丧子、丧妃大悲准备出家之时。题写:敬佛、片石孤云、吾谷以及潜福地、潜拙主人是否会是福临心态的反映或者暗示?这都令人猜想。无奈福临于第二年(辛丑年1661)过渡悲伤染上天花英年早逝了。

8 n7 h; u$ l$ d" y7 k0 A5 U+ D

  瞎猜而已,不要当真。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_dsc3373.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cimg0180.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cimg018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7 \8 J" {0 _9 Z- `: h& l$ o

您的意思是说“潜拙主人”就是顺治帝?

! k! K% p9 z0 A. o7 Q8 S2 ^

依据的是什么呢?

发表于 2009-5-11 18: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颐和吴老在2009-5-11 8:59:00的发言:
这个陛屃应是寺内之物?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cimg018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1 T0 x: ^; u6 k v

我想大地人打听过这个情况,他们说骨灰林那边曾经有一座独立的小庙,可是如果这座“小庙”曾经真实存在,那它又在北法海寺驳岸围出的范围之内!

发表于 2009-5-11 18: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颐和吴老在2009-5-11 17:35:00的发言:
; b+ C$ z6 Z/ d, E0 d8 _- y

   您好。顺治不管准备到哪出家都是悬念。慈善寺、五台山、还是法海寺都是没有依据的。唯一法海寺的“敬佛”为福临所书,但是没有人注意到年款,我用卡片机拍的放大后却为“庚子三月”,此时正是董妃和爱子故去(注:这点我还没证实)其削去龙发悲痛欲绝,誓死出家,所以我联想到了顺治能给慧枢和尚题字就不是偶然的了。

N9 C: a- N- H* F$ n

  孩子爱妃没了,“片石孤云”不就是处境的写照码,把法海寺作为出家的“潜福地”不就是他当时的意愿吗?

5 M) ]9 W3 Z) [$ _" G, i8 \

 

& O: V) u, i. w, ?

   我开始就说是瞎说呢,目的是为了引起大家对法海寺这个京西第一大寺的思考而抛土坷垃引玉呢。

$ P. k: R! {. l# Q3 e" ^8 X- T& S+ E

您误会我的初衷了,我是想知道这个“浅拙地”究竟是否就是顺治呢?浅拙是他的法名么?

 楼主| 发表于 2009-5-11 17: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好。顺治不管准备到哪出家都是悬念。慈善寺、五台山、还是法海寺都是没有依据的。唯一法海寺的“敬佛”为福临所书,但是没有人注意到年款,我用卡片机拍的放大后却为“庚子三月”,此时正是董妃和爱子故去(注:这点我还没证实)其削去龙发悲痛欲绝,誓死出家,所以我联想到了顺治能给慧枢和尚题字就不是偶然的了。

2 H5 Q+ j9 T& d& `$ c0 T8 i$ R

  孩子爱妃没了,“片石孤云”不就是处境的写照码,把法海寺作为出家的“潜福地”不就是他当时的意愿吗?

1 a+ u9 \9 K8 a- x

 

' R- v* K$ l/ n Q. a: _% D

   我开始就说是瞎说呢,目的是为了引起大家对法海寺这个京西第一大寺的思考而抛土坷垃引玉呢。

 楼主| 发表于 2009-5-11 19: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不是我不知道。但是“吾谷”二字和“敬佛”应该有相似之处的(我瞎说)。一切信其无是对的,但是反证可就难了。

5 x! {1 R1 Q/ V+ k( t' y! [% _

      法海寺刻石十多处,但是只有几处让我和福临联系起来瞎想了。不要介意,人要失去联想,世界就无发展。同理,寻古失去联想就不会出真知。希望共同探讨。谢谢您参与。

" J$ a) u, s2 T, F% O. m, m

   

发表于 2009-5-11 20: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颐和吴老在2009-5-11 19:18:00的发言:
9 P) n5 [6 `) @6 y5 s) w- S% q

     是不是我不知道。但是“吾谷”二字和“敬佛”应该有相似之处的(我瞎说)。一切信其无是对的,但是反证可就难了。

7 t4 @6 e# T; Z, {& J

      法海寺刻石十多处,但是只有几处让我和福临联系起来瞎想了。不要介意,人要失去联想,世界就无发展。同理,寻古失去联想就不会出真知。希望共同探讨。谢谢您参与。

' d8 i& U* J$ L; [

   

; \- S1 q2 Z$ Q2 F3 }9 q

可惜关于这座寺庙的文献记载出现过多次断档!

 楼主| 发表于 2009-5-11 20: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是古非今在2009-5-11 18:36:00的发言:
- U+ h/ T! w- u: b6 l/ G; d

我想大地人打听过这个情况,他们说骨灰林那边曾经有一座独立的小庙,可是如果这座“小庙”曾经真实存在,那它又在北法海寺驳岸围出的范围之内!

2 r; Q: d; j4 E

您可以参考顺治的四至界界碑的范围,这地方属于法海寺的。

发表于 2009-5-12 00: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颐和吴老:敬佛出处

1,《日下旧闻考》第一册356页:西苑北门蕉园门(北海大桥以东路南),之南,稍折而西,面南为万善门,门内为万善殿,正中恭悬世祖章皇帝(顺治皇帝)御书额(匾额)曰“敬佛”。后来康熙皇帝也题写了“敬佛”,也悬挂于万善殿。

4 b/ o. g: e- ]% G) I- L' ^

2,万善殿正是顺治皇帝与师傅玉林和尚来往的地方。

. t' H$ H1 N; f! E1 ^

3,董鄂妃的儿子死于顺治十五年正月,即1568年2月,是戊戌年。

) F' Y! x& y; F# h8 U, w6 g7 `/ F

3,董鄂妃死于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即1660年9月23日,是庚子年。

& Z( w" ~8 [3 P. @* \% {: P& |, U

4,御书碑文有个“痴”字,顺治皇帝法名“行痴”。

) M% \2 u2 _% {

5,顺治皇帝玺印还有“痴道人”、“尘隐道人”、“懒翁”等等。

1 b( {8 h6 Z/ n* h1 h; _+ R" Z6 P

6,本着“述而不作”的立场,不作猜测,只是希望提供一些相关的资料。

" S, ]) ~- v7 g8 T* d: B0 |( Y

 

" {: ]3 M+ q, Q4 S' E: H- u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1 r/ }$ p9 n! V: ?! S; R+ c9 P* t+ h

 

6 w7 l; i& _% _" k a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发表于 2009-5-12 01: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善哉 善哉
 楼主| 发表于 2009-5-12 08: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陆老师的资料。看来顺治为万安山法海慧枢和尚书“敬佛”时董鄂妃尚未死去(年款如是庚子三月的话)。哪天还应去趟,用脚架和微距把年款拍下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2 08: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是古非今在2009-5-11 17:00:00的发言:
0 K6 w4 h- ^1 a' q* F5 k- e

我则怀疑是近年游人所留!

% W2 c/ ` o G, m0 ~

和晏公祠立里的雕像是否有相似处:



发表于 2009-5-10 01: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吴老的指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4-15 11:26 , Processed in 1.229767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