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277|回复: 23

清明节明显陵游[含10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4-26 18: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无意中选择了清明节这天去明显陵,也不用多介绍了,这里都是前辈,对显陵肯定有更深的了解,直接上图!

0 R" i5 C$ a$ L: _7 Q, u: U. s& b

清明节明显陵游

清明节明显陵游

清明节明显陵游

清明节明显陵游

清明节明显陵游

清明节明显陵游

清明节明显陵游

清明节明显陵游

清明节明显陵游

清明节明显陵游

清明节明显陵游

清明节明显陵游

清明节明显陵游

清明节明显陵游

清明节明显陵游

清明节明显陵游

清明节明显陵游

清明节明显陵游

清明节明显陵游

清明节明显陵游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6 18: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 Q* H$ T' F8 i" y: C











 楼主| 发表于 2009-4-26 18: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未进明显陵,就有人在叫卖香,两块还是三块钱一把,便宜到是便宜,问题是我买了拜谁去啊!

1 L" p; m% l( {4 K0 \

进了明显陵才发现,到处都是功德箱。在明楼上也搁置了一个,有人往功德箱里扔了一个硬币……

" K( X4 m/ A$ ], H1 Q% [) |, o

人家是皇帝(虽然是追封的,生前也是藩王啊!),不是乞丐,不带一块钱起步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4-26 18: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睿功圣德碑的时候,知道自己又去晚了!

, l- m+ }& k2 |) d+ O

 











 楼主| 发表于 2009-4-26 18: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4-26 18: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4-26 18: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后坟茔上,何人留下三柱香,朱氏后裔吗?














发表于 2009-4-26 20: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雨天的,楼主辛苦了!

/ H& c4 y) A2 y$ u) |) g. ^

 

( s) H! D! ?& q: |+ M

明显陵的残留的古建筑确实很精美!

1 |% l( b: x+ q% h4 [! P1 [4 Z

 

9 h; V& Y: A0 w/ Q9 S

楼主拍的图片的角度我很喜欢。

9 E d* p) S8 k

 

4 E2 X7 v. M' u: M

我很想实地去看看这座逾制的藩王陵————毕竟墓主人兴献王没有做过一天皇帝。

1 l. P" ?$ u0 \& Y

 

& Z9 D& e2 s W$ `/ ~1 f5 H4 w9 {

明显陵的建筑真是没得说!是明清皇陵中的奇葩!

( @7 w( ?% N& p/ V; m+ F6 R

 

+ G, w: O5 }8 s5 l* `1 o

我在网上亦搜集了一些资料与图片,转贴上来,供爱好者共赏:

; B, w$ K8 ]- i

 

) P' ]2 t! C9 F4 v2 Y( Z+ I


        明  显  陵

3 j& [* N8 [' O( o2 @/ H


 
明显陵座落在湖北省钟祥市东北5公里的纯德山山坳中。

: o) `& l6 Q2 X: \8 b) n# O


整个陵园双城封建,红墙黄瓦,蜿蜓于山峦起伏之中。

$ O( K- J" {5 q) l6 n' Z

座北朝南,在长长的神路轴线上依次设置了门、亭、华表、石像生、坊、桥等建筑物,依自然山势缓缓趋高,逐步引导到享殿、方城明楼、前后宝城。

+ w' ~' X- D" I- G! r8 b# L

占地面积183.15公顷,其中陵寝部分占地52公顷。在这广阔的区域内,所有的山体、水系、林木植被都作为陵寝的构成要素来统一布局和安排。

" s, C3 `9 v) j# i# K `


建筑物从南至北依次描述。

* }2 n0 e4 H! i( o2 [+ a1 M


纯德山碑亭:陵墓的最南端置有纯德山碑亭一座,为1531年(嘉靖十年)敕封而建,平面呈方形,亭已毁,汉白玉石碑保存较好。须弥座束腰形,高88厘米,宽158厘米,厚90厘米。碑身高176厘米,宽114厘米,厚27厘米。碑首高92厘米,宽119厘米,厚29厘米。碑首刻篆体“敕封”二字,碑身阳刻楷体“纯德山”三个大字。

0 | w9 j5 d& ]" {. |$ M


敕谕碑亭:纯德山碑东侧天子岗脚下建有敕谕碑亭一座,平面呈方形,亭已毁,内立龙首龟蚨碑保存较好。昂首远眺的大龟坐南朝北,龟座高93厘米,宽159厘米,厚28厘米。碑身高265厘米,宽149厘米,厚35厘米。碑帽高130厘米,宽155厘米,厚42厘米。北面碑体风化严重,碑文已不清。南面碑文已汉漫不清,依稀可见主要记载陵区的范围及管理方面的内容。

7 J8 B% f4 ]/ e% y4 w; p


下马牌:在新红门前,敕谕碑北165米处,由汉白玉石雕琢而成,形似石碑,东西两侧各树一块。牌身两面均镌刻有:“官员人等至此下马”八个楷体大字。基座呈正方形,高33厘米,长160厘米,宽125厘米。牌身高318厘米,宽76厘米,厚31厘米。牌身下部四隅各用抱鼓石倚戗。

, y! \& w! Q$ p1 w. `& s9 S: n' G


新红门:新红门是进入陵区的第一道门户。始建于1539年(嘉靖十八年),东依山,西临外明塘,两侧与外罗城相连。单檐歇山顶式,琉璃、砖、石结构,有3个拱券式门洞,面阔18.5米,进深8米,红墙黄瓦,两侧各有角门。

2 q9 b; C( }$ a; k, H9 p


外明塘:建于1539年(嘉靖十八年),位于新红门西侧,东西与外罗城连接,中间是九曲御河出水口。现为1999年8月,开挖了一部分维修复原,呈椭圆形,东西长120米,南北长98米。

% e7 U" t8 U6 s# w8 H4 s% [1 o


九曲御河:俗称九曲河,九曲河是陵区的主要排水设施,砖、石结构,全长1687米,由东北向西南蜿蜒而过,贯通整个陵园,由陵恩门外之东,引松林山泉水(现为老虎冲水库),经外罗城下三个“三旋三扶”的水口而入陵内,泉水由神库房(现管理处)东南角斜穿,经内明塘南沿5号桥,然后转向西北,尔后向南,经过神宫监宫门,于南侧又转向东,穿过神道中部4号桥,紧靠棂星门,南下绕石像生,于华表处向西横穿中心石拱桥3号桥,而后向南绕过睿功圣德碑亭,向东穿过2号桥,至旧红门东侧内罗城下穿出,向西穿过1号桥,于新红门西侧为出水口至外明塘。河道宽均4米,上游深约2米,下游近3米,呈“凵”垂直墙体。河底由不同型制的青石板铺底,河道根据高差建有九道拦水坝。

- p/ O& y3 s% K% j. B: w1 d


一号桥:进入新红门,沿神路弯曲前行102米,有汉白玉石单孔神路桥并列3座(称一号桥),横跨九曲河,中高两侧低.主桥长17.1米,宽7.95米,望柱为狮子头。左右副桥长15.3米,宽6.1米,望柱为素方头。连接主副桥望柱为莲花头。于1997年维修复原。

! E: }" H$ p1 S6 q7 U$ l


旧红门:过一号桥38米处,为旧红门,建于1524年(嘉靖三年),单檐歇山顶式,面阔18米,进深7.8米,有券门三洞,琉璃、砖、石结构,新旧红门建制相同。

; r* o: b! a: X5 @2 x


二号桥: 旧红门北沿神路55米处,为二号桥,青石筑成,并列3座单孔石拱桥,中间主桥长17.39米,宽7.41米。两侧副桥长15.1米,宽6.32米。栏板、望柱均散落残缺。

% X0 i8 x; `# f+ y# J9 R


睿功圣德碑楼:过二号桥41米处,是睿功圣德碑楼,俗称御碑楼。建于1524年(嘉靖三年),平面布局为方形,面阔进深均为18.3米,占地334平方米。汉白玉台基,下设石须弥座,墙壁较完整,四边各开有券门。上为重檐歇山顶,其木制结构无存。正中立龙首龟蚨睿功圣德碑,碑身碎数段,碑首完整。碑首有4条高浮雕首尾交盘,头部下垂的蛟龙。碑跌是一个昂首远眺的大龟,龟下有长方形的石台,上刻水波漩流。

+ |/ ~, }9 M; z! M


三号桥:御碑楼北沿神路41米处设三号桥。青石筑成,并列3座单孔石拱桥,中间主桥长17.1米,宽7.06米。两侧副桥长15.38米,宽7.46米。栏板、望柱均散落残缺。

1 F1 u7 ~. X9 t2 R% ?


华表:跨过三号桥便是陵区最主要的墓饰建筑,迎面两侧为汉白玉华表,通高12米,下为方形基石,上设八棱形须弥座。华表身饰云气纹,八棱形,头饰云龙纹二层束腰。

/ W0 h+ t% F" T# |) y1 d- H/ t


石像生群:华表后依次排列着十二对石像生群,建于1527年(嘉靖六年)。

$ {( O( W/ d2 x, r5 P: j


狮子一对,高1.25米,长1.7米。前立后卧。

5 B4 L3 E% x5 @( C% ~/ [


狻猊一对,高1.25米,长1.7米。前立后卧。

# f% D0 n8 K3 c7 S


骆驼一对,高1.35米,长2.5米。呈卧状。

$ I* d& S+ G3 y7 l8 X& d


象一对,高1.5米,长2.8米,呈卧状。

, Z6 w& h9 E, z1 i, W


麒麟二对,高1.26米,长1.7米。一对呈立状,一对前立后卧。

3 p5 ]3 e9 D# {' I) H3 F6 z& ]" J. ~) ^


马二对,一高1.56米,长2.5米。呈立状;一高1.3米,长2.5米。呈卧状。

: F3 s8 o: i# g" ?. H. Q2 W) y


武将二对,高2.63米。

4 k$ w' O* o! {( n# F; E" ]


文臣一对,高2.54米。

9 s8 |8 j% K3 c0 d2 o1 V+ b& f1 x, ]


勋臣一对,高2.58米。

+ n, W8 b G) b1 Z+ T1 z) A


石坊:又称龙凤门或者棂星门,是三门六柱四楼冲天式牌楼,方柱上悬出云版,上覆莲座,莲座上各雕有一尊独角兽。正身立火焰宝珠,石墩,坊身仿木制设额枋,花板,抱框,上下设有门簪,坊柱前后夹有抱鼓石,影壁墙下设须弥座,上盖黄色琉璃瓦,整个龙凤门不仅洁白耀眼而且金碧辉煌。

8 O% ~( f% v& ^. E: i) \: @


四号桥:从棂星门过便是四号桥,青石筑成,并列3座单孔石拱桥,中间主桥长17.2米,宽9.66米。两侧副桥长16.1米,宽6.81米。栏板、望柱均散落残缺。

8 c% \% R6 W" t+ h


龙形神道:越桥是一条长达290米的神道,该神道一反左右对称和通直的原则,作弯曲龙行状,是为龙形神道。实质从下马碑进入陵区的中间御路直通明楼,统称龙形神路,全长1368米,其做法是中间铺石板,谓之“龙脊”,两侧镶嵌鹅卵石,谓之“龙鳞”,外边以牙子石收束,总称为“龙鳞神道”。

" |/ h7 J2 y" j( C. Y6 ]4 a


五号桥:接龙形神道是最后3座御桥(五号桥),汉白玉石筑成,并列3座单孔石拱桥,中间主桥长18.07米,宽6.76米。两侧副桥长16.39米,宽5.46米。栏板、望柱均散落残缺。于2002年维修复原。

* g) o( A& s' T( ]4 H8 i


内明塘:过五号桥,便是内明塘,建于1527年(嘉靖六年)。内明塘为圆形,直径33米,内垣5级台阶驳岸,青石压面。

8 D) t7 j: b. A5 C/ n* T8 }, ^' O


内明塘东、西两则各设有碑亭一座,建于1532年(嘉靖十一年),亭已毁,碑尚存,建制相同。东为纪瑞文碑,须弥座束腰形,高84厘米,宽205厘米,厚97厘米。碑身高167厘米,宽159厘米,厚35厘米。碑帽高67厘米,宽164厘米,厚39厘米。碑文已汉漫不清。西为纯德山祭告文碑,须弥座束腰形高84厘米,宽157厘米,厚86厘米。碑身高148厘米,宽103厘米,厚24厘米。碑帽高76厘米,宽115厘米,厚24厘米。碑文清晰。

* }% W; o. X9 l


祾恩门:内明塘北,为祾恩门,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建有月台,前后三出陛,上部建筑已毁,台基保存完整,东西与内城连接,砌法三顺一丁。祾恩门两侧均设八字琉璃影壁,正面为绿化琉璃琼花图案,背面为双龙戏珠,是明代帝陵中的孤例。

7 K4 Q: u% T* N' ?/ Y, i0 ?


东西配殿:祾恩门后为东西配殿及焚帛炉。东西配殿面阔5间,进深2间,前出廊,台基保存完好,上部建筑已毁。焚帛炉仅存基址。

9 t; t2 k$ L. P- U! I


祾恩殿:内城院落中央,有一重檐歇山后抱厦宫殿式建筑。始建于1542年(嘉靖二十一年),至1555年(嘉靖三十四年)完工。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四周有宽2米的回廊及汉白玉石雕栏板及望柱。须弥座式台基上有全浮雕排水龙头,共60个,四隅各有螭首4具。前出月台,两隅各有螭首2具。大殿上部建筑无存,台基完好。

6 t0 N4 D. C9 c, q


陵寝门:祾恩殿后为陵寝门,面阔三间,砖石琉璃结构。现仅存残墙。

5 }1 e H& h! N


二柱门:陵寝门后为二柱门,现仅存石柱,通高6.65米,蹲龙戗鼓,木构无存。

1 m2 Q- u- N5 k: I% V" l" R


石五供:二柱门后为石五供和供案。前列五供均为残件,后为供案长2.94米,宽1.48米,高1.1米,保存完好。

6 `6 X; a, z) X+ G


供案两侧各有一碑亭,建制相同,亭已毁现均存残墙。龙首龟蚨碑,碑尚存。东为御赐祭文碑,碑身风化严重。西为御赐谥册志文碑,碑文较清晰。

" _7 b. F3 u% f- R. t


方城明楼:供案后为方城明楼,建于1527年(嘉靖六年),方城面阔,进深皆为22.2米,设券门一道,门前有御道礓   ,门券遂道后左右设有御道礓   以供上下。台面东、西、南三面为雉堞,北面砌女儿墙,东西堞垛设散水龙头各一具。方城之上建明楼一座,重檐歇山顶式建筑,下设须弥座基础,四面券门。双檐中间悬挂楷体“显陵”二字牌匾。内供圣号碑,须弥座束腰,碑首刻“大明”篆体,碑身镌刻“恭睿献皇帝之陵”七个楷体大字。碑座高99厘米,宽182厘米,厚101厘米。碑身高231厘米,宽129厘米,厚42厘米。碑首高125厘米,宽140厘米,厚50厘米。于1997年7月维修复原。

- s7 B# H$ W0 ]4 q2 l( T% W) i


前宝城:方城两侧连接着前后宝城,前宝城呈椭圆形,高为5.5米,东西宽112米,南北长125米。宝城环道宽2米,外侧为雉堞172个,堞垛外侧设散水龙头14具,内侧砌女儿墙。宝城内为宝顶,宝顶上封土堆,下为1519年(正德十五年)所建玄宫。未发掘,保存完好。

0 i6 O% }/ X2 ?; t3 O% _


 

+ @5 H/ p& _2 a: q; ]8 B& ~* i0 ^

1 C6 l1 I5 [& F/ \


















































3 S3 w! a+ m3 e! `' o- s2 d


 

% R7 _8 W6 b/ J7 A& G) {

 

9 @+ k `3 h5 g |















$ M: `3 l" ]: \8 O* x

 

' i& a" K% S+ _2 m3 n! A+ ^2 p

转贴完毕。

0 F) p4 ] i( P2 B/ y0 b' m1 V

 

( t2 p# o% g x- H

 

! d d$ P g5 T- ?( C5 q

再次感谢楼主的图片,我已收藏。

发表于 2009-4-26 19: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 A, X7 p e2 Z; v N

雨天,又是清明,湿漉漉的显陵,好。显陵是我十几前就想去的地方,至今还没得着机会。今年吧,一定。

9 N6 G# G- ~& R4 \- p

 

 楼主| 发表于 2009-4-26 19: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几张未修复前及修复中的照片吧!

6 x! H% H- O; k8 f4 Z8 _5 p

 












 楼主| 发表于 2009-4-26 19: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云游的东东在2009-4-26 19:13:00的发言:
学习,这个陵好象没有被盗过吧.而且没有经过考古发掘....?
8 [& e2 X" T) H* ^" a- V

没被盗,

- `4 u3 Y( |& t: q2 L: ~3 R, M' _

除了地宫,

. E( W- j4 x) ~5 Y1 o$ h' @

其他地方都经过考古发掘了!

发表于 2009-4-26 19: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这个陵好象没有被盗过吧.而且没有经过考古发掘....?
发表于 2009-4-26 19: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详细,跟着您的镜头把各个地方都转便了,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09-4-26 19: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 p' V. B" y7 R

      明显陵位于湖北省钟祥市城东北5公里的纯德山,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亲恭睿献皇帝朱佑杬、母亲章圣皇太后蒋氏的合葬墓。1988年元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区单位,2000年11月30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显陵是第一个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明帝陵!

" x$ y0 R* I- d# T% [9 V* D! c" f

      显陵,始建于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迄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历时四十年建成。显陵围陵面积 183.15公顷,整个陵园双城封建,外罗城周长3600米,红墙黄瓦,金碧辉煌,蜿蜒起伏于山峦叠障之中。陵园由30余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组成,依山间台地渐次布列有纯德山碑、敕谕碑、外明塘、下马碑、新红门、旧红门、御碑楼、望柱、石像生、棂星门、九曲御河、内明塘、棱恩门、陵寝门、双柱门、方城、明楼、前后宝城等,疏密有间,错落有致,尊卑有序,建筑掩映于山环水抱之中,相互映衬,如同“天设地造”,是建筑艺术与环境美学相结合的天才杰作。

; f" W! |6 O7 @/ t- E V) }/ ~1 N

      显陵是明嘉靖初期重大历史事件“大礼仪”的产物,规划布局和建筑手法独特,在明代帝陵规制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其陵寝建筑中金瓶形的外罗城、九曲河的御河、龙鳞神道、琼花双龙琉璃影壁和内外明塘等都是明陵中仅见的孤例,尤其是“一陵两冢”的陵寝结构为历代帝王陵墓中绝无仅有,由瑶台相连而成哑铃状的两座隐密的地下玄宫神密莫测,一直为世人称奇。

9 a. B1 G3 R/ r0 o

他的独特之处:

6 b ]; d! F$ c# o8 U5 i) M

1、瑶台与双茔城

+ d+ X6 c4 H$ v; _; V1 L

     在明代帝陵中,前后两个宝城的建置可谓绝无仅有。显陵前后两个宝城的形成与其主人身份的变化紧密相关。前宝城建于正德十五年(1520年),是朱祐杬死后按藩王规制建兴献王坟时建造的。<BR>朱厚熜登基后,追封其父为“兴献帝”,嘉靖十七年(1538年),其母病故,围绕是迁葬北京还是合葬显陵,嘉靖帝派人调查并打开了显陵地宫,发现地宫出水。嘉靖十八年(1539年),世宗亲临钟祥,并亲自策马登上宝城,在显陵后部立表,选定新址,出示新的地宫宝城图纸,按图修建,将其父母合葬于新寝,两宝城之间用很长的平台连接起来称为“瑶台”。所以在明代陵寝中,独显陵有两个宝城,中间有一瑶台的特殊格局,且每个宝城都建有一套月牙城、哑巴院和琉璃影壁,并有独立的排水系统,这是显陵的独特之处。

8 }; {, T/ D& L. ]/ G; @1 |2 a0 O

2、碑亭众多

5 y l$ L$ _" B3 S/ |. n: {* u

      碑亭众多可谓显陵的第二个特点,同时也增加了显陵旅游的特色。<BR>明代帝陵中的皇陵和孝陵原本都只建有一座碑亭,即皇陵的重建皇陵碑亭、孝陵的神功圣德碑楼。直到嘉靖帝即位,分别封皇陵、孝陵、祖陵的所在地为“翔圣山”、“神烈山”和“基运山”并加建碑亭(祖陵另建祭告碑亭)之后,三陵才各有两座碑亭。位于北京天寿山的长陵原只建有神功圣德碑楼,内立神功圣德碑即圣德碑。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朱厚熜在长陵陵门内左侧增建碑亭一座,并在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前添建功德碑及碑亭,只是有碑无字。此后,天寿山各陵皆遵从其制。

# D8 ^/ ?' n7 o3 |. [% u E

      而显陵的碑亭数量远远多于上述各陵。从敕封纯德山碑算起,已经发现或有文献记载的还有“山曲碑”、睿功圣德碑、纪瑞文碑、纯德山祭告碑、加上尊谥记文碑、御赐祭文碑和御赐谥册志文碑、明楼碑等九通之多,除建于棱恩殿内的加上尊谥记文碑外,率皆建有碑亭(楼),远非明代其它各帝陵可比。

# S" J3 ?8 }9 ?0 _0 M$ T( A3 Q2 \

3、双龙琉璃影壁

" Z. i7 o# d" K6 q( f5 q# n+ }

      棱恩门两侧精美的琉璃影壁,为明代各帝陵所无。从现存墙体看,为琉璃仿木形式,上部为瓦檐,檐下是琉璃仿木构件,下部为须弥座,花心正面为琼花图案,背面为双龙图案,其做工非常精美。

, t; I! t, ^3 W. u0 O) v1 r

4、外罗城和内罗城

( I# \) T# c; w: P; q! G4 m

      作为独立的陵区,显陵在陵区周围建有高墙,与陵宫区围墙相对,分别称为外罗城和内罗城。显陵的增筑系仿天寿山七陵之制,而此七陵只有陵宫区围墙,每座陵寝并无单独的外罗城,只是在天寿山陵区周围建有防卫森严的城墙。显陵之后,世宗在为自己修建永陵的时候,在陵宫区围墙之外,加建了外罗城一道,并为后世的定陵所仿效,形成了独特的帝陵制度。因此,可以说显陵的外罗城是永陵、定陵外罗城的先声。

$ T3 V; c3 F- u* Y- X ]

5、九曲御河

e% A) |5 K) ^! S/ P5 b! _% I& a

      御沟,以其形式明确结合风水意向的“弯曲有形”,被当地称为“九曲河”,是显陵陵区的主要排水设施。虽然明代各陵都非常重视陵区的排水、泄洪,开挖或利用天然河流形成御沟,然而显陵御沟以其排水体系之完善、体现风水理论之完美,与前七陵形成显著的区别,成为显陵文物特色和旅游资源中的重要内容。

- D9 I% n9 H) ^4 J

6、内、外明塘

8 @: F" a9 I$ b2 j

      在显陵的规划布局中,可能与睿宗和世宗笃信道教有关,按风水意向设计了内、外明塘。“明塘”取“明堂”谐音,明堂是风水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原意为陵区内部开阔的空地,靠近核心——“穴”的,为内明堂,不宜太宽阔,可“藏风聚气”;靠近外围的,为外明堂,要宽阔而忌狭窄,以为长久发展之计。 内明堂的位置在棱恩门前,在较为开阔的广场中凡设置一池塘,《兴都志》与《承天大志》记载均称作“内明塘”。在中轴线上旧红门以南,还有一外外明塘。内、外明塘的建置为天寿山各陵所无,同时也是现在已知明代陵寝中的孤例。

+ Q$ i7 _" W, a& N$ M* p; ~, B

7、龙形神道

: T6 ^ c" d0 `7 r$ Q

      显陵是明代帝陵中唯一整体保留神路龙鳞具体做法的陵寝。中间铺筑石板,谓之“龙脊”,两侧以鹅卵石填充,谓之“龙鳞”,外边再以牙子石收束,总称为“龙鳞道”。这种做法既能满足陵寝建筑的功能需求,又经济可行,充分显示了古人的智慧,同时也为明代其它陵被神路的复原提供了实物依据。

' L8 t: u6 L# X/ ?# d7 Q

8、新红门和旧红门

5 U* Q) c+ s. `! Q- t

      新红门为外罗城的门户,是显陵陵区入口的标志,也是显陵由王墓扩建为帝陵的重要标志之一。与之相对应是旧红门,旧红门是显陵为王墓时的门户。最为独特的是,新旧两重红门不在一条中轴线上,这在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中是很少见的,但同时它也成为中国明代“陵制当与山水相称”的陵寝建筑文化的成功范例。

发表于 2009-4-26 18: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介绍一下吧.....毕竟没去过.
发表于 2009-4-26 21: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兴王是个好王爷。但儿子是个难缠的湖北佬,搅得北京满朝不得消停
发表于 2009-4-26 22: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yi ding yao qu ! hebei zhongxiang mingxianwangling

 楼主| 发表于 2009-4-26 20: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虚拟内存低……

2 H! Y& M2 @8 N% e9 T: ?& `

差点就死机了!

6 P8 W6 A3 P$ e. [6 ]* C& e- f

话说现在睿功圣德碑修复了,

7 r0 B# [) u2 G

丹陛也罩上了玻璃!

4 y3 P( \+ H6 J* K

记得祾恩殿前的丹陛已经什么都看不清了!

) x+ C' k+ t$ }2 c

上面这张应该是祾恩门北面的那块!

发表于 2009-4-26 21: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体元主人在2009-4-26 20:49:00的发言:
) ~, m4 ~6 v- Z5 u/ b$ w2 l- S

虚拟内存低……

" v6 @: n [. F6 V' ]* [

差点就死机了!

/ d) {. {; I' Z) [

话说现在睿功圣德碑修复了,

; n7 M7 r) T2 W) E% a

丹陛也罩上了玻璃!

4 a b# P9 a' z& g8 ?5 h/ d4 {+ C

记得祾恩殿前的丹陛已经什么都看不清了!

. u I- J. O1 J' y

上面这张应该是祾恩门北面的那块!

9 y, ]" P8 D$ [/ J) z$ u+ z

您是实地考查过的,最有话语权。

! n6 U5 b( L5 O3 C

 

8 R( S& i( |6 W* ]

我那篇帖子里都是转贴的,有错请您指正。谢谢!

' y9 C. {5 `+ W t) s! R" Y

 

8 L+ K! c9 X& S: b4 u' G

睿功圣德碑那张麽,我更喜欢未修复的场景,就编入其中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4-26 21: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喜欢未修复的,

5 S/ ~1 J9 x x- r( R( ^

原本还开玩笑要去王八肚子里拔草来着,

) v/ X* Z- b# v* u1 o: o/ q! R8 g" j

结果……

 楼主| 发表于 2009-4-26 23: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京北老梁在2009-4-26 22:28:00的发言:
. I% O2 r0 B6 s: J$ U& Y2 B' c

 

! y. c; q# R$ S2 J

Hubei,dongdong.

2 z9 ]& Z/ Z w4 K) q( Y: G8 p2 G

……

' z, t1 f% m3 m h% G& b

太喜感了!

发表于 2009-4-27 00: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去年11月去的,在那里待了一整天.
发表于 2009-4-26 22: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云游的东东在2009-4-26 22:03:00的发言:
5 j7 m3 ], v: w) F3 p' ~

yi ding yao qu ! hebei zhongxiang mingxianwangling

: M7 e( T0 @: q- s; S& t

 

5 {# p6 k* I3 c: y# a

Hubei,dongdong.

发表于 2009-4-27 01: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朱厚璁真是能折腾,自己在北京的陵加上什么外罗城规模比朱棣的都大,还死活要把他老爸的坟迁到北京,陵寝都建好了,不知道是不是大臣极力反对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没有迁成,然后又在湖北把他老爸的坟又重修一遍,相当于劳动人民流血流汗不停地给他修建了4个陵,真他娘的坏透了!他的儿子倒是省事了,6年之后驾崩,直接就入住了原来给他爷爷准备的陵寝,也就是昭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4 01:23 , Processed in 1.181602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