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横窗瘦影

[原创]风雨如磬忆参政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7-7 23: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横窗瘦影在2009-7-7 23:36:00的发言:
路兄好,前几天正好查到一个份料,石驸马老17号的房主姓王~~~
- W& k5 ^5 m% Y" l

横窗老弟好!老17号就是在参政胡同口的那家小门儿,姓王,没错儿,是我哥的同学家,私房吧?现还在----。大宝哥家16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09-7-8 00: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准儿是他,我哥是35中的,他是我哥的小学同学,也是二小的。现在就他一家吧,老爷子不小了,常出来在门口儿转悠。
发表于 2009-7-8 00: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后来也不知道了,还是那会儿小时候的事儿,有点儿故事,那女孩后来好像也去了内蒙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7-3 22: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路兄好~~我没见到过详细的乾隆全图,当时好像就没有这胡同的名字。买的民国早期的地图上也没有胡同的名字,直到后来有了参政胡同。所以我只能是将老人们说的可能性讲出来,供参考吧:)
发表于 2009-7-3 23: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横窗老弟:这老弟二字真是叫顺口儿了,路兄再问一句,在参政胡同对面曾有一小木楼,二层,不知您还有没有印象?这楼有什么说法吗?那个叫乔彤的孩子家就住在楼后的小胡同里。
 楼主| 发表于 2009-7-4 23: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路丁在2009-7-4 23:12:00的发言:
乔彤的妈妈和我父亲是同事,所以这事儿我知道。我给您发了个短信,有空儿您看看吧。您的诗写得好,说实在,我挺想学的,真话。
( s2 D/ ?7 Z( o( x9 w

看了,只是没弄明白:))

 楼主| 发表于 2009-7-4 23: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路丁在2009-7-3 23:43:00的发言:
横窗老弟:这老弟二字真是叫顺口儿了,路兄再问一句,在参政胡同对面曾有一小木楼,二层,不知您还有没有印象?这楼有什么说法吗?那个叫乔彤的孩子家就住在楼后的小胡同里。
! R9 k1 R) ?3 s! I; V

路兄好~~回您的话,那小楼当然有印象了,但没考证过出处,我猜想也许与教会有些关系吧,基本是西式的,红色瓦楞铁的屋顶,首层被院墙遮挡,二层有开放走廊。它的西面是王家小铺儿,一间但进深很深,早年间曾卖过些针头线脑等小玩艺,后来关张了,王家孩子多生活很凄惨,主人好像历史上有渣儿被关起来了,他家有个孩子和我小学同班。那个小楼小时候常跑进去玩儿。小楼与清华夜校那么近,我想当初可能有些关系,所以这楼与夜校的那幢楼有些形似。

( M! }- P j3 x

乔彤的哥哥和我妹妹是石驸马二小的同班同学,他们班有二个大队长,他是其中之一。

发表于 2009-7-4 23: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乔彤的妈妈和我父亲是同事,所以这事儿我知道。我给您发了个短信,有空儿您看看吧。您的诗写得好,说实在,我挺想学的,真话。
发表于 2009-7-4 21: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横窗瘦影在2009-4-29 23:29:00的发言:
: k; Q# S y% _

也来发张图片:)

* e# W& |$ y: p7 x5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参政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G5 v1 @! V8 [

 

1 P" B+ n6 v: \' P

横窗老弟:这儿现在停汽车了,原来这儿尽停马车,我有一回放学,走路看小人儿书,在这差点和马“接吻”,哈哈!吓得我撒丫子就跑,结果是那马惊了------)

发表于 2009-7-5 22: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横窗瘦影在2009-7-4 23:19:00的发言:
4 [) t& _+ y$ d2 \

看了,只是没弄明白:))

0 `( U, q% |/ @3 \4 G) y! Q

再发一个吧,给您添麻烦了!

发表于 2009-7-10 12: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几天照的

. V% R% \+ R0 f3 t. n5 \

 



发表于 2009-7-10 11: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飞哥在2009-4-27 8:02: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5035参政胡同10号.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早年不懂摄影时拍的,好像和边上的新文化街39号背靠背?
文革后期这是我同学家
发表于 2009-7-12 06: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横窗老弟:问候一下!辛苦了,保重身体!

" G N9 F3 ?+ e. v3 j3 M" G( x

现在的拆,以让人感到的不仅仅是心痛了-----,不能想象日后的模样,虽还住着老房子,虽对平房的不方便也有不少的怨气,但是一看到裂痕累累的粗粗的柱子,画彩残褪的方柁、已破旧不堪的木格窗,总不忍心就让这上百年的老屋,在瞬间消失或改变了原来的样子。在这里住了一辈子!幸得是现如今还保留了个大院子和两棵老槐,见证着历史的风雨。

: y, H: M( ?; _2 |& L! }

看了您的参政胡同,我还真是刚刚了解得这样清楚,谢谢您!

% a1 A1 F; O8 `; n. J

 

 楼主| 发表于 2009-7-12 01: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上的朋友,问好:))
 楼主| 发表于 2009-7-12 01: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一点儿了,就将它续完吧~~~~

% J% H5 n( {1 S* R* V( Q

 

, D* }+ ]# r8 X

袁世凯在历史上已有定论,袁大总统的家事也有许多文章及著作提及过,关于袁的私生活大多都是说到他有几房姨太太,他的儿子及后代,然而不知何时,意外地看到有文章竟说袁大总统还有分桃断袖之嗜好,而所指的这位男宠就是唐天喜。不管如何,我是觉得这一说法不太靠谱儿,但从一些记载看,唐天喜深得袁世凯信任倒是不错的。

Y( r& L% \- d! x( p9 P9 n

唐天喜河南沈丘人,字云亭,为袁家下人之子,袁世凯出使朝鲜时唐做为贴身仆从随袁到汉城。小站练兵时先后任新军哨官,队官,后升至北洋陆军第三镇标统。民国后,袁即以此标做为自己的卫队,对唐极为宠信,后升任标统,混成旅长,京汉路北段护路司令,为袁看护彰德老家。护国战争期间,唐面见袁世凯,哭着要求上前线打蔡锷,以报袁氏三十年养育之恩。袁世凯于是便让他随陆军第六师马继增部进军湖南。马继增任援湘军司令,唐任副司令,所部归马继增节制。然而唐天喜率部抵达湖南后,被反袁派的赵恒惕等以30万两银子收买,以所部偷袭马继增的第六师,马猝不及防,全军溃乱,马愤而拨枪自杀。袁世凯接到唐天喜叛变的消息后,极为震动,下令通缉唐天喜,抓到后可即行正法。唐天喜的背叛,对袁的刺激很大,也是袁世凯致病的原因之一。

* @. r7 [) H4 u

上面是相对正统的说法,另外一个版本对唐天喜的后来没什么出入,只是说对唐天喜的出身有着这样一段描述。

! V% A7 S8 e5 L/ @# e

“唐天喜是河南人,幼年在豫剧班里唱小旦,人长得很是俊美,被当时还是恶少的袁世凯看中,收为男宠,名为贴身仆人。袁世凯在朝鲜时期,几经沉浮,唐天喜彻夜守候,被袁世凯视作知己。此后,唐天喜出任武卫右军右翼三营哨官,就此发迹,此后任北洋陆军第三标标统,老袁以此标为自己的卫队,唐天喜实际就是卫队长,连克定,克文见了他也是要恭敬几分的,更别说北洋其他将领了。”

6 X9 } w0 G L# w5 G+ t8 `2 J2 g, w) G

这段文章有了许多演义的意思,只用四字就为唐天喜的男宠说定了性,好像是值得商榷了。

& a! x, Z7 D4 z* s5 u: |

这此都是闲话了,只是能说明唐天喜在当时也算是实权在握的人物吧。

. k E! w* |; {4 P

有记载表明唐天喜生于1868年,死于1949年,从护国战争叛变袁世凯后此人便没有太多的消息了。

( F4 Y# B' S+ Y7 e) d: R

唐天喜的正室一直在河南老家,据老人们说,住的是套与参政胡同建筑一模一样的宅子。而参政胡同的这套宅子是在唐天喜姨太太的名下,唐天喜是吃军饷的,免不得东奔西跑,还得经常回河南为袁保家护院。

; ?8 Z% n* d5 b$ A; C

参政胡同的这套宅子原来只有一个门,即如今12号那座大门,进门后是一排坐南面北的5间倒座房,院子很宽敞,一条碎石甬路通到居中的垂花门,垂花门两侧是花墙子,穿过垂花门便进入了内院。内院北面是一溜5间宽敞的廊瓦房,东西房各3间。院内植树栽花,静谧中透着一种不事张扬的富贵气。

2 J" t' @, {( H3 F# I3 D) N& h6 y% K! m$ M

唐天喜在湖南举叛后,袁世凯下过抓到后即行正法的命令,唐大概也就难得再有机会回北京了。他的那位姨奶奶坐吃山空,有出项没进项,又有大烟嗜好,日子便日渐拮据。不知道为何唐天喜没有悄悄派人将这位姨奶奶接走,也不知道这位姨奶奶为何甘愿守节,总之是她在万般无奈下将参政胡同这幢宅子卖掉,自己搬往宗帽四条赁屋而居,直至解放后。

) H2 b% P, `0 t+ H2 o

买下这幢院落的是个姓吕的有钱人,吕先生是世家,家道殷实,解放前妻子和儿女便移居美国,而与他同住参政胡同的是他的姨太太,这位姨太太极为漂亮妖娆,据说她曾是天津红极一时的交际花。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吕先生故去,吕家便将这幢房子分成两半,自住后院,也就是如今的10号院(旧门牌甲6北),把前院从垂花门砌死,将5间朝北的倒座房和1间西房及还算宽敞的前院卖给了一位姓包的牧师,也就是后来的参政12号(旧门牌甲6号)。

. v! ^0 g9 ~ c1 L/ ~

文革中,包牧师的院子成了公产,自己被迫迁往手帕胡同居住。随后三工总的“红旗”造反派占据了这座院子,出来进去的都是是穿军装的学生兵,经常还会举行些政治活动,门口也竖起了一个高高的特大号喇叭,整天地播放着革命歌曲,语录歌,战斗檄文或重要通告。当文革结束后,此院便又安排给了一位曾参加过长征的老干部居住。

1 @8 h$ }+ T+ J3 [5 u* t6 {' n

吕太太的院子就更有些戏剧化了。大约在文革的前一年,吕太太病故,院子卖给了一位姓赵的人家。可倒霉的赵家刚刚住上自己的房就在第二年赶上文革,“自愿”将此院上缴国家,房子成了公房,一家四口反倒被哄到了参政2号院1间不足10平米的小房中艰难度日,这家人还有其他更多更倒霉的事儿,在这也就没必要细说了。

( I9 q& e4 o/ t% @, n. F

文革后,七七八八的许多碎事,落实政策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了得了,开始只是照顾“三高”,普通老百姓就要“稍等”了,但房子总要住人的,人又总是流动的,来来去去,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住在房子中的人也就几易其主了。然而值得欣慰的是,参政胡同10号12号这两个院子几十年来还算相对整齐,也没有经过太大的改动,基本上还是它的原貌,尽管历经了岁月的沧桑,和那么多的人间冷暖,它依旧还像个前朝老人似的默默无言地矗立着,注视着忙忙碌碌的人们和世道的变迁。

8 ~, M+ w$ o! b$ M+ b- @3 j$ z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北京的新楼房一点点地在吞噬着胡同和老住宅,巨大的商业轮盘在本世纪骤然加速,时至今日,参政胡同北段全部消失,只剩这可怜的一小骨碌了,真不知道再过几年这里将变成什么样,或许这能咂磨到老北京四合院味道的最后一抹残红不久也会最终消失吗?


 楼主| 发表于 2009-7-13 17: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xdxdxxd2257在2009-7-10 12:02:00的发言:
" q/ |# _ ~1 ?2 N

前几天照的

' U( Q. ?( h, ? P" a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alim5457.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alim5459.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r# _; f( m+ d: g: x8 ~8 d% K

看着您新拍的照片感触多多,第一图里那老房子的老窗子与后开的窗子差别得有多大

, s/ E. J+ J+ s- k; C0 {

二图里看到2号的小店又开张了,像是一下子胡同就到头了。

* t: d5 o" P8 F5 g0 p

也不知枣树上的枣子开始结果没有~~

& Y% x" I6 R2 a- {4 T, [3 o

谢谢朋友!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2 11: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robotdog在2009-10-10 14:18:00的发言:
- K. ~$ o" a" }1 z7 V: y5 q

我家原来在参政胡同7号,也就是原来的武警总部西测,东铁匠胡同东口的北边。参政胡同是马路西边为单号,东边为双号。

7 G* T' ^/ K6 g C

参政8号是我一个姓张的男同学家!10号是一个姓姚的女同学家!

5 V6 I- M [8 e5 P; X

问好~~~~

8 e. _7 \6 U" J/ I

您应该是参政的老住户了,记得7号是个凹进去的院子,好像早先是个单位宿舍。你那位男同学我肯定认识:))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2 11: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desheng77777在2009-10-11 20:43:00的发言:
/ g% C/ Q( ]% ?* @

坐下来慢慢看   呵呵                                                          QQ网名

8 u, |/ |: p7 \+ J- u7 u; B

谢谢~~~~要是参政的老街坊,有说得不到或有错的地方就请拍砖:)

 楼主| 发表于 2014-4-28 14:2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朋友想找东西,顶一下吧
发表于 2014-4-28 18: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横窗瘦影 发表于 2009-4-29 23:179 F# m+ }& E2 [0 u0 t+ B. a) ^
参政胡同绝对是老北京鼎鼎有名的胡同,并非因为它像砖塔胡同那般历史悠久,由李好古老师记录在案,而是因为 ...
3 `4 V9 a/ ^7 |
这位王参政我曾祖父可能认识他!因为我曾祖父也是那时候的国会参议员!{:soso_e120:}
% q6 M( }/ Y3 s+ m, s4 S% j0 Q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15 07:22 , Processed in 1.171534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