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166|回复: 49

[原创]风雨如磬忆参政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4-26 17: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风雨如磐忆参政fficeffice" />

, Q4 I: p0 C& k/ G3 s1 a

9 r" N+ O/ T9 [* p0 j( Y

胡同不长,不过百多米,其间还如同老人般地折了下腰,如果立起挂在天上,形状倒很有些闪电的味道。

( L4 G2 `1 [1 t- _3 `; P

胡同不宽,却是老北京城最早铺上柏油路面的街道,或许追根溯源还得叨北洋政府教育部的光,可这就避免不了招来了让人午夜惊魂的大卡车,要说也真难为那些开车手潮的生蛋子兵哥哥。但更担惊受怕还是“闪电”拐角二号院南屋里睡觉的老少爷们们,不信您就来瞧瞧西山墙和后檐墙结合部被撞出的累累伤痕,依稀记得这儿的墙根还预埋了半扇磨盘做“泰山石敢当”状,但大约效果也很是有限。

) S5 O3 W5 q; a

胡同有些暗,入夜,南半拉长长的一段距离只有一盏路灯,木头电线杆上本就发昏的光线受女八中楼房院墙的欺侮,只能更为无奈更为低调更为暗淡,于是在那闪电拐角凹进的死圪塘处会经常性地散发着内急路人糟糕的体液气味,可让人尴尬的是,这儿也经常会隐蔽着一对儿热恋中的情侣,黑灯瞎火的难免要让拉晚而又极少经过的路人吓一大跳。

% B! w6 f3 N9 y) F% u, q Z4 k7 b6 N

胡同院落不多,总共十来个门儿,虽说是被东铁匠和教育部街腰斩,但双号在北段没有院子,单号在南段也仅有北头聚成一堆儿的两个院儿和临街的一个小门儿。

* ^% ^9 T5 Q/ g* n& [) v) t, U+ k4 ]

这就是我所熟悉的参政胡同。

5 _2 s1 T5 n" I( m2 h" ~

每当春雨潇潇或秋雨绵绵的夜晚,不知为什么,这些儿时的记忆就会鲜活地出现。这恐怕还要受赐于我那住在参政胡同的近亲。

1 i, q2 L9 j1 R X

说到近,一是因为与这家亲戚走得近,二是因为要去西单参政胡同则为必经之路。

9 y' G3 e7 u. {! j( |

老北京人常说:下雨走大街,刮风走小巷。想是缘于早年间北京城风大雨勤道路泥泞,遇到连阴天,胡同的土路有可能变成泥塘,可遇到刮风天曲曲折折的小胡同多少能为行人聊做遮蔽。参政胡同却不在此例,柏油路排水通畅又能抄近路,自然不管刮风还是下雨都是出门人的最佳选择。

$ n- M9 W9 y6 L) D# l; t/ l% o

参政胡同南北走向,南头与石驸马大街相接,北面与手帕胡同相连。中间可向东经教育部街抵宣武门内大街,向西可经东铁匠胡同到达佟麟阁路。由于手帕胡同东行,拐个小弯,出口几乎到了西单的十字路口,就更是乐意抄近人的首选。

$ k6 @- l) A; k5 e% n

参政胡同绝对是老北京鼎鼎有名的胡同,并非因为它像砖塔胡同那般历史悠久,由关汉卿老师记录在案,而是因为它的命名和地位有点儿特殊。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9 23: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路丁在2009-4-27 20:02:00的发言:
# W, I3 N. u* R

横窗老弟,问好!

" i! u9 e8 P( I

到跟前儿了,这院儿是保护院儿,这院儿里原来------。

, e- P3 ^" w. z! j; M: ~/ h9 }# V

43号院里住着我哥的同学,现在他老爸还在这儿住着。飞版说39号在那条胡同里,中间隔着41号大宝哥家和43号。

7 {5 x) T+ B% k& z4 s! q

参政胡同不长还不直,房屋翻修过了,挡道儿的那家修完又拆,起了阁楼。

( }# S5 \. l* H3 m

接着写吧,有故事-----。

7 t. x& a! _) _! N

路兄好~~~~~~~~~~~

, j0 y1 w2 @9 m" J) I8 u3 x. q) }+ |

39号是银行宿舍那个院子吧?你大宝哥我有印象,屋门口有架让人馋涎欲滴的大葡萄架:))

! K' |- R3 |6 ~; _* o% W$ s

老3号是不是铁路局大院呢?

 楼主| 发表于 2009-4-29 23: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也来发张图片:)

+ p" }+ u/ D0 a, v7 m: v$ ]


^: R1 [5 E; X2 M) d

 

 楼主| 发表于 2009-4-29 23: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参政胡同绝对是老北京鼎鼎有名的胡同,并非因为它像砖塔胡同那般历史悠久,由李好古老师记录在案,而是因为它的命名和地位有点儿特殊。fficeffice" />

$ h; G$ L& k+ U* a! ~+ Y% Y1 K

 

/ @( P4 G! |) ]# w

有一处错误,更正一下。

 楼主| 发表于 2009-4-29 23: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参政胡同绝对是老北京鼎鼎有名的胡同,并非因为它像砖塔胡同那般历史悠久,由李好古老师记录在案,而是因为它的命名和地位有点儿特殊。

E" ? C" J& E5 s- f

 

$ B. W" l# y# y$ y$ Q% C7 X$ y

fficeffice" /> 

4 ]% ^. d+ ?. G2 m

老北京的胡同有多少?手边正好有本翁立先生编著的《北京的胡同》一书,据翁先生引用及调查来的数据是这样的:元朝北京有“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衖通”(据析津志);明朝北京有街巷胡同约1170条,其中直接称胡同的约459条;清朝大约有街巷胡同2077条,其中直接称胡同的约978条;到1944年,北京共有街巷胡同约3200条(据日本人多田贞一著的北京地名志);到了1986年,共有街、巷、胡同、村约6104条(个),其中直接称胡同的约1316条。

5 z) g0 I2 k/ ?9 H

老北京胡同名称与人有关的数不胜数,而当时其人健在却又以他的职务职称工艺业绩特长等命名的大约就要少多了,关于这点已很难考证,只能是个臆断吧,但在民国期间还在世却又以其命名的胡同可能就更如凤毛麟角了,而参政胡同恰恰得此殊荣,还是据那位日本人多田贞一的说法,参政胡同是北京用活着的人名作为地名的唯一例子。他说这话的时候,王揖唐还戴着大汉奸的帽子活得很是自在,因此他的话自然有一定道理。

2 H7 _) {! M" n0 |2 o9 l+ j

只可惜这位王揖唐王参政辜负了这份殊荣,不仅为虎作伥,还卖国求荣认贼作父,成为中华民族的罪人,最后落得个身败名裂,死有余辜。

1 t- T7 f" i ?& u6 c. l" Y# Z6 |6 a

翻捡一下王揖唐的历史,也真是乏善可陈。

3 v+ T8 x h# \* B$ s# ]

这位王参政是安徽合肥人,生于1877年,原名王赓,又名一堂,早年继承父业,以教书为生,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参加了清末的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中进士,得授兵部主事。当年10月,经军机大臣徐世昌推荐,赴日本学习军事。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回国,任东三省督练处参议,后升任吉林兵备分处总办、陆军协统。

f( I- G% X- T3 g

从王协统30来岁的早年历史看,不失本分,甚至还有些年轻有为的意思,但辛亥革命爆发后便处处显现出了他的政客和投机的本性。由于他被清廷怀疑是革命党,遭到通缉,惶惶然只身逃到了北京。正赶上革命成功却被袁世凯窃居了民国临时大总统之际,他立即投靠袁大总统,并荣任大总统的秘书。民国二年,袁世凯召集国会,他被圈定为参议院议员。至此,王揖唐正式登上了政治舞台,开始了他呼风唤雨,“有奶便是娘”的政治生涯。

& f+ P' e% f& s! ?; L

发表于 2009-4-30 08: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横窗瘦影在2009-4-29 23:26:00的发言:
0 V& g. Z' q' w" ?$ [7 p

路兄好~~~~~~~~~~~

- j0 |: G O; T# `* Z

39号是银行宿舍那个院子吧?你大宝哥我有印象,屋门口有架让人馋涎欲滴的大葡萄架:))

6 V/ B$ x! U5 G' _: j& i

老3号是不是铁路局大院呢?

! i9 o2 \- S5 D

横窗老弟问好!几天没见了,39号是那院,老号是14号,您的同学杨是住在这里?如果没记错,他与7号结了姻缘,呵呵;铁路大院是老2号,3号是卫生系统托儿所,4 号是私房,小死胡同7号是私房,人家自己早就盖了小楼儿;大宝哥的印象,是因为他的老爷爷,他家16号;嘎喇枣是17号,老爷子还在。照片真亲切,对着再一张就看着它不直的真面目了,分叉儿的那一块,我从没进去过,总想怎么是这种形状?

. Y- m# G4 i' y0 Q4 [

喜欢看您写的文字,使自己清楚自己居住的地方,谢谢您!

发表于 2009-4-27 08: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早年不懂摄影时拍的,好像和边上的新文化街39号背靠背?
发表于 2009-4-27 09: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师兄又出好文字了。这里还有一位老先生,就住在西单手帕口胡同,他也有文字。你们一定一见如故。他的网名也很特别,叫没病找病。也是好篆刻善书法古文研究很精深 。呵呵。
发表于 2009-4-27 08: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胡同的记忆~~

 楼主| 发表于 2009-4-27 09: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飞哥在2009-4-27 8:02: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5035参政胡同10号.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早年不懂摄影时拍的,好像和边上的新文化街39号背靠背?
# J* k/ M' d9 z1 y$ r+ ?

飞哥好~~~~~~~~~~~

: [1 n8 ]! y B' V1 k- l

您拍的这张照片我看到过:)这是参政胡同南口儿的第一个门,老7号,新12号,也有许多故事,您要有兴趣听就放在后面再说:)与它靠背的应该是新文化街43号吧--------一个很小的院儿,但有棵好枣树,像是嘎喇枣,特别甜,一些枝条探在院外,小时淘气,经常在胡同里溜瓦片打枣儿,听到房主人怒吼,便一哄而散:)

2 q* W S! J D, Q. N

照片里影影绰绰还能看到“老朋友”呢~~~~

 楼主| 发表于 2009-4-27 09: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荔枝在2009-4-27 8:54:00的发言:
1 Z$ P) k% l4 G9 m# E3 h3 w, P

胡同的记忆~~

0 E- B7 G! F+ |$ ~

谢谢关注:)问好---------

 楼主| 发表于 2009-4-27 09: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窝窝头子屋在2009-4-27 9:17:00的发言:
师兄又出好文字了。这里还有一位老先生,就住在西单手帕口胡同,他也有文字。你们一定一见如故。他的网名也很特别,叫没病找病。也是好篆刻善书法古文研究很精深 。呵呵。
0 ]6 b" M3 W3 e6 B/ v3 e* Z

师妹好,顶上来的老先生的文字看到了,谢谢

发表于 2009-4-27 21: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期待呵呵。

发表于 2009-4-27 20: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横窗瘦影在2009-4-27 9:44:00的发言:
( c% w5 u+ c1 C6 G8 N

飞哥好~~~~~~~~~~~

9 G( X: k! j* Z) S& u3 i

您拍的这张照片我看到过:)这是参政胡同南口儿的第一个门,老7号,新12号,也有许多故事,您要有兴趣听就放在后面再说:)与它靠背的应该是新文化街43号吧--------一个很小的院儿,但有棵好枣树,像是嘎喇枣,特别甜,一些枝条探在院外,小时淘气,经常在胡同里溜瓦片打枣儿,听到房主人怒吼,便一哄而散:)

6 q$ F& A3 n4 L$ e" r1 U. j5 W

照片里影影绰绰还能看到“老朋友”呢~~~~

8 y% g4 ^& @9 ~6 m$ _! Z2 i: R

横窗老弟,问好!

+ E) Q! o( s8 I O8 u, r

到跟前儿了,这院儿是保护院儿,这院儿里原来------。

4 D* x0 t8 M' Y$ I0 U [" m* h

43号院里住着我哥的同学,现在他老爸还在这儿住着。飞版说39号在那条胡同里,中间隔着41号大宝哥家和43号。

% q/ }) a! K' K$ p

参政胡同不长还不直,房屋翻修过了,挡道儿的那家修完又拆,起了阁楼。

0 R: p4 a9 l5 v, A( s

接着写吧,有故事-----。

发表于 2009-4-30 23: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横窗瘦影在2009-4-30 23:07:00的发言:
; E% G6 H8 {2 ]: b6 P/ Z- ^

路兄好~~~~~~

: C4 V1 L: e) W `* c! s

银行院那个同学是女的,姓杨,住里院那中式楼上,小学没几年就病休了,你肯定认识她。

3 T: I: k8 W5 F ]% Q1 g

那院西屋姓张的女孩子也是我小学同学,大队长,哈哈,现在可不是女孩儿了:))西房的质量也特别好,前有宽宽的廊子,木地板,古色古香。

f9 l' ]; q( Z+ N

横窗老弟,问好!知道是谁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4-30 23: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路兄,这分叉的死胡同里4个门儿,大多是私房,只是现在太破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4-30 23: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路兄好~~~~~~

: c: Z6 a3 m# h$ _& H- i8 o( V

银行院那个同学是女的,姓杨,住里院那中式楼上,小学没几年就病休了,你肯定认识她。

( }7 A0 E1 ~; d( ]

那院西屋姓张的女孩子也是我小学同学,大队长,哈哈,现在可不是女孩儿了:))西房的质量也特别好,前有宽宽的廊子,木地板,古色古香。

 楼主| 发表于 2009-4-30 23: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6-24 22: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路丁在2009-6-24 6:31:00的发言:
横窗老弟:等您的“参政”真有盼望之嫌了,终如愿。谢谢您!看了一些历史的记载,这方圆一片当时真不知是何等之非凡,脑中有如影幻般。爱看您的记述。
/ C' J# E- x6 L) ^' ?

问好路兄~~到了路兄家门口了,多关照:))

 楼主| 发表于 2009-6-24 22: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飞哥在2009-6-24 4:53:00的发言:
可惜,这次的活动未能见到您,而且除了鲁迅中学以外,由于时间紧迫,其他地点未能太认真走过,幸好有此文章,足以补充遗憾了。
/ T3 ~ u- q' v0 ~3 k! T

飞哥好~~~~~~因为病了,好久没上论坛,你给我发E后,我才知道有活动,安排不开了,所以没能参加,真不好意思---------

 楼主| 发表于 2009-6-24 22: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 L; b6 y8 q" V- t% y" Z; Q

鲁迅中学的现址是原斗公府,我在另一篇帖子《驸马桥·王爷府·桃李苑》曾经提到过,鲁迅中学南临新文化街,北至东铁匠胡同,西接参政胡同,按常理,斗公府必然是个比较规矩方方正正的一处府院,而且它曾经也就是这样的一处建筑,但如今的鲁迅中学在其东北处被剔除出去了方方正正的一块,而剔除出的这块土地也并非始于目前,如果大胆地猜测一下,大约在光绪皇帝颁旨征用斗公府改建女子师范学堂时就埋下了伏笔。尽管找不到依据,但在关于斗公府的记载中,有并列三组院落的说法,而从女子师范学堂的建筑体制上看,并没有将这块建筑后划出去的迹象。而从我记事儿及从老街坊的谈论中,参政胡同17号,19号早就独立存在了。

3 y* }# M7 Z! i: \, Y y4 d. ]$ J' H6 a7 {

如今这里矗立着一座高楼,但门牌仍叫参政胡同19号楼,这儿就是王揖唐曾经的住处。在国民党审判大汉奸王揖唐时,曾指斥他在北京有多处“豪”宅,这里大概就是他当初起家时的住所了。

/ d9 Z* W* i7 e* U$ ]

细想起来,参政胡同有些奇怪,奇怪的原因是它两头大中间小,两头宽中间窄,这也是当年公安总队的“大解放”经过时总刮蹭二号院南房的主要原因。当我有了更多历史知识时,才明白胡同成为这般模样,是由于胡同的一头一尾分别住过两个大人物的原因。

2 w! G3 ?6 |2 c8 R$ `. n( _

不知道北洋政府是不是有按照干部级别考核住房面积的规定,这是我们这个泱泱大国几千年来很搞笑却也很实际的待遇问题。这是闲话不展开说了。反正王参政当时的住房很宽敞。参政胡同17号,19号总计占地面积9780平方米,原来这两个并排的院落加上15号的几间临街房是一个门牌。在我记事时候院内的房屋就早已进行过改造重建,早已不是王参政住时的格局了。

7 l# t0 I6 T: A' }! t9 C) ]

在我的记忆里17号是个一直向西伸展的很深的长条形院子,只有南房和北房,院子很宽敞,还有许多棵大树遮阴,只是两扇高大的木院门已经有些破旧,台阶不高也没什么特殊装饰。而19号复杂一些,院门像是后开而比较随意的两扇小红门,但它是向下座的,因而前院有些跳坑,院子应属于比较规整的四合院,东西南北房都有。从前院通向后院有道高台阶,使得后院比前院高出半米,而后院的南北房中间的间距也很大,有树有花草,给人一种舒适惬意的感觉。

( T: U' ~* n6 B+ a: x% y" ?0 X4 `

一位姑妈级的亲戚是参政的老住户,她说,从王揖唐搬走后,这里改作了“首善公寓”,后来的格局是公寓改造后的样子,解放后,这两个院子成为了邮电部的宿舍,分成二个门牌,院子里面也不能相通了。

! Z8 N2 A# P. h3 j; d# G

这两个院子由于比女八中院墙向西褪了七八米,所以胡同骤然宽出许多,也就给当年的孩子们增加了游戏的乐趣,特别是下过大雪后,白皑皑一片,我小的时候会在这儿滾雪球,堆雪人,打雪仗,因为我的两个小学同学就住在这院子里。其中有一位同学住东屋,他家的后窗就临街,由于院子跳坑,后窗较矮,好笑的是,我们找他玩只需敲打后窗便可以了,省去了让他母亲盘问的诸多麻烦。

 楼主| 发表于 2009-6-23 23: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 V/ }# o5 r( w/ m/ p, b: d

说起王揖唐的政治生涯,也着实有些可笑,屡屡站错了队却又屡屡不悔,大约这也是政客经常会犯的错误之一。

n" g6 r3 J! ~) P t

受到袁世凯重用的王揖唐,奉袁密旨很快把持了统一党的大权,使其成为袁的政治工具。民国二年(1913年)袁世凯为了“临时”大总统转正,特意将梁启超先生请到北京,5月底,正式将共和、民主、统一三党合并改组为进步党,以保证政治上能够与国民党抗衡,“使中国保有二大党对峙之政像渐入轨道”,王揖唐在改组中成为了进步党的9大理事之一。民国三年(1914年)1 月,王揖唐出任约法会议议员,为袁修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鼓噪呐喊;5月成立资政院,王揖唐又得以出任资政院资政。

0 p1 a* ?' _! t1 \) y8 u8 [5 k7 ?

为报知遇之恩,待到袁世凯筹划帝制时,王揖唐极力劝进,袁世凯待他也不薄,“洪宪”开基,袁皇帝赏封王揖唐一等男爵授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可惜,袁皇帝的好梦不过八十一天,王爵爷的梦只能是更短了。

7 _) G9 Y4 W% d+ n2 P2 a8 k, ?

不过,政客就是政客,民国五年,袁世凯在举国的反对声中取消帝制并驾鹤西归后,王揖唐凭借同乡之谊又摇身一变,成为段祺瑞新内阁中的国务总长。随后的两次“府院之争”,一度的辫子军复辟,演绎出中国历史上最混乱最荒唐的一幕又一幕,城头大王旗变了又变,可王揖唐却如鱼得水,愈加地成熟老辣。待到段祺瑞与冯国璋二次府院之争,渐入窘境,命徐树铮问计于王揖唐时,据记载,他是这么笑着说的:“是何难?揖唐非敢自诩,对于此事确有十分把握,唯经费无出耳,君苟以资畀余,可反掌而成也。”

3 e4 E) O; ]3 {: J

于是,在北洋政府期间鼎鼎有名的安福俱乐部诞生了,安福胡同位于西单路口南,与参政胡同近在咫尺。这个怪诞的以胡同命名的俱乐部随后又扩展成安福系乃至“安福国会”。果然如王揖唐所言,新选举的国会参、众两院议员大多为安福系成员把持,王揖唐于民国七年当选为众议院议长。在段祺瑞的授意下,王揖唐与李盛泽操纵国会选举了徐世昌为总统,府院之争至此平息。

7 t0 U: N' Q& a9 ^+ M$ p8 ]

试想当年,从参政胡同到安福胡同,再到石驸马大街,再到国会街,忙忙碌碌一拨又一拨的政客,或坐车或骑马或乘轿,来来往往如过江之鲫,到头来也只徒留笑柄而已。可惜王揖唐却不这么看,他俨然一派领袖,踌躇志满,四处活动,不屈不挠地为自己的主子、安福系而最终还是为自己谋求最大的利益,但由于他的人头儿太次,口碑极差,也数次碰过软硬钉子。

4 E* d5 a* S. ]7 t# H" V4 \+ _

到了民国九年(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皖系战败,段祺瑞倒台,直系控制了北京政府,通缉皖系要人,王揖唐自然榜上有名,8月,京几卫戍总司令部还专门发布《关于严缉安福祸首王揖唐等布告》,面对这样严竣形势,王只好匆匆潜逃日本。

' J3 k8 G/ M) F1 l5 Z

民国十三年春,王揖唐回国。10月里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段祺瑞重掌大权,王揖唐又入幕段氏,为其谋划大计,通电取消安福俱乐部,随后出任安徽省长并暂兼军务督办。由于受到地方军阀的强烈抵制,到任不足半年,就被迫返京,然后便闲居天津了。

0 l6 \' d: j; m: c

“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不甘寂寞的王揖唐又嗅到了东山再起的机会,他四处活动,开始了最后一次政治投机,只是这次他扮演的是卖国求荣的无耻角色,就连他的原主子段祺瑞都无法容忍他的行径,毅然南下。

: t# y5 `+ T: ^2 f

至于王揖唐在其后的卖国求荣认贼作父,杀害同胞,与王克敏狗咬狗地向日本侵略者献媚种种丑行,真的已经不值得在此书写了。

* a5 l9 Z8 z* \, y5 p

回到参政胡同的话题,可以想见胡同的命名是在王揖唐当上了参政之后的事。那么他曾经住过的地方在哪儿呢?

发表于 2009-6-24 04: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惜,这次的活动未能见到您,而且除了鲁迅中学以外,由于时间紧迫,其他地点未能太认真走过,幸好有此文章,足以补充遗憾了。
发表于 2009-6-24 06: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横窗老弟:等您的“参政”真有盼望之嫌了,终如愿。谢谢您!看了一些历史的记载,这方圆一片当时真不知是何等之非凡,脑中有如影幻般。爱看您的记述。
发表于 2009-6-28 09: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横窗老弟:辛苦了!先问候一下!听您这么一说,心里豁然了许多,早先一直听着一片儿是马场,现在看来是了,大宝哥家的老爷爷可惜不在了,不然他肯定会知道得很多很多。

9 x e) _4 R% [0 H4 j7 N$ z

您要说是夹道儿,我还真觉得是,这一带本来就是一片王府,若把方圆连起来看,它的这种形状也就是个夹道儿的模样儿。我一走到这儿,脑海里总有一幅王府的图景,就算是臆想吧,也挺生动的。谢谢您!

 楼主| 发表于 2009-6-27 23: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 R, u { C' W' \3 Q

参政胡同是因王揖唐而得名,但之前这条胡同叫什么呢?据说它曾叫过口袋胡同,有人说,它本来没有名字,有人说它原是铁匠胡同的一部分,还有位老人告诉我,它原来只是俗称为东夹道儿,是依斗公府而叫的。

1 H$ T1 |+ |1 R) l6 f" X

其实正宗的胡同名儿本来就是叫来叫去叫出来的,而在参政南口,早年间还有块地方叫做大旷场儿。

: z" ~1 @! J# n: M$ }0 E

这大旷场儿的具体位置就在飞哥所发的那张图片参政10号12号的位置,恐怕还包括路丁兄所说的新文化街43号和大宝哥家的41号。

# o4 Q( u) P3 K1 T) P

为啥叫大旷场儿?那是因为这儿当初真的就是块没人要的大旷场,据说它曾经是郡王府和斗公府养马及队伍“出操”的地方,等到王爷懒得出兵战斗了,这地方也就荒废了。不过后来这块地卖给了一个人,让它变成了一个宅子,随后也就有了大宝哥家的院子和嘎喇枣的院子。

# X% m, @/ X4 k% B9 [

这个人其实也不是等闲之人,在北洋六镇的北洋大将也有他这一号,历任过标统,协统,而且还绝对是洪宪皇帝的得力亲信,他叫唐天喜。

 楼主| 发表于 2009-7-7 23: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路兄好,前几天正好查到一份资料,石驸马老17号的房主姓王~~~
 楼主| 发表于 2009-7-7 23: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私房,不过文革中搬进了外院的人,那家有个孩子是34中的,按说不会就是你哥的同学吧?小时候淘,我们还背后给起了个外号呢~~~~
发表于 2009-7-8 00: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参政第一个大门里原有个女孩子,岁数可能差不多大,有印象吗?
 楼主| 发表于 2009-7-8 00: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没有印象~~~~~~~~~

2 x! F9 a3 I4 \* u# o

您是说唐天喜的宅子么?那个院后来好像卖给了一个牧师,文革中是三工总的总部,后来像是住过一位副区长吧,现在就不知道了,反正总是朱门紧闭:)未见红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4-6 08:15 , Processed in 1.277914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