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197|回复: 20

[原创]大陵三百里:三原--四座封土陵[含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4-22 09: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H, _! Y0 p! ^

[原创]大陵三百里:三原--四座封土陵

[原创]大陵三百里:三原--四座封土陵

" B- O$ R6 Q7 {3 d3 X! j

三原县地图

* Y8 P# y0 ?, h

 

) y& K* W" ^* o

  三原,古称池阳,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因境内有三座黄土台塬:孟侯原、丰原、白鹿原而得名。三原县始建于前秦,建县于北魏,距今一千五百多年历史。

& B5 F* ?" G- E; A1 a' t

 

6 o6 `/ {! x8 x$ p; T: T

  纵观诸唐陵,皆开凿于关中平原的北部渭北高原南缘的山地,但是在三原和泾阳一带,由于泾河自西北注入渭河,把地面切割出一道谷地,渭北六县十八陵所凭倚的山地在此出现一个缺口,两河交汇的平原地带也由此成为关中最为肥美的土地,遂有“关中白菜心”之称。

$ z" \9 P" L( D" n. m; W9 b

 

# r4 z: E% v2 X" L9 U

  三原一共有三座帝陵(献陵、庄陵、端陵)和一座祖陵(永康陵),“唐十八陵”四座封土中的三座都集中在这里。相对于山陵,封土规模要小很多。为什么这里集中了如此之多的封土陵?

5 G: }7 y$ N. X

 

& ]4 y+ n- O! e$ D+ |2 J

  先看地貌:

4 b1 S- ~. D4 S5 z2 b* b9 C* v6 z. Q

  三原地势北高南低,主要山地都集中在西北的嵯峨山,县治内大部分都是深厚的黄土,无山峰阻隔,四面视野开阔,非常适合封土的建造。同时,都城长安的正北42公里便是三原,比到其余有唐陵的县都要近。今天从西安城北汽车站走高速公路,四十分钟就可以到达。

7 i$ l# T, B- b/ j! t

 

; J) Z- q4 r# O

  再看历史:

- j* B" ]+ X+ |9 d8 p. |1 @

  永康陵、献陵为初唐陵墓。永康陵主人李虎是唐高祖李渊的祖父,建造于李渊在位时期;而献陵是唐帝国建立后第一座严格意义上的帝陵,关于献陵的建造在《唐会要》中有明确记载,是延续汉魏制度,尤其是依照东汉光武帝原陵陵寝制度——汉代陵墓绝大部分都是高坟厚垅的封土陵。

& F& A6 [, G6 E6 V9 f& d

  庄陵、端陵是中晚唐帝陵。庄陵主人敬宗是个少年天子,在位不过三年,荒淫无道、失政理、乱国是,后为宦官所弑,在那种局面下继任者不会费力选择山陵为其下葬;端陵主人武宗在位六年,但政治多有建树,但其死后由其十三叔宣宗继位,宣宗雄才大略而猜忌成性,他为了巩固统治,以追究其父宪宗死因为名,打击了一系列被怀疑与宪宗之死有关的官员,甚至把穆宗以来四位皇帝在宗庙里的祭祀规格全部降低,他是绝对不可能为武宗选择山陵的。

! i9 U! A! g$ o

  由此可以看出,唐代封土陵都集中在初唐和晚唐,而盛唐和中唐都是巨大的山陵。初唐陵寝定制尚未形成,封土陵是延续汉魏故事。晚唐封土陵则主要是出于政治、经济原因。

4 ?* i. h) o: R. g4 q8 J* ?$ `5 h5 U

 

' p/ H9 Q, e" s7 F, ^& E

  三原是关中经济较好的县,区域内基本都通了公路,诸唐陵距县城交通都不算艰难。其中的永康陵是距离公路最近的陵,去永康陵的途中还可以顺路探访东里堡的李靖故居和孟店的吴家大院等古迹。其次是献陵,靠近省道,由于地跨富平三原两县,从富平县进入更为便捷,但是富平的班车跟献陵还有一定距离,需要换乘三摩,从三原县坐去徐木的班车停车点距封土稍近。端陵距献陵约四公里,没有固定班车或者三摩,可步行前往。在07年以前,庄陵不但是三原也是整个关中唐陵路面最差的地方,许多司机都不愿意进去,值得高兴的是水泥路修好之后,进入柴窑不再是让人发愁的事情了。

6 |: q6 G0 j0 J e5 y. @+ f1 V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2 10: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 N. u! j7 {6 v- r2 w

神道西眺嵯峨山(2007年6月)

! C# C1 W) K6 a! H) |7 e/ ^

 

/ m4 o. a }& D- K7 E


永康陵神道上拉草的农民(2006年5月)

0 Y5 A N4 |6 y' p$ j7 T/ u

 

( A; G, V* R# i! ?* q6 Z

; c$ z0 y8 Z5 ]- c+ E. b9 [

写生永康陵封土(2007年6月)

! B2 ?1 E! V3 e' b% B# D

 

0 V1 I4 u0 M: ~

* C _- Y; k; J% f5 H ^2 r

站在西侧华表看永康陵天禄(2006年5月)

q; u8 }6 Q( |! [* D2 W

 

F9 Y% {; h! T, O; J+ ~; h' [

. E- B1 K# @. ?5 |

永康陵天禄,远处是耀县药王山(2006年5月)

/ Q8 b$ H) `. [8 n h: a" p

 

! x5 i2 z9 K, ^& t

* e5 [, Z: ^0 M) l; n! H7 G; f

三原陵前镇,玩牌的老汉,陵前镇因其位于永康陵之前得名(2006年5月)

" E3 C" k0 Z6 W0 A& d% I

 

$ O: k- X/ X1 z


陵前镇十字路口卖炸糕的(2006年5月)



 楼主| 发表于 2009-4-22 10: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永康陵

9 T- k3 z& t5 S! f9 _

  

( D/ g3 d( B7 C! V. r0 K

永康陵封土及文保碑

5 W/ x' L4 @9 ^1 D8 @4 ^% h: ?4 K S

* A" @& d. q$ k7 N8 o& M$ |

  位于三原县北陵前镇候家堡西南、石马道村北,东距县级公路不到一公里,《长安志》记载“封内二十五里。”为唐高祖李渊祖父李虎陵墓。李虎?-551一生跨越北魏、西魏二朝,参与创建西魏,封“柱国大将军”。李渊建唐后追赠太祖景皇帝,亦称唐太祖。

4 _& c$ A$ @& {$ ` e

   

. }% R" ?: a) X5 b- s

  永康陵和咸阳李眪兴宁陵、河北建初陵、启运陵并列为唐四祖陵。

( m o' c+ b2 E* X8 r1 @( g

  其中,永康陵规格相对较高,它和兴宁陵修建于同一时期,所以石雕数量和造型风格如出一辙。

6 V( X! F1 Z6 w3 l. y p

  如今的永康陵封土被侵蚀接近圆锥形,残高7米,封土遍植松柏,神道北侧为农田和蔬菜大棚所占,中间有土路横贯神道,神道南中间下陷,形成断垣,神道石雕皆布于台垣之上。

9 R9 j: Z. B# u

  神道最南有华表一对,东侧扑倒,西侧华表紧贴台垣断面,柱身篆书“唐永康之陵”五字。华表北有天禄一对,东侧扑倒,四肢残失,西侧较完整,和兴宁陵天禄完全相同。天禄北尚存两仗马四肢头部皆残,但马身鞍鞯、鞍袚、鞅鞦都可以辨识。仗马北六十米原存石人一对,资料显示:东侧迁至西安碑林,西侧尚存腰部以下部分,我皆未曾见过。石人北为朱雀门石狮一对,西侧仅留残石一块,东侧保存在西安碑林,狮子造型有中亚风格。

0 g" s# g' l) H" }+ K- }4 ^9 W0 }6 i

  

5 S' V, H L" C) L

 

 楼主| 发表于 2009-4-22 12: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献陵

" c' `! x+ E8 S& d6 D( P" [

 

. l; y( v# u, }8 C M

  唐高祖李渊566635陵寝,位于三原县城东北二十公里的徐木塬,加上陪葬墓整个陵区跨越富平、三原两县,封内周长约十公里。

3 u3 @, B6 o" j

   

3 H9 _* \. q9 e! Q+ h

  公元635年6月,深居简出的李渊驾崩于大安宫垂拱前殿,享年71岁。他对自己的后事有遗诏,要求园陵制度从简,依照汉魏形制。经过大臣的争论之后,决定仿照东汉光武帝原陵之制,整个陵墓采用封土为冢,覆斗形,高十九米,约6丈。开启功臣密戚死后陪葬制度,这个制度上承汉制,下开唐陵陪葬制度之先,为中唐以前诸帝遵循。专业勘测结果显示献陵陪葬墓有52座之多,如今站在封土上仍可以看见星星点点的陪葬墓。

/ |/ N2 O$ S! s3 H$ ?( R4 x8 ~3 t

 

, N9 O% k# f7 O1 f6 X5 r- A

  献陵石雕与之后诸唐陵石雕皆不相同。

9 }' L. F( o1 t' ?6 i+ L' g

  陵园四门各设石虎一对,朱雀门西侧石虎1959年迁往西安碑林东侧伫立在故神道的庄稼地里,其余三石虎或散落在村落中,或倾卧于田野里;朱雀门外450米处,紧临台地南缘断崖处有华表一对,东侧已毁,西侧尚立;神道还有石犀牛一对,西侧湮没地下东侧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迁往西安碑林石刻艺术馆展出;资料说献陵还有石人三尊,都在东侧,我没有见过。

: G j! x" A i

 

' ^3 B' J2 v# Z; {0 x

0 S+ v+ Q3 D& C- t- e

由西侧白虎门眺望献陵封土(2006年5月)

9 w9 a) p' W6 w {8 C' k- e

 

; K6 |. U: f3 \9 t) _) Z8 z

" w9 V& f g1 D8 l, V

站在封土上鸟瞰神道,可以看见石虎(2006年5月)

+ o7 B& I1 F& X. J. Z8 ^2 s8 W8 }

 

' \. r' ]* K, j u- L" ^- i

" ]4 m* H( J3 z7 U/ a/ R+ M0 \

秋雨中,我们包的车在进入神道时陷入泥淖(2005年10月)

 楼主| 发表于 2009-4-22 12: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2 h( e. G! b2 ~

朱雀门西侧华表,华表表面有阴刻纹样(2006年5月)

3 `) Q( P' n: [# P+ d( l

 

; x8 B- W& H, ]4 s

4 @9 w' e/ J% I8 | P8 {

正午,割麦的老汉,远处是献陵华表(2006年5月)

2 K7 t1 T% p3 m* |. o0 N. v5 K

 

$ z. {3 \; M2 y# L& @

8 C, w% K7 s6 y$ ^+ n$ e. t

华表顶部望天吼,献陵华表是诸唐陵中特例,其余都是仰覆莲宝珠顶(2006年5月)

2 L4 Z8 M) v7 y. @4 Y3 w# z" \

 

) F+ T1 P3 ?4 S- m, n+ {

' x* I8 L, E9 c, d" \" @- \

华表基座(2006年5月)

发表于 2009-4-22 12: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陵寝应该大多早就被盗过了,何不发掘后,整理展出?既保护了古迹,了解了历史真实,又可以有巨大的经济收入,发掘的费用只是一个小的前期成本,这么好的买卖,没人琢磨啊??

/ Z! Y. Y/ O/ A) O( E/ z9 M


 

 楼主| 发表于 2009-4-22 12: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 ?8 \0 @# p2 m

献陵石虎头部特写(2006年5月)

3 q3 M0 N, @9 U; y

 

& y- w I9 q4 R B3 f

! J2 P* Z( i, k/ x& G* |3 a4 [) J% _

玉米地中的石虎(2005年10月)

/ U0 g T& v: `# d- q

 

. O0 H# j+ z* Q5 E) X

* q7 D4 W s/ m" p1 p( R

白虎门南侧石虎,半没入土中,头顶房舍外墙(2006年5月)

, q0 N- ]; Z, I8 @0 R

 

+ n& t8 |9 F6 a2 D5 w$ Z" V: D

9 ~. c. \& }2 e, K4 n

小雨,封土脚下石羊上的蚂蚱(2005年10月)

发表于 2009-4-22 10: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观赏!
发表于 2009-4-22 14: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图文并茂,是去唐陵好帮手.
 楼主| 发表于 2009-4-22 17: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庄陵

# [2 @$ @+ n! o. w- z) y1 s/ F( c

8 r( ~- s$ c3 S' ?

庄陵封土,封土下是清代陕西巡抚毕阮所立石碑(2006年5月)

/ Q+ s |2 y5 z4 b# a: n7 n0 _

fficeffice" /> 

2 ]5 o1 a T' P! k# x! _ ~

    唐第十四任皇帝敬宗李湛809826陵墓,位于三原县东北约十五公里陵前镇柴窑村东。东南距武宗端陵五公里。文献记载庄陵占地20公里,如今封土高17米,遍植松柏。

- y8 j' Q% T, }4 S: J- n) g+ E

   

) M; x) E2 v# ?6 B2 b: X! P

庄陵的出现也打破了自太宗以来维系了188年的山陵制度。至唐亡,还有两位皇帝也以高垅厚土下葬。

* K* |1 b0 f" s, `

 

' f0 J9 U# U6 J9 O) j9 T

庄陵四门石狮都保存完好。朱雀门外由南及北依次列有华表一对,皆仆倒;翼马一对,东侧仆倒,西侧完好,高2.65米;石人七尊,东三西四,1997神道25个翁仲头部全被盗割,后来只追回一件,如今报存在三原县城隍庙。资料记载,神道东侧还有鸵鸟一件,但是有在地面看到过。由现存石雕推测,神道东西间距67.5米,每列石雕行距24米。

- h: o4 ~" y1 Z$ {, A' T% w

 

& T2 ~5 @! x( @


庄陵封土北眺玄武门(2006年5月)

 楼主| 发表于 2009-4-22 17: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 u i* m6 v) M/ n- k/ x7 l" j; k+ o

秋雨中的翼马(2005年10月)

: A8 j* o, S; @# I5 V9 M! u8 M

 

, O1 o- D! } y" n5 G% s; k; D

& G+ v3 O0 t' z1 b) ~; S, s

西侧翼马(2006年5月)

/ I# S8 l- D9 G, J2 O3 r0 {

 

2 W( j$ Y" F6 i9 p1 G- {( j4 C

0 }9 g( o& ?- M& z- M

庄陵神道收割麦子(2006年5月)

: t9 I6 L, r6 c2 f9 `% F

 

' [6 V. ~% D! o* j) f9 x ]

% P% Q* a9 L4 s* d* N: m

庄陵西侧翁仲(2006年5月)

7 M. V, z) U& i( u

 

& j: `2 ?2 `& m2 u1 N% c

! p8 h* s2 o" g2 i! p) `! y! B

庄陵朱雀门石狮(2006年5月)

 楼主| 发表于 2009-4-22 17: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玄武门西侧石狮(2006年5月)

! W# \5 v2 V$ p8 Q9 j

 

$ ]% W8 A' v" s0 a+ a1 L

$ z. y5 G3 x' ~" g

白虎门石狮,白虎门只剩下这尊残狮,脸朝一个大坑,此图在大坑仰拍(2006年5月)

( @7 l, C& e4 Z5 B; R9 e. }

 

6 q' d% r9 O- | Y3 d9 V8 [

5 b+ @. S! t9 O9 b J( `

白虎门石狮背面(2006年5月)

发表于 2009-4-24 22: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 R) k7 ?( K# A" Z) X; k3 r0 K

多谢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09-4-24 22: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To 京北老梁:

8 n* D" h4 F. D, S2 d& {

    找到几张庄陵石碑的图片

$ q5 z/ ^( _* s( i( K& }8 F

 

6 n& r0 R% P& {( ~ ]

* v0 z$ ^% R( E; o0 C

这通碑是乾隆丙申年孟秋由陕西巡抚毕阮手书,三原县知事所立(2006年5月)
 

5 z5 w/ R+ W u# W$ f( w& k8 O7 Q

- U' P" V- y+ L" [( K0 V% E6 q

碑额(2006年5月)
 

+ D2 H/ d/ `7 \! v3 i/ j( L" ~; f

! u7 u8 A9 [0 f9 O

陕西巡抚毕阮敬书,知三原县事任文溥立石(2006年5月)

发表于 2009-4-24 21: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
发表于 2009-4-24 19: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 Z: I. J' I; D3 U# @. m5 R. g! H

欣赏了,庄陵的那个碑有照片吗?

 楼主| 发表于 2009-4-24 17: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端陵

5 s# B& w2 J( p# }! O

 

1 {7 A3 p8 x: v4 W# @: B( h

  唐第十六任皇帝武宗李炎814—846陵墓,位于三原县东约十六公里徐木塬西边桃沟村东北,东距高祖献陵五公里。封土呈覆斗形,现高15米,遍植松柏。整个陵园占地20公里,神道三华里外是落差140米的断崖,外观接近接近山陵高度。

7 H6 I8 [/ j* M3 B0 |: x5 A

 

4 D1 g; v# {3 ^% D

  端陵神道为农田占满,除北门外所有石狮外都保存完好,形制和风格与庄陵相同。

a. x0 i' j( g I

  神道尽头的断崖上尚存华表一通,高7.22米;一对翼马位于华表北十米处,马嘴残,仆倒;仗马两尊都在西侧,破残;神道东存文官三尊,最南者保存完好,神道西有武官一尊。测量后知道神道石雕间距66米,每列石雕行距10米以内,而一般唐陵通常都在18—30米之间,由此也可以揣度出一丝当年主事者的心思。

9 s6 A+ w! G2 S1 _+ f$ O3 k# H/ e. N$ W

5 q: g e, t% Z

端陵封土,文保碑立在封土北边

 楼主| 发表于 2009-4-24 17: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 [# L# i2 t) J& r

端陵东距献陵5公里,这是路上的大沟(2006年5月)
 

+ S. M- H. c) S1 B7 l

" A' U) ?( B% t K

通往献陵的路(2006年5月)

" E J; H/ @+ D* s

 

1 o# }8 m$ n% A+ A3 e


端陵北侧路去往富平的路(2005年10月)

 楼主| 发表于 2009-4-24 17: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 V1 A6 X8 j% I( M0 d. T+ H

因为端陵神道尽头是断崖,所以只有封土北侧可以走,这样,由献陵过来最先看到的是青龙门

f5 b. D$ G. i9 F' M

此图站在封土东眺(2006年5月)

3 d( _/ x- h: I7 X) F9 N

 

& e0 i3 [: O. ]1 \, B

, z1 v$ G. j6 T G2 g% S9 [

神道南侧远眺(2006年5月)

$ s9 \' Q' G: Y/ f( L) }/ T. W

 

4 }; i$ e, K1 u; B

! }5 W1 Q& L+ l' d0 t

华表及阙台,端陵华表只存一通,上有蔓草文饰(2006年5月)

" j; O* ?0 t! v% r9 h

 

0 a* D& j$ V8 z/ n+ p+ d! C' m

, N6 Z" L9 v( c# n: i( H

雨中,玉米田尽头是华表(2005年10月)

 楼主| 发表于 2009-4-24 17: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2 S8 A: t L M+ F) @

华表北边田地里倒卧的翼马(2006年5月)

* t; T. G% \: l( t5 k5 g v% K

 

% @( a4 Q/ N3 j }! z

7 o( p5 b' e$ q( }7 e( D7 I

雨中翼马(2005年10月)

) x! g" m8 [: y! u1 A& o1 V1 s

$ I& n' r" m" M4 J

华表东北是残仗马(2006年5月)

% |4 D6 W- P! l% s3 t

 

( n/ C3 }8 z! O. _% f" w

0 Q. Z% c4 N7 S0 u

雨中,神道,朝天椒(2005年10月)

* W. [: M" J- \! q7 ]* \* R4 \

 

% z L8 E$ G: t, E; Z; l

# _. I& B& R; Q/ s7 b0 D& w( T8 l% q

神道东侧石人(2006年5月)

9 d/ k8 b, ^* z- q1 S& R" I

 

) S- S( m P; d7 S+ F

2 D3 k$ T6 J- L! e) j, P7 b

唯一有脑袋的石人(2006年5月)

发表于 2011-2-22 11: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超好的向导帖子,谢谢楼主了!我准备清明或五一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2-22 13:23 , Processed in 1.205993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