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606|回复: 126

我说我说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4-20 21: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兄弟是个高龄新手,昨天请教同学行家,终于隆重而激动地发出平生第一帖。左顾右盼,前瞻后瞧,找不到给自己新起的网名,却在校友“老三”的名下登出。于是,我就有了一个临时的名字“我说我说”。在此,感谢学长“老三”仁兄,一定是你出手相助,救兄弟于危难之际。

8 r+ l$ Z5 o- q0 L0 q3 ~ c( E

    水小子同学的方位感和记忆力太出色了,从一年级第一个教室到后来的教室,记得清清楚楚,如数家珍,令人感佩。与此同时,也激活了我的部分记忆,找补核定了我们的几个“故教室”,填补了几许空白。

6 f, }( B5 `, V0 n5 b* e, U

 

3 L5 [7 G$ m& {2 e

    记得经过一两年的“调教”,终于使闲散一年有余(66-67年)并多少染上些不良习气的我们“浪子回头”,“改邪归正”了。学校还结合形势,带领我们去附近郊区农村劳动。我们是向东走的,过了红庙、小庄,地点大概在慈云寺,离京棉厂不远。有条铁道,道旁有个圆形标示牌。同学Lin hao (wu mi)见状张开双臂,呈V字形,口呼“呜”,近乎于声情并茂。然而,话音未落,引来众兄弟群起攻之——还“呜”呐,那是“鸣”。近前仔细一看,果不其然真有一个“点”,臊得他恨不得撞火车,好在当时没有火车开来。

9 h0 m; n7 O7 d) _% r

     到了目的地,稍事休息,老师就引来一个年纪不大的生产队长,并请其对我们讲话,派活儿。只见他一身京郊农民打扮,头戴一顶草帽。看来他见过些世面,说话有些条理,美中不足的就是有点结巴:“同学们:你们响响应党中央和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到我我们农村,接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我我代表。。。表示热热烈欢迎。你你们只要把大大草拔掉就行了,小草我我们就用锄锄头锄,镬镬子镬。”我们一边听着,一边低着头,咬着嘴唇竭力憋着不敢笑。那队长大概也知道自己的“短处”,又说了几句,结束了话语。最后他说:“让我们振振臂高呼,‘伟伟大领袖。。。万万岁’”他的“万万岁”的“万万”两字不知是口吃造成的还是发自肺腑的叠字,总之,这在当时可算字字珠玑。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4-23 15: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挺好的

+ }9 j$ `) n' _; F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2 08: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8 z2 |# Q" `' \( a+ ^0 N' ^! m6 l$ K

 

, l+ t- H0 w" C. t# T) T- N$ \6 X- `6 r3 K/ @( x: y2 D, E- |+ T6 @: B7 R: d2 e. |# A1 N/ D2 h. C
; h) g$ L/ r; U; p
今天是庆祝华秋岳老师八十寿辰的寿筵,作为机院附小的学生代表见证、拍摄了喜庆的现场。在此发来一些照片以示纪念与祝贺!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6111 - 复制.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北京教育学院朝阳教育分院的领导及部分老师与华老师合影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6051 - 复制.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原机院附小64届、65届、66届、67届、72届部分校友与华老师夫妻合影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6053 - 复制.jpg
[集机院附小“自由飞翔”帖]
. r- P4 e+ R o/ q/ o3 L8 b. @
 
' X9 M, t/ G. Y8 R# g" q& m, v

受华老师委托发表一封致北京机院附小全体师生的公开信:


* ~# [9 J7 K7 I/ [

 

/ z6 ]# e% U( [( D/ a. T

感谢附小的校友专程远道而来参加我的生日聚会。

3 U7 v- p! k6 o" E# s

因为身体健康等多方面原因,去年的4.11师生联谊会,今年的9. 11北海聚会我都没能参加,而咱们的网站从我知道的那一天起,可以说天天必读。感谢校友在网上经常提到我一个普通的体育老师;感谢校友在4.11纪念册上撰文想到我;感谢在师生见面会上很多校友问起我。由于我只会上网浏览、阅读,不会拼音打汉字、不会发帖、不会互动,所以一直没有机会谈谈我的观感,这次也是借助“自由飞翔”的帮助才实现自己的愿望。

u# z$ t! L$ M3 _1 h

我从事教育工作40年,当了16年体育老师,其中12年是在机院附小的操场上渡过的。当时操场大约长100米多,宽60米多,中间一个标准小足球场(60×40米),南边两个标准篮球场,北边两个标准排球场,南、北沙坑各一个,周围布满运动器械,全部是按照苏联小学体育设置标准设计购置的,并专门有一个木工维修这些器材。后来木制滑梯损毁严重,就弄了个水泥大滑梯,当时在施工前竟没人同体育老师商量过要建这么大而硬的家伙,等我知道时已经建得差不多了,不过也好,它成了附小的“标志性建筑”。操场设有专用的跑道,有个乒乓球室,但这和所有其它体育器械用具在内,好像都是娱乐性的健身用品,没有竞技体育的概念。

& Y4 a5 v# b# L6 m

我是1957年9月到机院附小的,当时举办过一次有3所子弟小学参加的田径对抗赛,有:401子弟小学(后改为3501子弟小学)、燃料工业部子弟小学(在定福庄)和咱们一机部子弟小学。对抗赛的结果,团体总分我校排名第三。当时的校长就说:“咱们各年级的语文、算术都好,在全区都能排上第一,就是体育不好,3个子弟小学参加,还排名第三……。”这给我很大压力,经过和附小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两年后就彻底翻身了。到了1963年、1964年,我校的体育教学和业余训练都名列朝阳区的先进行列。体育教学举行过全区范围的公开课,乒乓球队获得全区小学生乒乓球团体冠军。直到现在我还清楚的记得张树人左右开弓,球球起板的搏杀场面:在与多个小对手竞争中打出了21∶0、21∶1的成绩。足球队当时很少全区性比赛,多数是校与校之间互相邀请的友谊赛,但足球成绩也是相当不错的。当邀请兄弟学校来校比赛时,操场上彩旗飘飘,少先队的鼓号队出动助威。在我记忆中,当时有个叫徐福的前锋,速度之快无人能敌,他的60米成绩是8秒6(这个纪录直到附小解散都没人打破),他的边路快速突破,然后以细腻的脚法传中,只要中间有人跟上包抄,此球必中无疑;还有门将杜永宪,把守球门万无一失,原因是他得到高人指点(当时机院体育教研室的李桐龄老师的指点)。田径队更是名震全区,他(她)们刻苦训练,连放暑假都路远迢迢来校训练,他(她)们的名字虽在我记忆中淡忘,但他(她)们的矫健身影依然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8 v" R ~# [$ u* B2 J# {8 d

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和1965年第二届全运会团体操表演,同学们在学习、训练两不误的方针指导下,刻苦训练取得了很好成绩。有了第一届全运会参加的成绩,才有第二届全运会我校担任试点任务的决定,即编委会设计好动作和场面后,为检验实际效果,先在我校学生中实验;音乐也是这样,作曲家亲临我校,边看训练边写曲子,试验好了才在全区推广。我校的训练工作和政治思想工作(当时是胡世坚老师)多次在全区介绍推广,所以我校的学生就得比别的学校学生付出更多的努力。由于上级对我们的信任,把团体操学生的队伍放在全场正中央,杨丽丽的位置正好在中央的中央,面对主席台接受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这是我们学校的光荣。

9 t9 A( |! ^9 ?) A8 a' g

机院附小解散后,我一直没有离开朝阳区呼家楼地区,先后在呼家楼二小和光华路二小各教了两年体育。在北京举办第三届全运会的时候(那时“文革”还没结束),我又接受了团体操任务,就离开了教学一线,从事组织教研、体育教师进修培训等行政工作,直到退休。

) L% a% Z+ k: D4 ^

1992年,我在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办理了退休手续。

- h+ s* K6 _& _ ?2 ^" u

我从小跟父亲学过书画装裱,所以退休后的全部生活就是裱画,并对中国书画进行研究、收藏、鉴赏。我父亲创建的多宝斋在上海是一家颇有名气的老字号。在长达近60年的时间里,多宝斋与上海诸多书画名家交往甚密,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留下很多趣闻轶事。2004年2月20日中央电视台第二套《艺术品投资》栏目播出了题为“翰墨两代情”的节目,说的就是多宝斋两代人的收藏故事。2009年我又把多宝斋的收藏故事汇编成册,作为永远的纪念。

8 y; i+ k9 M5 ?# ]9 d% m

 

+ w% m' ~, B6 I* @# L9 _

          华秋岳                                                       

: a5 M' V' E! B! r

         2010年12月11日

发表于 2010-12-12 23: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华秋岳的女儿,我代表父亲和全家人再次感谢冬虫夏草!感谢所有参加昨日聚会的老师和校友们!

7 a f% i& h1 R# l/ m

 

1 I+ f/ R- _" N" P( J, R

同时祝老师们身体健康!祝校友们万事如意,平安吉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3 16: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大漠无声在2010-12-12 23:29:00的发言:
2 A- K3 _6 x+ n M: ^! Y

作为华秋岳的女儿,我代表父亲和全家人再次感谢冬虫夏草!感谢所有参加昨日聚会的老师和校友们!

1 H7 T8 e8 G- F. h! b& X# s- Q

 

) y H( G% h. ]3 R& S) p5 z' n. j

同时祝老师们身体健康!祝校友们万事如意,平安吉祥!

: e# p0 [0 t7 s3 ]5 U6 ~

作为华秋岳老师的学生,为不能参加聚会,亲为华老师把酒祝寿而遗憾。遥祝华老师健康长寿!借此机会,向华老师及家人祝福!向筹办和参加聚会的师生致意!向附小全体师生致意!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17: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集机院附小北魏帖]

5 n% M$ d/ t6 e! V5 h

乞丐骗钱,古已有之。已故评书艺人连阔如(笔名云游客)在1920年代就清末民初的社会现象写了很多东西,集合起来成书为《江湖丛谈》。我这两天刚刚看过。其中有好几处说到乞丐骗财之事。刚才在网上找到了其中一段引述如下:

0 i3 ]& d+ ]0 N& ~: C' Z L

第八章 坑蒙拐骗 江湖中的叫点儿内幕

j: |8 p; l: u& c0 F
  " s9 X `4 |5 U1 m

     我老云在每年冬季只要混上了温暖的衣服,在最冷的天气时常往外边闲逛。走在天津的租界或是中国地富庶的区域里,常有一种乞丐,头上没有帽子,上身赤着膀背,下身穿条单裤,见向人行乞。别人穿着一身棉衣还冻的难受,他那样有多可怜哪!谁瞧见亦得动心,人人能给几个铜子,有阔人瞧见,三元两元的一样周济。可是我这人好奇心盛,遇见了这种乞丐,我豁出冷去在他身后跟着,倒看他们能要多少钱?要完了钱,他去干什么?结果,有一个乞丐叫我看了个全始全终。

那天,他不到三个钟头要了有四元多钱。他不要了。我以为他是拿着钱买衣服哪,不料他亦有家。回到家中,一会儿出来,亦穿上大棉袍,棉马褂,棉裤,棉鞋,戴上皮帽子出门亦坐洋车。我真是莫名其妙。并且,他到了第二天又赤着膀背,穿条单裤向人要钱,求人可怜。我最纳闷的是那么冷的天,三四个钟头会冻不坏他!其中定有不怕冻的妙法,要不然就冻坏了。我把这事记在心里,没事的时候和江湖的朋友闲谈,偶然谈到这假乞丐不怕冻的事儿,有个江湖人某君知道其中的内幕。

某君说:“世上的善人虽多,可是善财难舍。普通要饭的乞丐,怎么说的可怜亦没人注意,更没有肯多周济的。这种假乞丐,每逢冬天出去骗财。在未出去之先,他得买一斤好烧酒,一块红矾,在屋里脱下衣服来,用棉花沾酒,往皮肤上擦红矾,擦完了之后,用极少红矾置于酒中,把酒喝下肚去。工夫不大,红矾与酒性均发了,那身上如火炭般热,再想穿衣服亦穿不住了。他这样弄好后,往街巷里向行人要钱,有个三四个钟头绝冻不坏他。要完了钱,回到家中,可得穿上衣服往澡塘子大洗特洗,洗完了吃东西。照这样,干上几个月。那红矾的毒质在皮肤之上,一到了春天就会发作出来,能够像烂桃似的遍体鳞伤,久治不愈。”我向某君问:“他们知道将来毒大了有害于己吗?”某君谈:“他们哪能不知道。”我说:“他们知道将来有害,为什么还干那个呢?”某君说:“社会里的人都是顾眼前,不管将来。他们这种人亦是社会中的败类,不务正道,成天价蒙事,弄得没有办法啦,才想干这个。他明知鸩酒喝多了有害性命,在没有解渴的时候亦只可出此下策,来个饮鸩止渴,至于后来怎样他们先不顾及。可是干这不正经事的人都是很聪明,不过是假聪明白误终身吧!那真聪明的人没有这种举动呀。”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1 20: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 @, `4 [% p5 x) Z( L) Y4 r' s6 e* f! R& R2 }: O9 m" H) S3 Z/ `* {) D& X# r; u* `! u. D0 v* ?' g* q9 Q1 A$ G3 v! p( H# g* d, y, P1 {( V
, z( z7 G1 p# R( K1 l, O9 m( v1 w0 [1 [2 ]" f, d" W; f& X" m+ B% ^. U2 F& r8 y! m1 e9 E
8 U1 t4 r6 s* ~) `! k
6 y$ T) W8 b/ P7 ?1 G

【集“机院附小”西水车帖】

: a9 J; ~" J9 _0 E' g

 

" O7 l0 K0 L2 i* G' t; ^1 j' \

昨日到美术馆看“油画艺术与当代社会——中国油画展”,一幅巨幅油画“等”引起我的兴趣,在普通的北京大北窑公共汽车站,站立着近百位等车人,形态各异。反映出当代中国不同人物的生活状态和社会地位。贴出照片,供有兴趣者共赏。

( ~; q" q3 x; K! l! @, r7 V# l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5648.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X+ k+ E1 z! {& d/ _ m# S2 w8 J

“等”的全幅。

1 R% i( ?+ T3 t"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5628.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等”的局部1。

! O7 ]9 t! D* m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5629.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等”的局部2。

2 Z8 A0 k/ [1 C7 f# Y! V2 B' 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5630.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等”的局部3。

- X, H$ _' y5 i& ?7 n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563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等”的局部4。


发表于 2010-11-23 21: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虫草:对油画“等”就没有什么评论或者联想吗?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 08: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集机院附小“老叟”转帖】

5 k' }; r: C8 _

介绍一篇文章,内容值得我们思考.

9 G) a! o% O; @, b& X

 

% x5 e$ f1 z* P, l2 S

 

7 F1 t2 c: N6 G( U

錢是你自己的,但資源是全社會的

* [4 n) D ^! Y# c4 Y' M

要樹立「大社會」的意識,再也不能「窮大方」了 

! Q h6 A$ E) E6 }+ ^9 M

~~~~~德國的一張罰單~~~~~值得人深思

( t8 H7 y: N+ k/ Z6 a

  
       德國是個工業化程度很高的國家,說到賓士,BMW,西門子……沒有人不知道,世界上用於核子反應爐中最好的核心泵就是在德國的一個小鎮上產生的。 

0 v+ R$ V" G M; J) D

 

7 t$ U5 ^" y* n) K5 g: U' W8 d8 j

  在這樣一個發達國家,人們的生活一定是紙醉金迷燈紅酒綠吧。去德國考察前,我們在描繪著、揣摩著這個國度。到達港口城市漢堡之時,我們習慣先去餐館,已在駐地的同事免不了要為我們接風洗塵。

1 _+ ?# o6 u. f {/ g0 K: I2 T

       

/ F! s" k* X8 \$ n4 r8 O- }' s" m! u

        走進餐館,我們一行穿過桌多人少的中餐館大廳,心裡犯疑惑:這樣冷清清的場面,飯店能開下去嗎?更可笑的是一對用餐情侶的桌子上,只擺有一個碟子,裡面只放著兩種菜,兩罐啤酒,如此簡單,是否影響他們的甜蜜聚會?如果是男士買單,是否太小氣,他不怕女友跑掉?

6 Q" f* V* ?% e1 ^% |

 

8 n! _3 Y/ l) u6 Z

        另外一桌是幾位白人老太太在悠閒地用餐,每道菜上桌後,服務生很快的幫她們分配好,然後就被她們吃光光了。

* V/ [3 S3 ~7 w9 s, { H

 

! [% {* D# I6 m

        我們不再過多的注意她們,而是盼著自己的大餐快點上來。駐地的同事看到大家飢餓的樣子,就多點了些菜,大家也不推讓,大有「宰」駐地同事的意思。

[/ V: [$ F" p- q/ V: D) w


        餐館客人不多,上菜很快,我們的桌子很快被碟碗堆滿,看來,今天我們是這裡的大富豪了。狼吞虎嚥之後,想到後面還有活動,就不再戀酒菜,這一餐很快就結束了。結果還有三分之一沒有吃掉,剩在桌面上。

8 t! A' K$ W! i" \% p

 

7 ?8 c# K. G1 z: }5 J

        結完賬,個個剔著牙,歪歪扭扭地出了餐館大門。出門沒走幾步,餐館裡有人在叫我們。不知是怎麼回事:是否誰的東西忘記了?我們都好奇,回頭去看看。原來是那幾個白人老太太,在和飯店老闆嘰哩呱啦說著什麼,好像是針對我們的。看到我們都圍來了,老太太改說英文,我們就都能聽懂了,她在說我們剩的菜太多,太浪費了。我們覺得好笑,這老太太多管閒事!

' @& t w9 l* n$ f1 x D


      「我們花錢吃飯買單,剩多少,關妳老太太什麼事?」同事阿桂當時站出來,想和老太太練練口語。聽到阿桂這樣一說,老太太更生氣了,為首的老太太立馬掏出手機,撥打著什麼電話。一會兒,一個穿制服的人開車來了,稱是社會保障機構的工作人員。問完情況後,這位工作人員居然拿出罰單,開出50馬克的罰款。這下我們都不吭氣了,阿桂的臉不知道扭到哪裡去了,也不敢再練口語了。

- J" q8 N4 Z2 |( W, v


        駐地的同事只好拿出50馬克,並一再說:「對不起!」
這位工作人員收下馬克,鄭重地對我們說:「 需要吃多少,就點多少!錢是你自己的,但資源是全社會的,世界上有很多人還缺少資源,你們不能夠也沒有理由浪費 !」

: m0 l4 s6 ~6 C


       我們臉都紅了。但我們在心裡卻都認同這句話。
   這個富有的國家裡,人們還有這種意識。我們得好好反思:
我們是個資源不是很豐富的國家,而且人口眾多,平時請客吃飯,剩下的總是很多,主人怕客人吃不好丟面子,擔心被客人看成小氣鬼,就點很多的菜,反正都有剩,你不會怪我不大方吧。

5 L; J$ e* [/ ?$ X) Y! N


       事實上,我們真的需要改變我們的一些習慣了,並且還要樹立「大社會」的意識,再也不能「窮大方」了。

; G+ ?8 ]0 G$ U4 n9 {& C

 

& ~+ y( a! K: n/ Z( @; B E

        那天,駐地的同事把罰單複印後,給每人一張做紀念,我們都願意接受並決心保存著。阿桂說,回去後,他會再複印一些送給別人,自己的一張就貼在家裡的牆壁上,以便時常提醒自己。



 楼主| 发表于 2011-1-6 09: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0 S: c7 y/ t- [# T0 A) V: R6 Z

[转贴]一百年前的小学课本令我汗颜无地
文章提交者:美加之梦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一百年前的小学课本令我汗颜无地
作者:顾晓军
顾晓军按语:是谁在破坏教育?是谁破坏了教育?

时光倒推一百年,假如你家刚好有个女孩儿读小学,她用的课本会是什么样子?

偶然的机会,见到一套百年前的《女子高等小学国文教科书》,震惊之余,颇感惭愧!想不到自夸“站在时代前列”的我们,在教育上竟落后于我们的前辈——至少在小学语文教育上可以这样说。

这里不能不先做个说明:这套书编于1914年(即“民国三年”)。那时帝制刚刚结束,旧式的私塾教育尚未完全废止,而城市已开始了新式学校教育。在大城市,连一向与读书无缘的女孩儿也有了上学的机会。当时的小学教育又分初等小学(“初小”)、高等小学(“高小”)。前者为一至三(或四)年级,后者指四(或五)至六年级。初小为合班上课,高小则男女有别、分而教之。因此便有了专为女孩子编写的高小课本。

这套“国文”(今天叫“语文”)共六册,供高小三年六个学期使用。我大概总结一下,以为此书有三大优点:一是课文内容极为丰富,二是编撰理念十分先进;三是文字深度远胜今天。

先说内容丰富。六册书每册40课,共240课,内容无所不包。传统文化自然要占重要一席,篇目包括《礼记》《左传》《国策》《论语》《孟子》以及历代名家诗文,粗算下来,不超过全部课文的20%,所占比例并不算大。倒是一些涉及西方历史文化的篇目,引人注目。从题目上看,便有《亚衣丹》《记某法人事》《鲁滨孙》《英民之特性》《述奈端轶事》《斯密亚丹》《海伦》《达尔文》《苏彝士巴拿马两运河》《斯巴达妇女之美谈》《立那》《盲女》《巴黎观画记》等等。其中《盲女》一篇分上、下两课,讲述美国“丧明失聪”的残疾女孩儿罕伦(即海伦·凯勒)自强自立、学有所成的感人故事。——记得我读海伦事迹,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并深为其“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愿望所感动。然而当时30岁的我,见识竟落后于世纪初的一个小学女生,不免道一声:“惭愧!”

此外,还有不少课文讲伦理、说审美,倡导良好生活习惯。看题目,便有《习劳》《蚤(早)起》《慎微》《惜阴》《友爱》《和睦》《自立》《诚实》《忍耐》《退让》《礼貌》《崇俭》《交友》《爱护古物》等等,既注重私德教育,也重视公德的培养。编者还特别注意到女生的性别特点,记人篇目多选女性人物传记。又有不少涉及家政的课文,如《裁缝》《烹饪》《浣濯》《造花》《俭妆饰》《婚姻》《良妻》《婴儿之保育》《教子》《姑舅》(即“公婆”)《家计簿记》《女子职业》《看护妇》……都是专为女生编撰的。

又有大量课文广泛介绍各类知识,以扩展学生眼界。类似《国文》《文字》《小说》《诗歌》《书信》《阅报》等,意在介绍一般的语言、文体知识。更有普及社会常识、培植爱国情操的,如《民族之演进》《社会》《政体》《爱国》《我国地图》《我国之交通》……让我感到惊讶的,是一些介绍经济学常识的课文,像《赋税》《国债》《资本》《公司》《保险》《专利》《通商》《国货》《币制》《股份》《慈善事业》等等。在第一、二册中,竟还有《佛教》《道教》《回教》(即伊斯兰教)《基督教》四篇课文,每篇不过二三百字,简要介绍该宗教的创始者、教义、传播、影响等。以上这些常识,问问街边五六十岁的长者,也不一定能说清。就是今天的大学生、研究生,也不见得人人了然。然而百年前,一个高小毕业生即已具有如此完备的知识结构,能不令今天自称“搞教育的”我辈汗颜?

至于自然科学的知识,除了另有专门课程讲授原理外,国文教材也以生动文字做了初步介绍,目的自然是启发蒙昧,诱导学生的求知欲望。看看这些题目:《蚁》《蜜蜂》《象》《狮》《鹰》《稻》《麦》,《色》《热》《热与色关系之发明》《火山》《纺织》《机器》《纺纱机之发明》《制麻》《毛织品》《育蚕》《种痘》《利用废物》《利用天然力》……这后两个题目,其实已触及今天的热门话题:绿色环保、低碳生活。——尽管百年前的教育家没见过电脑,不知道网络,可是在理念上,他们也已走在时代的前头。

从内容的介绍,也能窥见了编书者的教育理念:除了开启童蒙,扩展知识,使学生能读会写外,这套书还自觉肩负起涵养性情、培植道德、养成现代公民意识的责任。这里单举古诗文选编为例。唐诗历来是语文课的必选篇目,然而奇怪的是,课本中竟未选一首李白、杜甫的作品,所选是白居易的几首。选白诗,又非《离离园上草》《石壕吏》之类,而是人们并不熟悉的《赎鸡诗》《放鱼诗》。《赎鸡诗》吟咏诗人在集市上见到群鸡束缚笼中、俯首待毙,于是从屠刀下买而释之。《放鱼诗》同样是写买鱼放生的生活小事。编书者明显是要借此感发学生的恻隐之心,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培植善的根苗。

“仁恕”“爱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上一切先进文化的普遍价值观念。百年前的课本编纂者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才会有这样的独到选择和编排。—— 回思半个多世纪来,我们的语文课本在“政治挂帅”的口号下,选了大量咏赞斗争甚至渲染仇恨的篇章,动不动就是批判,就是揭露,更有甚者,把赤裸裸的杀人描写也搬进教材,这是否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美善情操、现代意识,无疑值得深刻反思。

至于这套教材的深度,也是今天的小学教材无法比拟的。单说文字,课文用的是文言。这倒不是编选者有意为之,而是因当时“新文化运动”尚未兴起,案头读物尚属文言文的一统天下。那么,要十来岁的小学生学习文言,是否强人所难?其实不然。孩童的大脑蕴含着极大的潜能,只要教法得当,十岁上下的孩子完全可以掌握浅近文言,中国数千年蒙童教育实践就是最好的证明。——我绝非开历史倒车、反对白话文教育,不过我也常想:白话文不过是“以我手写我口”,究竟有无必要在小学、中学安排长达数千小时(粗略计算也有2500小时)去学习它,而那效果却又如此令人失望?由此牵出的话题太过沉重,这里按下不提。在此仅抄录一篇教材中的课文,让诸位有个感性认识。

国文(第一册第二课)

今人之言曰:不习外国文,无以周知世界情状,固也。然本国文尤当注重。

盖国文者,国粹之一也。相传至四千余年,通行及二十二省。苟国文不达,微特寻常应用扞格滋多,抑且蹈忘本之讥矣。

俄裂波兰,禁用波文。英亡印度,专教英文。日本县台湾、并朝鲜,亦废汉文、谚文,通令小学校用和文课本。推其用意,无非因国亡而文尚存,则其遗民虽屈伏于势力之下,而腃怀故国,耿耿不忘,终难泯恢复之想也。

然则求国之强,而蔑弃其文,有是理乎?

(按:课文的段落是原文所分,标点是我加的)

这就是百年前一位小学四年级女生(若七岁入学,当为十一岁)所读的课文,列位也可借此衡量一下自己的汉语水平。课文语重心长,言简意深,说理透辟。在讲述学好本国语言的重要性时,实含爱国教育。当时的小学生,就是读着这样的课本渐渐长大的。

补充一句,这套课本为中华书局所编,主持及编撰者张元济、陆费逵、范源廉、 沈颐诸先生,都是当时著名的教育家。各位上网搜搜他们的事迹,便知这套教材的份量。可惜我未能找到同一时期为男生选编的高小教材。我建议中华书局能重新出版(或选编)这些教材,让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从稚龄儿童、到耄耋老者,从各界人士、到教育工作者,从一般群众、到领导干部,都来“回回炉”,验证一下自己的文化素质和人文理念,是否达到百年前高小毕业生的水平?——当然,有人要评判臧否乃至抨击否定,也悉听尊便,那是各位的权力。

总之,有这么一面镜子放在那儿,让我们都来照一照,认清今天的自己,至少不是什么坏事。


 楼主| 发表于 2011-1-8 23: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说——我说

1 F. d6 ^) J/ i( Z

谨以拙文献给新年“风雪夜归人”

2 R; K* n; G C1 p N

 

! {5 k4 g' U. A0 t% |- P* o

/ e! k# K, h$ d

                                              松 花 江 上

6 d% R) g d2 o3 e* q W

fficeffice" /> 

; ?! ]$ y2 R* s1 ]6 w

  上世纪80年代的最后一个元旦新年,我是在冰城哈尔滨度过的。她给人的第一感受果然是冷冰冰的,——冰天雪地,天寒地冻——这早在意料之中。我的“行宫”是一座俄式小楼,虽然外观上似饱经风霜,但依稀看得出昔日的气派——有当时闻名的“花园街五号”毗邻,可以作证。楼里面的布局使人想起《列宁在十月》中伊里奇同志隐居的公寓。有个老大爷看门兼烧水。木质地板,最特别的是双层玻璃窗。

- Z' ?; \- e7 |; Y: e

  一出门就飘起雪花,我们人生地不熟,踯躅街头。买份市区地图,却横竖看不出个究竟。正在无奈之际,几个美眉飘然而至,热心指点,好一个“仙人指路!”,简直更像“雪中送炭”,让人心里暖洋洋的。哈尔滨姑娘与其他地方的女孩似有不同——冬衣虽厚但并不会使她们臃肿累赘,大概是东北人身材高挑的缘故吧,最引人注目的是,她们头戴用毛线编织的“风雪帽”,五颜六色,红装素裹,艳丽无比,大概天冷的原因吧,眉清目秀的她们面色微红,天然妆饰,显得愈加妩媚。。。。。。

- A! ~. u7 z# l, }% S8 K

  市内的公共汽车小心翼翼,真履薄冰。似乎以电车为多,大概电流决不会像液体燃料那样会冻住。车窗结满冰霜,像毛玻璃似的不得透明。无聊之际用手指手掌的体温将其化开,就像在湖面上凿出一个冰洞,来个管中窥豹,姑且自得其乐。

- o$ u* Q2 z) W3 u% i( P$ {

     我们来到松花江上,在一个广场下车,呈半圆弧形排着几根廊柱,有座纪念碑塔。据说有一年发洪水,水淹于此,全赖军民众志成城,阻截洪涛。后建塔以志纪念。

4 v6 [$ r- G5 E; b/ F

  松花江,我们闻名已久,仰慕已久。一曲《松花江上》,使我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仿佛回到魂牵梦绕的故乡,“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地大豆高粱”。右前方不远处是松花江大桥。江面似乎不宽,而且冰封。可以做马拉冰橇过江,但坐的人比较少,大多数人都如“过江之鲫”,徒步踊跃前往。有道是“望山跑死马”,看似一衣带水的松花江,却让我们高高低低地走了二、三十分钟,这才摸到太阳岛。

, ]5 l: k, {! j$ T, k" I; P

  太阳到那时可是“炙手可热”,大名鼎鼎。“明媚的夏日里,天空多么晴朗,带着垂钓的鱼钩,我们来到了太阳岛上。。。小伙子背上六弦琴,姑娘们换好游泳装。。。。。”,这歌声听起来都这么美,感觉是人间仙境。其知名度压到松花江,盖过哈尔滨。让人产生一种错觉,以为这太阳岛是南国海中的美丽岛屿。

% \5 O. n3 s7 q0 t" r+ S& k1 ]

  然而,大概真如歌中所唱,太阳岛的美丽是有季节性的,有水则有生命活力。而冬天一切都凝固了,太阳岛的美丽也被冰封了。

1 Q. P, @0 T) t3 W4 I; z

  松花江畔,我们照相留念。同伴手捧相机,却如同捧着一个热山芋,几乎把握不住,不过不是烫得,而是冻得,确切地说,就像捧着一块冰。幸而有一老者点燃一堆篝火。我们连忙凑过去借火取暖。闲话间我们感叹着天气的奇冷,不料那老者不以为然地说,这还叫冷,今年是暖冬,才零下十几度,往常少说也零下三四十度。我们听了这话,无不面面相觑。

F! t6 @( r! \5 A, X8 N( x3 a6 }

  以后,每到元旦,每到新年,我就回想起松花江。当然,也会想起那哈尔滨五彩缤纷的“风雪帽”。。。。。。

 楼主| 发表于 2011-1-15 13: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津狗不理包子的历史

0 W$ y* k2 W$ n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狗不理包子店上帖.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0 @+ D: I* u, t; ^: s

 

: ]' f3 W1 A/ g1 I9 G5 K

“狗不理”创始于1858年。清咸丰年间,河北武清县杨村(现天津市武清区)有个年轻人,名叫高贵友,因其父四十得子,为求平安养子,故取乳名“狗子”,期望他能像小狗一样好养活(按照北方习俗,此名饱含著淳朴挚爱的亲情)。

5 h( g# `, u9 b

狗子十四岁来津学艺,在天津南运河边上的刘家蒸吃铺做小伙计,狗子心灵手巧又勤学好问,加上师傅们的精心指点,高贵友做包子的手艺不断长进,练就一手好活,很快就小有名气了。

2 q6 A& b% j) f3 F

  

0 j! ~" g6 @. Z1 B' [ M, {6 p

    三年满师后,高贵友已经精通了做包子的各种手艺,于是就独立出来,自己开办了一家专营包子的小吃铺--“德聚号”。他用肥瘦鲜猪肉3:7的比例加适量的水,佐以排骨汤或肚汤,加上小磨香油、特制酱油、姜末、葱末、味精等,精心调拌成包子馅料。包子皮用半发面,在搓条、放剂之后,擀成直径为8.5厘米左右、薄厚均匀的圆形皮。包入馅料,用手指精心捏折,同时用力将褶捻开,每个包子有固定的15个褶,褶花疏密一致,如白菊花形,最后上炉用硬气蒸制而成。

2 ]4 e# j, ?% Q4 Y- l

 

6 c& U" G+ U1 w0 W3 `) l+ u

   由于高贵友手艺好,做事又十分认真,从不掺假,制作的包子口感柔软,鲜香不腻,形似菊花,色香味形都独具特色,引得十里百里的人都来吃包子,生意十分兴隆,名声很快就响了起来。由于来吃他包子的人越来越多,高贵友忙得顾不上跟顾客说话,这样一来,吃包子的人都戏称他“狗子卖包子,不理人”。久而久之,人们喊顺了嘴,都叫他“狗不理”,把他所经营的包子称作“狗不理包子”,而原店铺字号却渐渐被人们淡忘了。

5 ` y' E/ `+ G+ d w

据说,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在天津编练新军时,曾把“狗不理”包子作为贡品进京献给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尝后大悦,曰:“山中走兽云中雁,陆地牛羊海底鲜,不及狗不理香矣,食之长寿也。”从此,狗不理包子名声大振,逐渐在许多地方开设了分号。

0 h" S7 y( F' p

 

. ]' b: h l M, W

   后来高贵友突然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经营的新点子:即使店内桌上放上几大箩洗干净的筷子,顾客们想买包子,他要求先把零钱放进碗内,然后他便照碗里钱的多少按价给包子。顾客们吃完包子,放下碗筷就离店,而高贵友忙得自始至终不发一言。于是街坊邻里们都取笑他说:“狗仔卖包子,一概不理睬”。后来,好事的街坊们就把他的包子店取名“狗不理”,把他制作的包子叫作“狗不理包子”,而高贵友也不表示异议。此店名一经传开,远近闻名,一直流传到今天,真可谓久盛不衰呀!

8 Z; k% d- G( R; g4 Q3 a( E

 

7 Z( @! q( y: Q; s* q

   狗不理包子以其味道鲜美而誉满全国,名扬中外。狗不理包子倍受欢迎,关键在于用料精细,制作讲究,在选料、配方、搅拌以至揉面、擀面都有一定的绝招儿,做工上更是有明确的规格标准,特别是包子褶花匀称,每个包子都是15个褶。刚出屉的包子,大小整齐,色白面柔,看上去如薄雾之中的含苞秋菊,爽眼舒心,咬一口,油水汪汪,香而不腻,一直深得大众百姓和各国友人的青睐。

0 \- W. g& y7 P7 F5 `+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狗不理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8 l$ \5 V5 C) J) L. [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9 21: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集机院附小“西水车”转帖]

& g, q- P6 u' u+ M

再转帖:一张舞女图测试你的左右脑切换能力!耶鲁大学的实验

! i' i* z- W/ q7 P0 e
9 H% ^& m: E; |2 {
7 P7 }8 E3 X3 F. W
) M3 L0 b+ g- P5 ~& `3 t( J3 i
一张舞女图测试你的左右脑切换能力!耶鲁大学的实验如果你看见这个舞女是顺时针转,说明你用的是右脑;如果是逆时针转,说明你用的左脑。耶鲁大学耗时5年的研究成果。据说,14%的美国人可以两个方向都能看见.

大脑就是你自己的智囊。科学研究证明,大脑分为左半球和右半球。左半球是管人的右边的一切活动的,一般左脑具有语言、概念、数字、分析、逻辑推理等功能;右半球是管人的左边的一切活动的,右脑具有音乐、绘画、空间几何、想像、综合等功能。
  
人的左右半脑是不平衡发展的,统计显示,绝大多数人是左脑发达(其中大约一半的人比较均衡一些)。全球有10%的人是左撇子,即右脑比较发达。而左右脑的发育程度不同,隐含了你的很多特质和天赋的秘密:理解数学和语言的脑细胞集中在左半球;发挥情感、欣赏艺术的脑细胞集中在右半球。
  
右半脑发达的人在知觉和想像力方面有可能更强一些;而且知觉、空间感和把握全局的能力都有可能更强一些。在各种动作上相对更敏捷一些。
$ |2 E/ k7 Q* L- t5 J! M
右脑最重要的贡献是创造性思维。
2 ~$ n+ g& c: F+ G8 _# N
右脑不拘泥于局部的分析,而是统观全局,以大胆猜测跳跃式地前进,达到直觉的结论。在有些人身上,直觉思维甚至变成一种先知能力,使他们能预知未来的变化,事先做出重大决策。
  
左脑的记忆回路是低速记忆,而右脑的是高速记忆,左脑记忆是一种“劣根记忆”,右脑记忆则让人惊叹,它有“过目不忘”的本事。
处理简单的语言问题时人们左脑相对活跃;左脑发达的人处理事情比较有逻辑、条理。
左脑发达在社交场合比较活跃,善于判断各种关系和因果。
左脑发达善于统计,方向感强。
左脑发达善于组织。
左脑发达善于做技术类、抽象的工作(如电脑编程)。
  
男性是根据右脑和左脑各自不同的分工来使用大脑的;相比之下,女性却可以同时使用左脑和右脑。男性和女性大脑的最大区别主要是大脑皮层的构造不同。女性大脑的沟通交流能力特别发达,她们细致、敏感,能够通过察言观色来了解对方的心理,直觉也很灵敏。从构造上看,女性左右脑的脑梁部分粗于男性,因此左右脑可以顺利地同时使用。
  
多数男性方向感天生就比女性强。男性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远逊于女性。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2 21: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集机院附小糊涂人粘贴}

3 u# T) W+ _1 D% C

秋 白 之 死

C5 ?4 e9 z3 U9 E8 Z* p

 

2 L- d8 M6 @0 j8 W

   1934年初,父亲被派往江西瑞金中央苏区,而母亲则留在上海。博古只叫我父亲去,不叫我母亲去,借口说母亲的工作没有人能代替,就是有意让他一个人去。

6 k1 Z0 C& H- a Y7 _6 _

   1934年秋,中央红军在仓促中决定进行战略转移,父亲奉命留守江西,任中央分局宣传部长。根据张闻天的回忆,中级干部是由他决定谁留谁不留;高级干部是由周恩来、李德、博古最高“三人团”决定的。得知此消息后,毛泽东两次找到博古,要求带父亲走,却遭到拒绝。博古以父亲患病为借口,说:“不带,留着。”父亲当时听说要留下来,心情很不愉快,他也希望走,但是还是服从组织决定。那时候博古是最高领导,他犯了两次错误,一次是不让母亲去苏区,一次是不让父亲参加长征。如果我母亲去了,对父亲的身体健康和工作都会有很大的帮助,也不至于在苏区艰苦条件下拖着病体生活。当然我也不恨他,因为这是历史造成的。

# B. n* I0 z+ U& m5 X

 

+ F0 {7 j8 s K) o: o, b

   第二天,陈毅看见我父亲还在就很诧异,问他怎么还不走,陈毅说,“我的马比你的马好,你赶紧骑上去追上队伍”。父亲说,“我要留下来的。”陈毅说,“怎么要留下来了?”父亲说,领导决定的,要我留下来。陈毅觉得很不公平,但也没办法.

# W) @: g6 [; y" M' a

   中央红军出发那天,父亲把自己的一匹好马送给了长征队伍中最年长的徐特立,让马夫跟着徐特立上路。

6 u; k* f& v2 j( l; }8 | c

 

F: O7 f) x5 C, E

   大概在1936年,父亲牺牲以后,廖承志跟博古看到我父亲牺牲的报纸。博古感慨地说:“如果他跟我们一块儿走,就不至于牺牲。”博古对我父亲之死是有责任的,他说这话的时候脸红了。廖承志看出来他很内疚。1981年在常州修瞿秋白纪念馆的时候,我把这个事说了出来,在场的很多人都流泪了。

; A" j) C: ]: T2 Z0 @

 

' I; p z. [* `1 N! }

  “四人帮”为了改写整部党史,不顾事实,硬把我父亲打成“叛徒”,使父亲的英魂在九泉之下遭受莫大凌辱。枪毙他的宋希濂可以作证,我父亲绝不是叛徒。我和我女儿曾经去问过他一些事,宋希濂说父亲就义时高呼“共产党万岁”,神态从容。那天,我和女儿是一边流着热泪,一边记录证明材料的。而中纪委复查组则以更多的材料证明,“四人帮”强加给我父亲的“叛徒”帽子完全没有一点根据!

7 a5 \- m+ ?/ b

虽然宋希濂是亲手杀死我父亲的人,我们光明磊落、不卑不亢地去看他,他也不尴尬。他说,我对你们怎么说,就对红卫兵怎么说。他很坦率地说:“我看了瞿秋白《多余的话》,没有什么叛变自首,没有出卖谁,也没有出卖组织,不过有一点消极的情绪。”他都看得很清楚,我们自己人却看不清楚。

+ g4 i2 S7 C9 x

  

/ P# Y7 m+ W" @

  从新疆监狱到秦城监狱

1 `: u, [, q ~, }& S! [& C, j

   1941年9月,苏德战争爆发三个月后,我和母亲启程回国,途中被新疆军阀盛世才软禁。

' H9 W$ d- R. ^3 @: H3 H

那时,我们还没有受到什么虐待,院子锁着,没有自由,但是房间没有锁门,大家可以互相来往。中间搬了好几次,最后一次是在第四监狱,待的时间最长。吃饭是一天两顿,一桶没有一点油水的烂白菜汤,放一点盐,然后一木箱馒头,馒头里面掺了沙子,吃起来哧溜哧溜响,馒头不限制,随便吃,但是没什么营养。

9 V$ x0 a- b1 Y7 U

   刚进监狱时,我们带了一些衣服,我还带了溜冰鞋,托看守帮忙变卖,买了一点羊尾巴油,吃馒头的时候抹一点,就有油水了。我们还买了葡萄干和牛肉干,牛肉干舍不得吃,一年四次节日的时候,我们趁机给男监的同志,一人送5、6个牛肉干。我们自己主要是抹点羊尾巴油,吃点葡萄干。

) c7 i3 k2 m: E; I

一共有150人被关押在那里,除了我们这些苏联回来的路过人员,还有八路军办事处的工作人员。我们呆了4年,出狱时只有130人,好些不是病死了,就是牺牲了(毛泽民、陈潭秋、林洁如三位同志就被杀害),或者早就叛变了。1946年6月10日,经过党的营救和张治中将军的努力,我们才获得自由,分乘10辆大卡车奔赴延安。7月10日到延安时,受到毛泽东、朱德、林伯渠等中央领导的接见。

& }. S( Q0 F: J

 

7 j2 G5 U1 {! N) f2 ?

   说实话,在新疆监狱里,女同志没有受刑,也没有被拷打。我的一位狱友,没有死在新疆监狱,后来却死在了“文革”监狱里。我没想到中国人是如此的兽性,说她是叛徒,嘴里塞布,手脚绑着,头朝下,一上一下倒插进农村的茅坑里,慢慢给弄死的。

+ F& I: Y2 C" \# A

我也蹲了10年的牛棚,每天吃一个窝头,5分钱的菜,一个月12元钱。那时说我们都是叛徒,我则是“叛徒、军统特务、苏修特务、国民党员”,说我们集体叛变、做了很多坏事,但是也具体说不出我们做了什么坏事。我在中国农业科学院里上班,先被关在一个办公室里,上厕所,要敲门叫人来开门。有人就开,把我押到厕所去,回来再锁上。没人就得忍耐。我在牛棚里蹲了十年,笔纸都没有。睡在温室大棚的草地上。每天吃饭以前要请罪,向毛主席鞠躬,鞠躬以后可以吃窝窝头和五分钱的菜。

# ?8 p: L" x% Y9 h! K: Z) v

   我没有想到自己人整自己人,比国民党整我们还厉害。很多新疆监狱的人在“文革”的时候都被整死了。包括我母亲,就是在“文革”中遭受迫害致死的。

( W+ i* E5 H( U: q) M% A5 C4 A

   母亲解放后先在妇联国际部工作,然后担任妇联副主席,全国女工部部长,“文革”被逮捕以前在检察委员会工作。她身体一直不好,关在秦城监狱里。母亲在监狱里没有名字,只有一个号码,在新疆监狱的时候我们还有自己的名字,还有人格,但那时母亲已经没有了。我去看她的时候,叫了她的名字,她说,“你叫了我的名字?”我说,“是啊,不叫你的名字怎么来看你?”她说,“这下糟了,他们知道我是谁,对我更不好了。”

1 [$ _" L; ^$ @# ^; D% A1 W. b1 u8 o

 

- ?* _6 V8 U! n, E% x

 

" x$ Z8 d2 o8 M; [9 W

   我给周总理写信,请求让我母亲保外就医,但是保外就医只有三天,她就去世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1 19: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集机院附小胡涂人转帖】      

T. v4 K3 |. S( S O- ^" v0 ]. ~. M

《瞿秋白女儿独伊追忆父亲:九泉下仍遭受莫大凌辱》

u" r1 y- |$ E1 m" |: V: P0 ?

 

1 ?+ K( W/ s: K; Z" p

   说实话,在新疆监狱里,女同志没有受刑,也没有被拷打。我的一位狱友,没有死在新疆监狱,后来却死在了“文革”监狱里。我没想到中国人是如此的兽性,说她是叛徒,嘴里塞布,手脚绑着,头朝下,一上一下倒插进农村的茅坑里,慢慢给弄死的。

) r; I) |3 y# p8 o/ p" ~

我没有想到自己人整自己人,比国民党整我们还厉害。很多新疆监狱的人在“文革” 的时候都被整死了。包括我母亲,就是在“文革”中遭受迫害致死的。

% f$ B6 R3 y6 S8 u4 O

   瞿独伊,瞿秋白的独女。瞿秋白去世时,她只有14岁。从5岁见到父亲,到14岁从报纸上得知父亲被杀害的消息,她在父亲身边只生活了短短的4 年。然而这段充满父爱和亲情的时光,却给她留下了刻骨铭心的人生记忆。如今,89岁的瞿独伊独自生活在北京,回想起自己漫长的人生,她想说的还是“好爸爸”的温暖。

/ g+ L6 K. n. k

  采访列宁

9 O* Y5 p8 v3 t7 }- G) S

    我虽然不是秋白的亲生女儿,但是他对我比亲生的还亲。我母亲杨之华1900年出生于浙江萧山,是个家道中落的绅士门第小姐,被人称为有“超群的美貌”,人家喊她“小猫姑娘”。二十岁出头的时候,她和我的生父沈剑龙相爱成婚。我生父不愿意吃苦,有点儿少爷的样子,经不起上海十里洋场灯红酒绿生活的引诱,堕落了。

; o: {; [% O! H$ U O8 B/ t- |! I: K

   我原名叫“晓光”,有点天刚破晓的意思。后来改名独伊。因为我的生父对我母亲不好,她心中怨愤,决定只生我一个孩子,因此改名叫独伊。我现在就一直叫这个名字。

( Y* `; l2 ~3 J( V

   1924年11月7日,“十月革命”纪念日这一天,瞿秋白和母亲在上海结婚,沈剑龙还亲临祝贺。他们此后成了好朋友,经常书信来往,写诗唱和。

1 _3 Y% B8 T) h$ y. R. x0 X) m

在认识母亲之前,父亲曾以北京《晨报》特派记者的身份,前往莫斯科采访列宁,是最早向中国系统地报道俄国十月革命后社会状况的新闻先驱。

3 X9 B% O& o7 G8 q# E" v

   1921年6月22日,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父亲采访报道了这次大会的盛况。7月6日,父亲在安德莱厅看到了列宁。他在当日就兴奋地写下新闻报道,最早向中国人描述了列宁的形象。

0 D1 @1 k) X. u5 j

   他说,列宁出席发言三四次,德语和法语非常流利,谈吐沉着果断,自然流露出政治家的诚挚果毅,他的演说常常被霹雳般的鼓掌声所吞没。

; x; j& O1 b/ i2 H8 J

   让父亲记忆深刻的是,他在会场的走廊上追访列宁。列宁停下来与他进行了简短的交谈,指给父亲几篇有关东方问题的材料让他参考,然后说了几句话,便道歉忙碌去。

4 f; ~; h- e2 A$ L9 T: T

   1922年12月21日,父亲应陈独秀邀请,回国主编《新青年》季刊,结束了第一次苏俄之行。这时,他才24岁。

+ P7 [: Q: Q0 Z: g4 k. d

  

' b3 N- d$ m3 ^ N* z

   1930年,父亲从苏联回国主持党的六届三中全会,母亲也要一起回国,我还留在莫斯科国际儿童院。临行前,他们对我说,有事要去南俄,也就是现在的乌克兰,很快就回来。我没能与父亲再见上一面。我当时发烧在医院里,母亲回国前一天去医院看我,我还责怪妈妈不遵守时间。我根本不会想到,父亲这次回国就是我们父女的永别。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4 20: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冬至吃饺子是怎么来的。转录一下,复习复习。  8 f* n* d* b# g* f5 v9 P

 

/ r: X$ n3 m" q% H5 N2 b# ~6 K

                        冬至为何吃饺子?

; L' N! Z. {" T

 

2 q+ o% J( G. g% s& C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各大超市商场等饺子卖的都很“俏”。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为什么冬至这天要吃饺子呢?据说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9 z6 D! f8 a* A) B3 c( A

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 _; A" l7 C+ I: R" D4 ]# v$ u1 {9 D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楼主| 发表于 2011-1-2 16: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部委大院的记忆

fficeffice" />
4 X% o# M5 \- N( I4 _6 e( r& |' E

                       陈寅洛  

; N k9 b+ i' G+ n! P

ffice:smarttags" /> 

' n+ D6 j, s' i, H1 m

1981年到1993年田纪云在国务院主事的12年期间,我恰巧也在某超级部委供职,与国务院的工作关系比较密切,上行下效,国务院的机关作风对各部委的机关作风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所以田纪云的这篇文章确实给我似曾相识之感,并唤起了我在部委大院度过的岁月的回忆。

   
正如田纪云在文章中所说的,自赵紫阳反对将国务院常务会议室的老旧会议桌更换成比较时尚的椭圆形会议桌,批评说国务院不要带这个头之后,其他会议室便没有再更换会议桌。我因某件公务去国务院开会时,国务院某局的旧式砖混结构的小楼的会议室里陈设的简陋程度确实让我吃惊---光线昏暗的小会议室里的老旧会议桌甚至斑斑驳驳掉了漆皮;对与会人员的招待也只是白开水一杯。

  
说起来也许大家不相信,那时部委大院里部长的办公室也不配置空调,炎炎夏日,即使是部长大人也只能像机关里的普通工作人员一样靠电扇驱散暑热,而部委大院的通讯机房却配置了空调,理由是为了保障通讯设备正常运行,那些通讯机房的技术人员因为在夏季享受了比部长还高级的待遇而颇有些得意呢。

  
刚才说了酷暑,现在再说说严寒。不知是暖气管道有问题还是为了节能,部委大院礼堂的暖气总是烧不热,主席台上两边都直通楼道,穿堂风刮得最凶,每逢机关召开全体职工大会,部长大人坐在台上比我们坐在台下的人还受罪。不过部长大人也有应对的高招,每逢此时必先裹上一件厚厚的军大衣也就对付过去了,也没有化费巨资翻修礼堂,尽管本部委的财政预算在中国是属一属二的。这和当今各部委为了修建现代智能化的办公楼动不动一掷亿金真不可同日而语。

   
那时候部委大院只有一个公共食堂,并没有给司局长部长单开的小食堂。部长大人就餐时的唯一特权也就是不用排队买饭,而由炊事员将饭菜端到饭桌上来。也许是这位部长大人节俭惯了,吃的竟比我们还清淡,每顿午餐都是固定的一菜一汤,那一汤竟是一碗白开水,而且是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一成不变,持之以恒。我还把这件事当作笑话讲给家里人听呢。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那时部委大院里上至部长大人下至普通办事员,基本工资都相差不多,基本上都是一个数量级的,尽管大家的生活都很清苦,但也没听说有人索贿受贿,贪赃枉法。充其量是肚子里油水少了,借开会的机会改善改善伙食罢了,以至于部委大院里流传着一个顺口溜嘴里没味就开个会。呵呵

  
外界往往认为机关工作人员工作很轻松,上班也就是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其实这是时下冗员充斥、人浮于事的公务员队伍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所致。我们那时候的工作节奏可是满负荷的,上班八小时一刻不得闲不必说,节假日加班加点更是家常便饭。一件工作任务压下来,通常都是全身心投入,甚至达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顾伏案书的程度。记得有一天为了赶写一个文件,从上班起直到下班,头都没抬地在办公桌前伏案疾书,全然忘了吃饭休息,说是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并不为过。上班的时候还是青天白日,等我忙完工作,抬头向窗外望去时才发现窗外早已是大雪纷飞,变成乱琼碎玉的银色世界了。

  
那时尽管工作繁重,我却不觉其苦,但觉其乐。这是因为那时还尚存有一些理想主义的东西,认为通过自己的劳作能为社会大众作一些事情,颇有乐此不疲之慨。面对当今吏治腐败,积重难返的现实,回想当年废寝忘食,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场景,真有一觉睡醒,看破梦里当年的恍如隔世之感。

   
由田纪云撰写的《我在国务院大院的记忆》唤起的我在部委大院的这些拉拉杂杂的流年碎影虽然不成系统,但却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的吏治并不是一开始就是这麽腐败的,社会道德风尚并不是一开始就是这麽堕落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国是经过了20年的腐败蜕化大跃进才变成今天这样的集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封建主义、民族主义、法西斯主义弊端之大成的没有灵魂的以满足贪婪的物欲为唯一目的的行尸走肉的。看来中国只能像凤凰涅盘一样经历痛苦的毁灭过程后才能获得光明的新生,舍此没有其他出路,也许这是天意罢。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虽然以今天的眼光看,我过去在部委大院算是白白浪费了时间、精力、感情,白白浪费了宝贵的青春年华,但我无怨无悔。舍得,舍得,要想得,必先舍。要想得到最宝贵的真知,必先舍弃一些我们最珍惜的东西,这个道理我还是懂得的。

   
虽然已经过去的事情只有已然而没有或然,但我还是常常问自己,若人生能够重新过一遍,我还会那麽作吗?每一次的回答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我还会那样作。因为任何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正直的青年都会那样作的,只是我会更注意自我保护罢了。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昔日部委大院的经历确实使我把一切都看淡了,这未尝不是件好事。你说呢?呵呵

; T! c& G e: X6 ^

                   


 楼主| 发表于 2011-1-1 17: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集“食烟火斋”帖】

- g% u1 e$ j% `1 Y- M3 ~1 C

乾隆皇帝即位当年,就将造办处的画作升格为如意馆,提升郎世宁为首席画师。郎世宁为乾隆皇帝和后妃们画过许多肖像,有一次为一群后妃画像时,深知宫廷禁忌的郎世宁不敢紧盯着她们观察,因此画成的容貌都大同小异。当乾隆皇帝让郎世宁评论哪个妃子最漂亮时,他回答说当时没敢细看,只是仰着脸在数房顶上的瓦片。乾隆皇帝又追问他瓦片有多少,他回答是每行30片。乾隆皇帝叫太监去核对,数目果然不差。此事令乾隆皇帝觉得郎世宁的确是个诚信的正人君子。

+ T, n2 v$ B/ e3 Y1 k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35郎世宁画的妃子们面容大同小异.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k1 Q0 }7 n/ G7 a+ f v; x- E& j6 `

 

D: s0 @, Y; D2 R0 D- t, L

 

* U% O: V$ f5 |- R1 y- x& S

郎世宁还擅长描绘大场面的历史事件,这在摄影术产生之前就相当于纪实写照。郎世宁也擅长画马,最著名的是一幅乾隆皇帝身披铠甲、骑着五花骏马在南苑阅兵的《大阅图》,此图曾在南苑行宫长期悬挂,图中描绘的乾隆皇帝那套铠甲,现存于故宫博物院。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36郎世宁领衔绘制的平定西域战图册.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37郎世宁画的阿玉锡《持矛荡寇图》.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38郎世宁画的乾隆皇帝南苑阅兵《大阅图》.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0 22: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 D. u7 r7 l) h4 |# |, Z" H+ X& B* n. N. S0 E' ?$ g. ?* j- r4 `9 b7 x5 E$ r" d% U/ h8 _4 X8 X# k, n! O! {% {+ `7 b# j
5 Y2 A3 q$ \! g1 b$ f( C, h' S) t7 t. U3 u. E+ O& p8 j1 E1 }% O6 F, \0 Y- I! X, O# S0 q$ q0 A# I' P% U
# P( `% @2 A9 A4 a* y0 @
; b# X6 g/ p9 ]$ \6 Q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照片 010as.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8 S1 V! U5 r/ Q. x5 o, x: d
: A) |6 e( f# j+ ^

怀旧——校园速写
高金楼
玉兰花开阵阵香,师生循序进课堂,琴音送进书生耳,歌声飞出好时光。
清晨红旗卷朝霞,草场小鹰学翱翔,一二三四腾步起,长大为国献力量。
清风拨开柳枝看,教师讲台展画章,绿水青山笔下起,玉泉滚滚育心房。
挥笔易树十年木,百年树人好漫长,园丁育苗心潮急,不畏艰辛傲寒窗。
一二年级小儿郎,老师时时挂心上,课前课后全照料,又当老师又当娘。
队鼓声声催人进,队前挥臂孩儿王,春风卷起青丝发,随着队旗迎风扬。
滴滴汗水洒春雨,金秋硕果展辉煌,青春不随人生老,往事历历暖柔肠。


) {2 u B: \) m7 r7 w0 U( |$ p
) n2 i, p5 ?9 n0 T & L5 S; q2 d" Z* x8 e9 [# O: T7 T [ " w2 e# |: t+ J* K+ F4 m" y8 J) G# g5 o( j, ] . V1 l4 N" Q5 z: \* W9 z/ k" t7 }1 f% f! b$ D. r* |& y
 
发表于 2010-12-31 15: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善若水在2010-12-31 9:17:00的发言:
% ?5 R0 f, U9 w

明天就是新年了,祝愿校友们新年快乐!

# N* s; v! P/ R+ a) [" T. `7 e

高老师的照片是老三拍摄的,佳能7D的机器拍出来效果确实不一般。

4 z3 R/ e0 |0 z

发张我在北海公园拍的,比不上老三拍的效果,算是加砖垫脚吧。

+ U7 e3 u5 F. _4 J" R
QUOTE: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452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1 U3 d6 b L% I
QUOTE:
老三拍的高老师照片做后期处里了么?祝你和校友们心年快乐,万事如意.
! Q/ R# ^9 h( r/ L- t0 o$ e J: [4 ?

发表于 2010-12-31 09: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天就是新年了,祝愿校友们新年快乐!

' ]: Q. {' e( X# Y

高老师的照片是老三拍摄的,佳能7D的机器拍出来效果确实不一般。

, _3 x3 P4 b* Z) N5 ]/ o% ]! q

发张我在北海公园拍的,比不上老三拍的效果,算是加砖垫脚吧。

我说我说

我说我说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7 08: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集机院附小“老叟”转帖】

' T& M6 X7 V) M& {; j

介绍一文供大家消遣.作者不详
 
                                     深圳的专业乞丐

1 i) L( ]9 a- _+ m- R

 真有这样的乞丐吗?这个社会太千奇百怪、五彩缤纷了,我们这些老年书呆子对它知道得实在太少了啊!不是说就业难吗?干脆下海当乞丐,每月还可挣个千把两千的。但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呀。要做到像这个乞丐那样,起码需要智商较高,还要有较高的营销学的素养。恐怕绝大多数乞丐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吧!当然,不管怎么说,干乞丐也不失为解决失业问题的一条门路。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可不可以研究一下呢?!哈哈哈!

% ~% h5 T! w/ K& N$ e

 

- b* n! D& y V8 X5 P

我拎著剛買的Levi's 從茂業出來,站在門口等一個朋友。

/ O, t) h0 N4 ]

一個職業乞丐發現了我,非常專業的、徑直的停在我面前。這一停,於是就有了後面這個讓我深感震撼的故事,就像上了一堂生動的市場調查案例課。為了忠實於這個乞丐的原意,我憑記憶盡量重複他原來的話。 
 
"先生 ……行行好,給點吧。"我一時無聊便在口袋裡找出一個硬幣扔給他並同他攀談起來。
 
乞丐很健談。 " ……我只在華強北一帶乞討,你知道嗎?我一掃眼就見到你。在茂業買 Levi's ,一定捨得花錢…… "
 
"哦?你懂的蠻多嘛!" 我很驚訝。
 
"做乞丐,也要用科學的方法。" 他說。
 
我一愣,饒有興趣地問 "什麼科學的方法?"
 
"你看看我和其他乞丐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先?" ....我仔細打量他,頭髮很亂、衣服很破、手很瘦,但都不髒。
 
他打斷我的思考,說: "人們對乞丐都很反感,但我相信你並沒有反感我,這點我看的出來。這就是我與其他乞丐的不同之處。"
我點頭默認,確實不反感,要不我怎麼同一個乞丐攀談起來。 
 
"我懂得分析,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對於我的競爭對手,我的優勢是我不令人反感。機會和威脅都是外在因素,無非是深圳人口多和深圳將要市容整改等。"
 
"我做過精確的計算。這裡每天人流上萬,窮人多,有錢人更多。理論上講,我若是每天向每人討 1 塊錢,那我每月就能掙 30萬。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會給,而且每天也討不了這麼多人。所以,我得分析,哪些是目標客戶,哪些是潛在客戶。"
 
他潤潤嗓子繼續說,"在華強北區域,我的目標客戶是總人流量的3 成,成功機率 70% 。潛在客戶佔 2 成,成功機率 50% ;剩下 5成,我選擇放棄,因為我沒有足夠的時間在他們身上碰運氣。"
 
"那你是怎樣定義你的客戶呢?" 我追問。
 
"首先,目標客戶。就像你這樣的年輕先生,有經濟基礎,出手大方。另外還有那些情侶也屬於我的目標客戶! ,他們為了在異性面前不丟面子也會大方施捨。其次,我把獨自一人的漂亮女孩看作潛在客戶,因為她們害怕糾纏,所以多數會花錢免災。這兩類群體,年鼀都控制在 20~30歲。年鼀太小,沒什麼經濟基礎;年鼀太大,可能已結婚,財政大權掌握在老婆手中。這類人,根本沒錢,恨不得反過來找我要錢。"
"那你每天能討多少錢。"我繼續問。
 
"週一到週五,生意差點,兩百塊左右吧。週末,甚至可以討到四、五百。"
 
"這麼多?"
見我有些懷疑,他給我算了一筆帳。
 "和你們一樣,我也是每天工作 8 小時, 
上午 -11 點到晚上 7 點,週末正常上班。我每乞討 1 次的時間大概為 5秒鐘,扣除來回走動和搜索目標的時間,大概1分鐘乞討 1 次得 1 塊錢, 8 個小時就是 480 塊,再乘以成功機率 60%[ ( 70%+50% )÷ 2 ] ,得到將近300 塊。"
 
"千萬不能黏著客戶滿街跑。如果乞討不成,我決不死纏濫打。因為他若肯給錢的話早就給了,所以就算腆著臉糾纏,成功的機會還是很小。不能將有限的時間浪費在無施捨慾望的客戶身上,不如轉而尋找下一個目標。"
 
強! 
 
這個乞丐聽上去真不可貌相,倒像是一位資深的市場營銷總監。
 
"你接著說。"我更感興趣了,看來今天能學到新的東西了。
 
"有人說做乞丐是靠運氣吃飯,我不以然。給你舉個例子,女人世界門口,一個帥氣的男生,一個漂亮的女孩,你選哪一個乞討?"
 
我想了想,說不知道。 
 
"你應該去男的那兒。身邊就是美女,他不好意思不給。但你要去了女的那邊,她大可假裝害怕你遠遠地躲開。"
 
"再給你舉個例子。那天Cocopark門口,一個年輕女孩,拿著一個購物袋,剛買完東西;還有一對青年? k女,吃著冰淇淋;第三個是衣著考究的年輕男子,拿著筆記本包。 
我看一個人只要3秒鐘,我毫不猶豫地走到女孩面前乞討。女孩在袋子裡掏出兩個硬幣扔給我,並奇怪我為什麼只找她乞討。 
我回答說,那對情侶,在吃東西,不方便掏錢;那個男的是高級白領,身上可能沒有零錢;你剛從超市買東西出來,身上肯定有零錢。"
 
有道理!我越聽越有意思。
 
"所以我說,知識決定一切!"
我聽十幾個總裁講過這句話,第一次聽 
乞丐也這麼說。 
 
"要用科學的方法來乞討。天天躺在天橋上,怎麼能討到錢?走天橋的都是行色匆匆的路人,誰沒事走天橋玩,爬上爬下的多累。要用知識武裝自己,學習知識可以把一個人變得很聰明,聰明的人不斷學習知識就可以變成人才。
 21世紀最需要的是什麼?就是人才。"
 
"有一次,一人給我50塊錢,讓我替他在樓下喊 '安紅,我想你',喊100聲。我一合計,喊一聲得花5秒鐘,跟我乞討一次花費的時間相當,所得的酬勞才5毛錢,於是我拒絕了他。"
 
"在深圳,一般一個乞丐每月能討個千兒八百。運氣好時的大概兩千多點。全深圳十萬個乞丐,大概只有十個乞丐,每月能討到一萬以上。我就是這萬里挑一中的一個。而且很穩定,基本不會有很大的波動。"
 
太強了!我越發佩服這個乞丐了。
 
"我常說我是一個快樂的乞丐。其他乞丐說是因為我討的錢多,所以快樂。我對他們說,你們正好錯了。正是因為我有快樂、積極的心態,所以討的錢多。"
 
說的多好啊!
 
"乞討就是我的工作,要懂得體味工作帶來的樂趣。雨天人流稀少的時候,其他乞丐都在抱怨或者睡覺。千萬不要這樣,用心感受一下這坐城市的美。晚上下班後帶著老婆孩子逛街玩耍看夜景,一家三口其樂融,也不枉此生了。若是碰到同行,有時也會扔個硬幣,看著他們高興的道謝走開,就彷彿看見自己的身影。"
 
"你還有老婆孩子?"我不禁大聲讚歎,引來路人側目。
 
"我老婆在家做全職太太,孩子念小學。我在福田區按揭了一套房,十年分期,還差六年就還清了。我要努力掙錢,供我兒子讀大學念市場營銷專業,然? 嶀l承父業當一個比我更出色的乞丐。"
 
"我5年前在微硬中華大區做市場策劃,2年前升為營銷經理,月薪5千。那時按揭了一台1萬多的三星筆記本,每個月還款2千,要死要活的。後來我想這樣永遠也出不了頭,就辭職不干了,下海來做乞丐,我願意做一! 個高素質的乞丐。"
 
聽完,我激動地說:"你有沒有興趣收我做徒弟......." 
  

 楼主| 发表于 2010-9-25 20: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 ^* |# O3 g0 f1 {" [

                                              火车上的男人


( ?2 C: x+ T l U

      每当我和我的兄弟姐妹相聚在一起时,大家总不免要谈起父亲。我们都把自己事业有成归功于父亲——并归功于父亲在一天夜里的火车上遇到的一个神秘男人。

" `( x9 t! u+ O& t5 l

我们的父亲西蒙 亚历山大 哈里生于1892年,在田纳西州无树平原的一个乡镇长大。老哈里祖父以前是个奴隶,后来给人打短工,极吃苦耐劳。祖母叫奎恩。父亲排行第八。

+ t0 [6 M: y5 b( [/ ] p: }' j

虽然祖母为人很机敏很重情感,但也很自爱。她的雄心大志之一就是让我父亲受教育。

" `# M& B! l+ B l% p

在无树平原,一个有足够力气拿起锄把儿的男孩儿,若继续坐在教室里,则被认为是“浪费”。因此,父亲上到六年级,祖母就软磨硬泡起来。

2 i+ {( A8 W0 @! Y

    “既然我们有八个孩子,”她争辩说,“如果我们自我‘浪费’一个,让他继续受教育,不是一件大好事吗?”经过多次争辩,祖父终于同意让父亲学完八年级。一旦期满仍要下地干活。

' g( v2 h6 n! x9 y2 f% C

但是,奎恩祖母并未就此心满意足。父亲上完八年级后,她又开始播撒希望的种子,说如果儿子进了高中,老子对孩子的期望也会水涨船高的。

% u2 D* r( ]9 b" [5 W5 J) D6 m1 m

她的劝说打动了祖父。老哈里给了父亲他辛苦劳动挣来的五张十美圆的血汗钱,告诉父亲别再指望家里,他已经一个大子儿都没了。祖父送父亲去上高中。父亲头一次出远门,先是坐骡马大车,然后又乘坐第一次见过的火车,最后终于到达田纳西的杰克逊。在那里父亲考上了雷恩学院预科。这是一所黑人教会学校,设有大学低年[初]级的课程。

7 E3 |+ M9 y% e* h( P2 ?/ a( v

     不久,父亲随身所带的50美元就用光了。为了继续求学,他做起跑堂,杂役及给富家子弟做家教。每当冬季到来,父亲要在凌晨四点起床,到有钱的白人家中去生火,以便让他们暖暖和和地从美梦中醒来。

' ^8 y1 n+ _8 ]3 D, h+ X3 ?

可怜的西蒙穿着一条单薄的裤子,脚踩一双烂鞋,低眉垂眼,简直成了校园里的小丑。人们常常发现父亲上课时鼾声大作,课本则掉在膝盖上。

# _- M* u# Q+ s$ F8 @0 d

由于不停地为挣钱而奔波辛劳,父亲的学习成绩开始下降。但他还是顽强地坚持学完了高中课程,接着考入北卡罗来纳州的一所学院,在那里父亲拼命地挣扎着。

}( O# [, s( S0 c% b8 C& L3 S

二年级期末的一个苍凉的下午,父亲被叫到教师办公室,告之他有一门课不及格——这门课的教科书父亲买不起。

' T( }- H+ e$ l& ~# W- q7 R

     灭顶之灾向他袭来。几年来他竭尽全力,现如今他觉得自己是一无所获。也许他应该趁早卷铺盖回家去认打短工的命。

6 a4 H, }, q) H5 D- n$ N [

      但几天后,从普尔门公司寄来一封信说,父亲是从几百个申请人中挑选出的24个黑人之一,暑假可以去卧铺车当服务员。父亲喜出望外,这真是天赐良机!他立即和普尔门公司签了合同。

* `1 P1 _6 N4 z9 s6 Q7 @

大约凌晨2时,列车仍在风驰电掣地飞驰着。当呼唤服务员的蜂鸣器响后,父亲立即跳起来,披上白制服上衣,跑到旅客卧铺前。一个面目奇特的男人说他和他妻子难以入睡,想喝一杯温牛奶。父亲用银托盘端来牛奶和餐巾。那男人通过下铺的挂帘把一杯牛奶递给他妻子,又拿起一杯自己轻呷起来。同时,他开始和父亲攀谈起来。

, p8 e1 x" b" L3 r8 p# [) t4 N

     普尔门公司的制度严禁和旅客进行“是,先生”或“不,夫人”以外的谈话。这位旅客不停地发问,甚至尾随父亲钻进服务员小屋。

, I4 n* {' ^5 F/ G

   “你是哪里人?”

0 y% ?" T; e7 }. W1 Y7 A7 S2 Q

   “田纳西的无树平原,先生。”

$ C. j0 s: s& c8 J$ d5 @

   “你的口齿很清楚。”

2 a( T5 o4 U4 {0 W0 K* h G

   “承蒙夸奖,先生。”

) s% y3 r& S0 v# R: }5 l& C

   “来这儿之前干什么?”

0 D5 H% \9 f) U- Q# ^0 [+ s

   “我是一所学院在校学生,先生。”父亲认为无须补充说明他正打算做短工。

1 h& P5 H) a: f: P0 v; h8 g

那男人目光炯炯地看着父亲。最后,说了句祝福的话,就回卧铺去了。

! `7 Y& H) y# O& U& p

第二天早晨,火车到站。那时50美分就算一笔数目可观的小费,而那人给了哈里5美元,父亲当然感激不尽。整个夏季他将所有小费都存起来,等到工作结束后他已有足够的钱买骡马和铧犁,但他同时也意识到这些钱也够他整整一个学期的学费。

9 k; V" ]4 A3 G4 m" D$ R6 C( m0 I

    父亲决定至少一个学期不打工。他知道只有如此,学习成绩才能提高。但他也清楚这点钱无疑是杯水车薪。用光后又该怎么办,父亲一筹莫展。父亲返校后不久,就受到校长的召见。坐在这个大名鼎鼎的人物面前,父亲心中充满了崇敬之情。

& n# \' L) ~" ^6 ~ [" L# A P8 c, w2 i+ [

    “我接到一封信,西蒙。”校长说。

# ~# h; L/ i4 ~. J3 ~) G3 ?% I

    “是,先生。”

6 `' c3 s. y+ a$ ~ i# Z

    “你今年夏天去普尔门公司当服务员了?”

- i" r0 m& X \8 O0 w9 n# h

    “是的,先生。”

2 x. U' S6 G9 f. m2 T, N

    “有天晚上,你遇到过一个男人,给他拿了一杯温牛奶吗?”

$ w* E. V% H* C/ h4 |9 {9 s q6 X( f

    “是的,先生。”

: q0 D5 [' K; C S. Z( V/ |

     "啊,他叫波义斯,是柯蒂斯出版公司的退休经理。该公司以出版星期六晚邮报而闻名。他愿意赞助500美圆,作为你整个学业的学费,书费和膳食费。

9 c) l( U$ c( x. j% }, R! c

     父亲始料不及,惊诧不已。

7 J0 h" F$ ?6 v& ~" C, C4 ]7 z8 _8 z

     飞来的鸿运不但使父亲完成了在 的学业,而且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优异的成绩使他获得纽约州康撒尔大学的奖学金。

- u% _4 Z, N1 V$ T/ d: d v

     1920年父亲携新娘双双纽约州。父亲进入康撒尔大学攻取硕士学位,伯莎则考入音乐学院专工钢琴。第二年我就出生了。

+ k9 _, q* r* A$ R

     几十年后的一天,星期六邮报编辑邀请我去设在纽约的编辑室,商讨润色我的处女作《马尔克姆 艾科斯自传》。坐在这富丽堂皇的编辑室,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和幸福。猛然间,我想起了波义斯先生,感谢他的慷慨大方,使我作为作家和众编辑坐在一起。我放声大哭,一点也无法控制自己。

@9 v1 m2 z1 Q: ?/ [

我们这些西蒙 哈里的儿女,常常回忆波义斯先生和他对一个穷途末路的人的慷慨相助。前人栽树,后人成凉。我们也从中受益非浅。我们不是乡下短工的儿女,个个都生长在一个父母双亲均受过高等教育的家庭里,书架上摆满了书籍。我们心中无比自豪。弟弟乔治是泛美邮资会议主席,妹妹朱丽丝是建筑师,路易斯是音乐教师,我是作家。

: D" }( r# T* \8 F5 f R) c

      波义斯是我父亲生命中的吉星。有人把他看成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而我则认为是老天有眼,好人有好报。

0 k) k# }& S% ^. {7 O

      我相信每个人在为自己乞求成功时,也会有责任有义务助他一臂之力,成人之美。我们应该象火车上的那个人一样去生活去做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9-26 09: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敖谈中日关系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9-25 23:54:00

: O3 ?; d7 v. l5 }4 y: \

 

( ^9 A1 g- j/ _/ O

                 李敖谈中日关系

0 ^& s. k: O4 a8 H5 v. E" }: W 9 g5 y' B( E4 G, b% { I v5 n- Q5 t$ M1 K4 l% s" q# x/ K$ A' N! Z* p n0 a0 {& {
3 X5 k$ V9 M7 \0 p$ ^
台湾是中国的睾丸,急了会操刀自宫,我觉得实则不然,就中国近代历来的表现而言,除了毛主席时代雄起过,其他时候都象个臃肿的妇人。台湾不但是中国的一边乳房,而且是乳腺癌早期的乳房,动手术切掉中国会怕疼,而且觉得不美观,所以就有了自我安慰的想法,以为提高免疫力就可以自然痊愈,这就是和平统一。


一百多年前中国简直就是个性奴,西边几个猛男一起上,日本也没闲着,他说让外人上还不如让邻居上。于是日本在中国身上玩虐待,光这样还不够,他想让全亚洲都当他性伙伴,玩腻了还想找山姆大叔搞玻璃,结果发育不全的小男孩和虎背熊腰的大汉扭打起来,流了鼻血死撑着,直到档部被踹了两脚他才冷静下来,战后中国没找日本索赔,怕别人说我们拿嫖资还是怎么地?我真是纳闷,我伟大的祖国在和强J犯行什么妇人之仁。打胎费总得要吧?


照日本的说法,过去了就算了,历史是留给人遗忘的。虽然中国一再表态: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但那似乎只是少数有良知的国人才懂得的道理,普京在国际上一惯强硬,一个强大的政权从来都是铁腕政治。可是我们的外交就是这么暧昧,说一些有回旋余地的话,或者干脆装哑巴,女人吵架还会撕破脸,中国这算什么?太监!现在连越南和菲律宾都不把中国放在眼里,中国人却还夜郎自大,自以为天下老子第一。看看那些哈日的傻瓜,这简直是个充满卖国贼的国度,特别是那些诋毁爱国平民的"精英。我是闲人,所以有空为很多狗屁不通的事瞎操心,操烂了心国家也没给补贴,还会说我是狭隘的民族主义。所以我气馁也想不谈国事,但我实在爱上瘾了,祖国让我爱恨交织,恨祖国什么?恨铁不成钢,人穷志短,我可爱的祖国什么时候能头脑清醒,不要再当东郭先生了,在同一块石头上要绊倒几次才知道疼?不是不知道疼,是忍气吞声。


97年印尼屠杀华人,我们的媒体干什么去了?国内居然对此事知之甚少。再看看3.14拉萨事件,西方媒体对此事尽展百般歪曲之能事,可是我们的媒体又干什么去了?最可恨的是印尼问了一个小日本动物说你是不是中国人,小日本动物用日语回答了一句,人家就把小日本动物给放了。说明杀人狂也是有脑子的,他们知道日本是什么国家,好惹吗?更知道中国是什么国家,李连英式的国家,别告诉我你连李连英都不知道是谁?


谈谈最近,日本分别摸了韩国和中国的手(竹岛,钓鱼岛),韩国都想回家拿菜刀了,中国是被强奸惯了习以为常还是怎么了?日本说中国衣服穿太厚了(军费预算不透明),这就是强奸犯典型的逻辑,他的意思是说,你穿棉袄我想撕扯都不容易。日本又说你头脑里有和我做对的想法(说中国教育有仇日思想),中国上海教育部马上把"狼牙山五壮士"从课本里删了。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吃里爬外,日防夜防,家贼难防,这样的例子还少吗?中国官员应该比我们清楚日本新干线是什么东西吧,上世纪70年代开发的,说速度比不上法国和德国,日本更不会把核心技术转让,磨损零件也会狡诈我们。中国莫名其妙就买了,这就好象一个男人提出性要求,女人就主动脱裤子。现在日本驻军下地岛,扬言要协防台海,你看,手都伸到中国胸前了。日本说"你不让我捏一把我就强J你。"中国如果大气都不敢喘,那就是纵容犯罪,中国要是宁死不屈当个烈女,人家敢碰你吗?


日本就是喜欢无理取闹,台湾明明是中国的乳房,他偏要把自己的手当胸罩,总之他的理由随时可以遍出一大堆,对这种劣等动物,你还跟他讲什么道理?谈什么中日友好,中日友好就是米兰昆德拉说的性友谊,就好象你辩论男女间是否存在纯粹的友谊,那种纯粹的友谊就是纯粹的扯淡!


日本想摸中国乳房,中国当然是严词拒绝了,太过分了抵抗是肯定的,但抵抗有多强烈那就说不准了,中国的近代历史让人寒心,我们退一步,为了发展经济忍辱负重,乳房也让他摸吧,可他摸了能满足吗?什么叫得陇望蜀,日本兴奋了那还了得,现在发育未全就已经跃跃欲试,现在不给他泼冷水他能降火吗?


为什么把中国比做女人?我不爱国吗?我写这篇文章是在无偿献血,相信每个爱国的人都咬牙切齿了,什么时候能扬眉吐气?中国历史上把女人当惯了,也不差这一次,谁叫我们要说自己不结盟,在国际舞台上总是做出一副淑女的样子,有指甲也不敢抠人,连越南文莱马来西亚都敢占我们的岛礁,我们很友好,总向别人示好,总是礼让,可人家喜欢吗?人家会说我们骨子里贱,真正贱的是少数民族的败类,我希望国人不要等刀子捅进肚子才明白血是红的,那时就晚了。


大概有人要说我XL了,用这么引人注目的标题和比喻,相比石原慎太郎我算差远了,他说"国防"就是防止本国女人被外人奸,其实他说这话是互相矛盾的,我怀疑他的血统有点杂,美国驻军当年一定没少上他们家串门,小动作总该有吧,当然我们可以理解他的心情,他的言下之意是让美国人"那个"不要紧,是荣幸,让中国人"那个"了,就是莫大的耻辱。在他们眼里,中国是个任意凌辱的女人,你看韩国人多刚烈,同样是,人家什么规模,我们又是什么规模。你要一个强J犯怎么想?他现在说过去强J你是正当的,有种我们就煽他两巴掌,人家挑衅,我们有种吗?我们的身体有种,我们的大脑没种。


是啊!不管对错,她都是我的祖国。我只是她的一个细胞,我何尝不想让她强大,可她的淋巴结有问题,她的头脑有问题,她让我悲愤,她让我的每个组成部分都沸腾,我多么希望有一天她能对那些歹徒们说,操,想打架?


面对战争中国是底气不足,小日本动物不是傻子,他比我们清楚中国的现状,为什么台湾想独立,他们根本就看不起大陆,我可以给出很多数据,觉得脸红,中国哪来那么多贪官,携巨款往外国跑,中国的有钱人不爱国,要不为什么全往国外移民?引用我所看的帖子里的话: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竞争是教育的竞争,是国民素质的竞争。中国的初级教育相当于日本1900年的水平,落后100年;中等教育相当于日本1910年的水平,落后90年;高等教育相当于日本1920年的水平,落后80年;教育经费相当于日本1920年左右的水平。与此同时,我国每年被贪&污掉的资金保守估计也在2万5千亿人民币左右。中国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形同虚设,普通民众在教育支出的重压下苦不堪言。根据对比,中国今天的普通高等教育的收费相当于民国30年的贵族学校。毫无疑问这是改革以来最大的失败,必将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崛起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


那么中外人士会问为什么中国表面上显得如此富裕,答案是中国的庞大人口基数。贪污污者、以权钱交换立业创收者和正当有产者就能形成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中国看上去就像一个上半身华丽无比下半身破烂不堪的怪人,问题是中国一直在尽心尽力的照顾上半身,似乎忘记了自己下半身的存在。全国总工会公布目前中国民工被拖欠的工资估计有1千亿元左右,其中建筑业占百分之70以上。有些方,包工头欠民工的钱,建筑商欠包工头的钱,而最后是地方政府欠建筑商的钱。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全国各地**拖欠工程款占全部拖欠工程款的四分之一以上,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胡星斗说,一些地方政府在财政资金困难的情况下,为了所谓"形像工程"和"政绩工程"而强行上马一些项目,但是又没有钱,于是只能让建筑公司先垫钱上马,地方政府于是成了是最终债务人之一。


如果你在日本的大街上问一些日本青年,没有一个人会知道日军二战中在中国使用过细菌武器,教科书上没有,档案馆里也没有,如果有小日本动物揭露此事就没有公司会录用;


日本始终坚持宰割中国的战略,毫不动摇,因为他明白一个强大的邻居曾经被自己摧残过。而现在我们的一些准汉奸还抱着中日友好、一厢情愿的幻想,理由是时代不同了。仇恨毫无用处,一切都靠实力。这根本是在扯蛋。2000年底,日本的海外总资产增加3317亿美元,达到3.2046万亿美元。而2003年中国的GDP是11万亿人民币;日本制造业在海外的销售额每年在1万亿美元以上,2000年达到了1.3万多亿美元,这其中在2002年左右光电器就有中国消费者送的150亿美金左右。这个数字已经超过日本国内市场,占日本电器商总收入的四分之三,你我现在用的光驱即便是中国企业造的也得给小日本动物付购买专利费,这就是悲哀所在,如果你仇日,你必须坚定的关注自己的每一个消费细节。仅日本制造业在海外销售额此一项,就超过了我国当年的GDP总值。


2007年毒饺事件后,日本媒体别有用心的大势炒作,日本全民掀起了抵制中国食品的运动,现在在日本所有的超市,基本上再也很难找到中国食品的影子。这就是日本抵制中国食品的效果。可是中国人呢?喊抵制日货喊了几十年,口都喊干了,就是不见一个人行动,悲哀的很。可以这样说,在中国流通的商品中,有70%左右的高档货全是日本货。日本的国际难民援助金额为世界第一位,日本是除美国外向联合国捐款最多的国家,这是日本在国际政治中致胜利器。即使日本工业基础为零,用其资金重新打造一个工业王国,也会超过了中国的社会资产的总和!


最近十年间,日本的经济增长率在1.3%左右,要明白即使他的一碎步,也会让中国跑几年的,经济总量摆在那里。日本在经济衰减的同时一边在喊哭穷,一边对技术开发和促进生产投入了9万亿美元。日本的媒体在这其中很好的配合国家战略,在哭穷的同时还抬出了中国威胁论,并且推广到国际上,中国还真有许多人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了。已经被人竖起准备当未来的枪靶子,还傻不愣鸡地高兴呢。


中国醉生梦死的媒体战略和从业者的水平,中国人民已经不想再领教了,从背后充满丑恶交易的春节晚会到倒白开水似的电视节目,都已在失去公信力。有人说我没脑子,我的确没脑子,爱国者如果有脑子或许不会选择爱国,爱国多累?吃力不讨好,说点激动的话还怕被请去喝茶水,学周星驰说一句:什么世道!脑进水的人总是说我们脑中风,那些理性者为什么那么理性?因为他是以局外人的心态去看待国事,假如他妈病了,我相信他不会不着急,那么祖国病了呢?我习惯用自嘲的语气说话,我还是那么感慨,恨铁不成钢!不是我们愤青不老实,是不平则鸣,中国最缺这种人,现在看来就好象死绝了一样。为什么现在有些人民公仆都成人民公爵了(贪官)?这都是因为缺少监督,他们可以爬到人民头上撒尿。现在,如果一昧对小日本动物和美国佬讲什么狗屁礼仪和忍让,就准备接受被别人骑在脖子上拉屎拉尿吧

 楼主| 发表于 2010-9-23 22: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长河落日在2008-11-5 8:38:00的发言:
* |6 v0 F( D) Q6 d# P+ Z$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一往情深.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8 A6 l# e9 i* W; ^, Z9 e& A

犹有香如故

/ g+ S( U' k: `4 ] O

                           ——又见付老师(节选)

- U& Z8 r2 _0 P% ]

《我好像看见了我的妈妈···(洪江语)》

2 \' m2 \5 Z6 Y. ~5 _: k" A

    在宽敞的客厅里,四个学生围坐在付老师周围,又听见老人家慢条斯理的话语,依旧往日的和蔼,依旧往日的亲切,甚至是依旧的往日话题···

. {4 V# N: Z# @/ {

    不是回忆往事!而是往日再现,如此真实,真实的让人震撼,真实的让人恍如梦中。

2 D; H% m* U# J! Z9 C

    洪江谈起报考初中填报志愿,付老师笑着的脸严肃起来:

H: V9 s$ s5 V5 F0 p

    “报考志愿要注意,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要拉开距离,要不然第二志愿也要考不上···”

6 F" b5 q5 |' s6 I T

    “师大女附中,女一中,水平离得近,不能第一第二挨着···”

9 _* c$ k+ t) D) e7 f" y

    一直扶着手杖的左手试图离开,想为我们做一个从一到三的手势,

J7 {- q1 O% K! T# V: @8 g( h- Y: A

    ···

0 J8 T, }4 E- ]8 O

    老人娓娓道来,耐心又细致,恍惚间,时光突然倒逝。俨然那一日,升考在即,我们正年轻,忐忑的心,等待老师的抚慰,莫测的前程,等待老师的指引。

4 h' w/ Q1 x1 s2 M+ J1 Z+ F

    ···

; v7 j) Q) M3 j* ], t% ?

    “老师,为什么我们班没有毕业照?”又是洪江,脸上挂着四十年前的笑样,这是她久远的心结,她可能知道答案,明知故问的老毛病···

% c: f3 y1 p! J

    “真是怪了,”老人力求圆满的回答学生每一个问题,努力的搜寻太久的记忆:

! W: l: r. O$ ^" g9 c# a5 C1 Y/ p

    “为什么你们班没有?比你们大的有,比你们小的他们也有···” 

/ f0 ?7 C' F8 J4 Y8 v" i

    老人指了指王培。

5 o% }9 d! v5 A5 k* o! b+ }6 a

    “为什么没有毕业照···奇怪了···奇怪了”老人思索着自语。

2 P7 O0 q) W& W; C

作为班主任,这似乎是一个严重问题。

) q! \ ~, G: t R3 A0 v' i

    “为什么?”洪江依然如旧日的刨根问底儿。

3 v& \( [" c' V/ ^! @

    大家期待,洪江更期待。

1 |1 R. s9 o6 D1 D: W$ v# {/ S3 M

    老人眯起眼睛,

- R4 h' a" @8 p( f

    良久。

L" K3 q+ \5 O" B+ j- b; z

    付老师慢慢的,一字一字的回答了洪江,也回答了我们:

0 d0 a. i* E' G3 I. T

    “——不知道,——忘了···”

; q, i* d, R$ x8 f. b

    大家都笑了,老人的直言让我们在她八十多岁时看到了付老师的另一面,一个真实的老太太,一个曾经与我们贴着心的老太太!

, Y% g# D1 J+ x

    老人也和我们一起笑了,像小孩子一样。

+ s* f5 t1 R! Z- U E

    ···

* [6 f- [- B8 Q" _* d4 z8 h

    “我好像看到了我的妈妈···”看着老人,在笑声中洪江第二次从心底说出了同样的一句话,她的眼睛里充满深情,没有一丝造作。

, t! L4 r. [; p) Y

    心房再一次战栗。从一进屋我就像在梦中。

4 k7 o5 o& }& R" R

    漫长的思念 漫长的等待,光阴荏苒,时间在春花每一次芬芳中流走,岁月在秋叶每一次飘落里逝去。

$ D9 W3 a" p" l

    恩师的影子早已和母亲的影子融在一起,我们怎么会忘记自己的母亲。

4 y, U' w' D3 K. Q

    为什么数十年对付老师如此的怀念,今天,在这间飘荡着幸福与温馨的客厅里,我找到了精准的答案!

: V4 n4 L# X) o2 `8 c9 `* N

    ·······(略)

/ g; j/ L3 H; _* D- |

    王培拿出席敏全家的合影,付老师仔细的端详着,细细的品味着,那神态,就像看自己久别的女儿,老人找寻着席敏往日的影子,嘴里在喃喃自语:“···年轻···”“还是小时候的样子···”,

% G9 U" I' i8 p% e& b9 `* [ p

    谈话中,付老师几次拿起席敏的照片,把我们从别的话题又拉回到席敏身上,说起她往日的学习,说起她小升初的考试,甚至说出了当年她要报的志愿,老师的脸上,一片似水柔情。看得出,她是老师惦念的学生···

0 A0 r8 E) M, U$ R8 x( i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D+ p U3 R. {+ t+ j+ z/ T5 F

    远在他乡的学生,你一定能体验到如此的感动,想来,也一定能续接这首诗的下面···

' {) _! S3 l( V9 F7 r

    ······(略)

7 I$ o3 {2 Q! {5 i! q/ S! ]

    一位八十多岁高龄的耄耋老人,一位承受了两次脑血栓袭击的耄耋老人,相隔四十年风风雨雨,能够清晰的记着她老人家与你我相处仅一年的往事,甚至说出我们小时候说的某一句话,说出我们小时候的淘气模样···

- m1 @. ?$ t4 [: x4 n

    朋友,受此恩泽,草木能知情,天地亦动容。

2 K3 k/ \7 D% F

    ······(略)

2 ?7 X6 L, k V

    有一棵青松---青松挺且直,

0 K8 N6 b6 w$ P7 L8 L

    有一枝红梅---红梅香如故。

7 o3 Q8 ~ d8 [# F. D; j- {4 C& L

    这就是43年后又见到的付老师。···

3 o/ q4 s+ a% m+ l% p8 v2 A0 H, P

 

2 f- N: {2 N, Z; }/ R$ u. M

 

5 e) w3 D9 m2 l6 [# z1 j, o

    人有无限的思维,却又有有限的语言。很多东西,语言表达不了。

! k# p; U' ?7 t+ q

    “好好学习吧!”老师们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我们记住了!

; K* [! L# u, o

    春光明媚。

; R0 i8 b) n3 F( Q( E) n( [/ a# k1 l

    付老师家的客厅里一片春光,能够生活在春光下的花朵,是幸福的。

# v6 @- l" B8 H6 j8 u* m' j! [6 C

 

! |- v: i+ j! j) o8 O: Z

 

) i/ d. e6 w/ v1 w

                                             (未完)

 楼主| 发表于 2010-9-22 21: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 k7 s) q* P0 ?

 

4 Y2 t" J9 _) y; _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 S4 t; T0 X! T4 H

 

% U$ ~( t2 G) _

《水调歌头》(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 r5 r6 G5 }1 ` k: a3 b

 

5 o: W+ v) z! c e |1 v* s) L( k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 A3 R% |; x, z w8 i% J3 I

 

9 K1 r6 N) t8 s _" t( p0 s

《太常引》 (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楼主| 发表于 2010-9-28 11: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 A" I7 N! _- @! M* a8 C

 我说——我说fficeffice" />

1 k, Z! }/ b& v% _1 F, L2 o

 谨以拙文献给即将欢度国庆的机院附小师生

3 I( g" r, S% H4 F; }

 

/ J6 \+ ?3 ^, C$ j+ I' f

                                     国 庆 足 球 赛

9 _! n+ l+ u. N5 w. A; o, o

 

1 x, o' Z4 [8 K8 ~) H6 b3 i

  又要到“十一”了!在我经历的几多国庆中,印象最深的,竟全然不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游园观赏文艺节目,也不是八九十年代雄伟壮观的阅兵式,而是60年代末北京工人体育场的一场足球赛。

* ~. d& D& X7 B6 k& R! `" a( ?

  那是1969年国庆节,北京机院附小挑选部分学生去观看球赛。这当然是一种荣誉,我嘛,也“混迹”其中。十月一日晚饭后,我们纷纷到学校集合,然后整队步行前往体育场。

7 W1 w% g6 M. e$ n

     国庆之夜的工人体育场座无虚席,人头攒动。记得这场比赛是国家队对北京队。

$ F8 D4 u* ?+ Q5 }' t

     北京队在家门口踢球,应该算主队,而国家队是国脚,当然要在国都落脚,所以也不应该算是客人。这样一说,地利天时则双方各占一半。就这么一山二虎的,平常大概谁也不搭界,而这天晚上同时放在工人体育场,没说的,那就可着劲儿的掐吧。其实您错了,那时社会主义新风尚新气象虽遭重创,元气大伤,但尚未完全丧失殆尽。虽然是表演赛,尽管不拿锦标,不分名次,更没有奖金,但球员还是很敬业的,尽心尽力,起码要对得起观众嘛。再说啦,对外还有个非常温柔而冠冕堂皇的名称——友谊赛。

; }1 c% c- |# H; k1 r! {

  比赛嘛,一般都有个输赢。但这种比赛,那年头似乎有个公式化的概念,现在听起来简直是天方夜谭,奇谈怪论——胜之可能不武,虽败却必定犹荣。

3 R; i8 A1 P2 X* g' `

  说话间,体育场内一道大门打开,二龙出水,只见两组身着运动服的半大小伙子,分左右沿跑道绕球场跑来,手里各拎着一只马扎,他们的步态姿势和别人的没什么两样,只是每到一定的距离,跑在最前面的人就留下,以此类推,直到最后一个人跑到最后的指定位置,两个半圆重合在一起,然后放下马扎,齐齐坐下。看他们的行头蛮漂亮,但其任务就是用手捡球,而不是用脚踢球。人们给他们一个不够文雅的绰号——“球P”。其实,他们都是各小学校的小足球迷。一来为赛事服务,二来也是最主要的,是现场观摩体验实战战况,积累临场经验。

: `8 v9 ]; ?6 x( d4 f

 

& g$ X; {6 D9 s2 C+ B7 u

  北京队和国家队相比,差着一个等级,按说不是对手,但却像上邦大国的诸侯敢和小国弱国的国君叫板。北京队没有包袱,轻装上阵,又在家门口。虽说地利天时双方各占一半,平分秋色。但双方很愿意好好较量一番,鹿死谁手,尚无定数。至于人和,却不大好说,毕竟是人心难测啊。

, N5 ?1 Y4 s* K) h* b2 p

  大凡两方搏击,你争我夺,自是激烈。然而,最累心得恐怕反而是作壁上观的看客。观众自发地分为两个阵营:你向着国家队,我偏爱北京队。各有所好。而此时此刻,我们小学生小小的脑袋瓜里面却装满了复杂:一边为国家对呐喊助威,希望他们多进球,因为他们代表国家水平;一边又和刚才的意愿恰恰相反,盼望北京队获胜。真是矛盾至极,不可思议。现在看来理由倒也简单明了——同情弱者嘛。

4 p3 b3 S- }( s% M

  那时,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句名言:“小国能过打败大国,弱国能过战胜强国”。在我们心里,这不单是“最高指示”,简直就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规律”,颠扑不破,放之四海而皆准。

x- X& `% C4 t( z2 {

  而北京队也的确不负众望,一开场就如猛虎下山,勇往直前,且越战越勇,几次逼近对方的禁区。长冲短吊,三角传递,左突右冲,大胆渗透。只见北京队的中锋,带球急速奔跑,连过数人,又以逼真的假动作晃开最后一个后卫的阻截,只身冲入对方禁区,凌空怒射。几乎与此同时,对方的守门员也十分了得,一个鱼跃,饿虎扑食,好一个“虎落平阳”,引来观众的惊叹,接着就是惊呼——却是守门员两手扑了个空。

* c, f N9 T. {

  进球啦?NO

. M d. u7 L( S K5 v+ W- }

  原来,进攻球员求胜心切,急于建功,不料却乱中出错,一脚踢空。国家队虚惊一场,所幸的是有惊无险。不过,国家队也不是白吃干饭的,好歹也算是“老大”,居然让“小老弟”在天子脚下皇城根儿这么追打“蹂躏”,太丢份儿了,叫谁也咽不下这口窝囊气呀,于是他们个个“负气”而战。守门员竟跑出“二道禁区”的白线,铆足浑身气力,飞起一脚,把迎面射来皮球踢回。皮球如出膛的炮弹,越过中场,落在队友的脚下,球随人走,人追球行,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40米,30米,15米,绝佳的距离,绝佳的角度,绝佳的机会,此时射门,简直如在探囊取物。。。。。。

& V$ H% j# V, n& N" X; l

     突然,晴空一声霹雳!一连串大火球从天而降,接着迸发出姹紫嫣红,五光十色,同时又发出比比剥剥的声响——啊,放花了,一年一度的国庆焰火开始了!人们都不由自主地站立起来,翘首仰望夜空,风景那边独好。这正是:“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此“花”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瞧。

. `# x1 M7 v: P4 X- i- d

     而这时的球场内,双方人马不约而同地罢战,就连球P也耐不住性子,纷纷从马扎上站立起来。

: l+ @, r: U! e5 j" y9 M: }% y6 T

     硕大的灯光记分牌显示的数字是  0  0

发表于 2010-9-30 10: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冬虫夏草在2010-9-29 17:37:00的发言:
) ]9 s( t7 H$ p& k3 I" y7 |

承蒙赞赏,资源信息尽可自由共享。博采众长,取其精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K0 `3 O* D: ]' E' ~5 d* M) b

 

" y3 n/ m8 ?: ^# P- _1 }& L

     她说,你说,他说——我说我说,大家一起说!

0 H3 T* ?- H5 a


; v |/ Y! j* G8 m; p! q, E" c

那就谢谢了。我也很喜欢您的那《维多利亚》。(没想到,老外的作品也这么细致)就一起转走啦?

发表于 2010-9-29 13: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不错。想转过几篇,可否?
 楼主| 发表于 2010-9-29 17: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倒影在2010-9-29 13:31:00的发言:
说的不错。想转过几篇,可否?
9 \: ]- y5 |" }1 G

承蒙赞赏,资源信息尽可自由共享。博采众长,取其精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0 W2 M8 h/ E5 \" m- f

 

6 X8 b3 E5 r% g- E3 j

     她说,你说,他说——我说我说,大家一起说!

$ O1 Y+ s$ B. ` }! 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20 02:53 , Processed in 1.241411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