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015|回复: 10

[转帖]天津众友相声艺术团演员介绍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4-17 05: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 y- Y( G5 f0 `3 ?1 A# U! ?

引来笑声满茶园——记众友相声团团长尹笑声
3 X8 s: T9 z3 p/ R7 N

0 }/ M7 G, j& b7 u8 O

7 M% m& \1 \ C8 `, A$ D" k& c. e

 
9 S( W" b+ ~7 U' Y4 a+ w1 T0 g6 p

L) P5 b2 E! u, x
+ Q7 K l$ J" d- F! G7 E8 Q( l
+ j6 o9 ~: y/ J9 B7 R
众友相声团团长尹笑声
# c; ]1 M; t$ C9 `
 
. O4 p4 r" E. D. c6 l4 s! q
    众所周知的尹笑声,是众友相声团团长。经常在团里其他人说相声时用他的“名字”来调侃。他是大名鼎鼎的国宝级大师马三立的徒弟,艺名“小神童”。这个名字的得来大概是他从7岁时就说相声了,那个年龄,大概有些孩子还偎在父母的怀里撒娇昵!
    尹笑声的一生跌宕起伏,充满了太多的酸甜苦辣。他生于1938年,出生于相声世家。许多老人都知道,他的父亲尹寿山是说相声的,因其长相憨厚,及捧逗时的风格,人送绰号“尹傻子”。
    说相声的在解放后被称作演员了,受到了人们的尊敬。但在当时,说相声的被压在最底层,生活是很贫苦的。由于家中兄弟姐妹根多,在他还不知相声为何物时,便被父母选中被迫说起了相声。
    可怜,哪有什么选择,哪有什么自主,当时只是为了不挨饿,吃的好一点,不挨打。这是他小时候最大的愿望了。在他最应该享受宠爱的顽童时代就开始了随父学艺的生涯。他说这是他的命。
    由于他身量小,演出时就被人抱上椅子,当时他穿着红兜兜,扎着一个小歪辫。稚声嫩气的,有些话还说不清,但俨然一个“小大人”在台上说着“大人才说的相声”。因此常常是他一上台就笑声四起,观众都十分喜欢。因此常收到“大人相声”意想不到的效果,“小神童”也随之名声鹊起。
    他曾随父到南京,与白云鹏、谢芮之、马三立和刘奎贞出演于国际戏院。在他的记忆中,没有过一般孩子们活泼可爱的童年。有的只是父亲严厉的“训艺”。但这为他日后从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真正懂得从心眼里喜欢相声这门艺术,是在他十几岁的时候,他天资聪颖,有着过人的悟性。再加上他学艺的刻苦,能够学进去而又钻出来,深入浅出,既学师傅,又不拘泥于师傅,基本功深厚扎实,技艺纯熟,吐字清晰,铺得平,垫得稳。包袱响脆,不温不火,捧逗俱佳。不以形态表演取悦于观众。复员后坚持相声要返璞归真,从豪华的大舞台回到古色古香的茶馆,因为那原来就是茶馆里的艺术。
    解放后,1951年,他参加了抗美援朝赴朝慰问团,怀着深厚的情意为祖国最可爱的人演出。看到生龙活虎的战士们,看到他们用生命保卫伟大的祖国,自己的壮志和理想也在心中逐步形成。只有参加解放军,才足真正的干革命,才是神圣的事业。
    后来,他毅然舍弃了每月80多元的工资待遇参了军,当上每月只有6元津贴的兵。他坚守着自己的理想并为之付出,在有些人不理解他这种做法时,他觉得很光荣。心中充满着自豪感。
    天有不测风云。不幸的是,在那个众所周知的年代,他被错划成了右派。一切理想都破灭了。他被开除了军籍,厄运接踵而至。他先后干过木匠、掏粪工、理过发,干过搬运工,登过三轮。坎坷的生活经历给他心灵创伤的同时,也给了他不少相声灵感。
    六十年代,他曾到过山西、河南、河北等地演出。六二年,他又被邀请到了大连曲艺团,用相声给大家带来笑声。
    在那场文化人革命中,他因在家赋闲反而因祸得福,躲过了这一劫。
   
尹笑声在多年的沉寂之后,终于引来了艺术生命的春天。改革开放的政策给我们的民族艺术重新带来了无限生机。
    在相声名家于宝林的倡导下,99年8月14日,成立了天津市第一个民营演出的相声队。而且他们在困难与不断发展中坚持了下来。尹笑声不计报酬,任劳任怨,热心操持相声团的工作,受到大家的赞扬和尊重。
    他曾经遇到过不少烦心事,也曾有过心里不平衡,但是都咬牙挺过来了。他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要守住相声的阵地,决不能半途而废,应该把它发扬光大。这才对得起艺术,对得起观众,对得起祖宗,对得起自己。
    他关心相声事业,觉得自己的团队人员年龄偏高,担忧着后继无人的问题。
    每看到队员的进步,听到观众的笑声,他就从心眼里感到高兴,一切不快都烟消云散。
    他还有许多具体的想法,创作出更好的相声作品,培养出更多的相声人才。
    恢复了相声的原貌,使相声艺术重新回归到茶馆,这可能在全国也是第一吧。
) E& _+ ?% e0 o
(王小军)
5 S4 Z% y1 m3 W A1 C( ]
 
: @; q6 ?0 D7 W
转自众友相声艺术团新浪博客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7 05: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 W7 i' D( E- f6 K+ _, i

德艺双全 寓庄于谐——小记黄铁良
% n/ N6 |) g2 N0 e: S

5 X! V* J# `2 ?( i5 [" A

* f: `6 E" [& i2 B; }

 
3 [' [; m1 W$ Q) ]1 ^0 Y

1 H5 q) Z0 F! N* s( m! {, m, ]
# b1 \+ J/ B% ]; r
- `; ^* {6 P9 ~. z8 Y) T

小记黄铁良             
    

4 ]0 o. z, [3 @

    黄铁良,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之高足,1937年生于北京。自幼爱习书画,常常照猫画虎,尤酷爱相声、喜歌唱,音乐老师说:“这是一块演员的好材料。”
    解放初期,黄铁良几乎总“逃学”而到启明茶社听相声。关顺鹏、关顺桂对口竹板书《薛刚反唐》听得他入了迷。1950年经姑姑黄仲华(玉霞)介绍,高小未念完的黄铁良进入了孙玉奎、侯宝林等人组织的“相声改进小组”开始习艺。1953年,继贾振良后有幸拜在侯宝林门下并加入北京市曲艺工作团。抗美援朝时,黄铁良随师加入“北京赴朝鲜慰问团曲艺服务大队”,后又随团赴西藏慰问演出。回京后调入北京曲艺三团(相声大会),1957年该团合并到北京市曲艺曲剧团。师父命黄铁良到相声发祥地天津卫去经风雨、见世面,到曲艺之乡去历练。
    1958年进入天津市南开曲艺团相声队,后经班德贵介绍转到天津市和平区曲艺团相声队。在这段时间里,黄铁良深深领会到了天津相声的火、爆、准、脆的风格。为此,他决心从基本功做起,经常上演《地理图》、《八扇屏》、《洋药方》等贯口活,并得到天津观众首肯。随着“大跃进”的热火朝天,文艺界说新唱新势在必行,相声队一个月要创演几十段新节目,为此,黄铁良和班德贵编演了《这山望着那山远》、《大喜事》等很多反映现实生话的新段子。虽然这些节目较粗糙,不能传世,但对黄铁良这位青年的演员来说,确实深入了社会,观察体验了生活,开阔了跟界,拓宽了视野,丰富了创作素材,锻炼了品德。
    黄铁良来津,一则人生地不熟,二则居无定所,在哪演出哪里就是家。几条板凳拼搭为床,随身携带被褥,酷暑蚊虫叮咬,严冬寒风侵体,吃喝穿戴无人照顾,受尽了百般病苦,千般磨练。但他挺过来了!为了酷爱的相声事业,执着追求。文革前夕,著名西河大鼓演员陈凤云整理《苦菜花》,黄铁良经常和她一起编排“搭梁子”。二人熟而生感,由感而生情,幸得著名梅花大鼓演员周文茹喜牵红绳,有情人终成眷属,才有今天如此幸福家庭(此乃后话)。难怪婚后有人戏称“黄、陈是写粱子写出来的婚姻”。
    文革开始后,一天黄铁良在劝业场附近买了张载有《侯宝林何许人也》的《红鹰战报》寄给了师父。不料,祸从此生,黄铁良毫不畏惧,以理力争,他不相信师父是反动艺术的权威,更不相信师父反党反社会主义。于是,他邀刘文亨相伴顶风冒险到北京去看望侯宝林,并安慰师父一定要相信群众相信党,政府绝不会冤枉一个好人。还给师父宽心说:“您放心吧.您的工资银行给您存着了,有朝一日必定还给您。”回律后,夫妻被下放到针织厂劳动。1980年调入天津市实验曲艺艺团恢复演出。
    1991年,黄铁良组织的演出队到山西、山东、河南等地巡回演出,归来后申请退休。不久,北京传来消息师父病重佳院治疗,黄铁良闻讯即刻进京,为师父煎汤熬药,送水喂饭,端屎端尿,日夜守候床前。在医院整整伺候了两个月零四天,师父弥留之际欣然同他合影留念。办罢丧事,黄铁良留在北京陪伴、伺候师母一年以后,又帮侯跃文理家半年之久。
    1995年,经王鸣录等人相约,为天津市相声小品演出队赴外地演出“打地”。一日,在山东临汾剧院王鸣录、赵恒向剧院经理介绍说:“这位黄铁良先生是侯宝林大师的高足。”剧院领导非常高兴,要求黄铁良务必登台表演。经与王鸣录、赵恒商议,安排在宣传劳动法专场时与赵恒合作登台。演出那天,由黄铁良接张楷,即安排在张楷、赵恒的男女相声之后,张楷退场由赵恒向观众介绍:“下面请出侯宝林大师得意弟子黄铁良和我为大家表演对口相声《礼貌》”,观众热烈欢迎,一炮打响。从此,黄铁良再次重返舞台,随相声小品队各地演出一年有余。
    1998年,在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于宝林先生倡议下组织了天津自文革后首开相声大会之先河。1999年8月,天津众友相声团成立,黄铁良、尹笑声成为该团攒底最佳搭档。黄铁良为把好攒底的活费尽心机。六年来,他与尹笑声挖掘整理了《洪羊洞》、《大保镖》、《白事会》、《大审案》、《武训徒》等几个段传统相声轮番演出。其中,部分节日被天津市电视台、电台录音、录像,经常播放。黄铁良在多年的舞台实践中逐步显现出功底深厚,活路宽泛、滑稽醒目、表演火爆、技巧灵活、包袱准确、能说能学、驾轻就熟、“相”“声”结合,亦庄亦谐的艺术特色。故受聘于北方曲校中专班和大专班任教。为传承祖国民族传统文化尽心尽责,辛勤耕耘。
    黄铁良有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夫人陈凤云师承西河大鼓名宿左田凤。最近在哈尔滨录制了《砸鸾驾》、《苦菜花》等西河大鼓光盘,电台还进行了专访。二女儿黄维青女承母业,成为国家二级演员。任《钟鸣寒山寺》、《爱的传说》等电视剧中都有出色表现。二姑爷刘彤,在北方曲校师承刘文亨、王世臣等相声名家,毕业后回到哈尔滨拜在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师胜杰名下,并获全国相声大赛一等奖(逗哏),系国家一级演员任哈尔滨曲艺团副团长。
    黄铁良面对自己走过的路和现实美好的生括,不无感慨的表示:“到现在我越发领悟到恩师当年命我到天津历练的良苦用心和远见,这段经历使我受益终身”。

; T9 |4 D" o5 W+ S* G

(孟宪如)

7 U/ E C2 e- B* G
 
; w$ e1 b: @3 B7 i! H" ~! H
转自众友相声艺术团新浪博客
0 s9 |) T6 H# A8 G3 H

 

 楼主| 发表于 2009-4-17 05: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9 ?/ L; [7 p! X7 z" W

众友相声团的中流砥柱——佟守本

7 C2 ^ L! i; E9 \7 C! `4 U

3 H r- \' C& J0 D4 X- N

 

, K& h! M5 q( {. K9 ?, Y; L
6 X. I* J# I2 A" _5 s+ l
佟守本
                  
    佟守本.1945年出生在天肄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中.自幼受父亲影响喜爱曲艺。年少时,他经常独自一人去园子听相声,偷“包袱”.回来讲给父亲听,常把家里人逗得前仰后合。
    1959年8月,佟守本凭着良好的天赋条件和对相声艺术的执着热爱考入了天津市南开区曲艺团相声队,开始正式学习相声。
    在老一辈相声名家冯立铎、田立禾、张振圻以及李伯祥、魏文华等老师的点拨下,佟守本艺业大增,先后学会了《社会主义好》、《地理图》、《报菜名》等名段,并在天祥屋顶演出,颇受欢迎。1960年天津市举办青少年文艺汇演,他和王世勇表演的新节目《刘巧养猪》效果良好,精彩的演出博得了专家和广大观众的普遍认可。1962年,佟守本参加了第一届“津门曲荟”学员专场的演出,与王志新搭档合说《捉放曹》,那时的他已经担当了攒底的重任,是天津曲艺新人中当之无愧的佼佼者。
    天有不测风云,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天津市的曲艺队伍遭到了史无前例的破坏。不久,各区曲艺团全部撤销转业.佟守本也被下放到南开区化工厂劳动。
    粉碎四人帮以后,佟守本重返舞台.并创作了《夫妻之问》这个脍炙人口的相声精品,久演不衰。1980年,佟守本参加了天津市实验曲艺团,和于宝林、刘文亨、魏文亮、赵心敏、田立禾等名家朝夕相处,同台献艺。为了弥补被文革耽误的十年时问,佟守本在实验曲艺团期问,总是争分夺秒的刻苦学艺演出。挖掘传统,锐意创新,热情很高。1982年,佟守本协助孙世甲先生导演了相声剧《甜酸苦辣》,这是由上海滑稽戏改编而来的.演出效果火爆,红极一时。之后,实验曲艺团又排演了《路灯下的宝贝》,老艺术家二毓宝、张伯扬、张伯华、周文如等亲自披挂上辟,佟守本继续担任导演组主要成员。80年代,实验团相声剧的繁荣和发展离不开新老曲艺演员的共同努力,也凝聚了佟守本老师的辛勤和汗水。
    1994年,佟守本被聘任为中国北方曲校诵说专业授课教师,时至今日桃李满天下。1998年,在于宝林先生的倡导下,冯宝华、尹笑声、黄铁良、佟守本“密谋策划”,决心恢复相声大会.捍卫传统相声,坚守茶馆阵地。这个在今天看来将永载相声史册的想法.很快得到了邓继增、刘春慧、于浩、杨威的支持,在燕乐曲艺厅演出,坚持至今。一年后,众友相声艺术团正式成立,佟守本先后和邓继增、汪恩禄等人合作表演了《数来宝》、《绕口令》、《造厨》、《学电台》等曲目并担任舞台监督。另外,佟守术还擅演太平歌词.代表节目有《韩信算卦》、《秦琼观阵》等。
    多年的舞台实践使佟守本先生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语言节奏鲜明、台风稳健大方、刻画人物生动、表演细腻传神。他的相声总能融知识性、娱乐性于一身,不贫不躁、清新文雅、柔中带刚、别具一格。
    佟守本不仅是众友相声团的中流砥柱,同时也是天律相声界承前启后的一支重要力量。愿佟守本先生艺术青春永驻,演艺事业取得更大辉煌!
. P; z2 ~' T0 b8 j! L; t9 J
(许克)
2 e2 A2 B$ u+ i$ T3 x8 _* i
 
: \/ G! @5 j/ f% z6 A; ~) y
转自众友相声艺术团新浪博客
 楼主| 发表于 2009-4-17 05: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 ?+ e- G" B1 H% V( Z

壮志傲然的实力派战将——陈鸣志

6 j3 c1 `! m2 W, v2 p6 b8 |* |8 t

6 s+ O1 n4 r/ t$ o( r+ B

 

, G, t6 ?1 r1 r( t. ^- b/ \
$ s0 L9 Z7 v' v% o* f
陈鸣志
                  
    台上热情火爆,台下真诚大方的著名相声演员陈鸣志先生,1946年11月出生于天津,回族。他7岁从艺,时至今日已经50余年。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使得陈鸣志相声和相声艺术结下了一生的不解之缘,这还要从他小时候说起。
    陈先生幼年的时候,家住在和平区多伦道附近,他有个街坊叫张兴汉,是著名相声艺人冯立铎的弟子。1953年初的一天,张先生酒醉归来,对年幼的陈鸣志说:“我教你一段相声,你愿意学吗?”“愿意学呀!”于是张先生就教了一段《四辈》给陈鸣志。一个星期之后,张先生把陈鸣志带到南市,年仅7岁的陈鸣志和相声前辈李洁尘(李伯祥的父亲)、郭全宝同台演出了这个节目,老观众对这个说相声的小孩子特别喜爱,对他的节目也非常满意。那年,陈鸣志第一次登台就顺利的赢得了开门红,这也为他日后从事相声专业树立了信心。不久,他又幸运的遇到了刚从朝鲜慰问演出归来的于宝林先生,于先生主动收7岁的陈鸣志为徒。此次,陈鸣志正式走上了曲艺之路。拜师仪式上,曲艺老前辈周德山、陈士和等勉励他要好好学艺,争取早成栋梁。和陈鸣志一起拜师的还有王鸣楼以及张兴汉先生的夫人张紫茹。陈鸣志先生除了经常向恩师于宝林先生问艺之外,也得到了张兴汉先生的点拨。在张先生的指导下,陈鸣志很快掌握了《打灯谜》、《八扇屏》、《五红图》等传统节目,张兴汉先生非常喜欢天资聪颖的陈鸣志,口传心授,因材施教,从不保守。年少时的陈鸣志就立志要刻苦钻研相声艺术,为曲艺事业奋斗终身。
    1958年,陈鸣志参加了天津红桥区曲艺团,这是一个名家云集,实力超强的曲艺团体。林红玉、张玉昆、廉月儒、艳桂荣等都是该团的主要演员。对于喜欢曲艺的陈鸣志而言,这无疑是一个“乐园”,更是他练就相声艺术的大熔炉。在红桥区曲艺团期间,陈鸣志更多地得益于相声名家杨少奎先生。每天两场的演出使陈鸣志先生与张宝如、丁文元、张紫茹等众多相声艺人同台献艺,技艺大增。在杨少奎先生的指导下,陈鸣志陆续演出了《菜单子》、《地理图》、《夸住宅》、《洋药方》等节目,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与众多同龄演员相比,陈先生是颇具实力的一个。
    正当陈鸣志先生的相声艺术崭露头角之时,文化大革命爆发了。曲艺团被迫解散,曲艺艺术同其他传统文化一样,受到了空前的摧残,相声艺术也在劫难逃。不单是艺术,即便是人的尊严也受到了践踏。陈先生先是被下放到了红桥区清洁大队,后来又转到工厂。尽管饱受艰苦,但陈先生却非常乐观,他坚信早晚有一天,相声艺术会重见天日,再塑辉煌,民间艺术决不会毁于一旦!
    抱着坚定的相声复兴信念,陈鸣志终于迎来了重返舞台的一天。上世纪90年代,应天津电视台《鱼龙百戏》节目编导刘国器先生的邀请,陈鸣志和邓继增表演了传统相声《戏迷药方》,时隔20余载,陈鸣志的相声依旧,情感依旧,精神依旧。
    1999年,陈鸣志参加了恩师于宝林倡导组建的天津市哈哈笑艺术团,后又到众友相声艺术团,每周坚持在名流茶馆、中华曲苑演出相声大会。对于久违了相声大会这种“传统”形式的老观众来说,他们渴望已久,对于从未见过相声大会这种“全新”形式的新观众来说,他们充满新奇,于是茶馆相声很快收到了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陈鸣志和他的同行们一样,得到了巨大的鼓舞。特别是大批年轻观众的加盟,更是令陈先生震撼而感动。陈鸣志常说:“天津的观众太可爱了,天津的观众是最负责任的曲艺观众,没有天津观众对相声艺术的呵护,对相声演员的培养,也就不会有我们的今天,谁要是站在台上不卖力气,谁就对不起我们的衣食父母,对不起相声这两个字。”
    虽然阔别舞台多年,但是陈鸣志凭借扎实的功底和超强的记忆力,很快拾起了“老活”,恢复到了最佳演出状态。舞台上的陈鸣志精神饱满,魅力四射,花甲之年,尽显大将风范。他的表演热烈洒脱,声情并茂,刚柔相济,说唱俱佳。几年来,先后与郑福山、邓继增、张永久合作,表演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传统相声,如《吃元宵》、《老老年》、《对春联》等。每次登台,观众均报以热情洋溢的掌声,其表演风格很受欢迎。一些热情的网友把陈鸣志的相声放到了网上,为此陈先生很高兴,也很赞成。这对相声艺术的普及和发展大有好处,从中也能争取到大量的年青观众,繁荣相声事业。
    对于相声艺术,陈鸣志有着独到的理解,他认为相声演员应当以“说”为主,而不是以“演”为主。“说”是相声的四门功课之首,也是相声艺术同戏剧本质的区别。相声是老百姓的艺术,演员通过说笑话、讲故事与观众交流,显得自然、亲切;而“演”就有一种做作的感觉,过于程式化的东西无疑拉远了台上台下的距离,假如相声演员重“演”轻“说”,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违反了相声的规律。陈鸣志不但努力继承着相声的传统,同时也很注重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不断与时俱进。在他的相声段子里,经常能听到一些新名词,常令观众耳目一新,产生共鸣。
    陈鸣志为相声艺术辛勤的耕耘了几十个春秋,从不知疲倦,他把一生中最宝贵的年华都献给了自己钟爱的相声事业。新世纪,天津茶馆相声的繁荣史上永远留有陈鸣志的名字——这位充满激情,始终具有蓬勃活力的相声勇将。
    陈鸣志为人直爽,从不计名利,更不会趋炎附势,攀龙附凤。他的人品和他的相声艺术一样率直而热情,豪放而洒脱,陈鸣志常说:一个人活在世上,傲气不能有,但傲骨却不能丢,我们站在台上,既要对得起观众,更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相声”这两个字。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如今,陈鸣志依旧活跃在舞台上,为观众服务,为相声呐喊!
1 _# @4 f3 }% q# J2 j. }% c% h. w
(许克)
& T. s0 G( `! h' ~- H, p
 
" {* x5 `; |" [( T) U5 q
- [; T% k' z+ e/ r
转自众友相声艺术团新浪博客
 楼主| 发表于 2009-4-17 05: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 m- b( a& j$ f2 {! b, z( u

相声是我心中神圣的事业——杨威

; W) J) ?7 J7 h4 p" }4 E& m7 I

4 w$ x7 R$ o9 ~% d. ]! @; ~! B h

 

! Y; s6 p7 @. w5 f5 x
1 K8 m) S4 d1 i J& U/ T8 A3 n
3 R2 C$ G/ u1 }; `/ n- [7 ^ @" F# Q0 n
杨威                  
    
5 h# E: d4 w, D2 J
    杨威,1953年生于北京.杨少华先生长子,拜师尹笑声先生,众友相声团创始人之一,长期与师兄朱永义搭档,表演火爆、有见解、独到之处,与于浩合演《做梦公司》获全国牡丹杯最佳表演奖,相声《洋邻居》获天津曲艺大赛二等奖。与常广信合演相声《寻根》获民族汇演一等奖,与杨化然合作《父子说猴》获天津春节晚会一等奖。
    常演节目有《夸住宅》、《白事会》、《反七口》、《八扇屏》、《金龟铁甲》、《学聋哑》、《山东话》、《智力测验》、《托妻献子》等,是众友桐声团主力演员。
    他虽然起步晚,初学时已将近五十岁,到了知天命之年,但追溯起来,却在很小的年纪就熟知了相声,他曾偷偷的看过父亲遛活,也熟悉了父亲的幽默,但他听从了父亲的劝告,没有步入相声的殿堂,把这个没实现的愿望藏在了心中。
    这个家族,与相声结下了不解之缘。尽管父亲杨少华不愿让自己的儿子们再说相声,好像是天意,却不自觉的促成了扬议和杨威,他的小儿子和大儿子相继走上了说相声之路。
    还是杨威在工厂的时候,哪有了他,哪里就是一片笑声。工人们常说他.你要是说相声啊,真是个材料。坏事变好事,下岗这个机遇,促成了他说相声的愿望的实现。
    从此,他对相声更加痴迷,决心刻苦学艺,用比别人加倍的努力弥补自己入道晚的不足。
    他从不以父亲杨少华和弟弟杨议自恃,谦虚好学,经常是来的早走的晚,细心观摩别人的表演,找出自己的不足,与观众聊天,听取不同意见。加强自己基本功的训练。
    一年以后,在父亲的建议下,他拜尹笑声为师。在师父的指导下,潜心学习,学习了不少传统段子,也许是家庭的熏陶或者天赋,他从来也不觉得年龄大了记忆力不好。在他的努力下,艺业大进,受到越来越多的观众的喜爱和称赞。
    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注意给相声赋予新意。他和儿子杨化然,连续两次被电视台邀请,走上天津春晚。头一年拍《父子说猴》,受到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的一致好评,喜获一等奖。第二年的《鸡年说鸡》,又获好评。对奖,他看的很淡。总觉得受之有愧。还有许多需要改进之处。
    他对相声无限深情,对相声的爱也是博大的。至令有一件事仍被业内传为佳话。他经常帮助一位叫常广信的残疾人,不只因为他是残疾人,更因为他是说相声的。除了为他在台上捧哏之外,生活上经常接济他。为使他能够脱贫致富.特意送去3000元。平时也是油米、水果送到家中。想的十分周到。这对于也并不富裕的杨威来说,也并非易事。
    杨威,仿佛与生俱来就有一种与相声斩不断的情愫,视相声为神圣的事业,一辈子都要为它搬砖加瓦,增光添色。
1 _* l# J, f% ~) s" \, `1 j0 ?3 X' m
(王小军)
8 m, G% p- Y9 R& _6 U8 D- z1 K
 
7 B! p. x) @5 K
( P5 t# f }3 E$ R7 D; r
转自众友相声艺术团新浪博客
 楼主| 发表于 2009-4-17 05: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2 n* N# g+ A/ ~% h& A2 F/ i& W% p) \: t

朴实勤奋的相声演员——邓继增

( o |( t8 k3 m3 Y8 l8 x+ t. Q

* V4 [: R7 e H7 @

 

' H! ~ L. B$ [8 {* s7 ~; Y
" v+ w3 B6 z8 A7 F8 }+ {1 s6 U5 ?/ \
邓继增
                  
    在众友相声艺术团有一位满头白发、精神抖擞的老演员,他曾为众发相声声艺术团诸多演员“量活”。也曾参加过许多电视文艺晚会的录制.他还为培养相声事业的后备人才辛勤工作着。他就是著名相声演员于宝林先生的高足、众友相声团演员——邓继增。
    邓继增1942年3月2日出生于天津。在14岁上初中的时候参加了第二工人文化宫组织的儿童话剧团。在团里由于与职工业余艺术团同台演出,引起了他对相声表演的浓厚兴趣。演出之余就开始模仿相声的表演,经常收听电台里广播的相声段子,与同学一起在学校组织的联欢会上表演相声。这一时期是他走进相声艺术殿堂的启蒙阶段。
    1958年初中毕业后,其所在儿童话剧团的大部分同学都报考了天津人艺,而他则怀着一股对相声无限喜爱的心情报考了天津广播曲艺团,开始向于宝林先生学习相声,并与李重武搭档说相声。1958年11月拜于宝林先生为师,后来又参加了第一工人文化宫职工业余艺术团。1965年由于工作的需要,调入天律修配公司。虽然工作有了变化.而他一直没有放弃对相声的钻研。文革开始后参加宣传队,经常参加单位组织的各种文艺汇演。在这一时期上演的多是新编的相声段子,却让他取得了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1975年参加马洪信组织的和平区文化馆相声队,与高英培、刘文亨等人同台演出。
    参加众友相声艺术团后,曾与李金宽合作表演《戏迷游街》、《卖布头》,与佟守本合作演出《怯算命》、《捉放曹》,与尹笑声合作表演《偷斧子》、《口吐莲花》等。还曾与众友相声团唯一的女相声演员刘春惠合作演出《节日谈》、《地理图》.他们两人的录像已在CCTV—10插出。
    由于他具有丰富的表演经验和广博的阅历,被天津曲校聘请为指导教师。他毫无保留的向学生们传授在课本上学不到的曲艺知识,并且积极为学生们创造机会参加各种公益性演出和社会实践。
    他说,学习相声的重点应该在“德、艺、悟、文”这四个字上。德,就是从艺人员的思想品德,这与每个人的名誉和前途息息相关,离开了它就犹如盲人骑瞎马而徒劳无功;艺,扎实的艺术功底,过硬的基本功,都会让他们在今后的演艺生涯中获益匪浅;悟,是每个学习相声艺术的学生最根本的能力,老师教予的只是知识所在,而每个学生的领悟能力才是学习的关键;文,作为一个演员,必须具有丰富的文化基础,单纯就表演而言。剧中人物的心里话动的表现和潜台词是把握演出的成功与否的重点,没有丰富的文化知识是根难达到这一点的。
    传统相声需要改革,因为只有贴近时代才能够顺应时代。传统相声的出发点是生括,也只有在不断的磨练中才能达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把传统相声中所特有的层次结构运用的恰到好处,它的升华才能达到很高很高……
    他说:“相声是我毕生钟爱的事业,我已把生命中最美好的年华给与它,希望它能够伴随我的一生,成为我生命中永远的骄傲!”
1 m" Q. }& C4 W% S N- J
(姜馗)
6 q; ]7 n" f( B9 h+ U( B6 ~' s0 B$ }
 
; Y0 h: I2 P0 u, L! M4 F
转自众友相声艺术团新浪博客
 楼主| 发表于 2009-4-17 05: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2 F4 k& s9 a& M2 o- _: N3 D

独具特色的女相声演员——刘春晖

$ x/ ~* h3 f" S/ v

- e% E: h0 @) P6 ?! d

 

4 ~* z" O5 J6 P: X4 G" _
6 z1 A6 z8 N' A# s5 Z7 n+ @
3 K" |) B5 S( Z1 w5 \4 \5 R
刘春晖                  
    
3 U$ ?" \2 l( R b" a$ y6 c
    刘春晖是众友相声团唯一的女相声演员,她自幼聪明过人.童年就显露出擅长表演的天赋,听几遍歌曲就会模仿唱出来,看几遍舞蹈就能模仿跳出来,为此,家里对她从事文化艺术事业非常支持。
    少年时,她考入河北区文化馆,参加小品表演崭露头角,步入青年饰演小品中的不同角色更加得心应手,历次参赛屡屡获奖。例如1987年在第二届小品大赛上,以小品《拉鸡蛋》的精彩表演获得三等奖;1990年,天津首届话剧小品大赛中,以小品《指路》的精彩表演获得优秀奖;1991年,演出小品《见面》获得优秀奖;1996年,在宜兴阜万达相声大赛中获得三等奖。
    1998年,刘春晖向相声名家于宝林学习相声,后加入众友相声团,从此全身心投入相声表演事业。在演出学习过程中,向诸位师友观摩求教,汲取营养。与邓继增、李金宽两位老师的合作中,突出自已的演出特点。常演出的相声有《口吐莲花》、《八扇屏》、《怯讲究》、《智力测验》、《学说满洲话》、《夸住宅》等,并创作相声《大专辩论会》。
    刘春晖参加众友相声团后,1999年,在天津市电视曲艺大奖赛中表演的四人相声《为了孩子》荣获一等奖;2004年,天津建城600年电视曲艺大赛中荣获银奖。
    由于刘春晖对相声艺术和其他艺术门类的刻苦钻研和杰出表现,在2004年获得市级“三八红旗手”和“文明市民”的光荣称号,其事迹以自谋职业“五姐妹”为题,多次被中央电视台报道。
    以刘春晖为原型创作的电影电视剧《为你喝彩》在中央电视台热播,反响非常强烈,被列为五个一工程的重点剧目。由于刘春晖事迹的典型性,新华社、《妇女》杂志、《求知》杂志、《天津日报》、《天津工人报》、《中国工人报》争相报导。天津、北京,河北、山东、辽宁、上海等地电视台也相继采访播出。刘春晖是众友相声团极具潜质的相声演员。刘春晖师从天津著名女相声演员张文霞先生,张先生是天津相声大家田立禾先生的夫人。
% N0 o' G0 E" { q# W7 p
 
) @2 q" o% C7 x, O. C) c5 C# ]; R
0 b% [( ^% d# ^: |& g2 {
转自众友相声艺术团新浪博客
 楼主| 发表于 2009-4-19 00: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众友团其他主要演员包括:李金宽、朱永义、张永久、汪恩禄、何德利、赵博、管新诚等。

; v' e) O) w: I1 ]

2006年5月产日曾亲临燕乐茶社(如今已拆)欣赏过众友诸君之精彩演出,如今回味起来仍然津津乐道!

 楼主| 发表于 2009-4-18 21: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客气客气,欢迎多发表个人见解。
发表于 2009-4-18 16: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众人中只听过佟守本的段子,但是印象不深了。
发表于 2009-5-14 02: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1、尹寿山的儿子,错不了,圣人一个

7 ?+ P& F" M9 i5 [0 ~

2、陈的段子不错,不过那个
《金殿斗智》还带量活的,累

7 C$ N5 X( w8 A l, D% u

3、邓老爷子蔫坏,量活一绝

, o# @# t) ~. {0 c' p$ a9 c+ y

4、砸挂专用何德利,记得陈的金殿斗智里,乾隆说,把唱快板的何德利给我找来,刘墉心想:我上哪给你找何德利去啊,……笑喷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2-23 19:59 , Processed in 1.177705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