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原载《法制晚报,风物志》 . l& U/ H, p9 q% X+ X M
食烟火斋 ; `1 X2 ^$ T: v0 V. h4 Q
8 t: w- C4 r7 \' N0 v Z9 N( ~6 u T. L
皇帝建寺悼念阵亡将士 $ Y) I) n/ E, Q0 U' g
叛将建塔纪念篡位称帝 . c% m E Q( l- j1 [0 E* b/ M
亡国之君古寺关押受辱 * W" J+ F9 S% j1 x8 I
太监修庙名刹化为私产 8 ]% J2 H1 H( k- z* ?
替身出家顺治染病身亡 2 W+ I) A) J w0 \
复制石钵辗转流传至今 ) L7 ~" Y5 E/ @' ]# E
千年古刹法源寺 0 k6 v- _! R8 P2 N# G+ a
法源寺,位于宣武区法源寺前街,始建于唐代,原名悯忠寺,明代重修后改称崇福寺,清代再修时更名为法源寺。法源寺历经1300余年,素有“京城第一古刹”之称。
J9 w& _! `( Z4 z- d: R. L, |$ W, M, h一、 唐太宗建寺悼念阵亡将士 . ]& X, |% T* _0 Q0 [9 O n1 b
贞观十九年春季(公元645年),唐太宗李世民统率大军亲征高丽,他将幽州(今北京地区)作为兵马粮草的集结地。当年冬季,唐太宗撤军返回幽州时,为了悼念阵亡将士,下令在幽州建造一座寺庙,命名为悯忠寺。唐太宗还将俘获的高丽人员安置在幽州郊外居住,北京顺义区至今有个地名叫高丽营,相传即是由此而来。
* V5 D0 V" ^' c4 b0 q) g5 F悯忠寺的工程拖延了几十年,直到公元696年女皇帝武则天当权时才最终建成。在悯忠寺前院的东西两侧,曾有过两座佛塔,是分别由安禄山和史思明建造的。安禄山曾任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驻守在幽州,史思明是他的部将。公元755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在幽州起兵反唐,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二人相继自称大燕皇帝,建都于幽州,他们在幽州的悯忠寺里建造了纪念塔。 3 m0 p6 K: ?8 E) m y, o# I
到了公元845年,唐武宗下令毁弃天下佛寺数千处,遣散僧人数十万名,规定每个节度使辖区内只准保留寺庙一座,僧人十名,史称“武宗灭佛”,当年悯忠寺成为幽燕八州仅存的一座寺庙。公元882年,悯忠寺遭遇火灾,安禄山和史思明建造的那两座纪念塔据传也在这次火灾中焚毁。 4 [. ?) i: f8 A0 ^- J
10年后,驻守在幽州的节度使李匡威重建悯忠寺时,建造了一座面阔七间、上下三层的观音阁,观音阁高达30余米,矗立在城中十分宏伟,从此在幽州传下了“悯忠高阁,去天一握”的民谣。 8 r: H1 t4 R( b2 `* j
二、 抗元名臣谢枋得在悯忠寺绝食而死
. u* J# e3 n- {3 a6 X3 I8 w五代时期,幽州成为辽国五京之一的南京,悯忠寺曾为辽国皇帝举办法事的场所。北宋被金国灭亡后,金军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押解去东北的途中,曾在南京停留数月,那时宋钦宗就被囚禁在悯忠寺。金军经常到寺中掠夺妃嫔宫女去享乐,宋钦宗在这里受尽了凌辱。1153年,南京升格为金国的中都,金世宗曾将悯忠寺作为考场,举办过进士考试。 8 X7 E- G7 k& p# o- @% O# u
到了元代,悯忠寺仍是大都城有名的大寺。元人著作《析津志》说,寺内的观音阁里有20多丈高的观音像,要登上第三层阁楼才能望见观音像的头部,还说“此佛此阁,自古无匹”。
9 [/ f ~; d" e- M. p; s2 H元朝灭亡了南宋之后,将抗元失败隐居乡间的南宋遗臣谢枋得劫持到大都。宁死不屈的谢枋得被关押在悯忠寺里,绝食身亡。明朝时在悯忠寺旁边的西砖胡同为谢枋得建立了祠堂。
1 j0 S7 M9 m6 V9 d2 E: I: F三、 明代太监修庙改称崇福寺 4 Z6 M# D( l. E, S$ E, H7 e. F
明代的太监受到皇帝重用,势力很大,他们在京城修建了许多寺庙,作为休假时享乐及年老后居住的场所。有个司礼监太监宋文毅,在替皇帝送佛经到悯忠寺时,听住持和尚讲述了寺庙悠久的历史及如今破败无力重修的难处之后,遂发动许多太监共同出资修庙,并以“仰祝皇图巩固,圣寿万年”为由,请皇帝御笔赐名为崇福寺,这样一来,悯忠寺名义上成了皇家寺庙,实际上变为宋文毅等太监的私产。
2 g/ l* ~ o4 I. |% m9 D. t宋文毅及他手下的阮、黎、陈、范等姓太监都是安南人,都是在明成祖征战安南时被俘获当了太监的。记载着宋文毅等太监修庙经过的石碑,至今仍立在寺中。在明代,悯忠寺还是外省举子进京赶考时的住地,寺中有块石碑的碑文说,有不少住在这里的举子考中了进士,当上了大官。
# E6 M% I' x) R% G四、 顺治皇帝在悯忠寺染上天花病
2 K: u( k- ^* G4 x6 @; v6 @清朝定都北京后,顺治皇帝任用了不少明代遗留的太监,其中有个总管太监吴良辅极受宠幸。顺治十七年八月,顺治皇帝因最喜爱的皇贵妃董鄂氏病死,陷入极度悲痛,曾剃掉头发,要去当和尚,被人劝阻未遂后,又派太监吴良辅作为替身,到悯忠寺去替自己出家为僧,并在悯忠寺设立了戒坛。次年正月初二日,顺治皇帝亲临悯忠寺,出席了吴良辅的剃度典礼。不料他回宫后次日即因天花病发作一病不起,在正月初七日病重死去。二月十五日,吴良辅被抓回治罪,判处斩首。
- w& y$ g# Q1 Z清代的雍正皇帝也崇信佛教,他有个法号叫“圆明居士”,他建造的圆明园即因此而得名。1733年,雍正皇帝重修了悯忠寺,并赐新名为法源寺。1778年,乾隆皇帝再次重修了法源寺。清代的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位皇帝都为法源寺题写过匾额、对联、碑文多幅,现在的法源寺建筑格局,也保持着清代重修后的样式。
+ @" n0 K6 [7 Y5 {& b3 h五、 元代渎山大玉海的复制品陈设在法源寺
( \7 r( d8 n) Q- _6 o4 _! N6 q法源寺的山门之内,沿中轴线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悯忠台、毗卢殿、大悲坛、藏经阁。在毗卢殿前的庭院中,陈设着一尊雕有鱼龙海兽波涛纹饰的大石钵,形状酷似北海团城那尊元代的玉钵“渎山大玉海”,原来,这尊石钵正是北海团城元代玉钵的复制品。 1 B; s* g# I, h! k
元世祖忽必烈在元大都皇宫建成之前,曾住在北海琼华岛山顶上的广寒殿里。1265年,宫廷玉匠用墨玉雕成一尊大玉钵,被命名为“渎山大玉海”,陈设在广寒殿里,供忽必烈举办宴会时装酒。明代万历七年,广寒殿年久失修倒塌,玉钵被移送到南长街的真武庙里存放。真武庙因此而有了别名叫玉钵庵,庵前的胡同也因此而得名叫玉钵胡同。后来,庙里的道士不识宝物,竟将玉钵当作了腌咸菜的坛子。 % q. G5 v0 h" [; Y0 F( ^( C
乾隆时期,总管内务府大臣三和发现了玉钵,查清了来历,报告给乾隆皇帝,乾隆如获至宝,特意在北海团城上建了一座琉璃亭,将玉钵陈设在亭中。乾隆皇帝又让石匠仿制了一尊石钵,依旧陈设在真武庙里。有趣的是,团城上的玉钵,配的是乾隆时雕制的新石座,而真武庙里的复制石钵,配的却是元代原装的旧石座,上边有与玉钵一样的海兽波涛纹饰。
6 b1 r" r! [; ~( P4 P南长街的真武庙早已不存,玉钵胡同也于2004年被拆除,那尊石钵,于1979年被移至法源寺內,存放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