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272|回复: 32

[原创]4月6日,颐和园走马观花,2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4-8 16: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帖子打算分成几个小题目:一,大铜缸;二,耕织图景区;三,石墩子;四,彩绘。

8 {8 D% P! V. A, l) w! o Z% ?" U# p

 

' @* Q4 P) B# l) I) ?* ?* k. j# V

一,先看看这几个寿字大铜缸。

) W* d" P. C' s" l; X" t

 

$ A0 ]+ G5 L& X# w

去颐和园之前,斋主提醒留意仁寿殿、乐寿堂、排云殿前的寿字铜缸金色深浅不一。过去一看还真是这回事儿?怎么回事儿?是不是跟故宫的一样,让洋鬼子用刺刀把金子刮去了?还有,椒图嘴里的大铜环子上哪儿去了?

- `/ ?0 p4 K- Y; s4 K4 R; e) l7 |

 

% E( |% e& L1 c3 Z

只拍了仁寿殿、乐寿堂前的,排云殿收门票,没进去。

9 Y% g; \1 _* g: T

 

. n$ I- U2 G3 J

介仨是仁寿殿前的——

9 ~- O l( |4 `, `

[原创]4月6日,颐和园走马观花,2

[原创]4月6日,颐和园走马观花,2

[原创]4月6日,颐和园走马观花,2

[原创]4月6日,颐和园走马观花,2

[原创]4月6日,颐和园走马观花,2

[原创]4月6日,颐和园走马观花,2

! p) E+ ?. [7 A6 P0 O

 

% _- q' L. L0 k' b, r9 C

介俩是乐寿堂前的——

[原创]4月6日,颐和园走马观花,2

[原创]4月6日,颐和园走马观花,2

[原创]4月6日,颐和园走马观花,2

[原创]4月6日,颐和园走马观花,2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17: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耕织图景区-6

乾隆爷的碑,请教:旁边那两个槽插什么用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16: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耕织图景区

二,耕织图景区

# Z& |3 r7 v- h

(ZT)“入画偏欣耕织图,鸣机声里过飞舻。醉鱼逐侣翻银浪,野鹭迷群伫绿蒲。”250年前,颐和园昆明湖畔的西侧,里稻田棋布,桑叶葳蕤,男耕女织,鱼跃鸢飞,是北方皇家园林中的一处极富江南水乡风情的景区,乾隆皇帝将之命名为——耕织图。
   100余年后的1860年,清漪园遭到英法联军的野蛮焚掠,除了一块乾隆皇帝御题的石碑,耕织图景区荡然无存;又20余年过后,光绪十二年(1886年),慈禧动用海军经费兴修颐和园,并在耕织图废墟上兴建了水操学堂,但只存在了短短的九年,完成了颐和园“接生”使命的水操学堂,在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屈辱中退出了历史舞台,空留下两组院落令人唏嘘凭吊;之后,耕织图的归属与使用变得频繁而混乱,建筑也日益残破凋零。解放后,耕织图地区与颐和园分离,成了生产与生活区。直至1998年,重归颐和园的怀抱。
  2002年底,耕织图景区环境整治工程正式开工,经过专家论证和政府批准,从2002年年底开始,经过近一年的紧张施工,一个既包容了光绪水操学堂旧观又展现了乾隆耕织图风貌的历史景区,终于洗尽尘封,从厂房和民居的瓦砾中破颜而出。耕织图于2003年9月10日向社会开放。整个工程耗资约1亿多元人民币。
  重新修复的景区,再现了光绪时期的原貌,恢复了延赏斋、玉河斋、澄鲜堂与蚕神庙等部分原耕织图主体建筑,并重新整理山形水系,再现了历史景观原貌。由于水操学堂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景区内保留了部分水操学堂建筑。整治后的耕织图景区面积达15公顷,使昆明湖的水面新增加3万平方米。

7 r$ \0 v& S+ @2 M1 s* j8 ?$ ^. [

  耕织图为清漪园时期具有江南水乡耕织情调的景区,是中国古代重视农桑思想的园林式体现。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利用玉带桥以西的河湖、稻田、蚕桑等自然条件,塑造了以“男耕女织”为主题的田园景观,
  耕织图景区主要由澄鲜堂、玉河斋、延赏斋、蚕神庙、织染局和水村居组成。在玉河斋左右廊壁间镶嵌有摹刻元代画家程棨的《耕作》、《蚕织》二图卷。耕织图于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只留下一座由乾隆皇帝御笔钦提的“耕织图”石碑。光绪十二年(1886年),在耕织图废墟上兴建了水操学堂。
  澄鲜堂: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是乾隆泛舟玉河往来玉泉山途中驻跸休憩的码头之一。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现已复建。
  延赏斋: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是耕织图景区的主体建筑,为乾隆当年观赏农耕景象的重要观景建筑。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现已复建。
  水操学堂:建于光绪十二年(1886年),是清廷意图培养满族海军人才的贵族军事学校,同时更是慈禧太后借以提取海军经费重修颐和园的幌子。由南北各五进院落组成,分内、外水操学堂,学生分别学习天文、测算、驾驶及布阵、施放枪炮等技艺。学堂为慈禧在昆明湖中多次进行过水操合演,并承担以汽轮拖带慈禧太后御船游湖的使命。学堂于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裁撤,其用途几经变更。现尚遗存内学堂大部分建筑和部分外学堂建筑。
  耕织图石刻:绘制耕织图是中国古代帝王、官府劝民勤农的重要形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 。清乾隆三十四年(1760年),乾隆组织考辨订正了元朝画家程棨绘制的《耕作》图21幅、《蚕织》图24幅,加御题识跋共48幅,双勾阴刻上石,历三年完成。乾隆曾以此为盛事,召王公重臣举行盛大的茶宴联句活动。石刻图画精美,书法流畅,艺术性地展现了古代男耕女织的场景。
  蚕神庙: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始建,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现已复建。清漪园时期,每年农历九月,织染局在此祁祀蚕神。

4 _, C2 q3 I- C2 ^* D

 

4 z L6 D! N# Y2 @

 

, Y6 o1 e( ~4 C. ^- W

先来张玉河斋前的桃花

/ n1 v8 v" \4 R$ S. j, n# _

 

4 U. ]( c1 @* d3 H

 

( n; ~2 Z ?) |1 L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17: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耕织图景区-2

耕织图景区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17: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耕织图景区-3

耕织图景区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17: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耕织图景区-4

耕织图景区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17: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耕织图景区-5

我的“摄助”问我,你说颐和园里怎么还有财神庙?我这叫一个汗!说:不是财神庙!是蚕~~~神~~~庙!!!


 楼主| 发表于 2009-4-9 08: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食烟火斋在2009-4-8 21:47:00的发言:
  2 b2 x* m! L% J2 A. _

劫后回归的颐和园铜缸

7 C5 q" x0 [+ m! }- j

陆元(此文原载《档案大观》)

# ?& F: T* g& B: G7 Y" @+ `

 

J# m, H# h$ \2 x4 p$ x) a

颐和园的前身,是乾隆皇帝始建于1750年的清漪园。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1886年,慈禧太后在清漪园遗址兴建颐和园,以作为自己祝寿和养老的场所,因此在园中处处渲染长寿的色彩。不仅园中的正殿被称为仁寿殿,寝宫被称为乐寿堂,就连露天陈设的防火铜缸,也都饰有直径近1米的鎏金寿字。现在那些防火铜缸上的鎏金寿字,有的仍金光闪耀,有的已暗淡模糊,其中记录着一段劫后回归的经历…………


* F8 K. E$ `0 Y

唉…………心里骂声MLGBD Ri!!!

发表于 2009-4-8 23: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闲聊波尔卡在2009-4-8 19:45:00的发言:
: H; t6 z4 [ K$ G9 f

多谢楼上小有天的解释!

* `, ], f4 k( L: |2 z

我在网上搜了一下关于这个石头墩子,有副图片找的就是这个石头墩子上面放了个青铜器,当然那个青铜器是仿制的,可是没说具体那个器皿做什么。所以看了图片我也没明白,还以为那个铜器是个香炉什么的。

5 f' l/ y; g& A1 n) T

以前到过不少回颐和园,可从来没留意过这东西。后来参加了拍记队,走街串巷看的老物件多了,对这东西就敏感了。这次我也是偶尔一低头,哟……这东西怎么这么细致啊!虽然是露天放着,天天暴土扬场,可绝对是“瑕不掩瑜”,一眼就能看出这东西的精细做工!而且我也留意了,一个院儿里的几个墩子,每个花纹都不一样,所以我才有了逐一拍摄的想法。

1 h2 O5 V$ ?+ w& k% ~

有个建议,咱们商量……再去园子里拍摄,我们可以提前订个主题。比如说就这个“石墩子”,去一天也好,半天也好,主要就是找这东西拍!到犄角旮旯里去找,尽量找到拍全。下次呢,可以拍彩绘;再下次呢,拍狮子……有个主题,同时在随意拍一些别的,一来二去,就可以比较全面的纪录颐和园,再有就是对这个大园子有个比较全地了解了。您说呢?

+ J3 y# h9 @: k$ V; h; S1 W+ V1 z) V! i

非常好的建议!比如颐和园的栏杆就是一个主题!颐和园的花墙,颐和园的什锦灯窗,都是主题!

发表于 2009-4-8 20: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颐和园彩画: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和“麻刀”

张飞最阔,家有桃园,看见了桃花吗?“世居涿郡,颇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注意,不是张飞自己当屠户,而是开办肉铺。关羽是杀人逃犯,“逃难江湖,五六年矣”。刘备,家住涿县楼桑村,“幼孤,家贫,贩屦织席为业”。屦,读音“句”,麻鞋。

! S% n& B# x* {

元大都流行穿麻鞋,有人收集破旧麻鞋,洗净,用刀剁烂,捣碎,出售,就是“麻刀”,也叫“麻捣”。

8 l+ D, z, S8 n- T3 t& k7 F5 e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发表于 2009-4-8 20: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颐和园彩画:《聊斋志异,葛巾》

这个八成是《葛巾》。“葛巾”是牡丹花的一个品种。花园里的葛巾成精了,化为美女,诱惑书生。

2 s' |! k5 o+ H, x$ s, h

书生手指的不是牡丹花吗?不信,去读《聊斋志异,葛巾》。

# E" I- W: K. _2 U- F9 M6 R.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发表于 2009-4-8 21: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颐和园铜缸秘闻:鬼子造军火,药水洗金字

  $ J. K8 f8 ?) T8 s/ Y) I9 `

劫后回归的颐和园铜缸

) G& t( U9 K% e

陆元(此文原载《档案大观》)

. y, z3 X/ G& }. Z

 

, F$ d) y/ ~: k3 Z* F7 r# A; b* G

颐和园的前身,是乾隆皇帝始建于1750年的清漪园。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1886年,慈禧太后在清漪园遗址兴建颐和园,以作为自己祝寿和养老的场所,因此在园中处处渲染长寿的色彩。不仅园中的正殿被称为仁寿殿,寝宫被称为乐寿堂,就连露天陈设的防火铜缸,也都饰有直径近1米的鎏金寿字。现在那些防火铜缸上的鎏金寿字,有的仍金光闪耀,有的已暗淡模糊,其中记录着一段劫后回归的经历。

% B/ Z; @ L, h5 O5 H( O! _/ W

日寇侵华期间,曾于1942年、1943年和1945年3次在北京发动“献铜运动”,以搜刮制造军火的原料。日寇在前两次搜刮时,从当时的历史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劫掠去古炮1406尊、铜缸54个、铜路灯91个。1945年3月29日,日寇华北方面军又向汉奸政府下达了《北京特别市铜类献纳运动实施要领案》,发动了第3次“献铜运动”。《要领案》宣称,“以获得大东亚战争之最后胜利为目标,献纳各自存有之一切铜类,以资直接增强战力”。还规定此次搜刮到的铜类,要统一交由日本昭和通商会社接收。

& m7 }7 W# R; I5 t& f7 b6 F8 ?

汉奸政府不敢怠慢,忙向市属各机关发布训令,声称“现在大东亚圣战已迈入必胜决战阶段,铜品之献纳自应竭诚办理……如系物体笨重,并即通知工务局派人代办拆卸,以备如期办竣,免误事机”。当时的市属机关“管理颐和园事务所”也接到了献铜训令。

$ J; q. ~5 {0 x2 w0 g; p3 n

日寇发动的第3次“献铜运动”,计划在北京搜刮民有和公有铜类各400吨。所谓民有,指民间铜器,要分6等数额挨门逐户征收,每户至少1斤,最多50斤。所谓公有,指日伪政府控制的机关、企业、寺庙、公园,凡属“无用公共物件铜材,一律供出”。

: ]* m& y9 s2 g. J, v$ x: Z

搜刮开始后,北京天坛斋宫的永乐大钟、兵部洼火神庙的元代古钟、历代帝王庙的明代铜缸等大批珍贵文物均遭劫掠。汉奸组织“大东亚战争铜品献纳委员会”在1945年6月29日给伪市长的呈文竟说“兹查颐和园内各项铜品均属公有,且久已废置,既与历史文化无重要关系,亦与风景美观毫无裨益。现已派员调查完竣,拟请准予作为公有铜品献纳”。呈文还附有计划掠夺颐和园铜品的清单,包括东宫门、排云门共12扇大门上的铜门钉972个,仁寿殿、排云殿铜缸6对,排云殿铜香炉4个,库存铜火炉20余个,铜亭内铜供桌1个。铜亭,本名“宝云阁”,通体用207吨青铜铸造,是乾隆时期清漪园的遗物,亭里的铜供桌重达2吨。伪市长当天批复了呈文,决定将“有关风景史迹”的铜缸保留3对,铜火炉保留10个,“余件均准献纳”。

! b& _' N+ q- `' {2 Q, \

1945年8月10日,日本昭和通商会社偕同伪政府工务局来到颐和园,掠去铜缸3对,铜香炉4个,铜供桌1个。原计划要掠夺的铜门钉972个,因重量不大,拆卸费事,没有掠去,但增加了原定要保留的10个铜火炉及杂铜29公斤以作顶账。

8 E& ]- N# i5 r" n

就在颐和园文物遭劫5天之后,日本于1945年8月15日宣告战败投降。8月25日,管理颐和园事务所向当时的市长提出,“兹查现届和平实现,此项铜品虽经移出园外,尚未运往远方(指日本)熔毁,亟应运回园内照旧陈列,以资保管”。1945年11月19日,这批文物由天津港口追回,但其中缺少了1件铜火炉。当时,故宫博物院也由天津追回了部分文物,但被掠夺的54个铜缸未能寻到。

7 u% d: E& Y* m, b0 c/ B' _

当年在日寇动手掠夺颐和园那3对带有鎏金寿字的铜缸之前,管理颐和园事务所认为,日寇既然是将铜缸拿去熔化制造军火,不如事先将鎏金寿字上的黄金留下。他们用化学药水洗下了3对铜缸鎏金寿字上的黄金,共计2两4钱。因此,现在颐和园陈列的铜缸,劫后回归的那3对上面的寿字是暗淡模糊的,仅留有依稀的痕迹。


发表于 2009-4-8 21: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闲聊波尔卡在2009-4-8 19:50:00的发言:
( i9 h( g5 |) V0 ?) A

我这就是一个盲目瞎逛,石墩子摆在明面儿,我一低头就发现这是好东西,所以才拍下来。其余的,根本就是一个“棒槌”,还得慢慢的跟着学。这不是楼上跟小有天约了,等您老几位专家有空,带着我们这些棒槌走走,给讲讲,到时候就知道这“刻字”是怎么回事儿了。

' U5 n9 E. b8 n0 z

好的,有空带你转转.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19: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楼上小有天的解释!

& I( x7 L( M. a9 h% ?; U

我在网上搜了一下关于这个石头墩子,有副图片找的就是这个石头墩子上面放了个青铜器,当然那个青铜器是仿制的,可是没说具体那个器皿做什么。所以看了图片我也没明白,还以为那个铜器是个香炉什么的。

; r* M1 s) M/ C4 ^; x+ g

以前到过不少回颐和园,可从来没留意过这东西。后来参加了拍记队,走街串巷看的老物件多了,对这东西就敏感了。这次我也是偶尔一低头,哟……这东西怎么这么细致啊!虽然是露天放着,天天暴土扬场,可绝对是“瑕不掩瑜”,一眼就能看出这东西的精细做工!而且我也留意了,一个院儿里的几个墩子,每个花纹都不一样,所以我才有了逐一拍摄的想法。

" }+ I6 k7 I1 G$ `

有个建议,咱们商量……再去园子里拍摄,我们可以提前订个主题。比如说就这个“石墩子”,去一天也好,半天也好,主要就是找这东西拍!到犄角旮旯里去找,尽量找到拍全。下次呢,可以拍彩绘;再下次呢,拍狮子……有个主题,同时在随意拍一些别的,一来二去,就可以比较全面的纪录颐和园,再有就是对这个大园子有个比较全地了解了。您说呢?

发表于 2009-4-8 20: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颐和园彩画:张敞画眉

汉武帝时期,京兆尹(首都市长)张敞,被人告状作风轻佻,竟然为媳妇画眉。汉武帝追问时,张敞辩解:臣闻夫妻闺房之中所为,有甚于画眉者也。汉武帝闻言大笑:对对对,画眉算个屁事啦。

z& k& D1 i4 O8 y' w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发表于 2009-4-8 20: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颐和园彩画:凤仪亭吕布戏貂蝉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19: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析津志在2009-4-8 18:01:00的发言:
你快把颐和园走遍了,颐和园的刻字找到几处?
( D" h$ l+ f7 k/ V& M7 S

我这就是一个盲目瞎逛,石墩子摆在明面儿,我一低头就发现这是好东西,所以才拍下来。其余的,根本就是一个“棒槌”,还得慢慢的跟着学。这不是楼上跟小有天约了,等您老几位专家有空,带着我们这些棒槌走走,给讲讲,到时候就知道这“刻字”是怎么回事儿了。

发表于 2009-4-8 18: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闲聊波尔卡在2009-4-8 17:17:00的发言:
# q% j( y* I# `% N& j

颐和园里造型各异、雕刻精美的石墩子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恐怕只有在皇家园林里才能见到这么精美的东西吧?以后去颐和园还要在好好拍拍这东西。

3 ~1 k# z; h& d* v0 q

我不知道这东西是做什么的,推测一下……灯座?放香炉的?放老佛爷的洗脸盆的?

. Q& w( `( f+ [6 {6 |8 x3 V: ~

请教专家?

) a6 y1 z6 e, o) `; [

 

. `+ A6 \8 f f/ U7 X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406-52_调整大小.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1 ?, J, R" c( j0 j- Y

本想看完再回复,可看到这张,不得不回了……它的学名是“露天铜陈设石座”,俗称“露陈墩”,以前上面陈列的是从商代到清的青铜器,从这点可以想像当时大清是多么富足。“露陈墩”非常值得细拍,你可以仔细观察上面的卷草花纹,没有重样儿的

发表于 2009-4-8 18: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快把颐和园走遍了,颐和园的刻字找到几处?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17: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

按着小有天他们的指引,来到了后山,已是夕阳西下,环境清幽……路过了一片不知名字遗址、赅春园、清可轩(说是老皇上的书屋)、澹宁堂在展出家具(我过去的时候已经关门,听见有人在里面引吭高歌“啊啊啊,牡丹”)……

. e' Z4 k& C6 S1 J/ D

 

1 F0 U4 F8 y9 B. P- H( Z) E

希望有机会跟坛子里的专家们再去颐和园,好好转转、好好拍拍。

4 ~4 ?/ V' T! V# D# f

 

' x, u0 P3 d7 i4 ?- C; Z& j/ e

全文完!谢谢观赏,欢迎交流!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17: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彩绘

彩绘,雕梁画栋,我觉得有了这个,颐和园的建筑就活了,壁垒森严的皇家园林就生动起来。皇上、太后、老佛爷也是人,也喜欢听故事……

9 d1 _! L$ ~! Y

颐和园的彩绘里有纯粹的山水画,但我更喜欢的就是这些故事。不过文化有限,看懂得不多。听陆老师说专门出了画册。我也不可能全都拍摄下来,看着有意思的,就捏一张。

2 v7 H F4 o [/ E

 

+ P ]: d" R! t; E( {# ]

 

" J# l0 N* A! ^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17: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彩绘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17: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彩绘





发表于 2009-4-8 17: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墩子都是陈设墩。放盆景,青铜器,花瓶,香炉之类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17: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耕织图景区-7

蚕神庙全景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17: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耕织图景区-8

耕织图景区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17: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耕织图景区-9

西堤古桑

' v! ?9 ~6 j+ f) C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17: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石墩子

颐和园里造型各异、雕刻精美的石墩子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恐怕只有在皇家园林里才能见到这么精美的东西吧?以后去颐和园还要在好好拍拍这东西。

( _, c J/ z2 H" Z7 [

我不知道这东西是做什么的,推测一下……灯座?放香炉的?放老佛爷的洗脸盆的?

! E* U. _. ^. A Z' ?& e. E7 M; q

请教专家?

h& O9 B. K. \- R; [

 

7 P3 L+ ?$ q; i6 g, p* D" t) x, I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17: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墩子-2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17: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墩子-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2-1 16:59 , Processed in 1.223663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