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888|回复: 50

[原创]4月6日,颐和园走马观花。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4-8 14: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记不清去过几次颐和园,更记不清有多久没来这里。反正在我的印象中,这里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美丽、最伟大的园林!我对于这座伟大园林的了解永远是沧海一粟,走进这里,永远是走马观花。 % i# S6 Y. ~! S

     好在坛子里有专家,来之前做了作业,请教斋主、再加上反复研读二位“有天”和其它“粉丝”、大侠的帖子,利用小假期最后一天,来到颐和园“拾零”。只怕人多,也为了光线,下午2点多进了园子。原计划路线是(并按斋主留的作业):进东门——长廊——石舫——西堤——耕织园——后山——知春亭拍落日。

, F7 f5 x$ g5 v1 h; ]8 L# C

     可我还是“轻敌”了,公园里的人山人海,让我每拍一个镜头都要等人少些在按快门,为此浪费不少时间。而且很多片子不得不“枪口抬高一寸”,要么就是PS时剪裁或压暗背景。由于自己的无知,对于这座园林的伟大没有概念,留恋每一处美景和惊喜地发现,走走停停,反复观察,太阳落山时,我还走在西堤上。于是后山的拍摄不得不放弃,走进“谐趣园”时,天已经全黑,已经是“明月松间照”了。

- e3 s6 t4 o/ p

     这座园林的伟大,是我这个“无知者”说不清楚的,老北京网里藏龙卧虎,我那些信手拈来的照片让诸位见笑。但我深深感到的是这里随处蕴藏着的美!只要你乐于去寻找、发现,这里随时为你带来惊喜!

@7 z" [/ l5 \- C& ]+ D# s, w1 ^

    另外,看到这些美景,也时时让我心痛!我想热爱这座园林,热爱中华文明的人们都有同感!公园中任何境点的介绍绝对不会漏写1860年在这天堂似的美景中发生过什么事情,有些遗迹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样做很好,不仅让来此参观游览的国人不忘国耻,也让那些络绎不绝的外国游客不要忘记他们的先辈在这片土地上的恶行。谁都不能忘记!


6 } b) B1 A L) @

下面贴上这些走马观花的照片,请诸位大侠拍转!分成俩帖子吧,先来这篇算是花絮,另一篇算是几个小题。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4-8 18: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猜想,这韩文和日文,绝对是一对儿“狗男女”~~~~

发表于 2009-4-8 17: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闲聊波尔卡在2009-4-8 16:32:00的发言:
夕阳西下,才转到后山,这一片遗迹是什么地方?入口是个假山堆成的洞口,很别致。请教……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406-50_调整大小.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M& L6 X1 O( t3 t

是构虚轩遗址,和赅春园遗址相对.

发表于 2009-4-8 17: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闲聊波尔卡在2009-4-8 16:36:00的发言:
8 N2 C" G6 c4 ]: [4 C! k0 o9 B& p9 {

看了这个我无语!记得前两天在网上看见有个常州的去台湾旅游,把名字刻在了人家地盘,遭到大陆网友的非议!这个呢?一个是韩文、一个日文,当然还有中文……有懂韩文、日文的吗?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406-51_调整大小.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I% _1 q7 F y2 k( j; @( U

 

2 r! ~& z2 o9 |+ i8 K' B( h" g2 d

 

* }1 g/ F, m2 P8 B

花絮发完了,欢迎拍砖!

% D9 F9 r/ [2 P Q

强烈谴责.

发表于 2009-4-8 18: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闲聊波尔卡:点评颐和园拍记,做些导向推动

点评开始了。

6 T5 o% b8 T: p

1,本版主题为“拍记”,掌柜也一向呼吁有拍有记,“提倡图文并茂的拍记作品”。有的朋友发片,连一个标题全都懒得拟写,帖子目录上边显示的只是一串数码照片的编号,非但不符合拍记的要求,在我看来,也是对网友们的欠缺尊重。

8 W G4 d7 R" F; _* s3 f

2,大千世界,头绪万端,既然您的镜头对准一个目标,您的心中总会有一个想法。而且您还把图公布出来,自然是希望与朋友共赏。那么,写出您拍摄时的动机,写出您心中的感受,或者至少注明您拍摄景物的地点,方便网友浏览,不是很好吗?画家作画,讲究“诗书画印”俱全,比如齐白石的画,经常自己题诗,就是抒发感受,或是批评,或是赞美,或是抒情,是完整的艺术品。我们即便没有做个艺术家的野心,那么追求艺术品位,总还不是坏事。

& f" r$ A5 o- V0 r' K1 T; s

3,这篇颐和园拍记,有假日环境介绍,有拍摄计划当然因为人多未能全部实现,有拍记路线,有景点时间光线机位等等介绍,有景点背景小叙,有个人感慨,还有幽默,还有引用《红楼梦》,我看是个有知识有品位的朋友干的。而且有些图片很美。因此给予加精奖励。

+ P) C3 ]& e0 y3 U4 T

4,第2页的图片几乎每张都有话说。下面开说。第1页的图片,干完做饭、洗碗这些烟火之事以后再说。

# c( x4 X1 `2 _* E# g y' o5 E6 q% W v

 

# e( M. e: f, g( w1 s! n

《迫降》。前几天,飞机故障,飞行员迫降成功,获奖20万元。这位机主不知下文如何?

. E8 J# B" v- g/ V- M) Q' ^( Z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2 O6 N' y+ {2 ~

杜牧《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6 t2 G3 b0 r: m+ {

(佛香阁和智慧海是乾隆皇帝为皇太后祝寿兴建的大报恩延寿寺遗迹)。

6 V6 Q2 F+ q. _;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2 N# t6 a9 s+ O' A

韦庄《台城》: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西堤古柳)。

6 F! s% s/ b; Y+ |2 s5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3 x* v/ @& W% V' f( p

上文:08年12月17日,走狗到此一游。(为什么是走狗呢?谁能破解,就算你学问大)。

) S1 e# V @5 B" o# i. \

下文:传说武大郎东渡,账本落水浸湿了,所以只有一些汉字的零碎保留下来,因此无人能识。我也不认识。

0 Z1 I. i+ f9 m$ L1 c) @7 f( T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1 w0 S, k& s1 g. F, ?

那个山洞,等候小有天可以回答。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19: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斋主点评!

) E9 z8 j5 h& { ] P5 B; c

我这人玩儿了几年相机,能做到的就是把自己所见清晰的纪录下来,再加上一些感想和大家交流、分享。毕竟来这里都是对咱北京有感情有想法的人,大家容易有共鸣。这也是我端相机去纪录的动力之一。也是因为跟着拍记队走街串巷,听专家讲座,才逐渐积累一些知识。

7 x0 E; u+ d. E" z) z) A( }5 {

说实话,看了斋主点评,琢磨自己的这点儿文化,感觉自己是文盲!

* [" T* G- u+ H4 g* d$ K

呵呵……还得继续学习!

发表于 2009-4-8 23: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闲聊波尔卡在2009-4-8 15:18:00的发言:
玉澜堂转向乐寿堂,旁边的一条夹道儿。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406-28_调整大小.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p1 ]+ C5 S" [0 S

我感觉这是宜芸馆东墙和德和园西墙中间的夹道,德和园西墙上的小红门注意到了吗?是太后看戏时,太监伺候大臣们休息时走的。清漪园时没有德和园,德和园原址是怡春堂,是一片田园风光,从宜芸馆东配殿道存斋东门的对联可以读出当时的景致:“霏红花径和云扫,新绿瓜畦趁雨锄”

发表于 2009-4-8 23: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闲聊波尔卡在2009-4-8 15:24:00的发言:
9 E" S% f" A! I! U' C& C$ ~

这个应该是玉澜堂的西北房犄角,仍是玉兰盛开。

2 y' H) p5 r9 N3 {7 |( n( D

在这里请教一下:颐和园是皇家园林,级别跟景山北海什么的应该是一致的。但为什么很多建筑都是青灰色筒瓦,而不是黄琉璃瓦?是后来重修的时候省了,还是当年就这样?比如说这玉澜堂的主体,灰瓦不说,怎么连上面的瘠兽都没了?颐和园里很多建筑上都没瘠兽了。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406-31_调整大小.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V6 K1 B! m, U. J( n' d

原本就是这样的,除中轴线上有琉璃瓦庑殿式屋顶,其它是灰色筒瓦,歇山卷棚、悬山、硬山多种屋顶形式,特意不按照皇家规制,而更富于变化,更多些生活化,是颐和园建筑的特色之一……对了,文昌阁是琉璃瓦中央歇山南北卷棚勾连搭屋顶

发表于 2009-4-8 23: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闲聊波尔卡在2009-4-8 16:32:00的发言:
夕阳西下,才转到后山,这一片遗迹是什么地方?入口是个假山堆成的洞口,很别致。请教……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406-50_调整大小.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d n. _# P" F- y/ v; D9 O

应该是绮望轩吧,是在后河边上吧

发表于 2009-4-8 23: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闲聊波尔卡在2009-4-8 15:32:00的发言:
咱眼拙,真没觉得那块“败家石”如何,圆明园里满地都是!前两天在辅仁大学后花园里还看见一大堆呢。嘿嘿……倒是觉得这个基座的石雕精美异常,非常喜欢!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406-34_调整大小.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P* i4 L. X) p% L+ S, u! l0 C

呵呵,那块败家石还是值得一看的,这么大体量的整块太湖石,世上罕见呢

发表于 2009-4-8 23: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闲聊波尔卡在2009-4-8 15:53:00的发言:
1 Z4 l9 ~& j5 a# q: B+ _

无奖问答,这是哪个角度拍摄佛香阁?呵呵……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406-39_调整大小.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l: c! T7 Q0 w3 ~+ B( C T

在清华轩的石桥旁

发表于 2009-4-9 00: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不错。

h4 Z8 p0 A# {2 s/ Q0 W

 

, D, l# K7 U; | v* r

我也曾经在20楼那个院子里用那样的角度照过一张。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14: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1

先上“压题”照。上面说了,原计划回东岸拍落日,远景是玉泉山的塔,中景为万寿山。可自己磨磨蹭蹭的,走在西堤上太阳就落山了,只能拍摄顺光的佛香阁,不过也是金光闪闪,熠熠生辉!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15: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4

文昌院、文昌院门……好像是“新”开辟的景区,上次(记不清啥时候了)来颐和园的时候还没有呢。

, Q/ @6 x& {& G) O2 @5 K: I

耶律楚材的祠,关闭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15: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5

回过头往宜芸馆、乐寿堂方向走。过宜芸馆时发现这几扇雕花木门非常精美,请教专家,这门是什么材料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15: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6

隔壁的德和园大戏楼,要钱的,没进去,只能隔墙拍一张。颐和园里处处玉兰绽放,我那“摄助”问我说:这么多玉兰应该跟慈禧的小名有关系吧?我估计着差不多……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14: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2

没进门呢,先买地图,打算“导盲”用的。手绘版,要说是挺漂亮,可是完全是中国画写意的风格,图上实际景点的位置全都得自己琢磨着来,无法起到准确“指南”的作用,当个纪念品还是不错滴。



发表于 2009-4-8 14: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坐沙发,等看片

+ t( l, |% C1 E0 [5 Z

 

+ H. e. {: v! K9 O: ^" _- X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15: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3

嘿嘿,被楼上这位DX插了一下子……图来啦。

3 B( b& l# j, \4 S

 

$ l$ v* |$ J% w# {" ?( ]

进了东门,先去拍了仁寿殿的大铜缸,这是斋主的作业,后面开个“专题”发,这个帖子先上花絮。再往里走就到了昆明湖东岸,走上知春亭,回头一看……这个,好大的“枪机”,做安防的知道这个词儿,别倒着念哈。对喽,这可是“河蟹”的保障啊!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15: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10

这个应该是玉澜堂的西北房犄角,仍是玉兰盛开。

0 Y( b0 x4 T3 g5 O' a

在这里请教一下:颐和园是皇家园林,级别跟景山北海什么的应该是一致的。但为什么很多建筑都是青灰色筒瓦,而不是黄琉璃瓦?是后来重修的时候省了,还是当年就这样?比如说这玉澜堂的主体,灰瓦不说,怎么连上面的瘠兽都没了?颐和园里很多建筑上都没瘠兽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15: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7

玉澜堂转向乐寿堂,旁边的一条夹道儿。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15: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8

往北看见那夹道儿,往西看就是这株桃花盛开啊!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15: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9

还是这株桃花……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15: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11

“纵使千年铁门槛,终需一个土馒头”
————包铜皮的门槛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15: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12

(ZT)“探海灯杆”——其作用首先是悬挂明灯照亮码头,以便“老佛爷”登舟下舫,此外,灯架还有一个用途:每晚慈禧睡下以后,灯架就要悬起标志灯,园内各处人员只要看见此灯一亮,就再也不敢喧哗。
 文革”时,“探海灯杆”被人拆除,只留下了固定木杆的两座雕花石头。当时铜制的横楣就弃置在东宫门内仁寿殿的后身,幸而那横楣金属质地,不怕风雨侵蚀,无恙地保存下来。更幸运的是那两根大柱子,它们被搬到一所礼堂,作为“椅凳”供人看电影、开会使用,这才逃脱了作劈柴的厄运,也完好地保存住,堪称奇迹。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15: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14

养云轩前面有片水,这个是传说中的“绿头鸭”吗?呵呵……

" I8 H: Y' C* z. x( D7 J

另外,一帮孩子在用养云轩的门搞怪……MLGBD,找抽呢!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15: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13

咱眼拙,真没觉得那块“败家石”如何,圆明园里满地都是!前两天在辅仁大学后花园里还看见一大堆呢。嘿嘿……倒是觉得这个基座的石雕精美异常,非常喜欢!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16: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24

踏青、放纸鸢……千万别挂树上!

: I, t0 W% J& X

 

9 c9 P0 R& n9 I! k

这脸谱是谁呢?有点儿像袁绍,还是徐延昭?红胡子是谁啊?

$ ^7 p; ^) Q2 W, C1 `$ O

 

1 j3 d8 r$ \" X) {: d2 c) a, D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16: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20

我这边儿刚对着门墩儿按完快门儿,听见后面的导游MM拿着小喇叭喊“来自西安的游客请这边走……”,回头儿一看,呦,这导游MM手里的小喇叭怎么像那个“小小白”啊?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16: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21

这个角度的照片您家里有没有?呵呵……

4 P7 a: j1 y! A6 }& x; v

以前一直以为石舫是船头向南,也就是向着昆明湖水面的,做“时刻出发”状。可仔细看了照片才发现,原来石舫这船头朝着船坞方向。船靠岸了,大清国也就玩儿完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5-5 23:29 , Processed in 1.189866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