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565|回复: 24

揭露伪京味文化,说说“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之说本意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4-2 15: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我不知道我们这里有没有谈到过

& `9 E6 j0 i7 P# m% R) N

刚才电视新闻里面说四合院的事情,主持人又说到老北京的四合院的富足生活,又引用这句话进行比喻

1 [: e: G3 \. y; \2 g- e

这种用“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来比喻老北京的四合院的富足生活的情况

2 B6 F+ `9 O! o

不仅见诸于各种老北京书籍、网络、报刊

( O1 {; }, a/ N. B0 p

并广泛为各种媒体引用

0 n1 i# G' q" _- A+ d

几乎涉及四合院的地方,就会见到这句话

0 u* B4 D6 J" c0 I8 j6 H

 

1 [2 I8 j/ x# ]: A% {. C$ K

但这些人都不知道,这句话原来是一句彻头彻尾骂人的话

0 S. m# ^% }1 ?0 l7 D

就像“蛮子门”一样,是明显的贬意

* P+ R7 ?/ I, B6 }4 e9 U5 I& n

但今天的人是如此的津津乐道

" w s$ @/ {6 X; K8 }$ ~ f

 

' a2 U* O$ t5 x- c7 f7 p0 g

这句话的来源被记录在《旧京琐记》一书中

8 K- X- S2 M9 U: F

书的作者是:夏仁虎先生

: R$ N7 N1 U% R2 i; _/ F; K

 

8 x( A: L$ X3 H! B0 k/ d4 s

江苏江宁人,字蔚如,号啸庵、枝巢子等

; ~3 x" {0 S( R$ v

他曾经是满清的举人,做过御史。民国时候历任北洋政府财政部次长、代总长、国务院秘书长等职务

/ u5 D) [# r8 N2 j w

其子在校读后记中写道:北平政界、国学界称他为“蔚老”,一般社会尊为“夏四爷”

! y7 h: F* R! }0 D

 

3 |9 J* O4 S+ ]% Z

《旧京琐记》应该归入笔记一类

# g M1 \5 J A- I" U/ x. V: V; Q

内容上则以同光以来之琐闻轶事、里巷俳谈为主

% L. {7 c/ r: }: ?- G

全书共分十卷,分别为“习尚、语言、朝流、宫闱、仪制、考试、时变、城厢、市肆、坊曲”

: E, c1 Q \8 ?

篇幅虽小,仍是近代笔记的上乘之作

2 _9 H* ~) W& E# {; x

尤其是对于研究近代北京风俗可说是极好的资料

1 n7 T# r; ~% o

 

: i' t* D. |1 i: c

对于“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这句话,好像就是要说明北京四合院的最明显特征,是一句赞赏之辞

9 P" R8 b$ \' K

其实是根本没有搞明白这句话本身的感情色彩

/ E2 ^' V7 Z/ ]2 V/ D

根据《旧京琐记》卷一的一段文字,就可以明白真相了:

2 r* {$ a6 K6 x" \, \% b. T7 N4 |

“都中土著,在士族工商以外,有数种人,皆食于官者,曰书吏,世世相袭,以长子孙。

$ q$ O' ~3 i- g- ]& p; D3 ]6 f

起原籍贯以浙绍为多,率拥厚资,起居甚奢。夏必凉棚,院必列瓷缸以养文鱼,排巨盆以栽石榴。

, R9 J; e/ ^0 j: n. q

无子弟读书,亦必延一西席,以示阔绰。讥者为之联云:‘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其习然也。”

- U* } \) r( n! U! a7 s

 

; B2 D+ c" n; ~- P8 g# ?7 v2 k

这种人的特点是“皆食于官”。从后面的文字看得出来

, K7 d. n/ y% E j* E Y! Z

所谓“皆食于官”不等于是今天的公务员,并不是说这些人就是完全依靠国家的财政生活

( c) y" {2 @5 f+ y$ K5 Q

而是他们在履行职务的时候,用不同的方法中饱私囊,才能够“世世相袭、率拥厚资”

( E+ c9 ^6 W; T- z. z) D% L, C

其实都是未入流的,虽然只是小小的办事人员,用现在的话说根本就是没有编制

4 h0 v0 Q& l8 G0 u+ |

但他们却最善谋划,并善于弄钱。正所谓“县官不如现管”

# G O. f; u) b, Q: ]! i2 f7 @) G* W

从明代开始几百年积重难返,以至于可以“世世相袭,以长子孙”

( G( N. ]* v2 i& K3 A' v; w

这种人能不遭人恨吗

2 X: u( P+ S6 ^% [+ a. ~+ e" X! c

所以就给这种人冠以了以上的讥讽之词

4 g. i+ Y7 I ?. v

 

8 r( N3 s% R( g

当然并不是说只有这些人家才会养鱼、养狗、搭天棚

2 M+ ` U. n: m4 Q6 f

北京的这些东西肯定不只他们家有

8 H* Z- Q4 |" b) z

但是把这些要素集中到一起,再加上他们的为富不仁,才有了这句话的出处

+ A9 Q6 j$ [, x8 |& }5 i

综合以上的因素,这句话想要表达的意思毫无疑问就是对于这些人得财不义、生活奢侈、附庸风雅的绝大讽刺

) P$ O# N% v o5 C$ _- H: o' ~

是标准的骂人的话

' r% R: z; q( `" a l" j/ X6 |% H

 

0 g% W/ \; ^4 |# Y5 O$ C$ v

就像今天的人,明明不懂书画,非在家里挂一幅字画,自己也不知道写了些什么、画了些什么一样

8 H1 e# }" a" f- E0 v5 t0 s: e0 I# @

所以今后大家不要再上当了

! ^/ |) [8 A9 |

今天主流媒体上出现的“京味”

* }& S [+ C2 U4 e% }

就是这种以讹传讹的伪京味

# o+ f: V9 S" R8 {8 ~% m3 r

如此下去,错误不断累积,最终的后果就是京味被伪京味所替代了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4-2 15: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教了

发表于 2009-4-2 15: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词是讽刺旧京书吏的,跟“逛胡同”一样,不是好词
 楼主| 发表于 2009-4-2 15: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的版本说成“天棚鱼缸石榴树,老爷肥狗胖丫头”

3 l& t0 [ S; n: W1 \" U

是讹传所致

' m2 x+ B% Q# f; x! \

先生本指请的教书写生,并不是家里的老爷

发表于 2009-4-2 15: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见识,学习学习,下次不这么说了。。。。。。

, b: j7 U/ h$ Y; d

 

发表于 2009-4-2 16: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社会很多流行词都是有问题的,可不能盲从,!

发表于 2009-4-2 16: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望文生义的恶果啊,受教了。
发表于 2009-4-2 17: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机关事业单位的"临时聘用人员",古已有之啊.

7 Q" [( }, P n+ X7 S* o" k* s

 

: ?% h" q) K% w$ z# t/ W+ X z) f

PS:

+ x" U& m- B2 l

什么天棚呀,鱼缸呀,石榴树呀,能置的全给我置上
院里养俩肥狗,屋里屋外站仨胖丫头,
书房里还得请一个先生,戴眼镜,特有学问的那种。

 楼主| 发表于 2009-4-2 18: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黑龙在2009-4-2 18:04:00的发言:
8 |: V% d9 `! R5 x% S1 n' i

看原文似乎批判的是一种东施效颦,附庸风雅的安于现状目光短浅的人生目标;

$ i8 W8 z1 N$ `. {1 q3 s5 z

 

" L. s2 Z+ N o w$ Z6 G4 r" c/ [

而既是效颦;必有原型,也说明当时普通人(非学者)的人生目标既是如此。

6 s9 B) y! A' s

 

) f& @# `4 K7 _" a' C0 M( V1 M

犹如如今南方对“发”“八”的崇尚,因视角不同;虽然不断被有识之士批评,

) ^9 C+ @8 F: D8 V+ n% e b9 x7 v) f9 K

 

# l* f8 ? S: f5 U2 Q w1 Z( G$ T

但现实生活中仍是流行趋势,

7 U: H$ u6 j3 ^ R8 {; k- _: U4 p

 

' o2 E, T' K9 Q7 L: l

又如北方的“孩子老婆热炕头”; 应该可以反映出解放前北方的特定时代特征。

( J1 P. Z# b8 L

 

2 W1 q4 F4 C) d

如今此说法却都是用作嘲笑他人。

/ D# a) k$ o( y6 p$ [. ^

 

. N% w! @$ s) V9 e: {- ~$ r( S

 

9 K: H a2 S3 ~5 X

 

7 S9 H. O I! X3 A0 h- F

楼上所言极是

 楼主| 发表于 2009-4-2 18: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食烟火斋在2009-4-2 17:57:00的发言:
5 u8 @1 z. i" @5 v

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0 h% X. D0 K% x( m6 v

感谢陆老师的补充

5 {! H% a! q0 A. q

很好的延伸阅读

* S- k b" S) p

受教了

* N D, l& F$ U* @; p5 S

再拜

发表于 2009-4-2 18: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原文似乎批判的是一种东施效颦,附庸风雅的安于现状目光短浅的人生目标;

* @! r, W# y7 e- t

 

* s2 n/ p% _0 S7 F

而既是效颦;必有原型,也说明当时普通人(非学者)的人生目标既是如此。

% }. w% z3 T4 e9 ~9 V3 O; _( s& x

 

F0 f) N- B* N! E2 ]

犹如如今南方对“发”“八”的崇尚,因视角不同;虽然不断被有识之士批评,

% n _' Q8 F7 e+ c. P4 M2 F

 

: N; V/ _9 m! ]

但现实生活中仍是流行趋势,

0 P4 R. J3 w+ v- r

 

6 t Z: u# @5 L6 N

又如北方的“孩子老婆热炕头”; 应该可以反映出解放前北方的特定时代特征。

3 Z- }: M! g% C8 \. c

 

% K d5 X# p8 o; H

如今此说法却都是用作嘲笑他人。

" E3 ]6 N! d: d( n

 

: a" F `$ I( ?1 h6 v0 d

 

2 v6 e: }& o1 w* d6 Z

 

发表于 2009-4-2 17: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闲云野鹤)“天棚鱼缸石榴树”必也正名乎,夏仁虎,林海音

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3 J3 J/ L% z7 q9 v$ @- M

 

$ F9 C8 w$ c' }+ |/ a( T C

“都中土著,在士族工商以外,有数种人,皆食于官者,曰书吏,世世相袭,以长子孙。

& f' }( o0 N4 b# }" L0 K

起原籍贯以浙绍为多,率拥厚资,起居甚奢。夏必凉棚,院必列瓷缸以养文鱼,排巨盆以栽石榴。

% ~$ l1 K- N" ]! u) u- U

无子弟读书,亦必延一西席,以示阔绰。讥者为之联云:‘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其习然也。”

1 I) l7 W$ m& ?

 

9 G9 h0 T! P9 e. Q+ A

很流行的一句话,几乎成为胡同生活的赞语,然而真相另有春秋。那种人就是师爷一流,把他们家的先生与肥狗和胖丫头并列,本身就是讽刺。

. F. B, O2 D2 V5 b: ?$ i

 

y5 X* s: Z0 c% r* A, |$ J8 L0 c

作者夏仁虎的六儿媳,就是林海音。

2 }" s6 X) |' }4 c8 ]

 

R5 y- ^) h9 `% `% J

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1918生于日本大阪,五岁时随父母迁往北京南城。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北师大附属小学、春明女中、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曾任《世界日报》记者。1948年与丈夫夏承楹(何凡)携三个孩子移居台湾。2001年12月1日病逝于台北。

' _- g3 S. Z. z% R

夏承楹,笔名何凡
生卒年:1910——2002
籍贯:江苏省江宁(南京)
    夏承楹1910年12月22日生于北京,是夏仁虎第六子。夏仁虎曾任北洋政府国务院秘书长,旧文学根底深厚。夏承楹初始于家塾学四书五经,十一岁才入北京高等师范附小读五年级。随后一路由师大附小,附中初中部、高中部,保送进北平师范大学外文系。曾任北京《世界日报》、《北平日报》、《华北日报》编辑,1948年赴台,任国语推行委员会委员,参与编辑《国语日报》,后升任社长,并兼《联合报》主笔。辟《何凡专栏》,主译《包可华专栏》,均极受读者欢迎。亦曾任《国语日报》发行人。有散文集《不按牌理出牌》、《一心集》、《如此集》、《这般集》、《窗》、《何凡游记》、《人生于世》等数十种。 他的妻子就是著名的女性作家林海音女士。

发表于 2009-4-2 19: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再学习.
发表于 2009-4-2 22: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原意不太好,但经过岁月迁延这句话的感情色彩有所转变似乎也可以接受吧。就像“桃枝夭夭”还可以变成“逃之夭夭”。不知楼主以为然否?

发表于 2009-4-2 22: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确,自己也引用过,看来道听途说,的确很害人呀!
 楼主| 发表于 2009-4-2 23: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adventure在2009-4-2 22:18:00的发言:
) K* ^( J T; u* D

虽然原意不太好,但经过岁月迁延这句话的感情色彩有所转变似乎也可以接受吧。就像“桃枝夭夭”还可以变成“逃之夭夭”。不知楼主以为然否?

- n5 R% D4 n5 q. g& J7 T

个人以为

# e* F6 ~2 |$ o7 n/ t7 \

文化应该保护、传承,而不应该随俗

* N+ g5 X% b4 s( n6 W: p1 ]

大众的市井认识肯定是趋低的

7 ]- L+ V- p2 Q0 o* \5 |7 d9 a

能简就简,但求实用,不论根源

3 X3 t S- f3 I! m- A, c6 `

 

9 N/ t2 a5 n5 z2 x9 y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今天的简化字

( d/ j/ Q; J& x2 F, S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不便展开细论

1 c: M8 u. S, l _% ]

长此以往,文化消失殆尽矣

0 J H) `, h8 z* v0 r

 

* s8 P0 _: z8 ^5 W. P& p

所以我认为,任何事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 K& m7 }: C$ z( i' |9 j) E$ ~+ N

凡事溯其本原,文化则得以保护、延续

8 n* V- H7 Z$ D: _! s/ l/ ] _

以不致发生笑对(校对)、淫岁(淫诲)、勃逆(悖逆)、牲蓄(牲畜)、缀学(辍学)之滑稽大谬

, }, d$ @0 g6 V" E0 Q i

任何事的变迁皆以时代变革发展为理由,听之任之,则四合院、胡同,又留存何用

( L1 h2 d' n% T& h0 r' n

 

. R* ?1 k2 r5 j

因此我以为这些现象,就是文化的缺失、断层引发的文化堕落

: t, M0 X& m0 p- q' y u+ v! D: `

需要反省,以警人众周知

+ g! T- w( `0 n/ |- Q& K8 k' p

 

# [& H: F* Q; D# [% P7 {, T& S

参考

: N" c, F! S5 W' X

再拜

发表于 2009-4-2 23: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0闲云野鹤0在2009-4-2 23:26:00的发言:
* B' Y8 y+ A* c; f% ^% U" K# s

这就是文化的缺失、断层引发的文化堕落现象

- h! @; N% r2 }1 r3 z

存在即是合理,不必太在意;

5 @# x! r! _- G$ @6 |

 

7 B8 d& Y8 `( P7 \

只要大家都知道来历和演变过程就可以了

! Y4 S/ Z1 H# q

 

2 F) K0 F6 q0 ]" K! {) [

都是历史车轮的一部分,

9 e! f, e; U* j

 

5 k/ P' Y. Y) \4 V6 B

似乎谈不到堕落那么严重。

发表于 2009-4-3 06: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吹毛求疵
 楼主| 发表于 2009-4-3 00: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黑龙在2009-4-2 23:43:00的发言:
8 ^' d' `8 ] {8 { @

存在即是合理,不必太在意;

* \4 z! Q+ i3 {+ W, ? C% q/ t

 

% G6 z4 G& w N

只要大家都知道来历和演变过程就可以了

, P) z5 Z9 y/ ^5 p& A

 

: k" z' G. w, M

都是历史车轮的一部分,

3 W8 {, y5 [; m' a7 ^

 

6 `' y$ ~7 c2 \

似乎谈不到堕落那么严重。

- w3 U- l7 P0 t+ T

爱之深故恨之切  哈哈

发表于 2009-4-3 21: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知识,向您学习了!
发表于 2009-4-3 21: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意见是对的;师爷,清客之流,是附在'官儿‘身上的,寄生的;与机关编制无干。但要有点真本事,不是今天的“专家”靠炒和包装混日子。师爷,笔头子得快,文字得拿的出手,代代相传,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书吏,却可能不动,所以“以长子孙。”      清客,陪老爷休闲玩耍,琴棋书画得通,藏品鉴赏得懂,不论什么,得说个一二三。肚子里没东西,混不成。 不够老爷那个份,可要摆谱,于是,夏老先生用那两句话挖苦他们。所谓民俗,有伪的,有不懂装懂的。较真儿没完。夏老,1949年以后是中央文史馆馆员,文革前病逝。
 楼主| 发表于 2009-4-3 23: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城墙拐弯在2009-4-3 21:59:00的发言:
长知识,向您学习了!
7 q8 W. n% |4 \( B2 y" ~1 X

感谢诸位的支持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3 14: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pangong在2009-4-3 21:07:00的发言:
楼主的意见是对的;师爷,清客之流,是附在'官儿‘身上的,寄生的;与机关编制无干。但要有点真本事,不是今天的“专家”靠炒和包装混日子。师爷,笔头子得快,文字得拿的出手,代代相传,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书吏,却可能不动,所以“以长子孙。”      清客,陪老爷休闲玩耍,琴棋书画得通,藏品鉴赏得懂,不论什么,得说个一二三。肚子里没东西,混不成。 不够老爷那个份,可要摆谱,于是,夏老先生用那两句话挖苦他们。所谓民俗,有伪的,有不懂装懂的。较真儿没完。夏老,1949年以后是中央文史馆馆员,文革前病逝。
4 a ?3 f" x, c! N/ J" B

问潘老爷子安

发表于 2009-11-14 09: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又长学问了,感谢闲云野鹤先生!真是要活到老学到老啊!
发表于 2009-11-14 20: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就是博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20 20:07 , Processed in 1.172145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