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Z6 m3 ^6 b
; c& a7 r$ [- e' V, m$ H U
" z) g% d4 e( i, p4 q3 q
. n" j7 ^3 B' A2 y" \+ X: ^4 f6 S- Q% ~6 M
【作 者】北京市文物研究所 编著 [同作者作品] | ! [2 O# V( h0 `8 e1 k1 ~3 `
% n* }$ j: W& w' W1 q7 H7 z$ ~
【出 版 社】 科学出版社 【书 号】 9787030238252 |
. o3 {: x2 y/ }: z/ d3 e/ a0 _7 k ?2 }) ?. ]4 {
【上架时间】 2009-3-20 | ( z, a e* |! u6 e. a
! m0 b: |! r0 e- q% |5 @【出版日期】 2009 年1月 【开 本】 16开 【版 次】1 |
& g1 P1 M5 t, ?( e% D/ v& m, r( y6 r$ l" ~- E
+ Z( N9 Z8 A$ ~4 P0 ~. O+ G- u
' f% R+ s* q+ D【所属分类】 |
0 A, T' c5 c8 D* l8 ]/ q历史 > 文物/考古 | 3 h; J b% H+ ]) \' a5 `
【内容简介】长春园是清代的大型皇家园林“圆明三园”之一,经过战争后变为一处废墟遗址。2001-2004年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分三次对长春园遗址的宫门区及澹怀堂遗址进行考古勘探和发掘,并将全部工作成果汇集成本书。书中重点对发掘的建筑遗迹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对出土遗物也做了分类介绍。此次发掘通过遗迹再现,充分证明了长春园宫门区的建筑格局框架与建园时的设计思路完全一致,同时也为现存的遗址形势图补充了一些新的内容,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价值。 本书适合从事考古、古建筑、历史等专业的研究人员及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参考阅读。
: u5 r j6 P |) g7 r / K9 a: O6 Q1 K
8 w# F4 i' ^/ {! ]3 `【目录信息】绪论 第一章 遗址概况与发掘经过 第一节 关于长春园的修建 第二节 历史上长春园宫门区的建筑布局 第三节 遗址发掘前的现状 第四节 发掘经过 第二章 分区、布方与地层堆积 第一节 分区和布方 一、分区 二、布方 第二节 地层堆积 第三章 建筑遗迹 第一节 南区 一、宫门遗迹 二、宫墙及附属建筑遗迹 三、广场上的建筑遗迹 第二节 北区 一、牌楼门及附属建筑遗迹 二、澹怀堂庭院遗迹 << 查看详细目录
/ {/ b& ] B% g! f
& I# V) o6 i# J3 f4 d+ J* t L5 u9 r* M' Q* ]3 ]/ n
【书摘】第一章 遗址概况与发掘经过 圆明园是中国清代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代帝王,用了一百五十余年时间不断精心修造和扩建的大型皇家园林,曾被欧洲人誉为“万园之园”和“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该园共由三园组成,即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故亦称圆明三园。1860年10月,圆明三园均遭英法联军疯狂劫掠,并纵火焚毁,后来变成一片废墟。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做好该遗址的保护工作,北京市海淀区政府成立了圆明园管理处。1988年,圆明园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圆明园遗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海淀镇西苑村,南连燕园(北京大学),东南接清华园(清华大学),西南为清漪园(颐和园),北邻清河、北五环公路和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图一)。 本报告将全面介绍200l~2004年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圆明园考古队在长春园宫门区遗址进行有计划的科学发掘所获得的全部考古资料。 第一节 关于长春园的修建 长春园是清朝乾隆皇帝为自己优游享乐而特意修造的一座御园,位于“圆明园东,本圆明园东垣外隙地,旧名水磨村”。占地约70公顷,相当于圆明三园总面积的1/5,平面形状呈方形,边长为800余米,内有古典园林建筑群组十余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人造山水园。北部还另辟一区仿欧式风格的宫苑建筑,俗称西洋楼景区(图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