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l, I$ \" u* ^% G. G 我对于灰的了解都处于初级阶段 。但是知道灰膏的神奇之处。愿意听师兄继续讲。 ! M* }1 }; z; \! \( q4 q9 u
& ]# \1 d! Z- @0 i7 _: X, E我把我之前答应写给师兄您的文字整理出来了,都跟砖有关。帮我看看。
2 w7 v; ?& D5 u# g9 Z6 I# t9 a) q
. b ?, K+ [ \, [3 A3 q我一直喜欢建筑。老的建筑尤其喜爱。上学的时候,建筑课上有个模数概念。让我很喜欢。因为这在现在已经是不稀奇的事情了。然而中国古人很早就把模数概念用于建筑。而且运用的非常绝妙。现在咱们用了跟国际一致的“米”作为公用单位。也是一种模数。 # t) S8 ~$ r& M% t$ ^
% f2 X: Z+ C% Y0 S! _
建筑模数,建筑设计中,统一选定的协调建筑尺度的增值单位,是选定的标准尺度单位,作为建筑物、建筑构配件、建筑制品以及有关设备尺寸相互间协调的基础。目前,世界各国均采用100mm为基本模数,用M表示,即1M=100mm。
0 o$ i3 E7 o- j2 p% }) M2 f; s使用3M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统一模数制》中为了既能满足适用要求,又能减少构配件规格类型而规定的。所以房子的开间最小一般是3米或者3米的倍数。
- c$ Q! P! ?' O& i8 D" [
) r4 p6 `) l8 v$ ]5 r( {
' ]. C( F; s" o9 |下面的引用文字的初步说明一下古代模数制度。 6 P+ a8 k- ]2 \% B4 H
- B& q' u2 t- B; P& j宋代匠作监李诫所著的《营造法式》规定了“壕寨、石作、大木作、小木作、雕作、旋作、锯作、竹作、瓦作、泥作、彩画作、砖作和窑作”十三项制度。在每项制度中,均对其等级、尺寸、材料以及加工方法、用功多寡作了详尽的规定,从而使《营造法式》成为一部政治、技术和经济为一体的建筑专著,尤其是其系统性很强的材分模数制对后世的建筑设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7 r8 y7 u! i1 d" T, a在清代继承和发展了宋代的材分模数制,在《营造法式》基础上又制订《工程做法则例》重新规定了在大式建筑中用斗口宽度作为建筑的模数制度。为适应不同建筑的需要.斗口尺寸分为11个等级。
% l, P/ W Y: Q小式建筑(无斗拱厅堂建筑或其它建筑)先定明间面宽,再依次折减,如次间为明间的八折,梢间为明间的六五折或七折。出檐长按檐柱高三折,檐步按檐柱经五倍计算,金步按檐步八折。其它梁架和空间尺寸皆可由斗口或檐柱直径而排出,即模数一定,全盘皆定。总之,我国古代建筑的模数制是科学而实用的,它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我国古代建筑能于世界建筑之林独树一帜.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 S; e) e* [6 w1 A- G因此,“以材为祖”即在大木结构建筑设计中,以栱、枋断面“材”作为设计的基本模数(上图)这个模数系统称“材分制”。材有八等,依据建筑的等级高低而选用。大木梁架结构中,栱、枋是最小的构件,又是多次重复而有规律使用的单位构件,与其它构件联系密切。以其作为建筑模数是很有道理的。 ! k q9 z, T! Z$ ^, c: i
梁柱的断面大小也是以材而定的。一“材”高为15 份,宽为10 份,高:宽比为三比二,具有良好的抗弯剪断面形式,符合力学原则。不同等级、不同规模的建筑,就选用不同等级的“材”。等级高的建筑,就选用断面大的“材”,反之亦然。这样不仅满足了殿堂高大壮瞻或适形亲切的礼制、艺术要求,同时也满足了结构力学的要求。材分模数制的使用,使预制构件现场装配成为现实,这样可大大提高劳动效率减少施工时间,节约资金。
( J" h' a, t0 z1 [" A6 }可见,八等材的模数制,即是建筑等级制度的产物,又是建筑技术经验的成功总结。 " E, O6 H/ A% H3 ?
8 v+ k. ~ ^4 n' y) \, F2 D
我想,所谓 “材”,就是房屋主要柱子的尺寸。有经验的造屋工匠,根据房子主人提供的柱子直径长度尺寸,就能推算出用这个尺寸的柱子盖出来的房子的开间宽度,檐高,廪宽,瓦垄条数等等,当然最后一点落实的,就是砖材的尺寸了,最后形成一个这座房子的和谐的整体,然后每个院子和谐,然后是整个建筑群的和谐。清代的样式雷家族,在这方面的成就尤其突出,连他们做出来的烫样(现在叫沙盘)比例都是那么和谐可爱!!。这就是这种模数制度的科学高明迷人之处!!
* S" M8 i& m# t . R: q3 u) K( ^2 I/ K
古人的木材的等级一般有定数,所以砖窑生产的砖的尺寸模数,都是跟柱子模数一致的,那样的柱子造成的开间恰好用这些相应模数的砖填满,不会出现碎砖墙,当然就结实耐用了。尤其皇家建筑的砖材都是根据固定等级的模数特别烧造的,其坚固和美观实用都达到了极致。 % v& T3 z, @& x+ H4 W+ q+ h
* a6 W6 W- `% h0 b, Y
现在,人们在努力做很多仿古建筑,做出来总是不如意,总是让人觉得生硬,板,看着浑身不舒服,我想就是没有把古代的建筑模数研究透,以为模样像了,用灰砖了,就能像了,竟不知一句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老话,作出来的总是四不像。所以我很久以前形成了一个小习惯,看到一座让人舒服的老房子,我总要看看它的砖的尺寸。什么样的柱子什么样的砖成就什么样的建筑,这绝对没错。因为怎么看都是和谐的。犹如你看一个精美的蜂巢,会发现它每个小格子的尺寸都是恰到好处,安排得当。古代建筑都是以木结构为主,所以这种量材为屋的制度做到了材尽其用,和谐美观。现代建筑都是要先定房子面积再定柱子尺寸墙的厚度。钢筋混凝力理学上达到了很高的高度,可以用很小的尺寸达到木结构无法达到的承载力,所以设计思路完全是另外一回事。我看到的很多现代仿古建筑比例很多不协调,可能跟设计建造理念有关,没有关注每一个尺寸和大尺寸的和谐关系,没有一毫米的和谐何来几十米的和谐? ; B- S8 Q. i( ] E
( d U9 h, R1 J2 D: ^5 ^. w还是回来说砖,红机砖曾经服务建筑业半个多世纪,它 的标准尺寸是:240mmx115mmx53mm,外加10mm的灰缝。其实都跟建筑模数3有关,工地通常说红机砖的尺寸都是长240,宽120.厚52.中间的不足用灰缝找齐。说实在的,这个尺寸是当代最和谐的尺寸。它造就了我们的房屋的墙厚,37墙,24墙就是这么来的,37墙,就是墙厚达到了370mm,一丁一顺的砌法就正好是240加120和灰缝这个尺寸。墙的厚度也习惯称呼为,半砖墙,一砖墙,一砖半墙。红砖应用以后,水泥也广泛使用了,水泥业的发展很快,水泥的强度不断提高,砖还是原来的水平,所以我发现后来很多倒塌的红机砖建筑中,都是砖体碎裂,水泥灰缝仍然胶结牢固,倒塌的墙体是一块一块的龟裂。就是他们强度比例不一致的结果。强度再高的砖和水泥都要有最基本尺寸要求的,尺寸不达标同样不能发挥正常的作用。印象最深的是去年汶川大地震,我看到倒塌的学校走廊外墙竟是半砖墙,别说大地震,小地震也得塌。半砖墙一般很少用,用了墙高也不能高于1.5米。大型建筑的山墙都是37墙甚至40墙,其承载力和保温性能才能合格。建筑的基本制度在何时都应该严格遵守的。让我想起很多东北的苏式建筑,墙体都很厚实,这就是要求的保温性能高的结果。
9 M9 v. ^1 ]4 E! I C1 B! F 8 i9 a1 A# r- U3 z
我国传统的青砖制作工艺是在烧成高温阶段后期将全窑封闭从而使窑内供氧不足,砖坯内的铁离子被从呈红色的三价铁还原成青色的低价铁而成青砖。据有关砖家的研究,青砖在抗氧化,水化,大气侵蚀等方面性能明显优于红砖,中国古代的“秦砖汉瓦”,能历经上千年仍保存完好可见青砖性能优良。但是因为青砖的烧成工艺复杂,能耗高,产量小,成本高,难以实现自动化和机械化生产,所以轮窑及挤砖机械等大规模工业化制砖设备问世后,红砖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青砖除个别仿古建筑仍使用外,已基本退出历史的舞台。那种中间带缝的青砖的尺寸比现在的红机砖长宽厚都大一点,也就是10mm左右,就这一点差别,盖出来的房子感觉差很多。解放后普通平房旧房改造的时候,都用红机砖了,跟原来的尺寸差的就不是一点了,于是出现青皮红核碎砖头填塞,无法正常的丁顺咬合,墙体强度也就没法保证了。
+ P4 j' P. |4 C5 A( H我在山西看到的老房子砖是另一个景象。跟北京的青砖尺寸又不一样,同比例的大一号,所以房屋都高大一号。砌筑的花样也很多。砖与砖的咬合做得非常细致结实,砖活好的没法说!如果墙体倒塌看到的都是砖块们多少勾连着一起倒下,松散状,或者随着腐蚀面散落,那种整体性让人难忘。这种砖体在高大的山墙上时,倒塌前都是山墙中央部位先出现裂纹,上面的受力部分先倒塌,基部总是很稳健的存在。在河北的蔚县,看到的砖长宽都和山西的类似,厚度却没有增加,感觉像个大薄片,这些大砖造就的山墙很舒展厚实,配合一个浑圆舒展的筒瓦屋顶,别提多敦实多可爱了。从山墙上面带花砖的烟囱,可以想象屋内有一个大大的舒服的高炕了!!然而山墙中央先裂的弊病更加突出了。说明这种砖整体性不好。或者整体咬合性不好。猜想了一下,也许还有这种砖和木构架的模数差别很大,明代以后那边的木材是奇缺的,盖一个房子不易,他们的祖先们用了这种大号砖来弥补某些不足吧。红机砖的房子比较少出现这种状况,一般受力墙体两边容易先坏。我老觉得红砖砖性很粉,缺少一种烧结以后的刚强。用瓦刀敲击声音也粉,没有青砖的金石声。猜想很多,还需要多去几次才能了解和证实。也希望了解的朋友们多说说,批驳我的想法。
4 N1 E* Q6 `* v8 b! a3 f8 w* O% V
, k/ @: s- M$ C( U" U y( V/ G值得一提的是,北京的城墙的城砖,无论明代的清代的,都有着特别和谐的比例,坚固结实,每一块城砖都有一个可爱的样子!造就了城墙雄伟精美的结构,这也是看看这些残墙上面的砖想到的。赞叹越多,心痛也越多。不提了不提了!
5 G- ^6 k4 l1 a# B2 h1 L 师兄,大概就这些,我见过的东西少,老书也没看过多少,反正就这么多。呵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