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t& u* s# v+ A" L+ o/ k% }6 v
三月三 吃菜粑
( _/ n% C5 s, ]( N 农历三月三,是禅宗四祖大医禅师道信和尚的诞辰。在黄梅民间流行千余年的“三月三吃菜粑”的风俗习惯,就是为了纪念这位慈恩广布医术高明的道信大师而产生。 ' y, n* {' G/ t. s9 a
远古的黄梅,南为浩荡彭蠡,北乃穷山恶林。自大禹疏九江,南部逐渐变为淤积平原,水乡泽国,鱼米双收,但也容易流行疫病。 $ F% a- v7 r! @2 j3 d
唐之初年,道信禅师创双峰道场,立正觉禅院,禅农并作,聚众薰修。禅师内明佛旨,外擅群书,而且还是一位高明的医家。他慈悲为怀,常常义务为穷苦山民行医治病。在春瘟蔓延以及疥疮流行的时候,祖师教乡民冬种芥菜、春吃芥菜以防春瘟,又用芥菜汁涂身以治疗疥疮。黄梅四乡竞相效仿,广种芥菜,既能防病治病,又可助济春荒,可谓一举两得。从此黄梅春瘟少发,自江南传染过来的疥疮也有术可治。故自唐迄今,黄梅种芥菜的习惯久盛不衰。
! m) H. i0 c" j3 L u. [ 每年仲春,是黄梅盛产芥菜的时节,田庄菜市,又肥又大如荷叶的芥菜以及又壮又嫩如春笋的芥菜心(又名春菜)随处可见。从三月初一甚至更早几天的二月尾一直到三月初三,乡民们家家户户忙着做菜粑,用菜粑供祖师、送僧侣、赠亲友,热火朝天,隆重得不亚于过大年。如今国富民强,时代昌明,老百姓丰衣足食,并不存在青黄不接闹饥荒的问题,而三月三吃菜粑的乡风依旧浓厚有加,非独乡村如此,就是在城镇的大街小巷,叫卖菜粑的声音也能经常听到。
# u: D! x/ E- C! o+ l 三月三做菜粑的主料是芥菜和粘米。芥菜不怕冰冻霜打,冬春二季都能生长,于农历二三月间收获。菜叶墨绿油亮,长有小刺,味微苦辛,不长虫,禽畜不食,故种植无须农药化肥,是名符其实的绿色食品。将菜叶去泥洗净,入滚水杀青,随即捞起,细切精碎,然后加盐搓揉,淌出的菜汁清香冲鼻,沁人心肺,收聚起来,便是治疥疮的良药。做粑粉的粘米选用的是山区产的早粘米,米淘净后,磨粉炒熟,再将碎菜叶与熟米粉和在一起,反复用力搓揉,直到菜叶和米粉完全均匀而充分融合为一体,就可以一个一个的捏成团,再把它捏挤得扁扁圆圆的,那就是菜粑了。当然这样做菜粑是最简单的一种,若在平常百姓人家,在菜粑的中间,还要根据各人自己的喜好,夹上或荤或素各色各样的馅料。粑团做好了,剩厂的事情,就是上灶蒸熟。在锅里蒸上一柱香的时间,就可以拿出来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