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74|回复: 6

[求助]祖大寿祠(三中)的门是什么门?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3-26 11: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就是这个门,在西城区富国街3号的北京三中。是祖大寿的祠堂,这个门不知道是不是再修过,祠堂的门另有什么规矩吗?

& s2 \) v- {1 U( ~- U, W9 N

诚心求教各位!

! A. y. c/ }: e5 R- x

 

( [& Z' r3 ?/ C8 F/ |1 m" T* l6 f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3-26 13: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不见图
 楼主| 发表于 2009-3-26 16: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这里可以看见啊

. U4 Q- {* d/ h, J" V

http://baike.baidu.com/view/5299.htm

+ j$ y: E9 H7 f3 d o. P- g

这个链接

发表于 2009-3-30 10: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照片,是前几周拍摄的

# y ]* O- F4 A

 

$ y' z+ Z2 ]# u* h

从今天的建筑形制上看

# @% A5 W$ S& o; W& w5 I

该建筑的大门为三间一启式,即面阔三间,进深一间,中间一间为开启的门扉

9 H" W% ]+ M, s, Y! N

 

0 i4 _* X X/ M' W

和用于居住的四合院不同,凡庙宇、祠堂的大门均坐落于中轴线上,并于大门对面建影壁一座

1 w( N/ u. V l U% u" B/ z

该建筑的大门两侧各有倒座房两间,使祠堂达到七间的面阔

4 h B: V k e$ t5 ~& C2 [

 

) E$ q/ U0 A- I9 n! x* X& F9 A

此门扉样式为“蛮子门”的样式,即门扇位于最外侧的檐柱位置

$ y5 J7 ^, x+ R' Z$ {; p+ S: @8 L

博缝头、戗檐上均无砖雕,走马板上亦不饰彩绘,显得朴素大气

0 z2 f( m6 |- Q$ w8 W& @4 O5 x6 c

 

; z; k6 @+ v" J5 \$ N

不知是否是后来改建造成。但据我估计,改建时应该不会改变当初的形制

) D9 q* ]7 ~% Z* y9 H+ D9 N* ~3 f

这就说明,祠堂的大门的造型不像寺庙那样形制规范,而是形式呈多样性

5 r% k p+ \: d6 M' Q) @

比如,文天祥祠的大门,是一座独立柱牌坊门形制,门下以滚墩石支撑,梁枋多饰彩绘

9 l+ m9 a- O$ h) o

门的两侧有倒八字影壁,将大门衬托得华丽精巧

6 q! z8 }' P8 {# x6 v- z* ]

 

; x4 @: n C$ b/ b; I# `! U

但是该建筑由于在后期被设置为官学用地,是否会对门扉进行改制也不得而知

( T) S$ ^# a- H' i2 A

但个人认为,无论改变与否都属于正常情况

5 o. q t3 Z [

 

+ R8 l3 Q& I4 m) g* o K9 o

附:

# ^( X2 i+ w& ^ H: u) K7 W

 

" m, S, e: G0 a2 L0 g

祖大寿祠堂(以下根据网上资料整理)

1 ]8 e: H# f& u4 [9 @' q& \( X
9 ]$ Y& V* q/ j, {4 N( p

赵登禹路与平安大街交界处有地名为“祖家街”,但今天的名称是一个没有历史渊源的奇怪名称“富国街”。

. w9 U g6 u9 ], A

 

( a0 d: N/ x' n3 o
9 T8 ?. z: D8 }% ?9 ]" `

所以叫“祖家街”,是因为这条街路北坐落着“祖大寿祠”的缘故(现在这里是北京市第三中学)。

5 A' H3 P" t, u+ U) z2 F

祖大寿,辽东人,降清明将,明时镇守辽东,骁勇善战,降清后受到皇太极器重,亲授他为总兵,属汉军正黄旗。清入关后,祖大寿将家安在了西城大桥胡同(今祖家街)。祖大寿在这里生活了12年,卒于顺治十三年。此处遂改建为祖家祠堂。

0 p1 _6 s4 L6 n* X

清雍正八年(1730年)在此设八旗官学、正黄旗官学,乾隆三十四年(1769)重修。祖大寿祠现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 h8 I2 Z. ]+ l' |* w( b g
0 M; }% {: q! X$ c. y5 N6 B

祠堂坐北朝南,门外原有上马石一对。前院北房(正厅)5间和东西耳房各1间,后院北房(后寝)5间,东西两侧有耳房各2间,东西配房各3间。前后院间有一座规制大、设计巧、造型美的垂花门,这座垂花门在北京四合院的垂花门中数一数二,门口两门礅雕刻精美,气派不凡。祠堂正厅建筑保存完好。

) _$ q8 {# @$ P# K6 `2 p$ M0 I


 

. _6 q9 }2 w5 e



: m4 |4 K" u4 j% K" ]+ I* m

2 ?4 `- g2 l3 X

 

) |; p4 p8 Z4 N6 t; X+ A' t. ~6 s

 

1 ~# V3 }1 z( n" H0 a6 ^* `0 S5 A






发表于 2009-3-30 14: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食烟火斋在2009-3-30 13:49:00的发言:
2 G. I \; T1 s6 z9 E) K

深了去了。就这一句话“祖大寿在这里生活了12年,卒于顺治十三年。此处遂改建为祖家祠堂。”说明先是住宅,后是祠堂,很多人就没有说清楚。

( q( e8 D- H+ M) w2 e' s

我就是爱看有图有文的帖子。

! M% ~6 I- f. f6 @2 q; V% E w

陆老师说得是  我也一般不发没图的文章

u7 l( P( c7 G* D- p

 

5 q Y; C3 j' o

祖大寿并没有封王,就是个汉军正黄旗总兵

* w; \; T! Z% K$ n+ ]. y; d0 V

所以不是王府住宅,可见当初的住宅,大门肯定开在一旁,变为祠堂后,才改在正中的

) \. O2 T0 U2 e* K2 T" S

 

/ |% r% r. Z! m. D. W% a

 

. X4 h# _8 R9 I: p S2 c. D

3 @1 X" [# U# e j8 l' z

 

& D- x; Z- r* j* B5 J: N) o

 

n. y4 {, K6 W, w4 \ P

延伸阅读:

* x7 K0 C% H3 F

http://www.obj.org.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2597

& {& R, J8 B% L7 N6 @" y/ W

 

: J* L ^' N# Z# j! d9 w2 G8 ?

 

" r( R: n+ U* E' _

再附:

+ D. F# T- H& U" {2 y! W

 

, B2 y+ d( m8 x1 H R. U1 x& z

祖大寿(?-1656),字复宇,明末清初宁远(今辽宁兴城)人,吴三桂舅。初为明靖东营游击,天启初,广宁巡抚王化贞以为中军游击。广宁破,大寿率部走避觉华岛。大学士孙承宗督师,以大寿佐参将金冠守岛。三年,主持修筑宁远城。六年正月,努尔哈赤攻宁远,大寿佐袁崇焕等守城,大败后金军,以功升副总兵。天启七年五月,皇太极率军再攻宁远,大寿与满桂率兵驻城外为犄角,与清兵激战,六月,清军败走,是为「宁锦大捷」。崇祯元年(1628年),朝廷用袁崇焕督师辽东。六月,擢大寿为辽东前锋总兵,挂征辽前锋将军印,驻守锦州。后从袁崇焕入卫京师。崇祯将袁崇焕下狱,大寿惧并诛,毁山海关出。思宗命崇焕以书招之,乃安。四年,筑大凌河城。皇太极将兵围之,大寿粮尽而降,请归锦州为内应。既归负约,屡与清兵激战。擢为少傅左总督,领锦州。十五年,锦州被困年余,粮尽援绝遂再次降清,任总兵。顺治十三年,病卒。

6 U$ V& w- @% I+ z2 c

 

8 D H9 ^2 ^& W' \7 F" z

祖大寿,在明末清初,可以说是如雷贯耳。袁崇焕威震辽东之时,祖大寿是袁手下最得力的大将,宁远保卫战、宁锦大捷、北京保卫战中都立下了汗马功劳。辽东将士中,他是唯一亲见自己主帅在殿前被捕下狱,一怒之下领兵反叛,毁山海关东走。可是袁崇焕在狱中的一纸书信又把他招了回来,他的母亲及孙承宗劝他奋勇杀敌以赎出袁督师。在辽东将领中,他是营救袁崇焕最力一员,曾请求削职为民,以自己的官阶赠荫换取袁督师性命。但袁崇焕最终还是被他奋勇保卫的人千刀万剐了。之后祖大寿率领袁崇焕旧部,这支大明最精锐的部队,驻守宁远、锦州、大凌河等要塞,抵御清兵的入侵。崇祯四年,祖大寿奉孙承宗之命守大凌河城,八月,城才修了一半,皇太极以倾国之师,把大凌河城团团包围住。祖大寿突围不得,援军又被击退,只能闭城坚守。皇太极不断地送信劝他投降,他都不予理睬。坚守了叁个月,城里粮食吃完了,开始杀马吃。马杀完了,开始吃平民百姓。平民百姓吃光了,开始吃军中的老弱病残。军中的老弱病残也吃光了,接下去就该是健壮将士的互相残杀了。无论如何,城是没法再守下去了,所有的将领,除了副将何可纲,都认为只剩下投降一条路了。于是祖大寿长叹一声:“人生岂有不死之理?但为国为家为身,叁者并重。今既尽忠报国,惟惜此身命。”于是杀了誓死不从的何可纲,与皇太极在城外设坛盟誓,算是正式投降了。

0 h& F- r9 ~& Q% E: Q

 

9 T8 r0 e, t. b" V, s/ E. C8 n

然后他向皇太极献策,他愿意带一支兵马去锦州,在城里当内应,皇太极满心欢喜。但祖大寿进锦州城后就抵抗清军。皇太极恼羞成怒,两次御驾亲征攻打锦州、宁远,都无功而返。祖大寿又为明朝守了十年的城,直到崇祯十四年四月,清兵再次倾国而来包围锦州城。这一次整整围了一年,洪承畴的十四万援军在松山被击溃,洪承畴投降;祖大寿粮尽援绝,城中又开始人吃人,只好再次投降。这样的情况下,皇太极仍没有杀他。只是没给他部队,没再重用他了。史书中记载他投降以后的唯一事迹,是曾经写信劝他的外甥吴叁桂投降。吴叁桂当时还没有“冲冠一怒为红颜”,这种劝降信自然毫无作用。祖大寿平平安安地活到了顺治十叁年,老死。可以说征战天下的战略就是重用人才的战略。

, [0 y: I2 q B. | I* S


 

' u/ J. t5 d+ v ^
# Y3 u) M* |( s

在祖大寿抗清的二十多年,尤其是最后的十多年里,以攻城略地为乐趣的满洲人有多少是在“取祖大寿项上首级,夺南朝花花江山”的梦想中长大的。精明的皇太极知道,对付骁勇善战、铁骨铮铮的祖大寿光用强攻不行,还要辅以强大的政治攻势、人情攻势。

( a1 l, ~. s" V4 a$ G4 N* W
% h; ?$ x( ?. e# b7 G4 K5 T7 l+ w/ y

第二次归降。皇太极封祖大寿为汉军正黄旗总兵,希望他能够为己效力,可直到1656年(顺治13年)病逝,除了给自己的外甥吴三桂写过一封不咸不淡的劝降信,史书再难找祖大寿的“汉奸”记录。对于满清一方而言,祖大寿不但是双手沾满了八旗将士鲜血的刽子手,还是背信弃义的小人,如此待遇可谓厚道之极。



发表于 2009-3-30 13: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0闲云野鹤0)“以上浅见”,不浅不浅

深了去了。就这一句话“祖大寿在这里生活了12年,卒于顺治十三年。此处遂改建为祖家祠堂。”说明先是住宅,后是祠堂,很多人就没有说清楚。

8 U6 f- E* K. G6 d& G1 _

我就是爱看有图有文的帖子。

发表于 2009-3-30 11: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浅见,希望大家继续补充、讨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2-24 03:30 , Processed in 1.270231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