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回族,常去牛街清真寺,这个照片显示的是大殿的窑殿,不是三楼所显示的“望月楼”,而是望月楼东边的亭阁式建筑,此窑殿在大殿的最西侧,大殿连绵几进,从西往东,从宋代到清代民国,逐次增建,这是清真寺历代扩建的痕迹,所以很多清真寺的大殿都是长的。窑殿里的彩绘非常珍贵,是宋辽时期的作品。窑殿下方,是楼阁式的木雕,那是“米哈拉布”,也就是标示礼拜朝向的壁龛,上面是古兰经。两侧还有窗户,上面用木雕的古兰经文组成窗格。 / X/ q1 L; m. t; g% {
' C+ p1 x* w. v1 X* [# _至于说三楼的所谓拜月楼,称呼是不准确的,应该叫“望月楼”,因为穆斯林实行太阴历,且每年斋月要见月入斋,见月开斋,所以清真寺多有此楼,此楼下方即是大门门洞,望月楼这张照片是从其后身照的。大殿东面的楼阁是“邦克楼”,汉语也叫“唤拜楼”。望月楼的西面是一个彩绘牌坊,上有“达天俊路”牌匾,大门平日栏杆围挡,节日方开。大门上方望月楼上的匾额,原是明代皇帝御笔---“敕赐礼拜寺”,毁于文革,80年代重修时改写为“牛街礼拜寺”。
- Y" |4 x2 j8 G q 1 ~9 d5 o, v m0 x7 e
牛街寺里的建筑富有叠加性,一千年来历尽沧桑,自辽代至今,屡毁屡建,因为回族穆斯林一日五次在此礼拜,还是社会活动中心,所以富有生命力,不致荒芜衰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