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中学,位于前门西大街,属于西交民巷社区范围,学校原有中国大学历史陈列室。原计划,3月21日拍记时,带领大家前去参观,经过一番联系得知,29中学合并入161中学以后,因为政府用地,已经消失,只有退休人员还在161中学管理。发一篇旧稿,以作送别。
( r5 Z W% p9 |4 \4 l
. @: k. o5 G0 g* p0 N' E; v5 b* C' `中国大学一代伟人创办,铜铸校钟纪录开学盛况
9 ^; h. W: P% l2 o$ a昔日王府成为大学校园,恐怖电影引出名誉官司
' Z) u) I4 D4 e K; m孙中山决定在北京创办的大学
+ ~- S& `7 M# c$ |; d1912年,孙中山决定在北京创办一所国民大学,以为国家培养建设人才。这所大学的早期校址现为北京市第29中学,位于前门西大街13号。在29中学的校史展览室内,陈列着一只铜铸的校钟,1913年4月13日10时,就是这只校钟的鸣响,宣告了国民大学开学。1917年,国民大学改称中国大学,后于1925年迁往大木仓胡同的郑亲王府新校址。1948年因引发名誉权官司而轰动京城的电影《十三号凶宅》,就是以郑亲王府为背景拍摄的。
9 F T6 D+ I7 u- d- c. o8 h* _一、 首任校长宋教仁开学前遇刺
( i& z) N, B2 I. F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职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8月24日,民国首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应袁世凯之约来到北京。在京停留期间,孙中山与黄兴、宋教仁等辛亥革命领导人认为,“欲言建设,当得人才。欲得人才,当兴教育”。孙中山决定在北京创办一所国民大学,他委托曾在袁政府中任过农林部部长的宋教仁负责筹办。 , T* @: }: Y/ V& o. A
宋教仁被董事会推举为首任校长,他向政府争取到84500两银子作为大学开办经费。当时在前门西城根有一家名叫“愿学堂”的学校同意出租校舍,董事会又在“愿学堂”西邻购买了一块地产,加以添置改造,建成了早期的校园。不料尚未开学,首任校长宋教仁即于1913年3月20日在上海被袁世凯派杀手刺杀。董事会推举黄兴为第二任校长,1913年4月13日,国民大学鸣响校钟,正式开学,首期学生有1300余人。
* F- ~/ Q) a4 O宋教仁遇刺,引发了1913年7月孙中山、黄兴发动的“二次革命”讨袁战争,袁世凯在年底授意教育部将国民大学封闭停办。董事会以学校纯属教育事业,并未涉及政治为由据理力争,终得幸免,但是尚未用完的开办经费被政府收回,从此学校由官办改为民办,所需经费来自各界人士捐助。
; u" h3 K2 @4 l( T# O) G1916年6月袁世凯死去。1917年国民大学改称中国大学,此后有了较大的发展。1924年12月31日,孙中山再次来到北京,但是因身患重病未能前往学校视察,只是派了汪精卫作为代表到校讲演。 # S% |0 ~1 D% [
二、1925年学校迁往郑亲王府 5 {! U1 a' e) O+ s/ [
1925年,中国大学因校舍狭小、环境喧闹,计划另寻新址扩建学校,恰逢发生了郑亲王府与西什库教堂之间的抵押借款到期案件。
- v! ?' a& s* O郑亲王府,位于西城区大木仓胡同。清代首任郑亲王是顺治皇帝的堂叔济尔哈朗,他曾与摄政王多尔衮并列为“辅政叔王”。1644年清军占领北京后,济尔哈朗在大木仓胡同建造了规模庞大、装饰华丽的王府,西侧的王府花园名为惠园,相传系清初著名文人李渔设计,有京城第一花园之称。多尔衮在排挤济尔哈朗时,曾以郑亲王府规模超越制度为由,将他罚银二千、罢免辅政资格,可见郑亲王府当年的气势不凡。 9 ^4 T+ \4 N, _( f9 X, M
清朝覆亡之后,王府经济陷入困境,末代郑亲王金绍勋曾以王府为抵押向西什库教堂借款。1925年6月,借款到期,金绍勋无力归还,教堂起诉至法院要求收取王府房地产抵债。
1 @7 ?+ B ~0 J% l中国大学出资15万5千银元替王府偿还了债务,取得了王府和花园共900余间房屋及80余亩地皮的所有权。1925年9月,中国大学迁入王府新址开学,原在前门西城根的校舍留给附属中学使用,即现在的29中学。 * J; \ s6 v9 y$ g! a( u$ s5 W
当年的郑亲王府大门朝东,开在东侧的口袋胡同,即今大木仓北一巷。现在位于大木仓胡同35号朝南的朱漆仿古大门,是中国大学于1933年出资6000元建造的,至今大门前的两座铸铁路灯,仍是当年建造大门时的原物。 7 e: I; X! ?4 x, U+ v' u: q
三、“逸仙堂”曾办血衣展览 7 b [& t1 i; t+ |+ u. U. B
1949年3月,中国大学因经费匮乏停办,部分院系合并到华北大学和师范大学,所遗校舍成为教育部的办公场所。现在的王府旧址内,仍保留有二宫门、前殿、后殿等许多大型古建,其中面阔七间、上覆绿琉璃瓦的后殿,曾于1929年被命名为纪念孙中山的“逸仙堂”(孙中山字逸仙),当年由民国元老谭延闿题写的“逸仙堂”匾额仍悬挂在后殿的屋檐下。 6 a* q2 \- U- o; z$ T/ a, p g
当年有鲁迅、胡适、马寅初、张申府等许多名人在中国大学任教,李大钊于1927年被军阀杀害前,曾连续5年在中国大学教授政治经济学。中国大学开办36年来,共有毕业生近2万名,著名抗日将领李兆麟、白乙化,以及任过北京市领导的段君毅还有齐燕铭等人都曾是中国大学的学生。中国大学的学生参加过“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等历次革命运动,在1935年“一二九运动”期间,反动军警曾闯入学校抓捕爱国学生,那时在“逸仙堂”举办过被打学生的血衣展览会。
3 \0 N* J& F5 w2 n+ e四、恐怖电影渲染王府凶宅引发名誉权官司
: g8 o- x7 N2 m/ c; R; D: h; I$ Q1948年,中电三厂拍摄了一部由谢添、白光主演的恐怖电影《十三号凶宅》,剧情以郑亲王府为背景,说自从郑亲王被八国联军用战马拖死后,王府日趋没落,王族中一对兄妹私通,生下了私生女,私生女长大后,经常穿着白衣在王府里夜游。当时的宣传海报还使用了诸如“王府之夜,鬼影憧憧。奇情怪闻,兄妹私通。即日上映,勿失良机”这样的煽惑性语言。
2 U! L" P( T9 j4 @' X老北京旧有四大凶宅之说,第13任郑亲王端华与其弟肃顺被慈禧太后处死以后,郑亲王府也曾一度衰败。但电影《十三号凶宅》以真人实地为背景编造故事,引起了尚居住在京城的末代郑亲王金绍勋诉讼,中国大学也因电影渲染恐怖影响学校招生而要求禁映。这一案件闹得满城风雨、沸沸扬扬,最终法院判决电影厂赔偿末代郑亲王金绍勋13亿元,电影将“郑亲王府”改成“正亲王府”后获准上映。经此一场官司,电影上映后反而空前热闹,场场爆满。 7 ]% ]% `# S; x$ N# c( ^+ {+ P7 q
此文原载2006年3月28日《法制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