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521|回复: 9

老舍眼里的鲁迅:巍巍乎如山,茫茫兮似海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3-13 10: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 z' y% \% _& e8 M4 P/ D( ] X; l. g# T) Q \8 [; {. S/ o( ?
老舍眼里的鲁迅:巍巍乎如山,茫茫兮似海
% `& i. e. U( i: f. k; ~ 1 F! y" G8 k( P, Q; j/ E& j$ y- U/ ?; X, R! L" U G! F9 n8 y( n# @) t' P
  时间:2009-03-12 10:43:51 来源: 北京晚报
9 e- `$ E( S9 _, S * a$ ?% Z( |% O' X+ R& t+ M5 |5 s. a$ F. ?* m, Y" y1 y3 j" X- Q# ` ?5 d V3 M" C
4 m9 y. o$ l1 U/ M, H4 [ & b; l6 z6 H3 q' I 6 ]/ M4 T4 j/ B

) }0 ?/ a0 Q/ X( V& ~0 R4 Y

  谷林先生在《鲁迅纪念会》一文中,记载了1945年重庆知识界纪念鲁迅的片段,其中有一件老舍的旧事,很是有趣。他谈到了老舍朗诵《阿Q正传》的片断,其中有云:

% _* t- R8 \ D3 K( [

  说是朗诵,可是发音不高,也没有那种诗人气派的抑扬顿挫,显得沉静温雅,字句却分外清晰,听来直沁心脾。几十年过去了,犹若余音绕梁,平生机遇,仅此一遭。《阿Q正传》当然无人不晓,小说里原本很有些逗乐传神的描述,意想不到的是经过老舍口传,旧篇恍成新章,一座尽靡,无不开怀绝倒。朗诵之前,老舍还有一段开场白,也是同样声腔,反响热烈如潮,他说罢一句,满座便是一阵哄笑,老舍则纹丝不动,少俟片刻,再以平易的音调,续发蕴藉的妙绪,递推以迄终场。 $ Q% G. e; w+ u$ g& e( p

3 @) F6 [, w8 v. e5 D. v! ?. [) ?( B, U( e$ k. ?! e$ w! s. G7 X5 X( K) J! Y

' b' x: \/ o `3 c/ h( h6 g

  从传神的回忆里我们能够领略到老舍对鲁迅精神的呼应。他的幽默的心理与惆怅的笔触,因为鲁迅的存在而延伸出奇异的流彩。鲁迅之于后来文人的心史,由此能够找到一点痕迹。

+ b3 H% u3 A. ]5 e

  老舍没有见过鲁迅。他成名后不久,就有人说他的小说受到了鲁迅的影响。其实他接触鲁迅作品还是后来的事,只是相互间有些重合而已。老舍承认,他们有相通的地方。但在精神背景上,多有差异。自己苦苦摸索与期盼的艺术,有的竟被鲁迅实践了。这给了他一个惊异。因为只有阅读但丁《神曲》的时候,才有过那样的快感,而鲁迅把贫瘠的东方文化注入了鲜活的气韵,相近的博大昭示了文明的活力。

0 U7 E$ ]# x3 [

  在鲁迅逝世二周年的时候,老舍发表了《鲁迅逝世两周年纪念》。此文只能算是一篇随感,观点并不系统。但却把鲁迅的基本印象描摹出来。他从治学、翻译、创作等方面肯定了鲁迅的成就。不过这种肯定与周作人《关于鲁迅》式的介绍大异其趣。他说出了惟有小说家和仁者才能说出的话。看到了文体上的奇迹和类似耶稣殉道般的大爱。他看人的尺度不是象牙塔里的,钱玄同、刘半农谈论鲁迅就不免书斋气,有的甚至还带着绅士的口吻。而一般左翼文人只会在一些观念里简化鲁迅。老舍没有这些问题。他的诚恳与慧能,直逼一个思想者灵魂的深处。在他的印象里,鲁迅的智性之高,乃前无古人的,小说固然是精神高低的显示,而小品文能成为史诗的存在,是更高的智性的显现。老舍对鲁迅的独异性的赞叹,真有点知音的味道。

|" G# }9 H! U) J

  1946年,他在美国用英文发表了一篇讲演:《中国现代小说》。此文较系统地介绍新文学的发展现状,特别讲到了鲁迅,文章说:

5 y- D$ C* e0 E4 @- G, k

  这一时期最杰出的人物是鲁迅。他是浙江人,约于九年前去世。哥伦比亚的王教授曾将一本中国当代短篇小说译成英文,1945年由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其中就有一些鲁迅的短篇。这些短篇讲的是中国普通老百姓的事情,中国现代作家对之评价很高;事实上,他在中国现代文学中之地位,类似高尔基在俄罗斯文学中的地位。

0 n5 Y# _/ b( ?0 n

  在老舍眼里,鲁迅与一般的左翼作家不同,有超越于时代之外的东西。他的精神的复杂与深切,和西洋优秀的作家比并不逊色。那时候人们喜欢给鲁迅套上诸种概念,老舍没有这样,他懂得文学的规律不是理论家能涵盖的。我想,他是用世界性的眼光打量这位前辈吧。

2 I0 R1 x# n& A& z6 }

  鲁迅无缘与老舍见面,自然不能窥其全貌。偶有议论,不过印象的点滴。但老舍眼里的鲁迅,则巍巍乎如山,茫茫兮似海。他们精神的衔接处,也恰是两代人的五四传统的衔接处。鲁迅有一个乡土的鲁镇、未庄,老舍有一个市井里的故都。他们都写出了古中国儿女的苦乐,文字背后是相近的悲悯之气。后人写世间,自爱自怜者多,惟缺普度众生的悲悯气。这或许也是鲁迅老舍之后,不复见到巨匠的原因?我们后来的人要走近他们,并非一个敬意可以解之。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3-13 16: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们都写出了古中国儿女的苦乐,文字背后是相近的悲悯之气。后人写世间,自爱自怜者多,惟缺普度众生的悲悯气。这或许也是鲁迅老舍之后,不复见到巨匠的原因?我们后来的人要走近他们,并非一个敬意可以解之。
发表于 2009-3-13 16: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舍的市井故都也好,鲁迅的鲁镇未庄也好,都体现了文人对于内心世界的一种守候。

* b* a2 ^6 t, _% }. o

这种守候扩大些说就是对中国文化的守候。

6 ^" Q" P+ d4 }1 ~6 a7 g5 Z D

“守夜人”这个词,比较文学化,但更接近中国文人的内蕴,也就是福泽谕吉所谓的“雁奴”,通俗地讲,就是那个值夜班的。一个族群一个社会,总要有价值的看守者,如果大家都睡得像死狗,或者争着做婊子先进工作者,后果大约是不妙的。

+ \) r, U" Z# O# s% p. r% v. l. h

可悲的是,随着建国以来对知识分子大规模的芟割砍伐,这种甘于守候者日渐稀少,以至于道德沉沦相互倾轧以自保,肮脏的政治以溃决之态流污水灌溉人文领域,拿无趣当娱乐的情况俯拾皆是,羞耻之心大面积坍塌流失而人们洋洋自得,其本质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传承发生断裂。值守者或死或亡,才出现余秋雨、文怀沙、于丹之流的坑蒙拐骗欺世盗名者被大众追得满天飞。

5 R9 @/ m% B7 T: N3 ]. z" k

教育扩招,很大程度上钳制了人们的思想,让文化成了一把晶体,掺水冲出稀释多少倍的饮料。大学是一个模子,造出了缺乏独立思考人云亦云成群结队的废物。

) S% @6 E' O8 ~+ m/ d. Y& B

 

; x' M) d7 [, [) v* s- Z4 Q

所幸的是,人群中有警觉者,已经开始找寻。

! T, A/ Z ~* q/ O1 E8 u/ i$ m% R% a

断了,续上,再断了,再续上,可这需要时间。

发表于 2009-3-13 13: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老毛的推崇,鲁迅的东西其实.........;

( U# J7 _1 H% X3 C( g& A" A' _/ d* h

 

5 S$ z; X2 e: ` S- q3 b

死的早也比较好,免得文革的时候.........。

发表于 2009-3-13 10: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自虐
发表于 2009-3-13 21: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岂是缺悲悯气?当新华门对面墙上书写“红色恐怖万岁”的时候.......
发表于 2009-3-13 23: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总觉得,如鲁迅这类文艺的人士,骂骂政府,对于政府和他本人来说是双赢的!过去和现在其实都是这样。
发表于 2009-3-14 15: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嘿嘿,,,嘿嘿。。。。。
发表于 2009-3-19 21: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待见鲁,看不出好在那儿

发表于 2009-5-11 10: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草长鹰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15 08:27 , Processed in 1.206359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