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 G, ]4 `3 o% Q: d
《景山人像探秘》2004年央视“走进科学栏目”为此话题制播了专题片 ! X9 N5 u( e0 x2 a" t( x
陆 元 ( C$ o% t1 T# C: U2 u- M# k
景山,位于北京城市中心点,南临紫禁城,北望钟鼓楼,西傍琼华岛,东邻街市,为登高纵览京城全貌的最佳去处,因而是中外游客来京必到之处,也是周边群众休闲散心的乐土。然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每天出入景山的游人何止上万,可是谁又能料到,就在景山公园里,竟暗藏着一幅巨大而神奇的人物图像。
2 q4 Z& i/ S D. V卫星照片显奇观 / t+ ^" R- U" T7 Q$ J6 @
1978年2月8日,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的遥感技术专家夔中羽研究员,在判读我国返回式遥感卫星带回的北京地区遥感照片时,意外地发现,景山公园四周的围墙,就像一幅巨大的画框,在画框中间,端坐着一个双目低垂、面带微笑、两手合拱、盘腿正坐的人物坐像。此后在工作中,夔中羽先生接触过许多欧美国家的卫星遥感照片,在北京景山位置上,也都能看到存在着同样的人物坐像。 . c9 l8 K% G- N) Z( y
1987年6月22日,新华社发布了这个消息,《北京晚报》、《科技日报》等多家媒体作了报道。 同年7月4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放了这一景山奇观。1988年1月的《人民画报》,也刊印了那张显示景山人像的遥感照片。
' u# Z6 X9 u0 Y# v4 r7 r2 r2004年夏季,景山公园举办的《景山历史老照片展览》,将这幅神奇照片对公众展出,再次引发人们探究其奥秘的兴趣。这幅人像是谁?是古人营建景山园林时有意而为?还是纯属视觉巧合? " y9 X! M! B& U& ?7 {, H6 T- U) ~% O
景山历史说源头 - U( ?5 x+ `0 P0 ?; p
在遥感照片上可以辨认出,这个人像的身躯,系由景山的山体和林木构成;面庞五官,系由景山北麓的寿皇殿古建筑群(现为北京市少年宫)构成。要推断人像的成因,就要探究景山园林形成的年代和沿革。
- \3 p$ [+ D- I北京地区属永定河冲积扇形成的小平原。历史上永定河多次改道,在今颐和园昆明湖、海淀、积水潭、什刹海、北海一线留下了诸多湖泊。 % e- @0 q' R' Y. G1 v
公元936年,北方契丹族的辽国从后晋“儿皇帝”石敬瑭手中割取“燕云十六州”。公元938年,辽国将位于今北京地区的“燕云十六州”之一的幽州升格为陪都“南京”。此后,辽国皇帝时常来“南京”居住,并将今北海、景山一带辟为皇家园林。
5 r0 X. W( Y' v+ [1163年,金世宗在金中都东北郊区的今北海琼华岛一带,兴建皇家行宫“大宁宫”,同时将疏浚“太液池”(即今北海)开挖的泥土堆成小山,形成了景山前身。
* }/ ?" R+ |+ _$ X' D; t: `1267年,刘秉忠为元世祖规划营建元大都,将金代小山圈入皇宫北端的御苑,在山上植树种草,命名为“青山”。元代皇宫内廷正殿“延春阁”,就在青山脚下。 7 K, `% I! V1 A9 y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的大将徐达攻占元大都。为灭掉元朝“风水”,防其死灰复燃,明军奉命捣毁了元皇宫,并用其渣土将青山增大成一座“镇山”,牢牢地镇压在元朝皇帝住过的“延春阁”基址上。
! V: Y7 S# Z0 d( i2 b. s! @1421年,到南京抢夺到帝位的永乐皇帝朱棣,宣布由南京迁都北京。他曾命人在“镇山”下堆积大量煤炭,说是以备遇警闭城时供宫廷使用。此为景山曾称“煤山”之来历。 5 g* L( S4 H) d7 `) B
1602年,万历皇帝将煤山命名为“万岁山”,并在山后兴建了寿皇殿、观德殿、会景亭、玩春楼等许多殿堂。明书《酌中志》说,万岁山树木葱郁、鹤鹿成群,每逢重阳节,万历皇帝要来此登山远眺。在明代,寿皇殿还是皇家治丧停灵与祭奠先帝的场所。 % u0 v) Q% s, X$ u6 p9 r3 a
1644年,明朝被李自成推翻,崇祯皇帝在万岁山东坡的老槐树上自缢身亡。同年10月,清朝顺治皇帝入主北京。
$ T# }4 `2 C% u4 V W1655年7月7日,顺治皇帝下旨,将明代的万岁山命名为“景山”,这就是景山名称之来历。 2 m8 _: d+ P- F
1660年,清朝在景山操办了两场丧事。先是顺治皇帝的爱妃董鄂氏死去,按照皇后的规格在观德殿治丧,并在殿前火化。继而顺治皇帝本人死去,在寿皇殿治丧,也在殿前火化。 # m) S4 Y( A6 a/ S/ |
景山人像理应出现于乾隆十四年以后 d- q3 j2 Q6 \& ~, M6 Y1 M$ }$ H. E
清初沿用的景山寿皇殿还是明代旧物。但依历史地理专家侯仁之先生主编《北京历史地图集·明皇城图》及清康熙十八年《宫城卫戍图》所见,明代的寿皇殿并不在景山中轴线上,而是偏东,并且规模小于现在的寿皇殿,不足以构成景山人像的头部和面容。
( M, L f6 n* [+ C- Q4 [7 `现在的寿皇殿,是乾隆十四年(1749年)重建的,重建动机和经过,在《国朝宫史·御制寿皇殿碑文》中说得十分清楚。乾隆皇帝写道:他看到供奉先帝影像的寿皇殿因年久失修已油漆剥落,且规制狭小只有3间,而且还偏居于景山的东北,“我皇考(指其父雍正皇帝)初未择山向之正偏,合閟宫之法度也”,乃命奉宸苑(相当于皇家园林管理局)拨款重建,要求正对着景山,仿照太庙面阔9间的最高规格营造。此碑现仍在寿皇殿前。
1 n* C& e- U8 N# G( l2 }, Z j0 W景山寿皇殿由皇家设计师“样式雷”第4代传人雷家玺主持规划,于1749年春开工,1750年初完成。1751年,又整修了景山的5个山头,建造了万春亭等5座亭子。这些建筑物均保留至今,形成了今天景山园林的格局。所以说,由这种格局所构成的遥感照片上的人像,只能是出现在乾隆十四年的这次寿皇殿重建工程之后。
! F( a* ?/ q V) C人像是谁?是人为营造还是视觉巧合 C6 b! z+ u+ r4 q
如果说人像是在景山施工时有意营造的,那么这幅人像表现的又是谁呢? . T5 P9 [$ i5 r4 q3 x0 L
有一种意见说人像是曾经自称是玄武大帝转世的永乐皇帝朱棣为自己所造。但经考证得知,明代寿皇殿不在景山正北,不能构成人像的头部,而且清代人也没有理由去营造明朝皇帝的图像。另一种意见认为那是佛像。可是景山人像分明具有由树林形成的胡须,而传世的佛像大多不留胡须。 $ [% x9 {+ j; A! G( J, }$ O. S
还有一种意见,认为那是北方水神玄武大帝(又称真武)。对照故宫最北部的钦安殿里保存的明代玄武塑像,二者面部特征确有几分相似。联系到故宫北门“神武门”在明代原名“玄武门”(清朝康熙皇帝玄烨为避讳“玄”字改为“神”字),那么在玄武所“掌管”的北方——故宫北边的景山,营造一幅玄武图像,让水神保佑宫殿免遭火灾,似乎倒也有些道理。 " ^* l$ j( p$ I. s
然而在乾隆碑文里,只说重建寿皇殿是为使供奉先帝能有一个更加堂皇的场所,以便按时参拜和祭奠,造像之说只字未提。再者,考察寿皇殿的建筑布局,是严格按照大门、二门,正殿、偏殿这样正规而呆板的固定套路建造的,并未见到为使某一房屋充当人像面部某一器官,而特意改变其应有位置的迹像。
/ U/ {% w5 h( I" E0 C/ ~0 B可是也有反驳意见说,同样布局的建筑组合,在故宫、王府、寺庙各处比比皆是,为何只有在景山才能形成人像呢?
, V" M+ ^8 f/ R' o- [) P7 z7 k看来只有一种说法能令争论各方一致认可:在没有遥感技术,也没有飞机飞艇的古代,就算古人刻意营造人像,他们也无从去验证或欣赏。或许,难解之谜,才更迷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