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001|回复: 6

[原创]原西单商场曲艺二楼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3-6 22: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记得小时候(好像是58年左右)到西单商场那个说相声的二楼听过一次相声,好像是二分钱听十分钟。后来家长知道了说了我一顿,就再也没去过。我记得那次说相声的好像还有一个女的。想请大伙帮忙回忆回忆,咱再次过过瘾吧。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3-16 13: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说的那位女相声演员可能是回婉华先生。
 楼主| 发表于 2009-3-20 10: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您,山野村夫先生。

发表于 2009-4-22 13: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两天,回婉华先生的公子拜在相声世家出身的于连仲先生名下为徒,在中华曲艺网上,有照片,您去看看。
发表于 2009-5-5 06: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独家专访】“相声皇后”回婉华的传奇人生

4 c- u. z4 g7 m# I) R

2009-04-21 13:50:20 曲艺网

7 O: i' i9 j) `0 O' N5 _2 h& P

 

1 C. n$ n4 Q! G3 {6 [

在世的相声界寿字辈的相声前辈已弥足珍贵,因而宝字辈的相声名家便也成为相声界的长辈受到人们的尊重,尤其是宝字辈女相声演员更可称之为国宝级的人物。日前中国曲艺网有幸请到了宝字辈的女相声名家回婉华老师,回老师对近70年的相声生涯进行了回顾。

$ x, j% w& U2 E* M

 

+ R) J' Q. d; n: t( I: P% I% P3 `

>> 

. @% S, Z, A7 s: Q! T$ r

入相声行一是热爱,二是为了生计

3 N2 M$ z6 F# H* X) U" K3 N% M

 

( ]0 x# e+ f. B2 D5 A _( `

现年82岁的回婉华老师,虽年事已高,却精神矍铄,说话中气十足。谈到如何走进曲艺这行,回老师简单地归结为一个字,就是“爱”。回老师幼年在亲戚开的茶馆和相声场子受到早期艺术熏陶,每天都去书场听书听相声,渐渐喜欢上了这行,相声名家刘万亭先生看中了回老师具备说相声的天赋,便与其父商议让回婉华学说相声。回老师说她的父亲是普通劳动人民,母亲是家庭妇女,拉扯7个孩子,家境十分贫寒,说相声也是为了生计。在当时,学说相声可以说成本低廉,也不需要什么道具。而学京韵大鼓每月要付给老师20块现大洋。所以既是回婉华选择了相声,也是一种命运的安排,成就了她日后的演艺道路。

G8 I9 y1 Q8 p4 I I

 

4 y$ ?5 w. ]# x3 D

> 

# T' W/ |6 P& [. i

1941年13岁的回婉华正式走上艺术的道路,她小小年纪却十分要强,相声天赋加上勤学苦练,13岁就能拿整份演出报酬,这在相声界还是很罕见的。回老师回忆道,入这行受了不少苦,家住在天津红桥区得去河东上园子,路很远不舍得坐车,要走很远。时常还会碰上大兵和日本人砸场子,境遇十分困苦。

+ {9 e' E" \, E! S

 

0 B- v6 [5 C9 E- f) w, Z4 B

 

& E% K( D* M0 Y s$ |$ R. O

众多相声名家的指点

3 u1 V+ M! U3 C) ~

 

1 T0 y t( S f* |8 p

回婉华深得启蒙老师周德山(周蛤蟆)、刘万亭等众多德字辈的相声前辈的指点和教诲,周德山先生经常为回婉华说活。作为相声名家张寿臣的义女,在义父的指导下,她的相声技艺日趋精湛,功夫越发的炉火纯青,红遍津门,在天津提起筱婉华(回婉华的艺名)无人不晓。

; l7 i. H1 R' F7 A8 {; n4 h) b

 

2 u4 H6 S5 [* J! v1 b

天津相声界讲“义”>>

5 H1 r' E% l) }$ X6 [+ c/ L

 

5 b( B/ T; e2 r: z4 }

>回老师坦言,在天津说相声不易,但天津相声界讲“义”。解放前,在天津东西南北四个场子都有掌穴的,名角上不上场每月都有40块现大洋。旧社会,相声艺人的生活都很清苦,但大家心中都有个“义”字,谁有难处大家都会伸把手给予援助。>>>

- V1 {9 w( \1 z" R) ^

 

: t0 d' W1 C, U7 v! h

 

- Q |) U; T' o+ N* N

连兴茶社的辉煌>

% z j% i7 ` ?

 

' j, b' F Y% G

上世纪30年代初,天津东兴市场内的连兴茶社成立。众多相声艺人在此说相声。张寿臣、马三立、侯宝林、常宝堃、郭荣启、赵佩茹等名角多次登台献艺,女相声演员就有于佑福和回婉华。连兴茶社最辉煌时期,场场爆满,还曾乐死一个观众,可见其火爆程度,连兴茶社的成立可以说对于天津相声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回老师强调,津门相声界重交流,而现今相声界的交流不如从前。

. c0 ^& M9 m. A+ x" @4 m' h

 

|1 o' r% [* ~5 C1 J0 x

 

3 ~( W- ~0 i, V2 X1 p& t

义父张寿臣不赞成女演员说相声

7 z2 C# c* N* O: h" R


回老师提起张寿爷(艺人们对张寿臣的尊称),话语中充满感情,作为张寿臣的义女曾得到义父的很多帮助。她回忆说张寿臣人品很好,很有民族气节。抗战时期他拒绝给日本人作宣传。张寿臣曾反对女演员说相声,他认为好多段子女相声演员使不了。女相声演员形象上大都漂亮,没法使相儿。他对女相声演员的这些看法,都对回婉华明说。不像一些人表面夸人,背后使绊,张寿爷为人耿直,不做两面派。回老师对义父的这些看法也都接受,但为了生计她的相声必然要说下去。

( a, U, g) `! K

 

3 n2 S+ y8 P V! b, T: Q- ?

 

# C: v) b2 |" W [, @2 K7 h

参加抗美援朝文工队西北队

$ u7 l: _. l g+ B- S

 

+ H7 s( }! P4 Z; \! D5 P8 q

1951年,为纪念抗美援朝牺牲的常、程二烈士。曲艺界人士纷纷表示要化悲痛为力量,继承和发扬烈士的革命精神发起成立抗美援朝文工队,回婉华加入了西北队。说到这,回老师的思绪仿佛回到了半个多世纪前,当时的条件异常艰苦。没有干净的水喝,伙食也很差。但人们的热情都很高,充满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 ^; F3 S) p6 m) {8 _5 Z

 

5 c( w3 `( W: b4 J2 D- ^* `

 

" y4 e- X0 A2 R

 

6 {" k! b$ N1 A; X2 [# @8 Y

良师益友的伴侣孙玉奎

$ r9 d9 g& q F; f8 E& d f4 m

 

2 c2 ^ H0 B/ ~1 ~

回婉华的爱人是著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及曲艺理论家孙玉奎先生,孙先生青年时期就喜爱相声艺术,受到相声前辈的口传心授,受益颇多。后拜于俊波为师与白全福、郭全宝同窗学艺。个性沉静多思,擅演文哏,台风稳健,谐而不俗,颇受知识分子听众喜爱。解放后孙先生又致力于组织成立相声改进小组,受到过老舍先生的许多指教,演说过老舍先生的《改编文章会》、《改编菜单子》 。与侯宝林创作有《一贯道》等作品 。参加整理传统相声《连升三级》 、《扒马褂》、《朱夫子》 等。

' b- A$ P7 P0 n& `( F: g

 

4 c q; y4 ~! U! E+ z# d5 W

他们既是恩爱的伴侣又是良师益友。孙玉奎老师为人极好,谦逊和善,是个不折不扣的老实人。以诚待人是孙玉奎老师的做人原则,在相声界名声很好,学生送的礼他从来不收,谁有困难他都要伸手帮一把。生活中夫妇俩从没抬过杠,红过脸。但两人在艺术上时常会有争论,急性子的回老师急起来也拍桌子瞪眼。但争论归争论,都是为了艺术。两人一起合作创作和演出了《百龙图》 、《新历书》等,广受好评。

$ L9 c# }3 J# t7 U6 y

 

0 }' r. Y% v n: S, c0 I7 T0 ]* B- k

如今,他们的儿子孙志刚也子承父业,拜到相声名家于连仲门下,成为郭启儒先生的徒孙。回老师虽已很多年不说相声了,但她始终关心着相声事业的发展。我们祝愿回老师身体健康,寿比南山,艺术生命常青。

+ \7 J' X: i1 Y# f; G4 v3 B A

 

# ~( B; W6 Q$ _( ? r" q. C1 A

 

) ]7 Y$ X0 k4 n, |

中国曲艺网:张黎

) M7 v! _- E: m$ _( x" l

 

# k8 x9 I$ C2 s/ }7 {# a

 

* ^" C. {1 h) N4 r) u

 

5 a$ Y" b/ V) [! B

 

发表于 2009-5-4 13: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就是此人,时隔多年,肯定不认识了,但当初在西单演出的女相声演员,仅此一位。
 楼主| 发表于 2009-5-2 15: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1 K+ z8 k# m# Y, }

 

' ]% o- ~( a, X# d" @7 K" y

: j; H# T* B& C

 

" `5 j; M" W% K2 z0 O8 k

  谢谢你,山野村夫先生。是这两张照片吧?50多年了,当年的情形也非常的模糊了,况且只见过一次。

" ?" o5 |# h# p2 ^2 T) @4 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8-11 18:18 , Processed in 1.141938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