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相声皇后”回婉华的传奇人生 / {. }6 j6 X) G9 [% k
2009-04-21 13:50:20 曲艺网 % ?2 h) ?- ?, u% K/ h" ?
- j: j+ w$ ]/ T, B9 t1 Y8 d2 F& j0 e3 D+ C在世的相声界寿字辈的相声前辈已弥足珍贵,因而宝字辈的相声名家便也成为相声界的长辈受到人们的尊重,尤其是宝字辈女相声演员更可称之为国宝级的人物。日前中国曲艺网有幸请到了宝字辈的女相声名家回婉华老师,回老师对近70年的相声生涯进行了回顾。
) u* G) t. s8 j j 9 B, b) B4 j$ e! S+ V3 {
>> 5 A4 O V9 |( U) U N
入相声行一是热爱,二是为了生计 . C& [2 T9 f5 \ T+ }& m# O
5 e1 A( S. b7 @- r现年82岁的回婉华老师,虽年事已高,却精神矍铄,说话中气十足。谈到如何走进曲艺这行,回老师简单地归结为一个字,就是“爱”。回老师幼年在亲戚开的茶馆和相声场子受到早期艺术熏陶,每天都去书场听书听相声,渐渐喜欢上了这行,相声名家刘万亭先生看中了回老师具备说相声的天赋,便与其父商议让回婉华学说相声。回老师说她的父亲是普通劳动人民,母亲是家庭妇女,拉扯7个孩子,家境十分贫寒,说相声也是为了生计。在当时,学说相声可以说成本低廉,也不需要什么道具。而学京韵大鼓每月要付给老师20块现大洋。所以既是回婉华选择了相声,也是一种命运的安排,成就了她日后的演艺道路。 2 D l; s. K" g
8 g0 U1 b; c5 j! m, J5 |; @>
; D) [) {/ W; H$ j0 P) E* _1941年13岁的回婉华正式走上艺术的道路,她小小年纪却十分要强,相声天赋加上勤学苦练,13岁就能拿整份演出报酬,这在相声界还是很罕见的。回老师回忆道,入这行受了不少苦,家住在天津红桥区得去河东上园子,路很远不舍得坐车,要走很远。时常还会碰上大兵和日本人砸场子,境遇十分困苦。
' A' v5 l* G0 Q+ |" J3 x3 \
- x. T5 M" ^+ U6 u! r
, @& Y" o! w2 A2 |1 G1 ?, O3 g& I众多相声名家的指点
: Z5 D5 t8 j' I7 ~: g / g" o; Q2 h9 k9 y
回婉华深得启蒙老师周德山(周蛤蟆)、刘万亭等众多德字辈的相声前辈的指点和教诲,周德山先生经常为回婉华说活。作为相声名家张寿臣的义女,在义父的指导下,她的相声技艺日趋精湛,功夫越发的炉火纯青,红遍津门,在天津提起筱婉华(回婉华的艺名)无人不晓。 . p2 @0 g! z8 s! ^! N6 c8 b
! Z, Y) N! y: w( `4 \
天津相声界讲“义”>>
5 l* k' L# n& h, _: a* R6 Z! E
2 z+ [4 B9 j5 |9 `>回老师坦言,在天津说相声不易,但天津相声界讲“义”。解放前,在天津东西南北四个场子都有掌穴的,名角上不上场每月都有40块现大洋。旧社会,相声艺人的生活都很清苦,但大家心中都有个“义”字,谁有难处大家都会伸把手给予援助。>>> * a5 R; m' g* `5 z) z/ r
3 |: h( {2 S% f- L+ \3 E' l9 H
9 N6 a3 f M" D$ _0 r连兴茶社的辉煌> ! Q( F# d0 v* J9 N5 p2 }1 ]
5 o+ d! h; G9 H" t5 M( ?2 Q Y! Y
上世纪30年代初,天津东兴市场内的连兴茶社成立。众多相声艺人在此说相声。张寿臣、马三立、侯宝林、常宝堃、郭荣启、赵佩茹等名角多次登台献艺,女相声演员就有于佑福和回婉华。连兴茶社最辉煌时期,场场爆满,还曾乐死一个观众,可见其火爆程度,连兴茶社的成立可以说对于天津相声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回老师强调,津门相声界重交流,而现今相声界的交流不如从前。
; X. a9 V% `/ r, S& U5 J & X, s+ x4 M7 b
( S% e% l# ~) ]) W义父张寿臣不赞成女演员说相声 . p- e# s9 Z4 i5 m3 U; |( s' C
回老师提起张寿爷(艺人们对张寿臣的尊称),话语中充满感情,作为张寿臣的义女曾得到义父的很多帮助。她回忆说张寿臣人品很好,很有民族气节。抗战时期他拒绝给日本人作宣传。张寿臣曾反对女演员说相声,他认为好多段子女相声演员使不了。女相声演员形象上大都漂亮,没法使相儿。他对女相声演员的这些看法,都对回婉华明说。不像一些人表面夸人,背后使绊,张寿爷为人耿直,不做两面派。回老师对义父的这些看法也都接受,但为了生计她的相声必然要说下去。
7 F: _& h9 j9 J1 r& D8 x # H8 s7 \ `& n" s) v8 b
' ]& M4 |; b: c, f
参加抗美援朝文工队西北队
( G) g% [, M" V$ H( h+ I+ [9 k0 }0 N
9 G- m4 R- V# s+ n8 H. D$ }1951年,为纪念抗美援朝牺牲的常、程二烈士。曲艺界人士纷纷表示要化悲痛为力量,继承和发扬烈士的革命精神发起成立抗美援朝文工队,回婉华加入了西北队。说到这,回老师的思绪仿佛回到了半个多世纪前,当时的条件异常艰苦。没有干净的水喝,伙食也很差。但人们的热情都很高,充满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 I/ c' Y7 J k' I1 i
0 F& E! p4 F0 ^$ x" {
' D" t _1 T D0 b0 ^ / R# x) c& a- y5 `1 u- C) ~
良师益友的伴侣孙玉奎
6 r3 M/ ~& n+ s* L3 ~7 T
" I- D( U. g* b回婉华的爱人是著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及曲艺理论家孙玉奎先生,孙先生青年时期就喜爱相声艺术,受到相声前辈的口传心授,受益颇多。后拜于俊波为师与白全福、郭全宝同窗学艺。个性沉静多思,擅演文哏,台风稳健,谐而不俗,颇受知识分子听众喜爱。解放后孙先生又致力于组织成立相声改进小组,受到过老舍先生的许多指教,演说过老舍先生的《改编文章会》、《改编菜单子》 。与侯宝林创作有《一贯道》等作品 。参加整理传统相声《连升三级》 、《扒马褂》、《朱夫子》 等。
* j$ g! {/ q8 x; p1 z5 T3 O9 w j
% g7 b6 Y: L1 p他们既是恩爱的伴侣又是良师益友。孙玉奎老师为人极好,谦逊和善,是个不折不扣的老实人。以诚待人是孙玉奎老师的做人原则,在相声界名声很好,学生送的礼他从来不收,谁有困难他都要伸手帮一把。生活中夫妇俩从没抬过杠,红过脸。但两人在艺术上时常会有争论,急性子的回老师急起来也拍桌子瞪眼。但争论归争论,都是为了艺术。两人一起合作创作和演出了《百龙图》 、《新历书》等,广受好评。
2 H; X* x; l! Y' v S5 m1 k ' M7 ?( U- g/ B' b
如今,他们的儿子孙志刚也子承父业,拜到相声名家于连仲门下,成为郭启儒先生的徒孙。回老师虽已很多年不说相声了,但她始终关心着相声事业的发展。我们祝愿回老师身体健康,寿比南山,艺术生命常青。
9 K1 G. y! h% X0 u& z
3 Q( f ~0 q$ ]
) R; c! h- I: P# S j: n- |中国曲艺网:张黎 % O- K, ?/ H& f$ ?9 c
6 s, f5 C- j: S8 }9 a8 X7 j: ?, k" @
# B; X& T+ s0 h3 x
. C4 P \ ]( K5 d! m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