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n/ b0 y [8 Y - d8 g) W9 G, _5 V( m0 o
前一半校史: 4 X8 p! v( R: x' k! i) F5 i% e. J
1895年9月初八(光绪21年) 康有为写了《公车上书》,该书迫使光绪皇帝下决心在中国创办一所新式大学堂。同年光绪帝下诏要求开办京师大学堂。 l' m# N3 D. U8 F1 f
1896年(光绪22年) 光绪帝批准李端关于创办京师大学堂的奏折,启动了创办京师大学堂的筹备工作,并一直得到慈禧太后的默许。 7 `8 {; j' d. ^ T# r, B! v
1898年6月11日(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光绪帝御笔亲书《明定国是诏》,并亲临天安门向中外颁布,“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著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王大臣,会同妥速议奏。”
4 Y& b0 s8 d; i) y. t( A4 i* P1898年7月3日 光绪任命自己的老师孙家鼐,为京师大学堂第一任管学大臣。孙家鼐也成了北大首任校长。按光绪帝意思,京师大学堂将成为中国最高学府及清朝最高教育行政机关(即后来的教育部)。
2 f! _8 _4 R# ]* J- L! E" r! Z1898年8月9号,光绪接受李鸿章和孙家鼐举荐,任命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博士为西学总教习,并赏予二品顶戴。此举引起了意大利和德国公使馆的极端不满和“严正交涉”,几乎酿成外交事件。但此举也使北大从一开始便打上了浓重的西学印记。西方世界开始把这一天,理解为北大创立的真正起点。
% E F5 ?; o4 H. C6 h4 [) c1898年9月 “戊戌政变”发动,首任校长孙家鼐因慈禧谋废光绪,愤然辞职,开创了北大校长因为抗议国家行为而辞职之先河。
. x( W6 W; C) D9 R* U0 m1898年9月26日 “戊戌政变”后的第五天,慈禧太后谕旨,京师大学堂不予废除,继续兴办,成为“戊戌政变”的唯一幸存之物。
9 _* x( T( r, y$ F' d6 f1898年 慈禧把马神庙街空闲了1个世纪的驸马府(乾隆帝四公主和嘉公主府)拨给京师大学堂,大学堂总部随即宣布首次正式招生。 : d- ]: Z2 l. y* n
1898年12月31日 京师大学堂于光绪二十四年十一月十九日,首次正式开学。 注:京师大学堂建立的具体日期国内外尚在考证,目前尚无一致结论。
; V, V* v% d" s( G+ q5 D9 g1900年夏天 八国联军进京,慈禧下诏,停办大学堂。慈禧西逃后,俄国兵和德国兵把大学堂总部当成兵营,除了改建驸马房屋,还烧了一些藏书。
9 r, d3 C! g: m# k, v" A1902年 慈禧回鸾,旋即任命吏部尚书张百熙为管学大臣,恢复京师大学堂教学。不久,总理衙门40年前创办的同文馆,被张百熙并入京师大学堂,改组为“译学馆”。
$ i) D# y/ G( v" r1903年,俄国对中国东北提出领土要求,京师大学堂的学生不顾高压,集会抗议,组织“抗俄铁血会”。他们要学古代太学生,“伏阙上书”。这是北大历史上第一次学潮,从此,北大总与政治风潮密不可分。 2 n B% A+ o/ {6 W+ U! I
1904年,京师大学堂派出第一批留学生。
8 b* y' r2 g; l; |! t1905年,科举制度和国子监寿终正寝,京师大学堂正式成为晚清惟一的最高学府,下分文、理、法、工、农、商、医7个学院。除此之外,它还负责地方学校的管理和教学课本的编译,是中国之教育部。 - E8 P- ^. q0 b; w: q
1912年 宣统皇帝被迫退位,为让革命中陷于瘫痪的大学堂恢复往日生机,袁世凯任命严复为京师大学堂总监督兼文学院院长。严复对北大进行了初步改革,是北大成了学术之上的学校。后来严复辞职。
7 t& J" |+ p P/ e8 B. r. _6 z/ G1912年5月 教育部长蔡元培呈报袁世凯,提议京师大学堂更名“北京大学”,总监督改称“校长”,并请严复继续署理北大校长。袁世凯当天签署《临时大总统令》,“北大”二字始来人间。1912年5月15号,北大举行盛大开学典礼。 ) f3 d* u4 q& T7 J3 ^) v! x
1913年,茅盾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第一类。
" p5 V% p1 P5 r6 L9 c5 t1916年 代理校长兼工学院院长胡仁源,亲手设计了著名的北大红楼。 3 H/ M+ R" q0 k, A3 o; R
1916年 袁世凯病逝,远在欧洲的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开始了北大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改革,从而奠定了北大的一系列优良传统,如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等。 " Y5 t7 D/ ^1 d& L
1917年1月 国民党元老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任命陈独秀为文学院院长,陈独秀带来了《新青年》,后来还成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学潮的领袖,而且缔造了*。 同年,蔡元培又任命胡适为北大教授,李大钊为北大图书馆主任。
! i( o. Z* B, X- T/ }1 }+ O1917年 鲁迅为北大设计了圆形校徽。 - ]2 d7 \- Q8 H
1918年始 李大钊把北大图书馆变成了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的传播中心。 3 e& n o/ R2 K8 E, S
1918年 *在北大图书馆做图书馆管理员,并成为北大哲学系旁听生。*在北大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6 A ]' z9 ~: ^: K' W7 q( w. C
1918年冬天 北大在天安门举行“庆祝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演讲大会”,蔡元培两次发表《劳工神圣》的演说。李大钊、陈独秀、胡适、马寅初也纷纷演讲。这次对民众的演讲活动,成为了中国“平民大学的起点”。在蔡元培支持下,北大学生邓中夏和许德珩组织“平民教育演讲团”,*也在其中。 5 ]* O. T5 w9 o) v
1919年5月2日 蔡元培将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告知北大的罗家伦和傅斯年等人。而此时的北大学生已开始计划去天安门示威。 8 \" j% \/ Q x* A
1919年5月3号傍晚 北大学生在北大三院的法学院礼堂召开“学生会”,并请北京13所中等以上学校代表参加。北大新闻会导师邵飘萍报告巴黎和会经过,有的学生痛哭失声,有的上台慷慨陈词,法律系学生谢绍敏还咬破手指,扯碎衣襟,用鲜血写下“还我青岛”。最后,由许德珩起草了宣言。当天的会议还决定了将在5月4日在天安门举行示威活动。
$ l+ N7 X# s; P+ I1919年5月4号下午两点 在后来成为北大代校长的傅斯年指挥下,3000学生从四面八方汇集天安门,集会演说。步军统领李长泰赶到天安门,劝学生解散,学生置之不理。后来开始向使馆区进发。教育部的劝阻也被当场拒绝。京师警察总监吴炳湘亲来拦阻仍无效果。使馆请愿扑空,便北去杀向东四赵家楼曹汝霖官邸,摧毁了曹家的一切。 ; i* g9 ?2 d. W7 Y& R
1919年5月4日下午4点半 吴炳湘率警官赶到曹家抓学生32名,其中包括活了100岁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德珩。北大成了五四策源地,其学生成为五四运动主力军。后来,北大校园被强制“变为”北洋军阀的临时“监狱”。 * z9 S1 e( B3 |$ L1 k
1919年5月5号上午 14位大学校校长开会商讨,决议推派代表,分别去总统府、国务院、教育部请愿,呼吁释放学生并以14校全体职员罢职相威胁。与此同时,14所大学学生宣布集体罢课。 : N7 I# L. L6 L) F
1919年5月 蔡元培因五四运动遭中央弹压,宣布辞职,引起中国教育界的一致支援。李大钊、马叙伦、马寅初等教师宣布如果教育部不全力挽留蔡先生,北大教师“将一致辞职”,顺应这些呼声,教育部明文挽留蔡元培。蔡元培复电民国政府,强调对学生不可镇压,否则决不返校。不久,邓中夏和高君宇又在红楼组建“北京市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呼吁抵制日货,挑起学潮新高。后来学潮迅速在全国蔓延。
, B) x/ X4 S# V: x. n7 M1919年6月3日 北大大批学生走上街头进行演讲,反动当局出动了军警进行大逮捕,第1天就有178人被捕,其中十之七八是北大学生。
* {" f# a# I% I5 p M! c1919年6月4日 北大又有更多的学生走向街头进行讲演,向群众做宣传,又有七八百学生被逮捕(包括约十之一二外校生)。
/ @+ e: o: \! C1919年6月5日 更多的学生走向街头,北洋政府被迫出动了马队,对学生队伍进行冲击。
" @3 M$ a' l3 T' s3 [1 R1919年6月11号 北大图书馆馆长陈独秀来到前门外,跑上新世界游艺场3层,亲自散发《北京市民宣言》,被抄家同时宣布被逮捕。 & A' _/ A2 o5 w6 C
1919年6月28号 五四运动胜利结束,北大逐渐恢复正常秩序。
3 }' l1 X+ _8 D' L, e1919年 马寅初任北大第一任教务长。
6 o! ?) {; { G2 s' _- C1920年至1926年 鲁迅开始任教北大。
" b2 u- F ` A1920年 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开放大学女禁。 - ^2 ]$ s' z0 p1 F, K" v
1920年 五四运动中被逮捕的陈独秀在李大钊的掩护下逃离北京,一路上两人开始策划成立共产主义政党即后来的中国*。同时策划成立中国*的北大哲学和数学双料教授张申府(北大名师张岱年之兄)不久成了*和朱德的入党介绍人。
8 l2 m+ X' x& Q% y/ H8 x1920年 在蔡元培支持下,李大钊创立了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不久,改为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接着改名为“北京*支部”,李大钊自任书记。
; o( s7 P. v& H& J8 u' B. i1920年8月 陈独秀等人在上海成立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组织。 " G7 B, Z# K, T" s4 h$ B! E
1922年 李大钊改任北大校长室秘书。
) C; w9 t: q2 A$ S1 Z* Y! E D1924年4月6日晨 李大钊作为国民党和*两党党务的北方最高领袖被张作霖指派的警察逮捕,同时被逮捕的还有60多名国民党和*党员。 . v# n3 u/ I5 ?3 L( ]7 Z
1924年4月28日 38岁的李大钊,在西交民巷京师监狱,被绞刑处死。 " ?" `$ G) I f( f+ |7 O& ]% K
1926年3月18日 “三一八”惨案发生,北大部分学生死难。惨案发生后,北大为死难学生举行隆重的追悼会,鲁迅写下了著名的《纪念刘和珍君》,称1926年3月18号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随后,段祺瑞通缉激进的知识分子,包括北大的李大钊、马叙伦、鲁迅等人,鲁迅被迫去了南方。
2 D9 P0 A# K! s' V$ }1931年9月18日 驻华日军突袭沈阳大本营革命军,消息传入北大,北大学生通电全国,揭露日军侵华阴谋,同时组织“南下示威团”,赴南京请愿。 ( X* `+ x8 z# n# C
1931年12月3日 北大学生从前门火车站出发,先行集体卧轨,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和“誓死收复东北失地”。两天后,学生们抵达南京游行示威。蔡元培的至交汪精卫接见北大学生代表,说“应付目前局势的方法,兄弟认为有8个字,就是‘一面抵抗,一面交涉’”!他反对蒋中正只交涉不抵抗的政策,认为“不丧主权”是“共赴国难”的原则。由于顺应民心,极力主战,汪精卫还政,出任行政院长,使北大吃了一颗定心丸。 , g( k9 l8 A' x5 w
1931年12月9日 “一二九”运动爆发,北大学生再次走上街头游行并迅速成为“一二九”学潮中坚。在与警察的斗争中很多学生受伤,部分学生死亡。一二九学潮改写了北大精神生活,北大学生转而在群体仪式中探讨国家命运。 4 a" k# V9 ?% z2 i! T
1931年12月10日 北大学生召开大会,第一次选举产生了“北大学生会”,推举朱穆之为主席,韩天石是副主席。接着酝酿一二一六罢课游行。 为了扩大影响,斯诺建议燕大学生在一二一六大游行之前制造舆论,让龚氏姐妹在燕大临湖轩举行外国记者招待会。除美国记者斯诺自己之外,还请合众社、《芝加哥每日新闻》、天津《华北明星报》、《亚细亚杂志》、上海《密勒氏评论报》、《大学》杂志的6位记者。 * T9 `1 W8 v. E* g
1935年12月16号 “冀察政务委员会”成立典礼的日子,北大1000名学生举着“国立北京大学示威团”的大旗,走上街头。游行队伍冲击日本大使馆,警察用高压水枪拦截。游行中,北大校旗先后换了5面,但屡次被警察撕毁。学生们跑进布店,买来白布,写上了“北京大学”。 这次学潮,迫使原定12月16号成立的“冀察政务委员会”不得不延期成立。 5 g8 F% n9 j& A6 i) M0 f5 ]
1936年 鲁迅病故。 + n) i8 K( L" Q; s; k/ W& H
1937年 北大南迁,与清华,南开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在整个日据时期,北大只有文学院院长周作人留守,一直在北京照常教书。
9 e9 |8 w0 c4 V* T8 D1 Q( s1937年11月1日 长沙临大开学,这一天,后来被定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校庆日。不久,首都沦陷,武汉告急,长沙吃紧。张治中要求临大师生参军,化为抗日武装。蒋中正大怒,下令临大为未来保存知识力量,继续南迁。 / P* p; ?- w; @ L( d; P3 p, q6 C6 D. F
1938年2月19日 临大师生自湖南启程,经两个多月长途跋涉,抵达昆明大后方。 9 P4 g3 C2 y4 {1 h8 `) N1 U
1938年4月2号 国民政府行政院下令,将北大、清华、南开合组的临时大学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北大特殊的一页翻开了。 # T( L/ s* o. x1 S0 t) j
1938年 北大校庆,老校长蔡元培祝愿北大,希望它有个更高的未来。在北大百年历史中,1938年是最为艰难时期的起点。 3 \* f: O; n% X+ B; v
1938年 胡适就任国民政府驻美国大使。 ( |2 ?9 W4 p8 u3 @% Z% S
1940年3月5号 蔡元培客死香港,享年72岁。现在北大学生和老师常说的“老校长”即指蔡元培。
. S2 R0 O& v+ t+ T* o1 V1942年 在贫困交加中,陈独秀病死四川。 ! O' ^0 L0 B" `) j
1944年,在联大历史系教授吴晗介绍下,闻一多秘密加入民主同盟,从一位反革命的旧学士,突然变为活跃的反政府活动家。他的诗,也化为宝剑。 6 o9 t6 s- l: a5 z4 B
1945年11月25号 以联大为主体的6000名学生聚集西南联大的民主草坪,举行“反内战时事晚会”,矛头直指国民政府。警察在校外戒严,禁止联大师生出入,同时包围了会场,气氛骤然紧张。 : H% C4 f+ g8 {- ]- j
1945年12月1号 革命军向西南联大发起暴力袭击,殴打学生,甚至向校园里扔手榴弹,杀死包括两名西南联大学生在内的热血青年,受伤师生数百,促发震惊中外的“一二一惨案”。这起惨案,激怒了以写诗应付生活的联大教授闻一多。 $ l% j/ t" x8 I) S1 ?3 a# X
1946年 西南联大一分为四——联大师范学院永远留在昆明,改名为“云南师范大学”,为西南培养师资,以报答云南的8年养育之恩,而北大、清华、南开,回迁北方。 3 E. R. ]2 Y6 N
1946年7月11号 在西南联大最后一批学生离开昆明、回迁京津的日子,民主同盟中央委员李公仆教授偕夫人张曼筠在回家的路上,在青云街学院坡遇刺身亡。消息传开,民怨沸腾,闻一多勃然大怒,置生死于度外。
* q0 G2 B. f E* p" u6 b/ y$ n1946年7月15日 闻一多冒死参加“李公朴先生死难经过报告会”,作了平生最后一次演讲。当天下午,闻一多为李公朴事件举行记者招待会。散会后,47岁的闻一多由长子闻立鹤陪伴回家,在西仓坡西南联大宿舍门前同样遇刺,头部连中三枪,当场惨死,闻立鹤身负重伤。
( e5 g' R6 j0 M# {; |* h1946年10月 北大完成回迁并正式复校,由胡适担任校长。不幸的是,胡适是个原本想安安静静做学问的人,但恰在暴风骤雨的时代被推上了火山口。
' E6 E! s, L8 O1946年12月24号晚上 北大先修班女生沈崇去看电影,途经东单,被美国海军陆战队皮尔逊伍长架至东单操场,预行强奸。适有路人报案,美军被警察抓获,但国民政府以“有污友邦”为由,禁止报载消息。几天后,各大城市爆发了罢课和示威游行,要求美军撤出中国,抗议政府软弱,斗争一直持续到1947年元月。
1 U7 d( r2 C2 @- M* Z0 w8 P8 C F! c1947年 国民政府大量发行钞票,造成恶性通货膨胀,北大难得温饱。饥饿中,北大的愤怒再一次爆发。在墙报上,胡适校长看到这样一份声明:“举起我骨瘦的手,向制造饥饿的人宣战。” 北大成立了“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行动委员会”,宣布5月19号起罢课3天,把6月2号定为“反内战日”。
; Q. S/ h# O) W8 J5 K0 i) {1947年5月19日 北大罢课。 - \2 ?' l7 I1 Z. \0 O
1947年5月20号 南方大城市的学生联合起来,在总统府门前示威,被打伤50人。也是这一天,天津学生也举行了示威,也被打伤50人。这就是著名的“五二零血案”。 五二零血案后,胡适校长的日子更不好过了。北大的大多数师生急转直下,对国民政府失去信任,成为*的拥护者。 : P8 \. P" o6 T A% Y8 w
1947年 老灰楼南边的广场即五四学潮的策源地被命名为“民主广场”。国家文物局定此为文物保护重点单位。
' c5 {+ Y3 L' {& ^' |$ E1948年 40年代末的那场内战,没有像胡适期待的那样。国民政府土崩瓦解,大势已去。胡适终于做出决定,离开北大,飞南京。 0 z% _1 E# @; o- ?- @; Z0 {
1948年 胡适乘坐蒋中正派来的飞机,南下避乱,被*宣布为“头等政治战犯” 。后来,胡适去了美国,最后抵达台湾,任台大校长及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将北大传统带入台大。 + U! I9 I5 `% B% H4 q- I0 \& q
1948年夏天 联大教授,北大毕业的朱自清病逝。 9 q9 B- p/ J) C( b) ~) `2 G9 F
1949年2月3号,解放军进京。代理校长汤用彤教授代表北大,接受新政权管理。
# G2 Q8 G4 ]) k1950年 为纪念北大新生及纪念五四传统,改定校庆日为5月4日。注:京师大学堂建立的具体日期国内外尚在考证,目前尚无一致结论。 / P i8 M/ Z( C' m
1951年 马寅初校长前来接替汤用彤。
2 _, C$ r0 i6 U3 Y* W# l# f1952年 “院系大调整”,北大用自己的历史留给汉花园大街一个新的名字——“五四大街,从此北大离开旧居。北大的百年校史中的前一半至此终结。 : R1 K/ K1 A* x3 h& z
前一半校史小结: ( {1 I4 L# R/ w4 L1 o9 J7 L! M
从孙家鼐出任管学大臣,到汤用彤担当校务委员会主席,前后半个世纪。那正是北大紧挨着皇宫,随时可以去天安门示威的时期。大凡历史稍长的学校,总有属于自己的永恒的风景。新思想沸腾于校园,图书馆灯火通明,学生宿舍高谈阔论,一次次鼓噪的政治参与,这便是北大前50年的独特而永恒的风景。自从新文化运动名扬四海,人们总是用追求民主与科学赞许北大,因而鲁迅评价说:“北大是常与黑暗势力抗战的。” 0 E! C( u* Q% f
在北大的前50年,蒋梦麟是最重要的校长,但最有名的却是蔡元培和胡适。梁漱溟说:“蔡元培先生从思想学术上,为国人开导出一新潮流,冲破了社会旧习俗,推动了大局政治,为中国历史揭开新的一页。”胡适的影响比蔡元培还大,他为人们留下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希望》——今天,人们仍在传唱:
! X u t! a( `% n" v1 @* D8 S 〖胡适作词、陈贤德和任弼作曲、刘文正演唱的《兰花草》: 4 c0 e, d9 F# ~6 u8 r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4 v9 u% y5 {$ ] 种在校园中,希望花开早。
' L v, f3 A6 e, v8 z* z2 l 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
- Y: t7 c) A4 V$ b6 B* X 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
0 d- _. Q7 }% W+ u8 o- c4 f2 q 眼见秋天到,移兰入暖房。 6 t) E* n/ B( h% O9 t( y& m
朝朝频顾惜,夜夜不能忘。 . `* A: o& g3 |& M6 J$ o/ W% P
但愿花开早,能将宿愿偿。
7 m, u$ O7 t+ ^: s 满庭花簇簇,开得许多香。 ; G4 d3 O# }% D" N# C
5 c, Z$ l# L5 T4 j
后一半校史:
' d1 C0 S- i, a& z: p9 p* S! b7 M50年代 马寅初校长的人口论受到*反对,并于文革期间遭不当批判,后死。 ! u4 e2 X5 A! c; W8 Y
1955年8月,79岁的司徒雷登留下了遗嘱,希望死后能与他早逝的妻子合葬,把骨灰埋进燕园,与他为之付出了毕生精力和心血的燕京大学朝夕相伴。 0 _3 K8 C8 i9 ~5 U; L: F( ^: s1 }# { v
1958年 胡适就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 * `* b' Z4 y" a2 O0 A; m% q
1962年 胡适病死台湾。由于其一生热爱着北大,棺木上覆盖着北大校旗。自发送殡者多达30万人。不少商店停业,工厂停工,学校停课;从离墓地两公里外开始,沿途居民家家燃香,户户路祭。自1936年鲁迅去世之后,没有其他文化人享受过这种殊荣。蒋介石发表《挽胡适与胡适墓园题辞》: 新文化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新思想的师表,德学俱隆。
, J, m1 ]; B& z# u5 q) G1962年 原燕大校长司徒雷登病逝于美国。 / w2 e u2 M. o' Y+ |: G& @* ]. u
1976年始 文革期间,北大清华学生组织了后来看来不正确的学潮,成了北大历史上一次不光彩的学潮。
4 e2 r* [4 ?6 f& G$ c80年代初 北大俄文楼前面树起李大钊塑像。 5 I/ z5 a% M; o, U) P
1982年 蔡元培像被竖立在未明湖南侧寂静的小山之间。 . g) v0 ~0 u6 f+ O& p* e) w1 H
1984年10月1日 北大学生打出了“小平您好”的时代呼声。
; p; N/ Y9 e$ I' r/ v" B + {! z; K' |/ P* u7 n& J* R
1990年至1993年 北大的共三届新生都进行了校史上从未有过的长达一年的军训。
! L0 K! h2 r' D% X0 K. S% v/ a) a1998年5月4日 于大会堂举行百年校庆,校庆期间图书馆新馆落成,*发表讲话,并成为自晚清建校以来百年校史中唯一一位在职期间访问过北京大学的中国国家最高元首。
) O! l: n6 V: d, m2000年 曾经两度从北大分出去的北医与北大合并。 2 ^! _' Q& b( K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