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466|回复: 13

西番莲装饰纹样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3-3 22: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西番莲有藤本匍匐地面的,还有块状宿根高秆的,还可能包括鸢尾花,植物学分类不是同种,但是清代装饰统称为“西番莲”。

" P! @) J1 ?/ X, \: E

4,装饰图案虽然源于自然科学,但是已经进入艺术范畴,不可以混为一谈的。例如:五爪为龙,四爪为蟒,有角为龙,无角为螭,一足龙为夔,还有正龙,行龙,飞龙,团龙,升龙,降龙,这都是煞有介事,一套一套的,还有严格等级规定,不可滥用,不可逾制。还有海马、天马、麒麟、天禄、鸱吻,押鱼、斗牛、獬豸、行什,哎呀呀,不胜枚举。

( c/ @6 }( ]/ ]- f b

这要都用动物学规范,那可就好玩啦。

( j L- V6 U2 V5 L: W

因为艺术加工有别于物种原貌。

; h6 s! e% q5 S+ `. S# K

5,植物实例也有,缠枝牡丹,难道牡丹也有攀缘植物的蔓藤吗?宝相花是咋回事?装饰图案的松叶往往是菊花状的圆饼形,能说它不规范吗?卷草纹是咋回事?佛教常用的“覆莲纹”是咋回事?如果认为植物都有趋光性,不可能倒着生长,就脱离艺术范畴了。对啦,垂花门的垂珠,就是大头朝下的菡萏,植物还有向上性呢。但是艺术家创作不受这个限制。

) {! t+ Q; V% q2 b8 n4 _( i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5 01: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adventure)这个帖子,看过了

初步感觉,传统说的西番莲,涵盖大丽花、小丽花、藤蔓西番莲、结果子可食如鸡蛋果那种,还有鸢尾花。要不为何统称西番莲呢?逻辑角度说,大丽花是西番莲,西番莲不仅是大丽花。男人是人,人不仅是男人。

; e) q" Q: {7 V$ H# O9 b0 m

此图也叫西番莲,但是非大丽花,像是藤蔓西番莲

$ V7 |* q: P* u0 F5 c! D* u1 ?1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发表于 2009-3-4 19: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 k I: d2 J$ O+ F/ ]

而且法国教授亲笔在我的采访本子写下“利”,指着砖雕说那就是“利”,扫描件已经发出,虽然我不懂外文,懂的朋友可以看帖子。

1 ?2 [3 E3 A6 A" u+ q9 P

会不会这法国人说的是lily,也就是百合花?

$ e0 [" K! q. c" O+ Y: o) w$ M& D

 

z1 v" `$ A) b3 N, D

因为百合花和鸢尾花很相似。转百度百科这段您喽喽:

?7 g! \+ b( m2 C7 a

 

! @% n) y& H0 x6 j8 Q( p6 M

【鸢尾与百合区别】 “法国的国花是鸢尾科的香根鸢尾(fleur de lis),它体大花美,婀娜多姿,与百合花(lily)极为相似。鸢尾与百合分属两个截然不同的科类,虽然一眼看去,似乎两者都有六枚“花瓣”,殊不知鸢尾花只有三枚花瓣,其余外围的那三瓣乃是保护花蕾的萼片,只是由于这三枚瓣状萼片长得酷似花瓣,以致常常以假乱真,令人难于辨认。此外,鸢尾的“花瓣”一半向上翘起,一半向下翻卷,而百合花的花瓣却一律向上。另有一些鸢尾的花心深处还长有三枚由雌芯变成的长舌形瓣儿。由于欧洲人常把鸢尾花称作“百合花”,故不少人以为法国的国花是百合花。”近代汉语里经常把fleur-de-lis翻译成“金百合”,正确的翻法还应该是“鸢尾花”。香根鸢尾(fleur de lis)。

9 s5 s" @( K+ e) p

发表于 2009-3-4 22: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您参看这个帖子http://bbs.oldbeijing.org/dispbbs.asp?boardid=38&id=40882&page=&star=3

. i% z2 X# B0 R5 E3 d

从54楼到74楼关于一位老先生收藏的西洋盘子的讨论,这里我曾提到盘子上的花纹可能是鸢尾花。希望能起到参考作用。

 楼主| 发表于 2009-3-4 21: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adventure您说的很有可能

首先感谢您的参与和支持。

: k3 D% W; a3 ~" A; f5 R3 f/ p. t

如果法国教授写的“利斯”和您引用的“利斯”是一回事,那就是鸢尾花了。教授写的可能是法文。我真的不懂外文。

" a. U. w+ Y' c

教授说“利”是法国的国花,那么指的是鸢尾花,而不是大丽花。但是,拱门上边分明有大丽花。也有长着藤蔓的西番莲,可能还有鸢尾,我没有看出来。我的帖子已经说了对“利”是国花的疑惑。

) k. }! D) E# B+ ~

但是,我引用的资料说了,教士带来的西洋花卉装饰图案,清代统称为“西番莲”。西番莲涵盖大丽花,但是不仅有大丽花。

4 m3 }- L/ H5 i- N1 _+ s

看看上图,“珊瑚红描金西番莲清代大瓶”,这不是我给命名的,是“古玩世界”引用的拍卖预展的名称。看看大瓶,中间大花,应该是藤蔓的西番莲,也很像鸢尾花的正面。上边还有三朵花,中间的肯定是大丽花,而那些“缠枝”,很像是藤蔓西番莲,所以说统称西番莲,不是一种,好比说“四不像”,集合四种动物,但是您不能以动物分类学否定说,中国没有四不像。有,不在自然界,在艺术界。

( I: N6 i" P5 q

法国的王徽,是三叶百合,《三个火枪手》讲过王党美女肩膀上还有三叶百合烙印呢。这是俗称,其实就是鸢尾的上边三片,不是植物学说的百合。阿迪达斯的三叶,就是影射王徽,但是一般人不知道,还以为是三叶草。后来不是改为一组道道了吗?因为有国际影响。

: A% r# W0 F6 @0 T

看看下面的真大丽花,和大瓶的以及砖雕的是否一致?

$ v4 B9 J, J l5 }1 @( Z6 T

 

- g& _" @ U, G% ~0 e



发表于 2009-3-3 23: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我没有往艺术加工那想,谢谢老师!

 楼主| 发表于 2009-3-3 22: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命名为“西番莲”纹饰的古董和法国“利”




发表于 2009-3-5 22: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您的看法!西番莲大概是个很宽泛的称呼。

发表于 2009-4-21 14: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个真品西番莲的花<来自




发表于 2009-4-21 14: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4-21 14: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的果肉是用来勾水喝的,用来冲果汁,能调和百味,不变自己的味道,能消渴,补充多种维生素等功能,是极好的南美洲果品!
发表于 2009-4-21 14: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自

+ b5 u* V F8 l% q

http://www.pharmnet.com.cn/tcm/knowledge/detail/118418.html

. t) s7 _1 T- `0 M( q1 |/ T' P+ n" A1 l# D4 X- ~- k( S. ^( M' l1 o Q9 i# ~/ v" h# b7 Q4 f0 ]. P" i! V4 M: r) G4 J% a& W. i; }: i% A" I. @1 v: R% b' n8 c: R' R- L- \/ C, w% D( G7 S3 \) ?& F- r" @$ z8 O; c! b. u* U: N& f0 J5 G8 b% s# A) z. ?( I3 U$ ?/ ~7 h. s- t. w9 t8 v
+ S! W* b& I# v( ~# r, ]$ n( Z
1 U9 a9 Z, _0 X; {) _+ C5 m

 

. c, N" W$ I! o8 V/ w# l

西番莲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 f. [- o. ]% W& U. K
A& [4 }8 N( e; K# r3 v
【出处】出自《植物名实图考》

【拼音名】Xī Fān Lián

【英文名】Herb of Passionflower

【别名】玉蕊花、转心莲、西洋鞠、转枝莲、转盘花、电光花、子午莲。转子莲、时计草,龙珠菜,洋酸茄花。

【来源】
药材基源:为西番莲科植物西番莲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ssiflora caerulea L.[P.lauseirii G.Don; P.chinensis Hort ex Mast.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地上部生长茂盛时采全草,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质藤本。茎圆柱形,略具棱槽,有多数分枝,老枝常带紫红色;卷须腋生,长13-17cm。叶互生;叶柄长2-3cm;中部散生2-6个小腺体;托叶较大,肾形,抱茎;叶掌状5深裂,长5-7cm,宽6-8cm,裂片长椭圆形,中央的较大,两侧的略小,全缘。单花腋生,花大,直径6-10cm,淡绿色;苞片3,宽卵形;萼片5,背面近先端有一角状物;花瓣5,长圆状披针形,与萼片近等长;副花冠裂片3轮,丝状,白色,上下两端带蓝色或紫红色;内花冠流苏状,紫红以,基睛具花盘;雄蕊5,花丝基部与子房柄合生;子房卵圆形,花柱3,紫红色。浆果卵形或近球形,熟时黄色。种子多数,有红色假种皮。花期5-7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江西、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有引种栽培,在云南有时逸生于湿润山坡密林中。
资源分布:原产南美州。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湿暖湿润气候,喜光,不耐寒,夏天可露地种植。宜在含腐殖质而湿润的砂质壤尘土栽种。
栽培技术 用扦插繁殖。剪长15cm的嫩枝于5月插于沙床或泥炭土中,保持20℃左右,生长容易,也可用种子繁殖,春、秋均可播种。

【化学成份】含白杨素(chrysin)、苯并二氮杂(艹卓)类化合物(benzodiazepine like compds)[1],新西兰鸡蛋果氰甙B-4-硫酸酯(tetraphyllin B-4-sulfate)[2],叶含类黄酮甙(flavonoid glycosi-des),二酚黄硐色素(diphenolic flavone pigments),一酚共同酮甙(monophenolic foavonosides)[3],全草含芹菜素和木犀草素的C-葡萄糖衍生物(C-glrivs of apigenin and luteolin)[4,5],其中有牡荆素(vitexin),导荭草素(isoorientin),芹菜素-8-C-双葡萄糖甙(apigenin-8-C-diglucoside)[5]。还含类脂(lipid)[6],花和果穗中含焦性儿茶酚(pyrocatechol),没食子酸(gall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肉豆蔻酸(myristec aced)谷甾醇(sitosterol),葡萄糖(glucose)等[7]。

【性味】味苦;性温

【功能主治】除风;除湿;活血;止痛。主感冒头痛;鼻塞流涕;风湿关节痛;痛经;神经痛;失眼;下痢;骨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20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

【附方】
1、治外感风热咳嗽 转枝莲茎叶、坝子花、枇杷叶各9g,煎水服。(《西昌中草药》)2。治狂症(精神失常—)转枝莲根15-25g,邺猪心(内加扣砂1g)1个吃。
3、治失眼 转枝莲果实15g仙鹤草30g。煨水服。
4、治经来腹痛 转枝莲果1-2个,白薇根10g。泡酒服。
5、治痢疾腥痛 转枝莲根、拳参各10g煨水服。
6、治骨折 转枝莲根15g,玉枇杷叶30g,水冬瓜根皮、续断根各15g。捣绒调酒包敷患处,(2-6方出自《贵州草药》)

【各家论述】
1.王殿翔《生药学》:用于神经痛,失眠症,月经痛及下痢等症,有麻醉及镇静作用。
2.《四川中药志》:除风清热,止咳化痰。治风热头昏、鼻塞流涕。

【摘录】《中华本草》
7 _! l; K( y. M G2 a" k* X1 E" B' i
(医药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于 2009-4-23 00: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一句,西番莲纹在中国的使用估计没有基督教因素,可能是因为其与早期流行的莲花纹,牡丹纹,菊花纹等团花纹饰造型接近,名称还带有个莲字,且视觉表现层次更为丰富受到青睐的。
发表于 2009-4-23 00: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食烟火斋在2009-3-5 1:54:00的发言:
% f2 Q( r+ D, k1 V6 C( ^

初步感觉,传统说的西番莲,涵盖大丽花、小丽花、藤蔓西番莲、结果子可食如鸡蛋果那种,还有鸢尾花。要不为何统称西番莲呢?逻辑角度说,大丽花是西番莲,西番莲不仅是大丽花。男人是人,人不仅是男人。

9 K; t# p0 N/ u! j7 g. V' }! X

此图也叫西番莲,但是非大丽花,像是藤蔓西番莲

, t* K4 o% V' z0 H9 M; o' m! I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 E1 D F: r! E+ P! Y0 _% B

 

# T# N) G, g T

西番莲纹一般认为是明代传入的,是欧洲十五十六世纪开始流行的装饰纹样,具有很强的宗教意味。西班牙传教士认为西番莲的造型象征了耶稣的受难,十片花冠花瓣象征门徒,花瓣间的副花冠象征荆棘冠的刺,花蕊部分的柱状物象征钉死耶稣的三根钉子,花药象征伤口等等,因此这个纹样在基督教世界被广为运用。在纹饰结构上,整体为圆形花饰,由深浅或造型交错的花冠纹围合,主冠通常十瓣,十二点位置为有带三或五个小分叉的柱状物。根据装饰的需要这些细节在数量上都会有所变化,但主体结构出入不大,通常器物主体纹饰具有以上特征的都可称为西番莲。

9 K1 A/ A9 s' {$ m. L1 |+ e; g

 

' m( j7 J& o4 N/ F1 v( g3 J

生物学上大丽花属于菊科,与西番莲不是一回事,可能造型较为接近而以至讹传。欧洲巴罗克洛可可纹样与线条大都抽象自鸢尾花等自然花卉和早期的如西番莲等纹样,到后期就很少顾及品种属性而单纯从视觉效果上自由发挥了,而传入中国的西番莲纹反而保持了较为传统的相貌。

6 H( H3 ? _6 P8 \3 Q&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16 17:06 , Processed in 1.172415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