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十几年前常华等人在<妙峰香道考察记>中是怎写的吧: 2 b ]9 x2 D+ Z$ j: }! F" f( y2 `
高时明墓 1 I6 a1 |& B3 g. x# T- c
1996年10月12日,我们专程赶至大工村,对明太监高时明墓地进行实地考察。
& s3 M$ p- W) Z6 C来到大工村后,首先访问村里老人,了解到许多传说。然后由曹长友(男,62岁)老人带领,来到位于村西北的墓地旧址。
) V. Y* U3 h" T/ [8 S0 [( e& T现在,墓地的宝顶已被开挖建成一座小水库,我们到达时正好赶上水库内无水贮存,地宫石门赫然显露在水库西侧内壁处,堪称奇观。
9 j. V! X: ], d. k0 |曹长友告诉我们,此水库为六十年代修建,当时修水库时仍未挖至墓底,即打上水泥盖板,有些陪葬品仍在下面,听说共有11层。有关此墓的故事,讲一天也讲不完。 ( c- G* Y/ j% [) a( m- d* g
水库四周仍可明显看出墓地宝顶的封土、夯土层,想见当年规模之大,难怪称“大工”。水库深约6米,长宽各约20余米,其东壁上有残破铁梯。 4 l/ K, M1 s9 B( N' t+ o7 C4 {, S- L
地宫石门高3.5米,宽2.7米,内高4.0米。石门额高0.5米,长2.3米,内刻双浅行书:“一化元宗洞主”6个字。石门两侧有石联,亦为双线行书:“仁民爱物唯国运;复口口伦衍圣传”,共计14个字。地宫石门现仅存一扇,另一扇不知去向。
3 T3 n6 Q5 V" v* f$ v7 Y) E在水库南侧内壁处另有一小石门,像是个大佛龛。
# A' L" n4 ]0 f虽然水库内无水,但其底部仍泥泞、略有积水,下到底部仍需趟水踩泥方可到达地宫石门。我们刚刚临近石门处,忽见几只野鸽子扑棱棱地飞起,使人感到有些紧张。
5 d2 K( I! ^) \3 u% F0 l' \8 W地宫内为石券顶,正西侧是石棺床,长方形3米。,另有一椁,下面为须弥座。地宫内进深约五、六米,正西石缝中不断渗出泉水。据了解,此墓曾多次被盗,又沉在水库内二十余年,肯定不会再有什么东西了。
8 e. N! B/ v9 R$ m! O+ ^1 y6 A据老乡介绍,当年修水库时,仍挖出许多大木板子,还有3寸长的铁钉子。有的村民还在墓附近捡到玉石残片、瓷器等。
0 h0 M; e, x8 a; o; }此墓墓址的选择颇符合风水家的理论,墓后正中为一山峰,两侧各有一小山峰,呈“凹”状,有“王气升腾”之象。据说墓主人生前曾走遍这一带青山,最终选定这里是由于“主峰高耸,叠嶂层峦,明堂端正,四势完美”。 5 `) t: t8 W; [6 J
现据明《酌中志》记载,高时明“自己选择坟地于大觉寺山场,其名曰九龙山,点穴托绍吕同王国铺修造”。绍吕者,丁绍吕,昌平州人,“为人善应对,有识见,女间(为一个字)兵略,好田猎,颇通堪舆家言”。丁绍吕领受任务后,大兴土木,日夜忙碌,墓地建成后,“制大铁钩、生铁银锭,用小车运至坟所以锢之”。至今在其地宫的床下,仍可看出当年以铁铸锭的痕迹。 - ~- a! U8 a- q
另据北京地方史志记载,高时明的宅第在西直门内,其人信道教,颇好研究修身养性之功,为此,他还编撰了一部养生之书,曰《一化元宗》。而高墓地宫石门额正是:“…—化元宗洞主”,这是确定高时明为大工村(九龙山)墓葬主人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