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绘画很多元,清中后期,光影画法(明暗递减)的造型方式就已经开始具有流行的趋势,尤其是在肖像画上。郎世宁及其弟子所代表的皇家趣味和作为通商窗口的南方世俗趣味同时得到发展,这种发展不是单纯的技巧革新二十引入了一种新的观察方式和新的审美标准,即光影体感和“肖似”。这与早期的传神写照南辕北辙,但却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传统的中国画,同样是传统的水墨媒介却绘制出了完全不同的视觉理念。西洋模式的介入还有一个背景就是主流的传统中国文人画在清初四王之后就开始走向形式化的死胡同。这个很像同时代的西方绘画史,只不过刚好反过来,结合东方趣味与全新审美理念的印象-表象主义绘画逐渐取代了走向死胡同的古典主义绘画而成为主流,而他们是通过西方传统的油画媒介来实现的,如同中国通过水墨来实现一样。
8 ^, i& w& o/ }# L& k8 U徐悲鸿二十年代起的肖像作品如李印泉先生像震之先生像等均为技法中西结合的中国画,即将西画的光影塑造运用到中国画中,他画的马、狮等也是融入光影塑造的水墨写意,因而在有千年画马史的中国画中脱颖而出别具一格。同时代的蒋兆和也是这方面的大家。他们两人的作品代表了西渐的一个体系,源流是写实主义绘画。西渐的另一体系是色彩形式的革新,算是印象-表现主义的回流,媒介依然是传统水墨,代表的人物有林凤眠、刘海粟等,不过这些大师的价值定位与中国画发展的影响之正负至今艺术史学界仍有争议。
7 E j, S4 N& |- _附上徐蒋二人人物画 ( X8 `* m# \ k/ d" o0 ?) t
% I# n( e; p, R9 w2 B. [3 Z 6 w# C* q) |& w2 h5 y# J2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