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931|回复: 29

闻听要拆迁,说说新华门和“府前街”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2-28 22: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c+ y- J3 ]) H2 W$ g$ `; j/ }2 Q

前身原是“宝月楼”,新华门前述沧桑    

2 H, Y: [9 v, ?8 I! P

街名缘何称“府右”,改善观瞻砌花墙

3 [: k% o! ^" c: [

 

$ `7 S9 z0 a1 `2 \$ Q* ~5 N, v

新华门的前身原是乾隆皇帝建造的宝月楼,其中有不少鲜为人知的沧桑故事。


" e4 R$ H- _$ \$ C) @1 C! {

宝月楼本是乾隆皇帝兴建的赏月观景之楼

6 b" E$ C* s1 v

北海、中海、南海,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御苑,因在皇宫西侧,统称“西苑”。西苑的正门朝东,隔着南长街与皇宫西华门相望,官称就叫“西苑门”。在清代,西苑南墙即是皇城的红墙,未设南门。现在朝南开的新华门,系民国初年由原在红墙之内的宝月楼改建而来。

" n0 t' n& j' [/ X% K

位于南海南岸,正对着瀛台岛的宝月楼始建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春季,完工于当年秋季。乾隆皇帝在《御制宝月楼记》中讲述了建造宝月楼的缘起:因为南海的南岸是背靠着皇城的狭长地带,原来没有宫室,从瀛台上望去过于空旷,缺乏景观,所以要在那里建造一座楼宇。乾隆说,此楼建成后是临水赏月的佳处,颇有月中广寒宫的意境,所以命名为宝月楼。乾隆还说,登上宝月楼,可以北眺三海、南观街市、东看紫禁、西望远山,所以他为宝月楼题写了匾额“仰观俯察”。


; O/ V; i2 G x3 I* Z

宝月楼并非乾隆为香妃而建,然而事出有因

o8 z0 b- C3 g! C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新疆的回部首领和卓木兄弟发动叛乱,两年后被清军平息。同属和卓木贵族的图尔都家族因反对叛乱,效忠朝廷,被乾隆授予官职,奉命进京定居。

; \ D! ?5 W8 I% e- ?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出于政治联姻,乾隆将宫女巴朗嫁给图尔都为妻,并娶了图尔都之妹和卓氏进宫,后晋封她为容妃,即传说中的“香妃”。容妃因民族习惯不同,不便住进皇宫,曾在宝月楼居住。为了让容妃能望见族人,以排遣乡愁,乾隆安排图尔都家族聚居在西长安街路南的街巷中,即今北京西城区的东安福胡同一带。当时那里被称为“回回营”。为尊重回民习惯,还建了礼拜寺和高大的唤礼楼。


- X) K6 h9 q6 E! n( a

袁世凯当总统时,将宝月楼改建为新华门

* j2 C" L2 Y5 K7 H0 Y# X& D+ s4 V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政府接管了清室的西苑三海,并将中海和南海作为总统府,从那时起,中海和南海被合称为“中南海”。袁世凯住在中海西岸慈禧太后于1904年为举办外交活动而建的洋式楼房“海晏堂”里,他将其更名为“居仁堂”。袁世凯手下的郭五在景德镇监烧的瓷器底款就是“居仁堂”。

& g4 M4 z) X" s4 A# @( f

按中国传统,府邸的正门都要开在南面。袁世凯为了显示总统府的规格气派,于是将位于中南海南墙内仅几米处的宝月楼下层当中三间打通,改建为大门。又将挡在门前的皇城红墙扒开一段缺口,加砌了两道“八字墙”,使缺口与大门衔接。他还在门内添建了一座黄瓦红墙的大影壁,以遮挡外人视线。改建后的宝月楼,被命名为“新华门”,其匾额是由前清翰林、曾任过京师大学堂监督的著名书法家袁励准题写的。

# q& k# E! t J8 g+ }& \6 I4 \

那时,民国政府还将新华门前的一段西长安街命名为“府前街”,将中南海西侧新开辟的道路命名为“府右街”,此处的“府”,都是指总统府而言。此后,又将六部口以南的排水沟上改建的道路命名为“新华街”,还在新华门对面的“府前街”南侧砌筑了一道西洋式花墙,以遮挡背后杂乱破旧的老房,改善总统府前的观瞻。这一系列工程,都是由当时的内务部总长兼京都市政公所督办朱启钤主持兴建的。


: o+ }) O( K# E! e# \- u

王闿运在新华门前讽刺袁世凯是窃国的王莽

9 u7 I# S6 c. h, g

1915年12月13日,袁世凯在中南海居仁堂召集百官朝贺,宣布做了皇帝。那时,袁世凯又将总统府改称为“新华宫”,还派人去布置故宫三大殿,准备举办登极大典。当时,有个反对帝制的湖南名士王闿运老先生,在新华门前故意对袁世凯的部下调侃道:我老眼昏花,望见匾额上居然写着“新莽门”这样不吉祥的名称。因为“华”字的繁体“華”,有些像“莽”字。“新莽”,就是那个篡夺汉朝、自封为“新朝皇帝”的王莽。1916年6月6日,皇帝梦破灭的袁世凯,因肾衰竭死于居仁堂。6月28日,袁世凯的棺材由新华门抬出,至前门西车站(京汉铁路起点站)装上火车,运往河南安阳埋葬。此后,中南海又成为历届北洋政府的总统府,还曾是傅作义的司令部,直到解放以后,才成为新中国的政治中心。

# d2 x+ O |2 W3 G8 K

 

' N' a) T8 T& X+ `. n P0 k- z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8 23: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老盘子)把这拆了干吗用?

不是说,腾地方,扩宽道路吗?
 楼主| 发表于 2009-2-28 22: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宝月楼和府前街的示意图


 楼主| 发表于 2009-2-28 22: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改善府前街观瞻建造的花墙


 楼主| 发表于 2009-2-28 22: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华门斜对面的工务局旧址

华新民的祖父华南圭是工务局总工程师

}4 I- U1 V/ b* O- Y5 N) A


发表于 2009-2-28 22: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 j7 P! Z) B# F1 O# k6 d/ e5 H 2 J' R& @6 w7 |" c" ~" T: d1 I0 l败家玩意儿会把这墙拆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2-28 22: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老片先生)您瞅瞅这墙跟底下拢共能有多宽?

北边不能拆吧?

3 J! n' T1 d; {" n9 g$ M

按照他们发的图上的红线,不拆此花墙,还能扩宽道路吗?

4 z0 `7 g0 b+ Q2 C' b$ V+ z

此花墙是用当年拆除皇城的大砖砌的。就是相当于大照壁,遮住后边比较破烂的回回营一带的旧房子。人家是遮挡,而不是拆回回营一带。所以花墙很高。

7 |/ Y- v4 Y# M. \5 z

花墙原来往东还有很长,早就拆了。

0 d4 d1 W8 Y& ^$ F# x7 ~

当然,听说唤礼楼是因此拆了,因为太高,影响总统府的安全。

发表于 2009-2-28 22: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个疑问,把这拆了干吗用?
发表于 2009-3-1 00: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拆?
发表于 2009-2-28 23: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修得宽宽的好得瑟

 楼主| 发表于 2009-2-28 23: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老盘子)那可不行

回头一调屁股,大头儿朝了北,大不敬。推出五环喀嚓啦。
发表于 2009-2-28 23: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意思是修宽了路干吗?让坦克或者导弹车掉头?

发表于 2009-3-1 11: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了百了
发表于 2009-3-2 20: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即使是一堵墙而已,也见证了北京的变迁。百年的北京已经是天翻地覆了,一草一木,都是感情。
发表于 2009-3-2 14: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政府做事无巨细,寂寞豪华皆有意。

8 @. l# u0 i8 ^& l' C' e

书生轻议领导人,领导笑尔书生气。

发表于 2009-3-4 01: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老盘子)我的意思是修宽了路干吗?让坦克或者...

 你说对了~~~就是准备国庆阅兵~~过坦克车的~~~
发表于 2009-3-4 01: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十年阅兵的时候没拆坦克不也过了吗?这次为什么拆?只拆这一段也没意义啊!西边还是没有扩啊?难道要从这降落飞机到天安门前检阅后再飞?
发表于 2009-3-4 15: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完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3-4 13: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华门前更换石板

拍摄于2006年8月6日,当时新华门前至旗杆处,正在更换石板,所以我的示意图标注“更换石板”,此图是2006年画的。咱是老拍记啦。

4 I* }+ `7 N5 p) ] m) B4 K

工务局那张图,为什么虚了?因为御林军正在过来拿我哪,是胶片要扯出,是数码要删除,心里一害怕,手里一哆嗦,虚了。

1 F# z* ?" O# H

故事多了,不能都讲啊。

5 \4 `/ y& B8 a7 S, V" M

 

8 b9 Z8 s' R( d, l0 s$ b# ~


发表于 2009-3-4 13: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咋就这么惊人地相似呢!看这段:

{9 H! T. s5 W7 R2 F8 m

 

I" e2 ]$ P3 l

民初袁氏昏于风鉴,有谓回回营清真寺直对政府为不利者,随派员与马恩荣阿衡接洽觅地迁移寺址。马因事出非常,曾数度召集该寺管事乡老及西北同乡开会讨论。结果以该寺为本市有关西北缠回之礼拜寺,且有二百余年之历史、文化、宗教、古迹等等之特殊,迁地另建,非所同意。不料袁氏以未得回民之光可,老羞成怒,竞以辟开新路为名,派员工数十百人,将此寺正门、邦歌楼、大殿完全拆毁无存。呜呼!有关西北缠回之回回营清真寺从此不复旧观矣。

发表于 2009-3-4 11: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斑马在2009-3-4 1:06:00的发言:
五十年阅兵的时候没拆坦克不也过了吗?这次为什么拆?只拆这一段也没意义啊!西边还是没有扩啊?难道要从这降落飞机到天安门前检阅后再飞?
& ^% j/ }8 g# ?( ]+ n

 这次这墙是真拆了,还有墙后的大院……据说是绿地。

发表于 2009-3-4 12: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是哪位大师又跟脑袋们忽悠什么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3-4 13: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华门里的影壁,1922年老照片,故事多

从南海瀛台的南端的迎熏亭,望新华门里的影壁。

8 J% G! D; }, L# |( o

迎熏者,面迎熏风也。熏风者,南来之暖风也。

: N% r! X4 t& t; Q& W; H

悬挂的诗匾为乾隆题诗。

& ~/ F+ d5 l8 T

乾隆时期不可能有影壁。因为乾隆说了,从瀛台南望,南海的南岸过于简约,缺少亭台楼阁,所以才建造宝月楼,没有遮住宝月楼的道理。

1 B# f: F5 e U' s7 `. p/ Z

1912年,袁世凯历经外交部街33号迎宾馆至张自忠路3号(铁狮子胡同陆军部),年底至中南海,先叫总统府,后叫新华宫,打开宝月楼改为新华门,同时建造影壁。

$ ~& F+ j, r! A. [. ~( `5 d

此图摄于1922年,但是在1916年6月6日,袁世凯死于中海的居仁堂楼上。出殡时,出新华门,走天安门前,出正阳门,过桥,向西,去前门西车站,上京汉线火车,去安阳入土。当时,看热闹的人挤在正阳桥上,把西侧的栏板挤掉了。大殡队伍前头已到西车站,后尾尚在新华门。

& v) T" U; n; y& ^ `1 m+ M3 ? c

居仁堂原名海晏堂,是庚子之后模仿圆明园海宴堂建造的,因此也有12个脑袋。但是,差了一个“晏”字。

- W' G" Q( x9 |6 z

当时,有高人说,海晏河清,吉利,可是圆明园叫“海宴堂”,“宴”是白字,这回要改回“晏”。改了。

! e1 Y8 k# C0 |1 B( C5 l. e8 J

当时,好像是张之洞说,不能改。不听。几年以后,清朝真的“晏”了。因为“晏”有迟晚、完蛋的意思,本意是让海浪完蛋,黄河变清,“圣人出,黄河清”嘛。起床晚了,过去叫“晏起”。永远不起床,叫“晏驾”。和小沈阳“眼睛一睁一闭”是一个道理。后来,张之洞说,不听我的,“晏”了吧?要知道,张之洞是探花郎,有学问。

! y# C P0 ?$ E7 b6 G# i9 s

斋主揣摩,乾隆岂是写白字之人?乾隆写成“宴”,想法应该和张之洞的思路是一样的。

9 H. d9 `9 @# m1 Z+ E# z: j

高人的话,不听也罢。

; w& N& D' C' Z( A, E T# w* C

若要辨别高人是否真高,须自己更高。

7 r5 ^$ J) I5 l6 F# a- Z. b; e

 

1 A3 y* B# ^$ s- H7 W z


发表于 2009-3-4 15: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
 楼主| 发表于 2009-3-4 17: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道袁世凯在新华门里建造厕所的故事吗?

看钓鱼人头上方那个小房子

4 v3 E3 o$ g) V. ~7 Y! W6 T-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发表于 2009-3-6 20: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学习学习~

发表于 2009-3-7 12: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50年大庆献礼  中央警备局南移
发表于 2009-3-7 14: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 p5 K! G6 z4 ?7 h) X1 o

 

. _+ l" m$ a3 h$ ?& b

中南海应该定期对外开放,瞧瞧白宫的做法

发表于 2009-3-6 16: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华门前的狮子座疑似圆明园遗物!
发表于 2009-3-6 16: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个东西怎么说拆就拆, 头头都想什么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20 21:48 , Processed in 1.198817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